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国高龄高血压住院患者在降压标准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下的降压达标率、用药及并发症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所有科室年龄≥80岁且被诊断为高血压的409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409例患者分为强化降压组(106例,收缩压<130 mm Hg)、标准降压组(155例,收缩压130~149 mm Hg)和降压未达标组(148例,收缩压≥150 mm Hg),分析各组患者血压控制现状。结果 以150/90 mm Hg为降压标准时,强化降压组占25.9%,标准降压组占37.9%,降压未达标组占36.2%,降压未达标组年龄>90岁比例显著低于强化降压组和标准降压组(4.1%vs 7.5%、12.3%,P<0.05)。标准降压组一联用药比例显著高于强化降压组(46.5%vs 32.1%),强化降压组二联用药比例显著高于标准降压组(35.8%vs 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降压组并发心脏损害和脑血管损害比例显著高于标准降压组(43.4%vs 21.9%,26.4%vs 14.8%),合...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对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提供个体化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科室已经完善动态血压监测检查并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测得结果清晨高血压者占总人数40%,下午高血压者占30%,夜间高血压者占30%,随机分组后每组分别有清晨高血压者30例,下午高血压者17例及夜间高血压者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实验组给予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指导个体化用药合理调整用药时间剂量指导。观察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平稳控制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出院1个月后实验组完全依从性患者为66.7%(33/50例)高于对照组51.3%(26/50例),实验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81%高于对照组53%。出院3个月后实验组完全依从性患者为86.4%(43/50例)人高于对照组60.0%(30/50例),实验组血压控制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55%。实验组的降压疗效及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服药时间进行护理干预,指导个体化有效的用药指导,有利于血压趋于平稳,能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及依从性,并且能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及预防重要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心脑病变所致死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纯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300例合并抑郁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和氨氯地平组。舍曲林组患者单纯给予盐酸舍曲林抗抑郁治疗而不予降压治疗;氨氯地平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每日5mg,4周后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舍曲林组患者69例(46.O%)血压达标,氨氯地平组血压达标87例(58.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有51例(34.0%)血压水平下降但未达标,28例(18.6%)血压无明显改善,而氨氯地平组患者中46例(30.7%)血压下降但未达标,17例(11.3%)血压无明显改善,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伴有抑郁的轻度高血压患者,积极的抗抑郁治疗可以起到与氨氯地平相近的良好降压效果,且具有良好的药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动态血压监测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偶测血压 (即诊所血压 )是诊断高血压的依据 ,也是临床医生调整指导用药的重要指标 ,但高血压患者虽然经过积极的降压治疗 ,心血管病发生率仅下降 1 9% [1 ] ,有学者指出其可能原因之一是降压不足 ,偶测血压 (诊所血压 )并不能完全反映患者 2 4h的血压控制情况 ,应用 2 4h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好地反映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2 ] 。本文对 1 0 0例治疗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 ,观察血压控制情况。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 :高血压组 :从 2 0 0 1 4~ 2 0 0 1 1 0来本院疗养的离休老干部中随机抽取 1 0 0例降压治疗中的高血压病患者 ,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心理疗法及中医疗法等综合治疗干预。经过2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降压药物的依从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用药依从率为91.5%(183/200),高于对照组的78.5%(157/200)(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心理疗法及中医疗法等综合治疗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提高用药依从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9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高龄高血压患者111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66例,年龄80~96岁。将血压水平维持在150/90 mm Hg(1 mm Hg=0.133k Pa)以下分为达标组(60例),血压水平超过150/90mm Hg分为未达标组(51例)。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育锻炼程度、规律用药等),血脂和空腹血糖、血尿酸数据。测定微型营养评分(MNA-SF)、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评分(HAMA焦虑评分)。结果与达标组比较,未达标组年龄、尿酸水平、PSQI评分增加,男性比、规律用药比例、体育锻炼积极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4.854,95%CI:1.324~17.875)为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不达标的危险因素,规律用药(OR=0.044,95%CI:0.012~0.166)、低血尿酸水平(OR=0.983,95%CI:0.971~0.994)及睡眠质量好(OR=0.745,95%CI:0.599~0.926)为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标的保护因素。结论规律用药、低血尿酸水平及睡眠质量好的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高,女性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未达标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宜兴市农村高血压人群血压与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对宜兴市两个乡镇年龄40~85岁人群进行流行病学整群抽样调查,共调查4 128例。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指标,已知有高血压人群按血压控制效果分为血压控制达标组及未达标组。结果:(1)共调查4 128例,高血压患者1 932例,其中1 137例有高血压史,血压控制达标449例,自我报告否认高血压史的2 991例中新发现高血压795例,血压控制达标率23.24%。(2)血压控制达标组年龄大于未达标组,为(65.2±10.2)岁对(62.6±10.6)岁,P〈0.001;(3)糖尿病、血脂异常在血压控制达标组分别占7.13%、9.35%,在血压控制未达标组分别占22.53%、11.34%,P〈0.05;(4)血压控制未达标组血浆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和载脂蛋白A水平均显著高于达标组,P〈0.001。结论:宜兴市农村人群高血压控制率为23.24%,血压控制未达标组有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血压未获得控制的影响因素,总结诊疗对策。方法 2016年1月~9月,社区医院门诊接待的老年高血压门诊对象205例,复查血压,完成高血压诊疗流程后,进行问卷调查,将血压测量达标的对象纳入合格组,未达标的对象纳入对照组,对比临床特征,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血压控制良好患者114例,控制率55.61%。多因素分析显示,显示超重/肥胖、辅助用药、用药依从性≥80%、糖尿病、定期复查血压、戒烟酒成为独立影响因素(P0.05)。从合计来看,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3年比重占77.07%,辅助用药比重为22.93%,用药依从性≥80%占91.71%,一线抗高血压药物联用率74.63%,定期复查高血压率89.27%,戒烟酒不够彻底,约5.85%仍然吸烟饮酒,有失眠症占44.88%,空巢老人占据27.32%。结论老年高血压血压控制并不理想,疗效影响因素多,需特别关注空巢老年人,给予更多的院外支持;同时重视提高定期复查率、劝导戒烟酒、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基因导向调整降压药和循证医学导向调整降压药的降压疗效差异,探讨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长沙县高血压未达标患者48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即根据基因检测调整降压药物(男184例,女200例);对照组即根据循证医学调整降压药物(男40例,女56例),干预前两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评估其血压水平,观察组采用棉签无创采集口腔黏膜的方法进行标本收集,应用PCR-荧光探针技术对五大类降压药物疗效相关基因的7个基因多态位点(CYP2D6*10、ADRB1、CYP2C9*3、AGTR1、ACE、CYP3A5*3和NPPA)进行基因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用最敏感同时副反应最小的降压药物,而对照组则由指定的医生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进行降压药物调整,观察调整方案4周后两组血压控制情况的差异。结果经调整降压药物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血压达标率为18.4%,收缩压降低幅度为(5.52±11.72)mmHg,舒张压降低幅度为(3.44±11.78)mmHg;对照组的血压达标率为24.4%,收缩压降低幅度为(0.92±9.14)mmHg,舒张压降低幅度为(3.56±8.50)mmHg,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血压达标率以及舒张压降低幅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收缩压降低幅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据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调整降压用药,在收缩压降低幅度方面优于根据循证医学调整降压用药。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观察和探索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操作方法。方法对2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并随访半年至一年,观察其血压及用药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的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降压药物种类及剂量亦减少。随访结果显示2例患者的高血压药物使用剂量和种类均有减少,其中1例患者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1例未达到目标水平。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通过经皮肾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使血压持续下降,用药剂量和种类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的病因与治疗原则。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因并针对病因提出治疗措施。结果 20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150例(占75.0%),继发性高血压20例(10.0%),药物源性高血压20例(占10.0%),假性高血压10例(占5.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是难治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针对病因制定合理降压方案、治疗原发疾病、干预生活方式和进行健康教育才能将血压控制在较为理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62例,随机分为尼卡地平组32例和拉贝洛尔组30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围产儿结局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尼卡地平组患者在用药1 h后达到目标血压,13例患者24 h后改为口服用药,7例患者需要联合降压治疗。拉贝洛尔组患者用药4 h达到目标血压,9例患者改为口服,11例患者联合降压治疗。两组降压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卡地平组新生儿体重和胎盘重量明显高于拉贝洛尔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卡地平可有效控制血压,可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及肾脏疾病患者病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血压的控制对减少或预防心、脑、肾等并发症,对于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经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UFDA)批准的降压药已多达200余种,临床试验证实,现有的降压药是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的,新出现的降压药在降压同时还具有更显著减少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副作用等优点。但是按照“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及治疗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的评价标准对高血压人群进行调查发现,只有1/3的患者血压能控制在正常水平。与临床试验结果差距很大(临床试验中80%的患者治疗后可达目标血压)。此外,许多临床试验证实,大多数患者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目前国际上一致推荐小剂量联合用药的方法。但联合用药并未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接受,主要与医生对联合用药治疗认识不足有关,其次是患者出于费用、药物副作用等原因而不按医嘱服药。本文介绍各类降压药的主要特点、作用机制、联合用药原则,旨在为临床医生特别是面临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有中风史、心梗史、肾功能损害或充血性心衰的患者如何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用时间个体化用药护理手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1例。实验组实施时间个体化用药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护理,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医嘱遵守情况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降压成功率为98.36%,对照组降压成功率为90.16%;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明显更能遵守医嘱进行用药;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8.3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时间个体化用药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但控制率较低。高血压仍是高龄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高龄患者的血压控制需要临床医师积极并合理地应对。高龄老人血压控制的靶目标应控制在150/90 mmHg以内。治疗应遵循平稳、有效、安全、简便的原则。临床上应特别注意用药繁多、肾功能损害和各种合并症对高龄老人降压治疗的影响和药物间相互作用。良好的沟通和简单的用药方法是提高老年人降压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将血压持久地控制在目标值以下可以明显减少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与不良心血管事件。药物治疗是降压达标的主要手段,合理的联合用药则是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核心策略。单片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基因检测指导下选择降压药物与传统经验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08月至2020年08月在唐都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1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在基因检测结果指导下选择降压药物分为基因指导组57例与非基因指导组109例.随访并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用药前后的血压水平、用药种数以及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遵义地区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内分泌科收治入院的94例老年T2DM伴高血压患者予以降压等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出院时血压状况。分为血压达标组及血压未达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将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予以分析。结果 94例患者出院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低于入院时,血压达标患者比例高于入院时,降压药物使用数量低于入院时(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住院老年T2DM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的因素有高血压病程、入院时SBP、入院时DB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及24 h尿蛋白定量。高血压病程越长、入院时血压越高、Hb A1c、TC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越高的老年T2DM患者其血压控制情况越不良。结论 T2DM患者入院时血压达标率较低,住院治疗明显改善血压水平;住院T2DM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与高血压病程、入院时血压水平、Hb A1c、TC水平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的联合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最大程度地取得降压效果,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联合用药能减少许多因大剂量单一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并能兼顾患者并存的其他疾病,对于控制血压,尤其是中、重度高血压非常重要。这是治疗高血压、防治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20.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血压控制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血压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169例伴发高血压的T2DM患者给予降压等综合治疗,以出院时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为界限分为达标组(97例)及未达标组(72例),比较2组入院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并通过回归分析观察各种因素对出院时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的影响.结果:全组T2DM入院时收缩压(SBP)为(143±15)mmHg,舒张压(DBP)为(78±8)mmHg,控制达标率仅17.8%;出院时血压达标率57.4%,降压药物种类平均增加0.8种.未达标组患者入院时SBP[(151±15)∶(137±12)mmHg,P<0.01]、DBP[(80±9)∶(77±7)mmHg, P<0.01]均高于达标组,且TC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显著升高.回归分析显示MAP与入院时SBP、DBP、TC及高血压病程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MAP与UAE显著正相关(r=0.303, P<0.01).并发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UAE增多而SBP显著升高,大量蛋白尿者需要多种降压药物联合且血压难以控制.结论:T2DM患者门诊血压控制达标率低,住院短期治疗明显改善了血压控制水平;住院T2DM患者血压控制受入院时血压水平、高血压病程、高胆固醇血症、高UAE等因素影响;UAE增加可能是并发DN患者血压难以控制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