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及其对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急诊连续收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46例,分为四组:急性心肌梗死未干预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22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30例,急诊溶栓开通组38例.测量入院或干预后90 min内的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其浓度.结果 四个研究组中急性心肌梗死与溶栓后未开通组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组与急诊溶栓开通组的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余各组两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为0.889,诊断准确率为84.44%.结论 随着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的再通,心肌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增高;以脂肪酸结合蛋白为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准确性较好,有望成为判断再通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
具星爱 《中外医疗》2012,31(6):94-94
早期检测心肌损伤的指标,明确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可以及早提供临床治疗的方案与决策。当前公认的心肌损伤的指标肌钙蛋白对早期诊断并非完全有效[1~3],很多研究证实早期心肌梗死的诊断上,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同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连成  程颖  魏殿军  聂小才 《医学综述》2007,13(12):946-948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种小分子可溶性细胞质蛋白,它大量存在于心肌组织中,而在心脏外组织及血液中也有少量分布。它最早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1.5h内出现,在6h达高峰值,24h内恢复正常。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这些特性使之有望成为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生化指标。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标记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察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血浆标本,比较H-FABP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结合本研究显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敏感性中H-FABP为91.7%,CTnI为56.7%,CK-MB为58.3%,MYO为83.3%,与CTnI,CK-MB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Y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中H-FABP为95.0%,CTnI为96.7%,CK-MB为93.3%,MYO为63.3%,与MY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nI,CK-M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可溶性的细胞质蛋白,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内,具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其特点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相对高的特异性。现将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董瑨堃 《医学综述》2012,18(5):659-662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关键的脂肪酸载体蛋白,人H-FABP是一种酸性蛋白质,其等电点为5.1。目前,H-FABP是最具潜质的心肌损伤标记物,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0~3 h)即可检测到高水平的血浆H-FABP,并且其释放本质上依赖于心肌缺血损伤。对比其他已知心肌标志物,H-FABP对于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不同形式的心肌缺血损伤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H-FABP在其他组织损伤时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代佩灵  张翠丽 《医学综述》2013,19(7):1228-1231
随着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日趋增高,早期生化标志物对AMI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越来越重要,目前主要的AMI早期生化标志物,如髓过氧化物酶、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等在AMI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趋增高,越来越为临床工作者所重视。随着治疗技术的提高,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都需要理想的生化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I)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确定标志物,但其在发病早期(6h内)的阳性率不高。本文通过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b)、C反应蛋白(CRP)等AMI早期生化标志物,并与cTnI进行比较,探讨其在临床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现代治疗学认为,AMI发病后能迅速得到确诊并进行再灌注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迄今为止,临床应用的检测指标如肌钙蛋白I(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AMI发病后的早期(2h~4h)阳性率不高;肌红蛋白(MB)虽出现较早,但特异性较差。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是近些年推出的心肌标志物,受到业界重视,现对其性质、测定及在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彭毅  邱强 《农垦医学》2011,33(3):245-248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心肌细胞质中含量丰富的可溶性小分子蛋白,能够较早的被检测发现,有较好的心肌特异性。H-FABP作为灵敏的心肌生化指标,在AMI早期诊断、心肌梗死面积的预测、监测梗死再发、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临床价值,随着人们对H-FABP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应用更为广泛的探索,H-FABP的检测等将会更为方便、广泛的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AMI患者36例,按胸痛距采血时间检测H-FABP浓度,即为AMI组.同时将正常人70例采血检测H-FABP浓度设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正常对照组与AMI组的H-FABP浓度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AUC<0.5时无诊断价值].结论 H-FABP在AMI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不同时间心肌细胞内Fos蛋白表达的变化,为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致死死后诊断提供新方法。方法:在32只SD大鼠建立心肌早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另外40只大鼠分为正常与缺血对照组。用免疫组化SABC法结合图象分析研究心肌细胞核Fos蛋白的累积情况。结果: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后,再灌注区有部分心肌细胞核呈弱阳性着色,以后随缺血时间延长核阳性增强。缺血90min再灌注30min后核棕褐色染色最强,180min后又开始减弱。正常和单纯缺血组心肌细胞核未见有阳性反应。HE染色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Fos蛋白表达高峰在缺血90~180min之间,FosSABC染色法可诊断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或更长时间的损伤。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核Fos蛋白的表达有望成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死后诊断的一种有意义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庞秀甫  陈学和  周政 《浙江医学》2014,(21):1808-180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室常见疾病,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快速确诊及时救治是降低AMI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对于临床上常用的心电图检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心肌肌钙蛋白I (cTnI)检查,部分患者发病早期仍无特异性改变,故对AMI患者发病早期缺乏敏感性。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早期诊断AMI的高敏感性生化指标之一,在发病早期即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旨在比较H-FABP和cTnI在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92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患者,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患者发病0~3 h、3~6 h 和6 h 后血清的H-FABP,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心肌标志物在诊断不同发病时间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H-FABP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在0~3 h(66.7%)和3~6 h(85.71%)时间段显著高于cTnI(16.67%、61.9%)和CK-MB(8.3%、66.7%);在诊断特异性上,H-FABP高于CK-MB,比cTnI低.结论 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更适合于临床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朱志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6):616-616
静脉内注射溶栓治疗简便易行,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可使闭塞血管再通,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从而减轻和防止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本文对15例心肌梗死常规溶栓无明显疗效者,再次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监测,对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减少并发症等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心肌损伤的早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组在长链脂肪酸的摄入和代谢内环境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蛋白家族,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作为急性心肌损伤早期监测的生化标志物在近年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心肌细胞的一种小分子的蛋白质 ,分子量为 15k ,心肌组织含量相对较高 ,骨骼肌中含量极少。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3小时血液中就明显升高 ,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早期诊断的价值均优于目前常用的心脏标志物[1] 。本文建立了测定血清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方法 ,并初步探讨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2 ] 。1 对象与方法1.1 实验对象 急诊室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1例为实验组 ,男性 12例 ,女性 9例 ;年龄 4 9~ 79岁 ;有明显胸痛和心电图ST段升高。经体检合格后的健康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60例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患者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和C反应蛋白含量,并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和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肌钙蛋白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代佩灵  张翠丽 《医学综述》2012,18(17):2746-2748
急性心肌梗死后往往伴随许多并发症,生化标志物能对由泵衰竭、炎性反应和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溶栓后再梗死等)进行有效的预测和监测,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病情监测以及治疗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现主要针对B型脑钠肽、ST2、肾上腺髓质素、和肽素、内皮素1、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CD40L、生长分化因子15、C反应蛋白等预后标志物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丁海明  庄俊华 《医学综述》2002,8(4):213-215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危及人类健康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多年来心脏病学专家一直在研究其发病机制 ,并寻找其早期能准确诊断的方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已弄清了发生心肌梗死后患者血清中一些生化指标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这些指标在发病 6~ 9h后血中出现增高并持续数天 ,对心肌损伤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MI的血清酶学研究较为系统 ,而且已在临床上应用于诊断和排除诊断AMI。最近 ,肌钙蛋白I(cTnI)和T(cTnT)、肌红蛋白 (Mb)、人心型细胞浆脂肪酸结合蛋白 (H FABPc)等多项标志物成了研究热点。本文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