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性晕厥常见的发病病因。方法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晕厥待查收住院的患者252例,年龄≥60岁并符合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诊断标准的老年性晕厥患者131例,统计年龄、性别、晕厥发生时体位、诱发因素、伴随症状、意识丧失的持续时间、既往史及相关辅助检查等资料,分析各类晕厥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结果 131例老年性晕厥患者占同期全部晕厥的52.0%(131/252),神经介导性晕厥为43.5%(57例),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38例,情境性晕厥15例,颈动脉窦高敏性晕厥3例,精神疾病所致晕厥1例。心源性晕厥为32.8%(43例),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19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4例,快-慢综合征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例,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5例,泵衰竭4例,束支传导阻滞3例。神经系统疾病所致晕厥为12.2%(16例)。其他原因晕厥为7.6%(10例)。原因不明为3.8%(5例)。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族史、治疗依从性、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为神经源性晕厥、心源性晕厥患者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性晕厥的主要原因为神经介导性晕厥,其次为心源性晕厥,其他原因较少见。  相似文献   

2.
人们认为晕厥可能是 W-P-W 综合征患者发生猝死的预兆。因此,本文复习因心律失常而转来作介入性检查的101例 W-P-W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资料,对晕厥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进行评价。A组36例发作一次或多次晕厥,B 组65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房颤动伴晕厥患者心电图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19例慢性心房颤动(房颤)伴晕厥患者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资料,探讨心电图特点,以及与临床转归的重要关系。方法 分析两年来入组患者的心电资料及晕厥发作时的相关心电图。结果 全组19例患者,16例晕厥系房颤伴缓慢心室率引起,平时就有房颤伴二度房室阻滞的心电图表现;2例晕厥为突发室颤所致;1例晕厥原因不明。心率缓慢组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多。结论 本文资料显示,房颤伴心室率缓慢的患者有较高的晕厥及脑梗死的发生危险,房颤是室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提示房颤不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晕厥比较常见,但病因诊断有时殊为不易。Lipsitz对老年晕厥患者进行了内科检查,未得出诊断者占50~60%,其中,特别是心源性晕厥,能否及时正确诊治关系着患者的生命。本文总结了48例的临床资料,就老年人晕厥的有关问题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自1979年5月至1985年5月间,我们在急诊室和住院患者中遇到老年人晕厥患者48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60~81岁,平均66岁。在治疗观察期间,每例均出现过至少1次的发作。有晕厥  相似文献   

5.
胸腔穿刺引起晕厥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腔穿刺广泛用于胸膜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由于此操作有一定创伤性 ,并存在个体差异 ,有时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出现晕厥。现就 36例患者胸腔穿刺过程中出现晕厥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中 ,男 2 6例 ,女 10例 ,年龄 18~ 70岁之间 ,胸腔抽液体 33例 ,胸穿抽气体 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程心电数据对于分析不明原因晕厥的价值及要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选择2017年3月21日至2021年3月20日在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植入型心电监测仪(ICM)植入的患者, 分析植入后晕厥等事件发生与心律失常及相关临床情况间的关系, 分析和总结晕厥病因检出率、病因分类以及需要临床干预程度。结果入选的96例患者, 年龄64(52, 73)岁, 年龄范围13~86岁, 其中男55例。随访中, 49例再发晕厥, 其中确定晕厥与心律失常相关28例, 排除心律失常所致晕厥21例(15例患者最终明确了晕厥原因);暂未发生晕厥的患者47例, 其中有9例发现有需临床干预的心律失常, 但未能肯定这些心律失常与晕厥的关系。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是否有心电监测状态下的晕厥再发, 是确诊的关键;晕厥再发过程中记录到的心电资料, 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提供了预期和预期以外的有诊断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肺结核98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年性肺结核近来有发病率逐渐增加趋势,为对老年性肺结核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提高对老年性肺结核的认识。现对98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3-2008年以来我开发区结防科诊治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较...  相似文献   

8.
预激综合征合并快慢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临床及电生理资料的分析,提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结束时伴发的晕厥可能是窦房结功能一过性受抑的结果,探讨和证实这一发生机制设想的合理性.方法12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32.5岁(19~49岁).均因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晕厥住院.经各种电生理检查评价窦房结功能,冠脉造影排除冠脉的异常,并进行射频消融术和(或)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随访2~5年.结果12例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预激综合征伴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结束时有晕厥发生,年龄多属青年、中年,经各种电生理检查提示窦房结功能正常.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室上性心动过速终止时心电图均证实为较长时间的窦性停搏.4例经植入抗心动过速起搏治疗,3例经射频消融术及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治疗,5例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经2~5年的随访,全组12例患者无一例再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晕厥.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发的晕厥均由功能性病态窦房结功能障碍机制引起,尽管因果关系明确,但与多数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经过不一致的原因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这些符合快慢综合征患者晕厥治疗和预防的关键是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预防晕厥似乎必要性不大.  相似文献   

9.
正该文探讨直立训练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经直立倾斜试验诊断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9例进行至少4周的直立训练,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1年随访,41例(83.7%)患者无晕厥复发,8例(16.3%)患者复发晕厥或晕厥先兆。复发者发作时间均在1年内,超过1年,主观症状好转100%。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治疗前晕厥发作的次  相似文献   

10.
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由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取得了良好疗效 ,同时 ,我们也观察到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的某些患者中 ,仍有晕厥发生。现就这类患者晕厥的原因作分析。  临床资料 对在我院 1989年 7月~ 1999年 12月植入心脏起搏器的 10 2例患者进行临床随访。且对植入心脏起搏器后出现晕厥的患者进行询问病史、体检及不同体位的血压测量 ,并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起搏系统功能探查、X线检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检查、右心导管测压、倾斜试验、心电生理检查等。  结果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晕厥 7例 (男性 5例、女性 2例 ) ,…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19岁,于2006年8月27日因突发晕厥来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晕厥前有头痛、头晕、恶心症状,无言语不清及肢体抽搐.  相似文献   

12.
<正>老年人晕厥年发病率约6%。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晕厥原因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41%~66%〔1〕。直立倾斜试验(HUTT)操作简单、安全,是目前诊断VVS的"准金标准"〔2〕。本文对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行HUTT检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2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不明原因晕厥的老年人111例,均行HUTT检查。其中男60例,年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立训练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经直立倾斜试验诊断阳性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49例进行至少4周的直立训练,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1年随访,41例(83.7%)患者无晕厥复发,8例(16.3%)患者复发晕厥或晕厥先兆。复发者发作时间均在1年内,超过1年,主观症状好转100%。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治疗前晕厥发作的次数较少(3︰1,P0.05)。结论:晕厥发作的频率是影响直立训练疗效的因素,越是发作频繁的患者越需要进行直立训练,年龄和性别不影响直立训练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报道1例90岁高龄男性患者,因精神创伤后出现反复晕厥、意识丧失,入院后频发心室颤动,心电图显示QT间期逐渐延长,病情危重,最终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确诊应激性心肌病(TTS),经对症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我们回顾了应激性心肌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为今后类似病例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90岁,2022年7月12日因“间断意识丧失伴恶心呕吐5 h”入陕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既往有脑梗死病史20余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及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胰腺炎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断指标、治疗措施、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 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37例,内科保守治疗22例,一般基础治疗1例。治疗后发生并发症41例,并发症发生率68.33%。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痊愈36例,痊愈率87.80%,死亡5例,死亡率12.20%。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应及早诊断,并采用内科保守疗法和手术方式相结合治疗,对并发症应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年来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的老年PSVT患者逐渐增多.我们对46例老年PSVT患者进行了RFCA治疗,旨在探讨老年PSVT患者的临床及RFCA治疗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老年组:1995年1月~1999年4月所完成的60岁以上PSVT患者RFCA治疗病例(采用亚太地区及我国的老年标准,共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60~81岁,平均69.8±9.9岁.PSVT史4~48年.46例患者均因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入院,其中14例心动过速时出现心绞痛或心衰,12例有心动过速终止时晕厥,或药物治疗时出现严重窦缓或2秒以上窦性停搏.合并冠心病12例、高血压22例、糖尿病7例、老年性肺气肿15例.非老年组为同期我院156例RFCA治疗的PSVT患者.入院后常规术前检查,并进行纠正心衰、缓解心绞痛、控制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术前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本篇文章中笔者主要想要探讨在临床急诊过程中如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实施抢救措施先挽救病人的生命以及进行什么样的护理才能使病人逐渐好转、恢复健康。方法回顾、分析于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室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对本次研究中36例次的临床急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实施临床补液、酸碱平衡失调、胰岛素治疗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等一系列的抢救和治疗的方案,在抢救的过程中及其后进行一定程度方法的护理。结果 2014年2月—2015年5月期间来该院临床急诊科就诊的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资料共计36例次,其中这里面男性患者占有26例次,女性患者占有10例次,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1.2岁左右。36例次患者在临床急诊接诊够都进行了及时的抢救,其中有1例次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他35例次患者在抢救后都恢复了生命体征,抢救结束后对这些患者实施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有24例次患者首先痊愈出院,有11例次的患者恢复的较晚,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也好转出院,总有效率达到了97.1%。结论在接诊过程中遇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一定要积极的实施抢救方案,采用恰当的抢救方法,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8.
便秘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老年人患病率达11.5%~20.3%,因此治疗老年性便秘非常重要。2001年4月至2002年4月,我们采用福松(Forlax)治疗老年便秘36例,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6例患者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75岁,平均(65±3.2)岁。所有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均≤2次(不用泻药),持续三个月以上,且伴有腹胀、腹痛、排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对运动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08年9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行平板运动试验(TET)恢复期中诱发先兆晕厥或晕厥患者,运动中无ST段抬高或压低,次日行基础倾斜试验45min,阴性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诱发试验30min。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TET检查结果、疾病分型、晕厥或先兆晕厥的症状。结果 818例受试者行TET,恢复期诱发先兆晕厥共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34.0±7.8)岁。其中2例为血管抑制型,6例为心脏抑制型,4例为混合型。运动最大心率(180.5±6.7)次/分。运动耐量(13.15±1.66)mets。12例患者运动中均无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无ST-T改变及心律失常,无血压下降。12例受试者行直立倾斜试验均阴性。结论 TET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有一定诊断价值,发作晕厥患者应该注意运动保护。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肺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在临床上较常见,但因老年患者基础病多且症状不典型,故易被临床医师漏诊或误治。现将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老年性肺炎320例,其中并发急性左心衰竭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老年性肺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62例,男性40例,女性22例,80岁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