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ER、PR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及其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R、PR表达。结果乳腺癌原发灶中的ER阳性率69.5%、PR阳性率55.6%,淋巴结转移灶中分别为63.9%、44.4%;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ER、PR表达呈正相关(P均〈0.01),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均〈0.01)。结论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应综合考虑其原发灶和转移灶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2.
3.
308例老年妇女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甾体激素受体水平与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甾体激素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并复查308例的病理组织学、临床病案资料和系统的随访资料。其中130例肿瘤标本采用葡聚糖活性炭饱和分析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 308例中,1期82例,Ⅱ期147例,Ⅲ期66例,Ⅳ期13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35.7%。术后5年生存率为70.8%,10年为50.5%。ER阳性率66.9%,PR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70岁及以上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70岁及以上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的表达,并对ER、PR、Her-2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和病理分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0%(93/124)、71.0%(88/124),Her-2表达+++的阳性率11.3%(14/124),Her-2表达++的阳性率24.2%(30/124).ER、P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Her-2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70岁以上乳腺癌组织中ER、PR表达阳性率高,其与临床病理预后指标不相关;Her-2过度表达与临床病理预后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5.
乳腺纤维腺瘤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3例乳腺纤维腺瘤(FA)患者的乳腺肿物标本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发现ER阳性率为94.2%,PR阳性率为97.1%,ER、PR在不同年龄、生育哺乳史、肿瘤直径患者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认为FA的ER、PR阳性率较高,ER、PR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生育哺乳史、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对于ER和PR阳性的FA患者,术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内分泌治疗能降低其再发和多发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预测老年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预测老年Ⅰ、Ⅱ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择临床检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老年Ⅰ、Ⅱ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35例,术中在原发肿瘤边缘上、下、左、右选取4个注射点,将1%亚甲蓝注射至距肿瘤边缘0.5cm的皮下组织内,定位腋窝前哨淋巴结并对其进行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术后对全部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结果35例患者中32例检测到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1.43%),1例出现假阴性。SLN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5.24%、96.87%。结论SLNB基本能准确判断老年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能指导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2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者153例,为三阴组,其余为非三阴组。结果三阴组年龄≤50岁者90例(58.82%),非三阴组162例(34.17%),两组年龄相比P<0.01。三阴组未绝经者87例(56.86%),非三阴组187例(39.45%),两组绝经情况相比P<0.01。三阴组腋窝淋巴结转移66例(43.13%),非三阴组167例(35.23%),两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相比P<0.05。三阴组临床分期Ⅰ~Ⅱ、Ⅲ级者分别为112、41例,非三阴组分别为282、192例,两组临床分期Ⅲ期比例相比P<0.05。三阴组发生复发、转移者45例(29.41%),其中肺、肝、骨、脑转移分别为18、5、12、3例,局部胸壁复发7例,无对侧乳腺转移病例,随访期内死亡28例(18.30%),除3例死于肺转移并发脑栓塞外,其余均死于远处脏器转移。非三阴组发生复发转移187例(18.35%),其中肺、肝、骨、脑转移分别为14、9、35、5例,局部胸壁复发17例,对侧乳腺转移7例,随访期内死亡53例(11.18%),两组复发转移率、死亡率相比P均<0.05。三阴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70.6%,生存率为81.7%,非三阴组分别为81.65%、88.81%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轻,未绝经者较多,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组织学分级较高,术后复发转移率高,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SLN)能否反映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及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乳腺癌患者150例,在肿瘤周围表面皮肤上均匀地选取4点,每点皮内注射99m锝标记的右旋糖酐(99mTc-DX)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术中用γ探测仪进行定位,SLNB后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对SLN单独送检并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成功进行SLNB 144例,成功率为96.0%,每例检出SLN 1~4个,所有SLN均位于腋窝第一水平,SLNB的灵敏度为93.4%,特异度为100.0%,假阴性率为6.6%,假阳性率为0,准确性为97.2%,阳性结果预测值为100%,阴性结果预测值为95.4%,尤登指数为0.934.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59例SLN中,共发现14例微小转移,但14例中非SLN未见微小转移.结论 SLN可以反映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可以指导临床决定是否需行腋窝清扫,同位素示踪法进行SLNB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在贲门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差异,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确诊的贲门癌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3组标本的P-gp表达。结果 (1)P-gp在淋巴结转移灶、原发灶及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40%和16.7%,P-gp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灶,原发灶高于正常组织(P<0.05)。(2)P-gp在贲门癌原发灶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在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gp参与贲门癌肿瘤细胞的原发性多药耐药;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的肿瘤细胞间存在多药耐药异质性。 相似文献
11.
308例老年妇女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甾体激素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甾体激素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并复查308例的病理组织学、临床病案资料和系统的随访资料。其中130例肿瘤标本采用葡聚糖活性炭饱和分析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308例中,Ⅰ期82例,Ⅱ期147例,Ⅲ期66例,Ⅳ期13例。腋下淋巴结转移率35.7%。术后5年生存率为70.8%,10年为50.5%。ER阳性率66.9%,PR阳性率40.0%。生存率随TNM分期的增级而降低(P<0.01),病死率与ER、PR水平明显相关(P<0.05)。结论老年妇女乳腺癌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有较高的5年、10年生存率,其预后与肿瘤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率、甾体激素受体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胃癌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9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灶、胃癌原发灶和正常胃黏膜的P—gp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灶P-gp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原发灶(84.20% vs 52.63%,P<0.05);淋巴结转移灶P-gp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胃癌原发灶P-gp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性别和年龄无关.P-gp表达阳性率在高、中分化者较低分化者高,肿瘤浸润未达浆膜者高于已穿越浆膜者.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灶的P-gP表达高于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P-gp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49例病理诊断明确的乳腺癌根治标本中ER、PR和Her-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表达率为21.54%(226/1049),ER为58.63%(615/1049),PR为51.10%(536/1049)。ER、PR和Her-2蛋白之间有显著性相关(P均〈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ER、PR和Her-2蛋白呈阳性表达。三者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91例乳腺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后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C-erbB-2的变化.结果 显示,新辅助化疗前后有15例ER状态发生变化,有12例C-erbB-2状态发生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认为新辅助化疗能使部分乳腺癌组织中ER、C-erbB-2的表达发生变化,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uchincloss手术经胸肌入路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的术式,了解乳腺癌第Ⅲ组淋巴结的受累情况。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120例,在Auchincloss术式基础上,加用后颅凹牵开器经胸肌入路牵开胸大肌,保留胸前神经和胸肩峰血管,清扫锁骨下淋巴结,并对该组淋巴结的受累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Auchincloss手术中经胸肌入路锁骨下淋巴结清扫疗效确切,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增多,淋巴结阳性个数≥3枚与高复发率有关,术后无胸肌萎缩、严重的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结论淋巴结清扫彻底,乳腺癌患者第Ⅲ组淋巴结阳性率15.0%,与原发肿瘤〉5cm、腋淋巴结阳性个数≥3枚有关,对腋窝第Ⅲ组淋巴结清扫效果明确,能为乳腺癌术后的综合治疗提供准确的临床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23)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表达与老年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 Bb-2等标记物间的相关性。方法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34例的乳腺癌病理组织进行免疫组染色测定雄激素受体、ER、PR、Cer Bb-2的表达情况,并依据患者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病理组织内的阳性表达率高达60.4%,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PR、Cer Bb-2有相关关系(P0.05)。雄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率与肿瘤体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可以将雄激素受体作为老年乳腺癌临床分期、肿瘤转移、组织学分级的重要检验学指标,有助于提高标志物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E2)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的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进行体外培养,加入含不同浓度E2的培养液,采用MTT比色、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方法,观察子宫内膜腺癌细胞系JEC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周期时相变化及Ca2+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E2作用JEC细胞1、2、3 d后,其OD值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作用4、5 d后10-7、10-8和10-9mol/L组OD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7mol/L组在第5天OD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10-7mol/L E2作用JEC细胞4、5 d后,G0/G1、S+G2/M期细胞比例有所变化,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0-7mol/L的E2作用JEC 4 d后Ca2+的平均荧光强度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R阴性的JEC细胞生长可受到雌激素的调控,一定浓度的雌激素对ER阴性JEC细胞生长的调控可能与细胞内Ca2+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BP1及mTOR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5例乳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BP1、mTOR的表达。结果BP1、mTOR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r=0.271,P=0.012);两者同乳腺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P〈0.01),且BP1蛋白与雌激素受体(ER)存在相关性(P〈0.01),mTOR蛋白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BP1及mTOR与乳腺癌发生与发展相关,可作为药物治疗乳腺癌的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βcx(ERβcx)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52份乳腺癌组织标本中ERβcx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本组ERβcx阳性25例(48.07%),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ERβcx高表达可促进乳腺癌进展,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