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青海地区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生活方式干预的效果。方法对69例IGT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成生活方式干预组(A组)和口服拜糖平治疗组(B组),观察2组干预4个月后空腹血糖(FPG)及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治疗4个月后,A与B组比较FPG、TC、TG、LDL、2hPG、BMI及WHR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在青海地区较口服拜糖平更能改善IGT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耐量减低(IGT)人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学指标相关性。方法:行标准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108例IGT患者作为IGT组,120例糖耐量正常(NGT)体检者作为NGT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比较各组IMT水平;按IMT是否增厚将IGT组分为IMT正常组、增厚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指标浓度;对各组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糖(F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临床资料与血清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GT组FBG、2hPG、LDL-C、CRP、FINS、HOMA-IR、OGTT、IMT均高于NGT组;IMT增厚组平均年龄、BMI、2hPG、LDL-C、FINS、HOMA-IR、OGTT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元回归分析IGT患者平均年龄、BMI、2hPG、LDL-C、FINS、HOMA-IR、OGTT均与IGT患者颈动脉IMT厚度相关。结论:平均年龄、BMI、2hPG、LDL-C、FINS、HOMA-IR、OGTT均是IGT人群IMT增厚的密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试验(CK;TT)早期诊断高脂血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120例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后测定2h血糖(2hPG),分析葡萄糖耐量降低(IGT)及代谢综合征检出情况,并比较正常组、IGT组及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空腹血糖(FPG)、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体重指数(BMI)。结果120例患者经OGTT检出IGT46例(38.3%),代谢综合征32例(26.6%)。三组FPG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及代谢综合征组患者2hPG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三组TG、TC均高于正常值,代谢综合征组TG、TC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IGT组TG、TC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代谢综合征组BMI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IGT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高脂血症患者应及早行OGTT试验和BMI检查,以期及早发现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早期干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徐运生 《现代医院》2011,11(6):22-24
目的分析航空人员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胰岛素抵抗与内皮功能的可能关系。方法糖耐量减低组(A组)、糖耐量减低合并空腹血糖受损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各30人,检测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并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之间TC和TG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C组(p<0.05),A、B组FMD、NMD水平低于C组(p<0.05);B组HOMA-IR高于A组(p<0.05),B组FMD、NMD水平低于A组(p<0.05);FMD、NMD与FPG、2hPG、HOMA-IR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航空人员IGT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内皮功能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常糖耐量与糖代谢异常人群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及与血糖、血脂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2005年北京某大学体检空腹血糖(FPG)≥5.6 mmol/L共有1 519人,其中有617人(40.62%)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并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素氮(BUN)、肌酐(Cr)和餐后2 h PG、胰岛素(PINS)以及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体质指数(BMI).结果 617人中查出正常糖耐量(NGT)374人(60.62%),空腹血糖受损(IFG)60人(9.72%),糖耐量受损(IGT)59人(9.56%),IFG+IGT 41人(6.65%),糖尿病83人(13.45%).NGT、IFG、IGT、IFG+IGT、糖尿病组年龄、BMI和腰臀比平均值递增;随着BMI增加,糖尿病检出率明显增加;IFG、IGT、IGT+IFG、糖尿病组的HOMA-IR均高于NGT组(P<0.001);糖尿病组HOMA-β低于NGT、IFG、IGT+IFG组(P<0.001).HOMA-IR与BMI(r=0.275,P<0.001)、腰臀比(r=0.148,P<0.001)、FPG(r=0.304,P<0.001)、2 h PG(r=0.276,P<0.001)、TG(r=0.144,P<0.001)、TC(r=0.048,P<0.05)、LDL-C(r=0.101,P<0.05)相关;HOMA-β与年龄(r=-0.095,P<0.05)、BMI(r=0.197,P<0.001)、腰臀比(r=0.086,P<0.05)、FPG(r=-0.224,P<0.001)、2 hPG(r=-0.085,P<0.001)相关.结论 该人群中糖代谢异常达到40%.IFG、IGT阶段已经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新发糖尿病患者,即存在胰岛素抵抗,又存在明显胰岛素分泌功能低下.β细胞的功能的减退和胰岛素抵抗与BMI、腰臀比、血糖、血脂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比较妊娠期糖尿病(GDM)史二胎孕妇胰岛素抵抗、血脂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于本院首次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二胎孕妇,其中有GDM病史72例为观察组,无GDM病史75例为对照组。记录年龄、OGTT孕周、孕前及孕后体质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服糖后1hPG、2hPG及1hINS、2h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检测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Pearson分析观察组血脂水平与其它临床指标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胰岛素抵抗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孕周、孕前及孕后BMI无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PG、1hPG、2hPG、FINS、1hINS、2hINS、HOMA-IR、TCH水平均升高,HDL-C水平均降低(均P0.05),1hPG、1hINS、TG、LDL-C水平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G与FPG、2hPG、FINS、2hINS、HOMA-IR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HDL-C与FPG、2hPG、FINS、2hINS、HOMA-IR负相关性(P0.05);TG高水平、HDL-C低水平是HOMA-IR危险因素(P0.05)。结论:GDM病史二胎孕妇血脂代谢及IR出现异常情况高于正常妊娠二胎孕妇,且以TG高表达、HDL-C低表达为主,IR与脂代谢紊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糖、血脂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纯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Irisin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FPG、2hPG、Irisin、TG、TC、HDL-C、LDL-C、SOD、MDA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FPG、2hPG、Irisin、TG、TC、LDL-C、MD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HDL-C、SOD均较治疗前上升,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临床疗效显著,还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糖、血脂代谢,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葡萄糖耐量低减 (IGT)和 或空腹血糖受损 (IFG)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初查空腹血糖 (FPG) >5 .9mmol L的患者做OGTT口服 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同时测定空腹及餐后胰岛素、C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及血压值 ,根据 1997年ADA及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将患者分为 4组 ,葡萄糖耐量正常组 (NGT)组、IGT组、IFG组、IGT IFG组。结果 (1)IGT与IGT IFG组的餐后 2h胰岛素、C -肽、BMI、收缩压、舒张压、HDL -L、甘油三酯 (TG)较NGT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IFG组的BMI及TG较NGT组有显著性差异 ,IGT与IGT IFG组的餐后胰岛素、C -肽、收缩压、舒张压、HDL -L较IFG组有显著性差异。IGT与IGT IFG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2 )血糖与胆固醇 (TC)、TG及舒张压呈显著性正相关 ,与HDL -L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IGT、IGT IFG具有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低HDL -C的特点 ,预示着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糖尿病的转归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艳  张运平  刘晓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46-2648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后42天的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4~11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并在产后42天行OGTT的175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OGTT的结果(按照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即糖尿病(DM)、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过高(IFG)和血糖正常,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75例GDM孕妇,产后42天行OGTT,有99例(56.6%)血糖正常(Ⅰ组),76例(43.4%)血糖异常(Ⅱ组),其中7例(4.0%)IFG,55例(31.4%)IGT,14例(8.0%)DM;②单因素分析显示:Ⅰ组的平均年龄小于Ⅱ组(P<0.05);Ⅱ组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明显多于Ⅰ组(P<0.01);Ⅰ组产后42天的体重指数(BMI)均值小于Ⅱ组(P<0.05)。Ⅰ组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CT)的血糖均值低于Ⅱ组(P<0.05)。两组孕妇的文化程度、身高、家庭月收入及孕产次无显著差异。③广义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影响产后42天空腹血糖的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及年龄;影响OGTT2h后血糖的因素除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复查时的体重指数。结论:有近一半的GDM孕妇产后仍有糖代谢异常,应根据其相关因素给予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代谢正常肥胖个体(MHO)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80例体检人群资料,其中正常对照组、代谢正常肥胖组和肥胖伴代谢综合征组各60例.观察空腹血糖(FDG)、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2h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体质指数(BMI)和其他躯体指标的差异.结果:MHO组BMI、腰围、ALT、GG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于肥胖伴代谢综合征组(P<0.01).MHO组收缩压、舒张压、FBG、2hBG、TG、HDL-C、LDL-C、AST、eGF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明显低于肥胖伴代谢综合征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TG、BMI为ALT、GGT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MHO个体具有发生代谢异常风险,并非健康的无害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糖代谢状况人群心踝血管指数(CAVI)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23例研究对象被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56例,空腹血糖异常(IFG)组53例,糖耐量异常(IGT)组58例和初诊2型糖尿病(T2DM)组56例.所有对象均测定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测定CAVI.结果 不同糖代谢异常各组的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HOMA-IR等各项指标均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并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上述指标呈升高趋势.与NGT组(6.8±1.0)比较,IGT组和T2DM组CAVI(分别为8.5±1.6、9.0±1.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 =0.962)、腰围(OR=1.953)、腰臀比(OR=1.235)、收缩压(OR=1.864)、舒张压(OR=1.192)、甘油三酯(OR=0.709)、LDL-C(OR=1.367)、空腹血糖(OR=1.823)、HOMA-IR(OR=2.028)均是CAVI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糖及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等均可引起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只有对各个代谢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干预才能真正减少和延缓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西安市细柳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方法选择在细柳中心卫生院进行健康检查的老年人3482例中血糖升高患者567例,根据OGTT结果进行分组,对各组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等进行测定。结果三组之间BMI及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及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IGT组患者TG较NGT组有显著增高(P〈0.05),但TC、HDL、LDL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DM组患者TG、HDL、LDL较NGT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TC较NGT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Hcy及IMT较NGT组有显著升高(P〈0.05),HbAlc未见显著变化(P〉0.05)。DM组患者Hcy、HbAlc及IMT较NGT、IGT组均有显著增高(P〈0.05)。IMT与TG、HDL、HbA1c显著相关(P〈0.05),与TC及LDL无显著相关性(P〉0.05)。IMT与Hey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Hey升高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其监测对判断糖尿病发生不同阶段颈动脉等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诺和龙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血脂及对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分析该院187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给予诺和龙,对照组91例给予二甲双胍。比较两组餐后2h血糖(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血清总胆固醇),TG(血清甘油三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2hPG、HbA1c、TC,TG水平变化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hPG、HbA1c、TC,TG水平变化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诺和龙治疗糖尿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空腹血糖(FPG)与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CL-C)及尿酸(UA)的关系。方法用酶法检测5381名健康体检者FPG、TG、TC、HDL-C、LDL-C及UA的浓度,根据FPG水平分为正常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尿病(DM)组,对各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随血糖浓度的增高,TG、TC、LDL-C浓度及异常率呈升高趋势,TG在各组间,TC、LDL-C在正常组与其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浓度呈降低趋势,但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IFG组的UA浓度及异常率明显增高(P〈0.01)。UA浓度在糖尿病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FG可出现代谢紊乱;血脂、UA增高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糖调节状态孕妇产后1年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的差异以及血脂、血压情况.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2年8月在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别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及糖耐量正常(NGT)共计336例孕妇为随访对象,在其分娩1年后进行随访,排除了GDM诊断时由于血糖水平较高而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最后共纳入9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妊娠时糖耐量状态将其分为GDM组(n=22)、GIGT组(n=41)及NGT组(n=32),并按照妊娠时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将GIGT组分为3个亚组:1h血糖异常亚组(GIGT1,n=11)、2h血糖异常亚组(GIGT2,n=18)及3h血糖异常亚组(GIGT3,n=12).对各组75 g OGTT、空腹血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分泌指数(IF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研究结果为:①GDM组FPG、75 g OGTT 2 h血糖、HOMA-IR、BMI、TCH、TG及LDL-C水平较GIGT组或NGT组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I水平较GIGT组或NGT组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75 g OGTT 2 h血糖及BMI水平较NGT组均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间SBP、DBP、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及NGT组之间FPG、IFI、HOMA-IR、TCH、TG、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个亚组GIGT1组、GIGT2组、GIGT3组比较可见:GIGT1组IFI水平较GIGT2组或GIGT3组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45岁及45岁以上居民空腹血糖异常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前移糖尿病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5%比例从闸北区常住人口中抽取16592人,并将该人群分为空腹血糖异常组和非异常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及Wilcoxon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发现,空腹血糖异常者1 524人,占9.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空腹血糖异常组的年龄、户籍人口、文化程度、颈围、体重、体质指数、腰臀比、血压值、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癌胚抗原、肝功能指标、空腹血糖异常史比例和糖耐量异常史比例等均高于非异常组,身高和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非异常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异常史、糖耐量异常史、腰臀比、高密度脂蛋白、性别、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体质指数、年龄、收缩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谷氨酰基转移酶是空腹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闸北区有一定的空腹血糖异常人群,需要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从掌握空腹血糖异常、糖耐量异常史及其他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异常变化情况,培养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关注老年女性健康等方面入手,早期有效地预防空腹血糖异常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7.
餐后血糖对2型糖尿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释放(IRT)试验,解析空腹和餐后血糖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6月,内分泌和代谢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3 588例进行OGTT和IRT检测。以血浆葡萄糖5.6、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切点,7.8、11.1mmol/L为餐后血糖切点,分析患者分布情况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 h PG)和餐后2 h血糖(2 h PG)等不同切点对糖尿病诊断的价值。结果依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患者3097例。其中FPG≥7.0mmol/L者2654例,单独检测2hPG漏诊62例,占2.33%;单独检测1hPG仅漏诊18例,占0.6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2 h PG≥11.1 mmol/L者中FPG〈7.0 mmol/L的占14.60%(443/3 035);1 h PG≥11.1mmol/L者中FPG〈7.0mmol/L的占14.00%(429/3065),差别无有统计学意义(P=0.503)。FPG和餐后2hPG均正常202例〔但其中113例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分泌延迟,占55.94%〕,其余289例为糖耐量受损和(或)空腹血糖受损。在1 hPG≥11.1 mmol/L且2 h PG〈11.1 mmol/L的291例中,54例FPG≥7.0mmol/L经复查诊断为糖尿病,另有125例餐后30 min血糖≥11.1 mmol/L者的HOMA指数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与FPG5.6~6.1mmol/L而2 h PG≥11.1mmol/L的糖尿病患者接近。结论1 h PG与FPG的一致性不比2 h PG差,且更敏感,提示1 h PG同2 h PG一样,可以作为糖尿病的餐后血糖诊断切点。  相似文献   

18.
黄燕平 《现代医院》2012,(11):41-4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干预对BMI≤24糖耐量低减(IGT)患者转化为糖尿病(DM)的影响。方法筛选BMI≤24社区居民152名,随机双盲分成4组:A组是中药+社区行为干预(38例),B组是西药+社区行为干预(38例),C组是中药+西药+社区行为干预(38例),D组是单纯社区行为干预(38例),进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每三个月进行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PG)和OGTT后2h血浆血糖(2hPG)检测,随访12个月。结果经药物或单纯行为干预后,A组、B组干预前后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单纯行为干预的D组差异不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社区行为干预能有效干预BMI≤24人群IGT转化为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