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及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将8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依普利酮组和氯沙坦组(各42例),分别口服依普利酮50mg或氯沙坦50mg每天1次,每2周复诊1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动态血压监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血浆IGF-1的测定。结果:两组治疗12周末血压明显下降(P<0.05),组间血压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一般项目及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24h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昼平均收缩压及昼平均舒张压、夜平均收缩压及夜平均舒张压、baPWV及IGF-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均能明显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和IGF-1水平,但两者改善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普利酮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组(22例)、依普利酮组(23例)。氯沙坦组和依普利酮组采用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分别接受氯沙坦和依普利酮治疗,治疗4周后,若血压未达标,药物剂量加倍后继续治疗4周;若血压达标,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氯沙坦组平均坐位舒张压下降(11.33±1.09)mmH g,依普利酮组平均坐位舒张压下降(13.02±1.40)mmH 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普利酮与氯沙坦都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  相似文献   

3.
比较依普利酮50 mg或100 mg与氯沙坦50 mg或100 mg每天一次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设计,将84例轻中度高血压(9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患者分为依普利酮组和氯沙坦组。依普利酮50mg或100 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其降压疗效与氯沙坦相似。  相似文献   

4.
比较依普利酮50 mg或100 mg与氯沙坦50 mg或100 mg每天一次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设计,将84例轻中度高血压(9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患者分为依普利酮组和氯沙坦组。依普利酮50mg或100 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其降压疗效与氯沙坦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对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的双期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及中心动脉压(CAP)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设计,将8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90~<110mm Hg(1mm Hg=0.133kPa)且收缩压140~<180mm Hg]分为依普利酮组和氯沙坦组,每组各42例,经服用安慰剂2周后进入12周的试验期,分别给予依普利酮50mg或氯沙坦50mg,口服1次/d,复诊1次/2周,4周后如舒张压≥90mm Hg,则改为依普利酮100mg分2次口服或氯沙坦100mg,口服1次/d。安慰剂治疗2周后及12周试验期结束前分别进行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动态血压监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CAP的测定。结果依普利酮组高血压患者完成试验37例,失访5例,氯沙坦组完成试验40例,失访2例;与治疗前相比,依普利酮组及氯沙坦组患者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动态血压参数、baPWV及CAP均明显降低;治疗12周末,两组患者的坐位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3±8.6)比(21.4±9.4),(14.0±5.3)比(15.1±6.6)mm Hg,均P>0.05];依普利酮组的24h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昼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夜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baPWV、CAP及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氯沙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普利酮与氯沙坦均能明显降低轻中度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增高的双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僵硬度及中心动脉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赖诺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降压作用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54例轻、中度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赖诺普利组,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50 mg~100 mg,每日1次;赖诺普利组口服赖诺普利10 mg~20 mg,每日1次,持续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压、血脂及血尿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降压有效率和降压幅度相当,血脂、血尿酸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赖诺普利组的咳嗽发生率为17.9%,氯沙坦组无一例出现咳嗽反应.结论氯沙坦和赖诺普利均能有效降低血压,而氯沙坦无明显咳嗽副反应,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86例原发性高血压1~2级患者,血尿酸在410~530 μmol/L,随机分成2组:氯沙坦组(50 mg/d,n=44)、福辛普利组(10 mg/d,n=42),平均8周,进行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的对比研究.结果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同福辛普利一样有效,2种药物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5.5%和95.2%(P>0.05);但治疗后氯沙坦组高尿酸水平有明显的下降(P<0.01),福辛普利组则下降不明显(P>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氯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尚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的高尿酸血症,可成为治疗这类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两种不同降压方案对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氯沙坦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对血生化的影响。方法8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每天早晨口服1次氨氯地平5mg和培哚普利4mg,B组(氢氯噻嗪联合氯沙坦)每天早晨口服1次氢氯噻嗪12.5mg和氯沙坦50mg。两组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8周以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动态血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血糖、血脂等检查结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全天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分别降低18.88/10.35mmHg、18.11/10.85mmHg、18.58/9.79mmHg;B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全天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分别降低19.60/9.20mmHg、18.61/9.81mmHg、18.60/9.41mmHg。两组用药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降压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用药后对血生化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与氢氯噻嗪联合氯沙坦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并且两组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同时两种降压方案对血生化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所血压及昼夜血压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方法8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氯沙坦50?mg/d(L组,30例)、福辛普利10?mg/d(F组,28例)和硝苯地平控释剂30?mg/d(N组,29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对诊所血压(OBP)[BFQ、动态血压的影响.结果3组治疗4周末OBP、动态血压均较服药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WTBXP<0.05~0.001),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均能维持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24小时血压谷/峰(T/P)均大于70%;以N组作用显著.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F组39.4%、N组43.8%、L组18.2%,N组24小时平均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结论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均能有效持续降低血压.治疗后硝苯地平控释剂24小时血压谷/峰优于氯沙坦和福辛普利.氯沙坦服药后的耐受性优于福辛普利及硝苯地平控释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在南宁市茅桥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就治并完成疗程的80例1~2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各40例。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钾片50mg,依那普利组给予依那普利片10mg,1次/d口服,疗程为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分别进行坐位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2周、4周、6周、8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2、4、6、8周收缩压和舒张的下降幅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氯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为77.5%,依那普利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74,P=0.842)。结论 1次/d口服氯沙坦钾片100~200mg,依那普利片10~20mg均能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效果及耐受性.方法入选的轻、中度EH患者(坐位舒张压90~109 mmHg)经1周药物冲洗期及2周安慰剂期后,随机分为3组(1)L组,口服氯沙坦 50 mg/天;(2)B组,口服苯那普利 10 mg/天;(3)L+B组,口服氯沙坦 50 mg/天,苯那普利 10 mg/天.疗程8周.共入选病例67例,完成8周观察者63例,L组22例,B组20例,L+B组21例.于服安慰剂期末及治疗1、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心率(HR)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浓度.结果治疗8周后三组血压均下降,其中L组下降10.8±6.2/17.5±5.5 mmHg,总有效率59.1%;B组下降11.2±5.4/16.4±4.6 mmHg,总有效率65.0%;L+B组下降26.4±5.7/32.1±11.0 mmHg,总有效率95.2%.L+B组降压幅度最大,与L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L组与B组的降压幅度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血浆ALD浓度在治疗后均下降,其中L+B组ALD下降较L组与B组显著(P<0.001).氯沙坦组不良反应少.结论氯沙坦有明显降压作用,与苯那普利合用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2.
吴文献 《内科》2011,6(3):222-223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降尿酸作用。方法 120例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分配法分成两组,氯沙坦组60例,每天口服氯沙坦50 mg,依那普利组60例,每天口服依那普利20 mg,根据血压水平调整药物剂量,治疗8周,测定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沙坦组血清尿酸水平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依那普利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和血清尿酸水平,适合治疗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氯沙坦和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及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氯沙坦组和阿替洛尔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50 mg/(次·d)或阿替洛尔50 mg/(次·d),共治疗8周.每4周随访1次,4周时血压如不达标(BP<140/90 mm Hg)则加用双氢克尿噻12.5 mg/(次·d).治疗前后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检测,并计算PAI-1/tPA作为纤溶参数,同时测定血浆vWF的含量.结果 两组的基线血压等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及8周时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差异.同治疗前相比,氯沙坦组治疗8周时血浆PAI-1和vWF水平下降(P值分别<0.05及<0.01),PAI-1/tPA也有显著下降(P<0.05),而tPA则无显著变化(P>0.05);阿替洛尔组治疗8周时血浆PAI-1和vWF水平及PAI-1/tPA均无显著变化,而tPA则有所上升(P<0.05).治疗后血浆vWF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氯沙坦治疗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纤溶系统并降低血浆vWF,而阿替洛尔则未见有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4,9(2):113-116
目的了解硫氮(卄卓)酮缓释剂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每日1次服药对24h动态血压(ABPM)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并与吲哒帕胺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60例轻、中度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日1次口服硫氮(卄卓)酮缓释剂90~180mg+苯那普利10mg;另一组每日口服吲哒帕胺2.5~5.0mg+苯那普利10mg,均治疗三个月,并于服药前及用药三个月末分别用24h ABPM和Holter监测用药前后ABPM和谷/峰比值(T/P)、HRV的变化情况.结果硫氮(卄卓)酮缓释剂组降低收缩压27.8 mmHg(P<0.001),舒张压18.5 mmHg(P<0.001),T/P比值分别为0.64,总有效率89.3%.平均降低偶测心率每分钟5次(P=NS).用药前后HRV比较①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增加15.2ms(P<0.01),②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值(rmSSD)增加7.84ms(P<0.01),③NN50除以总的NN间期个数(pNN50)增加6.12(P<0.001).吲哒帕胺组降低收缩压25.9 mmHg(P<0.001),舒张压16.9 mmHg(P<0.001),T/P比值分别为0.66,总有效率85.7%.但对偶测心率无影响,用药前后比较SDNN增加2.8ms(P>0.05),rmSSD增加2.03ms(P>0.05),pNN50增加1.1(P>0.05).两药物组间比较降低血压的、偶测心率和T/P比值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NS),但HRV指标存在很大差异(P<0.05).结论硫氮(卄卓)酮缓释剂与苯那普利组合用能够有效控制轻、中度2型糖尿病高血压,改善HRV较吲哒帕胺与苯那普利组合用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Los)和福辛普利(Mon)治疗老年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轻中度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65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氯沙坦钾组33例,剂量50mg/d;福辛普利组32例,剂量10mg/d,均早晨口服一次,持续8周.治疗第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心率(HR),并记录症状、体征;第4、8周末各测血生化一次(包括血尿酸).结果:第8周末降压总有效率Los组73%,Mon组7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8周末降压幅度Los组SBP/DBP下降15.46/11.88mmHg,Mon组下降15.94/13.28mmHg.第2、4、6、8周末血压下降值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血尿酸第8周末Los(0.56±0.03)mmol/L降至(0.43±0.07)mmol/L,有效率70%;Mon组(0.56±0.03)mmol/L降至(0.53±0.03)mmol/L,有效率21%.两组间第4、8周血尿酸差值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咳嗽发生率Los组1例为3%,Mon组4例为1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氯沙坦钾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6.
福辛普利与氯沙坦联用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福辛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氯沙坦联用和单一药物剂量加倍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影响.方法 此研究为随机双盲实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6名随机分为单用福辛普利组(10 mg/d,n=50)、氯沙坦组(50 mg/d,n=41)和联合用药组(福辛普利5 mg 氯沙坦25 mg/d,n=45).所有患者治疗4周后能够耐受者增加药物剂量达到目标剂量,随访4周.人选患者均分别于研究开始、治疗4周、8周后测定MAU及血压.结果 治疗8周后3组血压下降幅度分别为:福辛普利组[n=42,(12.6±2.3)/(9.2±1.5)mmHg],氯沙坦组[n=39,(12.2±2.1)/(9.3±1.5)mmHg],联合用药组[n]=43,(12.2±2.2)/(9.6±2.1)mmHg],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U降低幅度分别为:福辛普利组[(18.3±3.1)×10~mol/L].氯沙坦组[(18.5±3.3)×10-8mol/L],联合用药组[(26.1±4.35)×10-8mol/L],两个单用组与联合用药组比较,P均<0.01.结论 ACEI类药物和ARB类药物联用和单用ACEI或ARB加大单药物剂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没有明显差别,但是联用两种药物较单用加大单药剂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0例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用缬沙坦80~160 mg/d治疗,对照组用贝那普利10~20 mg/d治疗,治疗时间为12周.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和82.9%,降压幅度分别为33/20 mm Hg和31/22 mm Hg,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心肌肥厚均较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均较轻,但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好、安全性高,可作为轻、中度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氯沙坦或培哚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作用与不良反应. 方法:52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26)和培哚普利组(n=26),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50mg~1∞mg,每日一次,培哚普利组口服培哚普利4 mg~8 mg,每日一次,持续8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成份及血尿酸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降压有效率和降压幅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有效率:69.2%比70.8,P>0.05、收缩压下降幅度:12.5%比12.0,P>0.05、舒张压下降幅度:13.2%比12.4%,P>0.05),氯沙址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412.676.8双496.889.7mmolL,<0.05),而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成份与血尿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的咳嗽发生率为15.3%,氯沙坦组无一例出现咳嗽反应用. 结论:氯沙坦和培哚普利两药均能有效地降低血压,氯沙坦主要优点是咳嗽发生率低,且能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伴有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80 mg/d组与氨氯地平5 mg/d 吡格列酮15 mg/d组.治疗前和用药后12周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P2hBG)、餐后2小时胰岛素(P2hINS)及24 h动态血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标(HOMA-IR).结果两组用药后12周P2hBG,FINS,P2hINS显著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标(HOMA-IS)升高,HOMA-IR降低.治疗后各项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昼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态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适用于高血压病伴胰岛素抵抗患者.  相似文献   

20.
海捷亚与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海捷亚和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1周药物洗脱期和2周安慰剂期后,再随机分为两组海捷亚组(每天1片)和苯那普利组(10mg/d),每组40例,疗程8周.在治疗第1、2、4、6、8周末记录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均下降,海捷亚组显效3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苯那普利组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海捷亚能有效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