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分析,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有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5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葛根素治疗,药物用量为0.5加入250mL液体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治疗14d。采用北京普利生LBY-N5A锥板式血液流变学测定仪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进行观察、比色法测定血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选取查体健康者38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脑梗死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和血纤维蛋白原增高,葛根素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有显著性改善和纤维蛋白原降低。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和血液纤维蛋白原增高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葛根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有改善作用,其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治疗脑梗死患者前后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规律。方法:通过对31例脑梗死患者观察运用灯盏花素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红细胞聚集治疗指数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全血比黏度(低切)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比黏度、还原比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血比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运用灯盏花素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观察到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这种变化虽然不是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但血液流变学改变仍不能忽视.目的研究不同性别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学物理研究所和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2000-01/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1例,男64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9)岁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11)岁.同期选择84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52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10)岁.方法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2 mL,肝素抗凝.血液黏度测定用NXE-1锥板式粘度计(中国成都仪器厂生产).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性别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对照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男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女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是造成血液黏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铁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2例)和对照组(148例),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铁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和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铁蛋白浓度,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对8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值的测试,并与83名无高血压病史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值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别,男性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女性患者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的异常,男性以血液黏稠度增高为主,女性则以血液聚集性增高为主,男女均存在明显的血流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9月收治的9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的46例患者资料归为对照组,采用脑心通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的45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利于神经系统复常。  相似文献   

8.
背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常观察到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这种变化虽然不是发生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但血液流变学改变仍不能忽视。目的:研究不同性别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的价值。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非随机化同期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学物理研究所和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内科。对象:2000—01/1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91例,男64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177;9)岁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177;11)岁。同期选择84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52例,女32例,平均年龄(56&;#177;10)岁。方法:晨起空腹采肘静脉血2mL,肝素抗凝。血液黏度测定用NXE-1锥板式粘度计(中国成都仪器厂生产)。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性别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对照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男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女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0.01)。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升高是造成血液黏度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95例糖尿病患者和95例健康体检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长期监测血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对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随时掌握疗效,有效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病变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择取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程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氯吡格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利于恢复神经功能,促进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系列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TG、TC及LDL-C降低明显(P〈0.05);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中全血高切黏度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显著(P〈0.01);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降低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明显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对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急性脑梗死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高血脂、高血液黏度导致血管壁的病理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因素,具有高血脂、高血液黏度高危因素者应定期检查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脑梗死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变化以及安全性.方法:将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行基础治疗 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两周,对照组行基础治疗 丹参粉剂静脉滴注,疗程两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纤维蛋白原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急性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显著下降(P<0.01).结论:疏血通有明显降低血液黏滞度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有良好作用且不良反应小,易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移性肺癌与非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5例转移性肺癌患者,40例非转移性肺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空腹抽血,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的LBY-N6C型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赛科希德公司的SF-8000型血凝仪测定其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两组肺癌患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转移性肺癌组的血浆黏度、血沉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非转移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非转移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常与肿瘤进展程度呈正相关性,为早期药物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的改变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150例脑梗死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等有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脑梗塞死者各项指标均增高,其中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压积、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纤维蛋白原增高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三七通舒胶囊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脑梗塞患者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纤维蛋白原变化。并与同期非脑血管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比较,分析以上指标在脑梗塞防治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按入院时间纳入120 例脑梗塞住院患者(男69 例、女51 例),在发病24 ~ 48 h 内给予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疗程3 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变、血脂,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同期选择平均年龄一致的86 例非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男51例、女35 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水平。 结果 经过3 个月三七通舒胶囊治疗后,120 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TC、TG 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塞患者与非脑血管疾病患者相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明显增高,红细胞压积增加,红细胞刚性指数较大;而TC、TG 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 结论 早期使用三七通舒胶囊治疗脑梗塞患者能有效的调节血液粘度,降低血脂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栓溶解,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对老年、脑梗塞高危人群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纤维蛋白原指标筛查,对预防脑梗塞发生,降低发病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平均血小板容积(MPV)、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改变与青年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的相关性,为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根据头部CT或MRI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将我院109例脑梗死患者(18-45岁)分为大梗死组(梗死体积>10 cm3)、中梗死组(梗死体积4-10 cm3)、小梗死组(梗死体积<4 cm3),30例健康查体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MPV、FIB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包括:全血黏度低切(Lηb)、全血黏度中切(Mηb)、全血黏度高切(Hηb)、血浆黏度值(ηP)、全血还原黏度低切(Lηr)、全血还原黏度中切(Mηr)、全血还原黏度高切(Hηr)、血沉方程K值(KVE)、红细胞积聚指数(EAI)、红细胞刚性指数(ER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红细胞电泳指数(EEI)、红细胞比容、血沉,共计16项指标。结果表明:各组脑梗死患者MPV、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大梗死组MPV、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小梗死组(P<0.05);各组脑梗死患者在病程恢复期MPV、FIB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但未达到健康对照组水平(P<0.05)。脑梗死体积与MPV、FIB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呈正相关(r=0.36,0.29,0.48)。结论:青年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与MPV、FIB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密切相关,定期检查上述指标对预防青年脑梗死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及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UAP患者疗效、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减少,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显著减少,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并显著降低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改变的特点,提示临床采取及时正确的干预措施,以期能更早预防脑血栓发生。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新入院的经颅脑CT、脑MRI及血液流变学、凝血系列、心肌酶学等检查确诊为脑血栓的63例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血流变学检查(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凝血功能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血栓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1);PT、APTT值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可及早发现卒中先兆患者,预防脑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电针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两组患者在术后均进行常规预防DVT形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血栓通静脉滴注与电针联合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患者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3例,对照组为10例,P=0.039;观察组在治疗后D-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安全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联合使用血栓通及电针治疗可以有效预防DVT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