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冠心病发展承逐年上升趋势,而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并发症。例如室性期前收缩可诱发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可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我们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期前收缩(主要包括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参照相关标准选取冠心病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72例(男33例、女3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对照组加用美西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在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方面的差异.结果 稳心颗粒与美西律相比,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稳心颗粒治疗组优于美西律组(χ2=4.194,P<0.05);在室性期前收缩减少方面,治疗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稳心颗粒作用稳定而可靠,能显著改善患者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临床症状,且副反应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稳心颗粒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将164例病人分为稳心颗粒组与对照组,两组在病因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稳心颗粒和心律平,治疗观察4周。结果两组室性期前收缩疗效分别为80.95%、82.5%。结论稳心颗粒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的双重功效,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步长稳心颗粒与心律平联合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将62例房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心律平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心室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心律平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FPV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并FPVC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1.76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并FPVC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胡慧芳 《心脏杂志》2006,18(6):734-734
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见于功能性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有潜在性危险,近1年我们观察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稳心颗粒治疗期前收缩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3年9月~2004年11月我院门诊及收住内科病房的患者93(男61,女32)例,年龄19~81(56±16)岁。入选条件:①器质性期前收缩(>30次/h)并有心悸等症状;②功能性期前收缩患者经祛除劳累、紧张、情绪、酗酒等诱因后,早搏无减少且伴有明显心悸等症状。其中器质性心脏病58例(冠心病19例,高血压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8例COPD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稳心颗粒组77例和普罗帕酮组51例,采用动态心电图结果及临床症状评定治疗4周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稳心颗粒组与普罗帕酮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62%和82.35%,治疗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但稳心颗粒组的不良反应较低(P0.05),而且无心脏方面的不良反应,普罗帕酮组与心脏有关的不良反应占所有不良反应的25.00%。结论稳心颗粒在COPD患者中治疗房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无致心律失常作用,适合在COPD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8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每次9 g,每日3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87.5%,治疗后室性期前收缩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础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就诊的82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1例采用步长稳心颗粒与比索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单纯比索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后,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有明显改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有所减少(P<0.05),ST段压低有所改善(P<0.05),其持续时间亦减少(P<0.05)。治疗组2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稳心颗粒与西药慢心律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9g,3次/日;对照组口服慢心律150mg,3次/日,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慢心律有相近的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病人随机分为稳心颗粒组(治疗组)36例和心律平组(对照组)34例,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综合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伴随症状改善情况、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76%(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心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稳心颗粒能改善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的症状及心功能,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80 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 1 包(9 g),tid,温开水冲服,4 周为 1 个疗程。结果:服用稳心颗粒4周后,86.25%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及 HR、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部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显效率 58.75%,总有效率为 86.2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显效率 70.0%,总有效率 93.3% 。结论:稳心颗粒对于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尤其是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且该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心肌梗死后房、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将心肌梗死后出现房、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步长稳心颗粒,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对房、室性期前收缩有效率治疗组为88%,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为8%,对照组为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有改善。结论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死后房、室性期前收缩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病人饭后半小时给予稳心颗粒1袋(9g),每日3次;B组病人给予倍他乐克12.5mg~25mg,每日2次;C组同时给予稳心颗粒和倍他乐克,剂量与A组、B组相同。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 A组总有效率75.0%,B组总有效率72.4%,C组总有效率88.9%。C组与A、B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心率、PR间期、QRS波群时限、QT间期变化及实验室检查无统计学意义,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倍他乐克联用稳心颗粒对冠心病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9例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成稳心颗粒加胺碘酮的治疗组50例,单用胺碘酮的对照组49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室性期前收缩改善情况、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疗效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比单用胺碘酮效果好,且可减少胺碘酮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的疗效和自觉症状缓解率。方法选取81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每次9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每次25mg,每日2次口服,用药4周后观察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临床自觉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稳心颗粒对老年性室性期前收缩总有效率为88%,美托洛尔对老年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总有效率为8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心颗粒对病人自觉症状的缓解率为90%,优于美托洛尔的82%(P<0.05)。结论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相当,但对自觉症状的改善稳心颗粒明显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7.
稳心颗粒与维拉帕米治疗室上性期前收缩疗效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比观察稳心颗粒与维拉帕米对室上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室上性期前收缩患者 112例。其中房性期前收缩 77例 ,交界性期前收缩 35例。随机分为 3组 ,稳心颗粒组 (n =4 0 ) :口服稳心颗粒 1包 (9g) ,tid ;维拉帕米组 (n =32 ) :口服维拉帕米 80mg ,tid ;稳心颗粒加维拉帕米组 (n =4 0 ) ,剂量与前两组相同 ,均 4周为 1疗程 ,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期前收缩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稳心颗粒组有效率 72 .5 % ,维拉帕米组有效率 75 .0 % ,稳心颗粒加维拉帕米组有效率 95 .0 % ,服用稳心颗粒后患者心悸、胸闷症状明显少于服用维拉帕米者 (P <0 .0 5 )。结论 :稳心颗粒对室上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与维拉帕米相似 ,但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维拉帕米 ,与维拉帕米联合用药疗效增加 ,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9 g,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150 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观察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3.1%,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显效率为56.3%、总有效率为9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副反应明显多于治疗组。结论稳心颗粒对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经心电图检查证实有心律失常的老年病人,服用步长稳心颗粒4周,观察服药前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服药4周后,62例病人临床总有效率达70.96%.房性、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对窦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改善不明显.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可明显改善老年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症状,对自律性增高的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收集有关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评价员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的32篇研究共3383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在临床总有效率[RR=1.21,95%CI(1.18,1.25),P<0.00001]、室性期前收缩次数[SMD=-4.40,95%CI(-5.64,-3.17),P<0.00001]、房性期前收缩次数[SMD=-4.27,95%CI(-5.78,-2.77),P<0.00001]、ST段压低程度[MD=-0.36,95%CI(-0.41,-0.31),P<0.00001]、ST段压低持续时间[MD=-0.73,95%CI(-0.82,-0.65),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69,95%CI(0.55,0.87),P=0.002]方面,均优于单用美托洛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与单用美托洛尔比较,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可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