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舟曲地区产后抑郁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246例产后4~6周妇女的抑郁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5.37%,其中经历泥石流灾害后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48.24%;分娩方式(χ2=7.787,P=0.020)、出生性别(χ2=5.301,P=0.021)、创伤应激(χ2=9.410,P=0.002)、产妇年龄(χ2=10.407,P=0.005)对产后抑郁的发生均有重要影响.结论 部分产妇在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同时应对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5个年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情况及其发生风险,为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校5个年级学生进行分层,每个年级随机抽取5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发生率为26.2%,抑郁发生率为32.1%。调整专业满意度、将来就业压力和睡眠质量因素后,与女性相比,男性焦虑和抑郁的发生风险较高,OR值分别为1.841和1.515;5年级医学生焦虑和抑郁发生风险分别为1年级医学生的2.629和1.746倍。结论该医学院校大学生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仍较高,应加强宣教,关注大学生尤其是5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暨南大学488名医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抑郁发生状况,探讨有关影响因素,为进行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488名医学生进行抑郁状态、一般人口学状况和可能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488名医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为79.9%(390/488).年级、生源地、失恋等因素与大学生抑郁情绪密切相关.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学生发生抑郁的危险性高,大学四年级以上学生发生抑郁的危险性产生比大学一年级学生高3.394倍(OR=3.394,P=0.000);大陆学生较港澳台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危险性高(OR=0.622,P=0.069);失恋的学生比没有失恋过的学生发生抑郁的危险性高(OR=2.366,P=0.009).结论应重视大学生的精神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D型人格新生心理健康自我调整情况,为开展相关心理健康疏导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14条目D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14,DS14)和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某医学院校D型人格新生入校初期及入校1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与同期入校的非D型人格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入校初期,D型人格医学生检出率10.34%(40/387)。入校1年后,D型人格检出率10.00%(39/390)。入校初期,D型人格医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得分高于非D型人格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2、3.283、3.403、2.040,P=0.002、0.001、0.000、0.042)。入校1年后,D型人格医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和抑郁3个因子得分高于非D型人格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5、2.074、2.655,P=0.042、0.039、0.008)。入校1年后,D型人格医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8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入校初期,在人际关系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98,P=0.000)。结论医学院校D型人格新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自我调节能力,但与非D型人格新生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不同孕期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为开展有效的孕产期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HAD)对妊娠早期、中期、晚期3个不同妊娠时期的463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妊娠早期、中期、晚期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0.7%、8.1%、11.5%,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1.3%、6.8%、9.7%,妊娠早期和晚期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妊娠中期(焦虑χ2=11.09,P=0.001;χ2=10.15,P=0.001;抑郁:χ2=11.22,P=0.001;χ2=9.15,P=0.021).外来孕妇总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本地孕妇(χ2=8.77,P=0.003;χ2=10.24,P=0.001);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为经济问题、害怕流产、婆媳关系紧张、夫妻关系紧张、担忧产后乳汁不足;孕期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为经济问题、性格内向、近2周胎儿检查结果异常.结论 关注孕妇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外来孕妇等重点人群,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和医学支持,预防孕期心理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常住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及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通州区1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4 317份,焦虑阳性检出率为34.12%,影响因素有16~44岁(χ2=19.158,P0.001),高中/中专及以上(χ2=12.798,P0.001),未婚(χ2=8.174,P0.001)。抑郁阳性检出率为29.56%,影响因素有16~44岁(χ2=22.364,P0.001),高中/中专及以上(χ2=13.314,P0.001),未婚(χ2=18.672,P0.001)。结论通州区成年居民焦虑、抑郁的检出率较高,建议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及对心理因素(焦虑与抑郁)的影响,为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个医学院共1 439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手机使用情况、辐射、依赖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结果研究对象手机拥有率为99.1%,手机依赖检出率为15.8%,男生手机依赖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59,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机依赖与恋爱状态,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未担任职务和生源地等有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提示,女性可能是手机依赖的保护因素,而每月发短信量、手机话费、焦虑和抑郁症状可能是手机依赖的危险因素。手机依赖组和手机非依赖组抑郁标准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8,P=0.000);焦虑标准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53,P=0.000)。结论手机依赖与医学生的抑郁、焦虑心理因素有关,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疏导,指导其合理利用手机,有助于减少医学生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学生既往遭受校园欺凌情况对自身抑郁状态的影响,为防范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和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齐齐哈尔医学院大一~大三共2 152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98名学生处于抑郁状态,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人数为670人(74.61%),中度抑郁的检出人数为209人(23.27%),重度抑郁的检出人数为19人(2.12%)。男女生抑郁检出率分别为46.6%和37.8%,不同的性别(Z=-3.55,P<0.001)、不同的年级(H=14.81,P=0.001)、不同学习成绩(H=22.31,P<0.001)、不同生活经历(H=14.02,P=0.003)、父母经常争吵(Z=-5.57,P<0.001)和离异(Z=-4.40,P<0.001)之间大学生抑郁情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大三年级学生抑郁的检出率为47.0%,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抑郁检出率为52.8%,大学生既往住过托管机构的抑郁检出率为65.2%,父母经常争吵和离异情况下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分别为54.5%、54.8%。800名学生在小学时遭受过校园欺凌(占总学生数的37.17%);578名学生在初高中学时有遭受过校园欺凌(占总学生数的26.86%);214名学生在大学时有遭受过校园欺凌(占总学生数的9.94%)。结果显示年级、父母争吵、父母离异、既往遭受欺凌均是医学生抑郁状态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曾在小学、初高中及大学期间偶尔和经常遭受欺凌者均比未遭受欺凌者发生抑郁的危险性高(P均<0.01)。结论 既往遭受校园欺凌是后期医学生产生抑郁状态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应该增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同伴的支持,降低校园欺凌的发生,进而减少医学生抑郁状态的产生,为其营造良好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妇心理状况及其与个性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医学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113例孕中期孕妇的心理状况、个性与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妇SAS及SDS总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057,P=0.000;t=2.381,P=0.019),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0.4%和27.8%。SAS和SDS总分均与EPQ的精神质(P)和神经质(N)维度呈显著正相关(χ2=0.307,P=0.001;χ2=0.496,P=0.000;χ2=0.416,P=0.000;χ2=0.321,P=0.001),与积极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χ2=-0.208,P=0.030;χ2=-0.264,P=0.007)。结论:孕中期孕妇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精神质、神经质的个性特点及应对方式的缺陷与孕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临床上应在综合分析心理状态及其产生的中介机制的基础上,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孕妇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学生视频显示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 VDT)综合征现状,并探讨其与抑郁症状的相关性,为促进医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于2019年11月对江西某大学医学部3 265名在校大一至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个人基本情况、VDT综合征相关症状、抑郁状况等信息。  结果  高校医学生VDT综合征检出率为33.3%,不同性别、是否临床专业VDT综合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8.82,P值均 < 0.05)。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4.6%,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VDT综合征检出者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8,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DT综合征可增加抑郁症状检出的风险(OR=1.84,95%CI=1.58~2.14,P < 0.01)。  结论  VDT综合征在医学生中检出率较高,且是医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高校应重视对医学生合理使用视频终端的健康教育,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干预,从而提高医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医学生与非医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广州9所大学在校部分班级学生(包括医学和非医学生)并对其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亚健康发生率为67.54%(其中医学生为67.38%,非医学生为67.68%(P>0.05))。良好的睡眠质量、重视早餐、无吸烟和无喝酒医学生优于非医学生(P<0.05)。而在与同学相处无压力,非医学生优于医学生(P=0.00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学生与非医学生亚健康的共同危险因素是睡眠质量差和沟通交往障碍。医学生亚健康特有的危险因素有早餐不重视、吸烟、对发展前景缺乏信心;非医学生亚健康的特有危险因素有性别、每日饮水量<2 000 ml、锻炼不合理、喝酒、与同学相处有压力。结论健康相关态度和行为医学生普遍优于非医学生。两类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所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对二者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桂西北某高校新生营养状况,为探讨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入学的12 050名新生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营养状况的统计分析。结果 6年新生营养不足率平均为48.90%,营养过剩率平均为3.78%。营养不足率女生高于男生,χ2=48.91,P0.01。营养过剩率男生高于女生,χ2=9.59,P0.05。结论新生营养不足与营养过剩并存,应加强合理营养的健康教育,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症状现况及其相关性,为减少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安徽省5所高校的9 63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特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伤行为问卷等。  结果  9 638名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为22.94%(2 211名),男生(24.51%)高于女生(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 < 0.05);抑郁检出率为28.57%(2 754名),焦虑检出率为11.11%(1 071名)。抑郁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33.48%,高于非抑郁组(1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22,P < 0.01);焦虑组自伤行为的检出率为48.74%,高于非焦虑组(1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66,P < 0.01)。抑郁、焦虑均与自伤行为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4,0.27,P值均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其他相关的影响因素后,抑郁(OR=1.48)及焦虑(OR=2.84)与大学生自伤行为发生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自伤行为、抑郁和焦虑检出率不容乐观,且自伤行为与抑郁、焦虑之间呈正相关。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姚恩菊 《中国健康教育》2014,(12):1105-1107
目的了解三本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三本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河南省5所三本院校大学生,对4481名有效被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3.15%的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与大学生常模相比,三本院校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性别比较在敌对(t=2.68,P=0.007)、偏执(t=2.05,P=0.041)、躯体化(t=-4.25,P=0.000)、抑郁(t=-3.83,P=0.000)、焦虑(t=-3.15,P=0.002)、恐怖(t=-8.83,P=0.000)6个因子上差异显著;专业比较在躯体化(F=13.64,P=0.000)、抑郁(F=5.50,P=0.004)、恐怖(F=22.38,P=0.000)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文化程度比较在躯体化(t=-2.22,P=0.027)、人际关系敏感(t=2.54,P=0.011)、敌对(t=-2.69,P=0.007)3个因子上差异显著;年龄比较在强迫症状(F=2.64,P=0.015)、人际关系敏感(F=3.60,P=0.001)2个因子上差异显著。结论三本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明显好于全国大学生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天津市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以天津3所医学类院校和3所非医学类院校的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发放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被调查的940名天津市在校女大学生中,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为45.3%,其中,医学生(42.2%)与非医学生(49.5%)比较(χ2=5.009,P=0.025),两组之间痛经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非医学专业、经期着凉、经期久坐不动与原发性痛经明显相关(P<0.05)。结论 原发性痛经在天津市在校女大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与经期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关,应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开展月经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分析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险认知度和参保率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大学生,自拟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参保情况。结果 大学生中了解医疗保险的仅37.10%,大学生总体参保率为92.62%,而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仅为40.75%。经单因素分析,专业(χ2=35.78,P<0.001)、年级(χ2=29.24,P<0.001)、参保必要性评价(χ2=9.97,P=0.002)和家庭月收入(χ2=15.76,P=0.001)对大学生参保率有影响,Logistic分析显示,大学生中药学专业、大二年级、家庭月收入低和对参保必要性评价高的参保率良好(P值均小于0.05)。结论 影响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生所处的年级、专业、家庭经济状况和对医疗保险参保必要性的评价。应开展更多宣传活动,使更多大学生对医保制度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以提高参保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为正确开展在校女大学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方法整群抽取三所不同类型高校一二年级女生,对2 228名学生就避孕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的在校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在如果有性生活是否采取避孕措施、避孕知识、避孕的方法、紧急避孕措施、终止妊娠的方法、怀孕的症状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2 P=0.015;χ2=46.586P=0.000;χ2=17.892 P=0.000;χ2=16.350 P=0.000;χ2=13.567 P=0.001;χ2=6.017 P=0.049),文科女大学生总体认知度较差;一二年级女生除了在紧急避孕措施知识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5,P=0.005)外,其余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差异小,且认知度不高。结论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不高,不同专业的女大学避孕知识了解程度不同,亟待加强高校女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初中、普高及职高等不同类型学校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开展针对性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对1168名中学学生(其中高中女生204名、男生217名,初中女生263名、男生198名,技校女生152名、男生134名)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55.43%)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1,P<0.05)。女生在强迫( t=2.998, P<0.05)、人际关系敏感(t=12.662,P<0.01)、抑郁(t=2.624,P<0.05)、焦虑(t=7.581,P<0.01)、敌对(t=5.091,P<0.01)、精神病性(t=3.025,P<0.05)等因子上的得分与常模相比的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普高、职高女生的强迫和抑郁因子得分依次增高,职高女生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最高,普高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最高。 SCL-90总分和焦虑、抑郁及强迫各因子的得分与学习、受惩罚、人际关系存在正相关。结论深圳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其程度较全国成人水平偏高,也高于同比男生,表现出自身特色,有必要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9.
2341名海南省本科大学生睡眠质量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南省本科大学生睡眠质量现况,为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对海南2341名本科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341名学生的PSQI平均得分为(5.70±2.68)分,23.3%的大学生有睡眠问题即睡眠质量较差。调查对象中每周迟睡频率≥3次有睡眠问题的发生率最高(30.3%),睡前吃宵夜(29.4%),每周不吃早餐1-2次(25.4%)、睡前上网(25.3%)、健康状况差(58.1%)、宿舍环境差(34.2%)和学习负担大(29.4%)睡眠问题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睡前体育活动(OR=1.180,95%CI:1.036-1.343)、迟睡频率(OR=1.798,95%CI:1.501-2.155)、健康状况(OR=2.594,95%CI:2.151-3.129)、宿舍环境(OR=1.259,95%CI:1.070-1.481)、睡前吃宵夜情况(OR=1.431,95%CI:1.138-1.799)、睡前上网(OR=1.549,95%CI:1.176-2.041),学习负担(OR=1.450,95%CI:1.201-1.750)。结论海南省本科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影响着大学生身心健康,应针对其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