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巨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特征,采取相应护理对策,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选择出生体重≥4000g 的新生儿531例作为巨大儿组,随机选择同期出生体重为3999g-2500g的新生儿5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亲孕期特点及分娩结局。结果两组孕妇身高,孕末期体重指数,胎儿双顶径,宫高,腹围增长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组手术分娩率,孕母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巨大儿组剖宫产较阴道分娩者新生儿并发症明显减少(P<0.001,0.05),结论巨大儿发生与其母亲身高,体重,产次有关,还与孕期宫高,腹围增长幅度有关。加强孕期宣教及监测,有助于减少巨大儿发生和早期诊断,降低围产期发病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张岩红 《医学信息》2006,19(3):498-499
目的对78例巨大胎儿进行临床分析,寻找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为减少新生儿产伤、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提供资料。方法对78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进行分析。选择相应时间内分娩的78例出生体重〈4000g的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年龄、孕产次、孕周、宫高、腹围及分娩方式等有关情况。结果①巨大儿组分娩孕周、腹围、宫高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②巨大儿中男婴多于女婴。巨赶儿组手术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巨大儿产前估计不足,造成难产,给母婴带来危害。结论产妇分娩孕周、宫高、腹围及B超检查胎儿双顶径是产前诊断巨大儿的相关因素。产前正确估计胎儿体重,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并提高接产技术,适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3.
羊膜腔内注射氨基酸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羊膜腔内注射氨基酸治疗胎儿生长受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法.将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静脉滴注氨基酸 能量,每天一次,共7d;试验组:羊膜腔内注射小儿氨基酸100ml,5~7d一次,每例输注2-3次.两组分别于治疗后一月复查腹围、宫高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并跟踪至分娩,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治疗后一月复查,对照组:腹围(86.43±3.05)cm、宫高(25.29±2.49)cm、双顶径(7.84±0.87)cm、股骨长(6.11±0.80)、新生儿出生体重(2614.29±131.93)g;试验组:腹围(88.57±4.53)cm、宫高(28.34±3.47)cm、双顶径(8.11±1.22)cm、股骨长(6.36±1.04)cm、新生儿出生体重(2995.71±315.87)g;两组间比较,除腹围P>0.05,差异无显著性,宫高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均为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羊膜腔内注射氨基酸治疗胎儿生长受限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新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巨大儿的产前预测及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出生的65例巨大儿,出生时婴儿体重超过了4kg,将其作为研究组,并且选择同时间段内出生的正常体重的65例婴儿作为对照组,临床观察对比两组产妇所选择的分娩方式、产妇的宫高、腹围及其B超检测结果、产后的并发症状。结果观察组腹围加宫高不低于140cm、双顶径大于10cm、股骨长不低于8cm以及腹围超过33cm的产妇例数明显不同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有40例产妇选择使用剖宫产完成生产,阴道生产的产妇为25例;对照组有22例产妇选择使用剖宫产完成生产,阴道生产的产妇为43例;两组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做好对产妇的产前检查,提高对巨大儿的诊断率,同时对于部分部确定是否是巨大儿的产妇应该放松剖宫产指征,从而减少产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婴儿的正常生长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及分娩方式,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中602例巨大胎儿的诊断及分娩方式.结果由B超根据双顶径、股骨长、腹围等参数推算的巨大儿符合率为81%.分娩方式中剖宫产率远较阴道分娩率高.结论产前综合判断胎儿体重.对巨大胎儿,母体骨盆条件宽敞者可以阴道试产,但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如有产程阻滞,进展缓慢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6.
巨大儿的产前预测及对母儿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产前预测及对母儿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182例巨大儿的临床分析以(1)双顶径(BPD)+股骨长(FL)≥16.5cm。(2)宫高+腹围≥140cm。(3)宫高×腹围+200≥4000g。3种方法综合预测巨大儿,其准确率高达92.86%,用以指导分娩方式,以降低母儿并发症。结果3种方法其准确率分别为76.92%、55.49%、52.75%,综合方法准确率高达92.86%。巨大儿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及肩难产、产伤、产后出血的机会明显降低。巨大儿组与正常体重儿组比较剖宫产率明显升高。结论综合方法预测巨大儿可信度高,值得推广,对巨大儿应扩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7.
13—41周胎儿11项生长发育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 ̄35周正常胎儿及36 ̄41周的正常新生儿测身长、体重、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顶臀长、双顶径、足底长9项生长发育指标,13 ̄35周胎儿加测右肱骨长、股骨长。体重于23 ̄37周增长加快,腹围、足底长于28 ̄36周增长最快,双顶径于23 ̄27周增长最快,37周后各项指标增长均缓慢。26周时体重、身长、双顶径、头围、胸围、腹围、顶臂长有一个增长高峰。35 ̄36周时除顶臂长外其它又有一个增长高峰  相似文献   

8.
研究贵州四民族胎儿宫内发育情况。方法:对汉、侗、布依、苗族中1335 周正常胎儿及3641 周正常新生儿共4060 例测身长、体重、头围、胸围、腹围、上臂围、顶臀长、双顶径、足底长。1335 周者加测右肱骨、股骨长。结果各族胎儿体格大小稍有差别,其共同规律为:身长、顶臀长、头围、双顶径28 周前增长快于28 周后。体重、腹围26 周后增长加快。37 周后各项指标增长减慢。各民族均有两次高峰增长期,分别在2628 周(有顶臀长、体重、腹围增长快) 及3435 周( 有身长、体重、腹围、双顶径增长快,围产保健应掌握生长发育规律,加强高峰期监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分娩方式及并发症,提出对策降低巨大儿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巨大儿的一般情况、产前诊断情况、分娩方式及并发症。结果以双顶径+股骨长≥16.5cm和宫高+腹围≥140cm。其准确率分别为56.54%和76.79%,综合两种方法准确率高达86.9%。刮宫产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率(P0.05),分娩时期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夏季(P0.05)。母婴均有一定的并发症。结论采取积极措施,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对巨大儿应积极做好产前诊断,适当放宽刮宫产指征,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巨大儿(A组)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及并发症,并与同期分娩的体重≥3500g的859例正常体重儿(B组)及随机选择的335例体重〈3500g的正常体重儿(C组)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的体重指数(BMI)、双顶径、股骨长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孕龄、孕末期体重、宫高、腹围、剖宫产率、异常产程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B组明显高于C组(P〈0.05);三组产后出血、活跃期停滞、新生儿窒息率比较,A组及B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的增加与其母亲的体重、孕龄等因素有关,定期产前检查,根据妊娠情况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及运动,适时分娩是预防巨大儿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333例巨大儿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35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异常分娩、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P〈0.05)。结论重视巨大儿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减少分娩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期营养干预和孕期代谢性危险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接受常规产检并且分娩的孕妇。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在确诊为妊娠糖尿病(GDM)的孕妇中比较膳食干预组(接受膳食咨询)和对照组(未接受膳食咨询)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GDM诊断采用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推荐标准。采用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母亲孕期危险因素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及作用大小。结果①10421名孕妇的围生期信息进入数据分析。孕妇初诊时平均孕周20.8(19.4—22.4)周,初诊时空腹血糖(FBS)、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CHOL)平均水平分别为(4.3±0.4)、(1.3±0.6)和(4.7±0.8)mmol·L^-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11.3±11.5)和(67.9±13.3)mmHg。高危孕妇的GDM的患病率为15.8%。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355.4±426.0)g,巨大儿发生率6.2%。@812名GDM孕妇中,干预组570例,对照组242例。两组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孕20周体重、初诊时血糖、血脂等基线水平均衡可比。干预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和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47.4±19.6)傩(3450.3±35.6)g(P=0.007)、6.7%vs15.6%(P=0.001)和26.3%w47.9%(P〈0.001)。随着营养干预次数的增加,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下降趋势(r=-0.126,P=0.003;r=-0.112,P=0.002),巨大儿的发生率也依次降低。③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孕20周时体重(OR=1.08,95%CI:1.07—1.09)、孕中晚期体重增长量(OR=1.10,95%CI:1.07~1.12)和GDM(OR=1.63,95%CI:1.22~2.19)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孕妇应考虑进行更早期的孕期危险因素管理以及膳食指导干预,控制孕期体重合理增长,有望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健康孕妇新生儿体重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3年3-8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检查并决定在本院分娩的早孕妇女480例,排除个别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共376例进入研究,追踪调查至孕妇分娩。详细记录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身高、分娩孕周、分娩前体质量、孕期体质量增长、新生儿体质量,并检测妊娠32~34周孕妇血脂及血糖水平,分析各因素与新生儿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孕期体质量增长、甘油三酯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呈正相关(r=0.213,P〈0.01;r=0.244,P〈0.001)。甘油三酯与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质量增长呈正相关(r=0.172,P〈0.05;r=0.178,P〈0.01)。巨大儿组孕妇甘油三酯水平为(3.82±1.47)mmol/L,正常儿组孕妇为(3.21±1.2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孕妇空腹血糖水平为(4.45±0.063)mmol/L,正常儿组孕妇血糖水平为(4.17±0.5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血脂、血糖水平及孕期增重显著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期应该平衡膳食、合理增重,并进行血脂、血糖监测,对控制新生儿的体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巨大儿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巨大儿(macrosomia)的相关因素,为控制巨大儿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999年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一妇婴)分娩的133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作为研究组,选择相应时间内(同一年份内)分娩的135例正常体重出生儿(2500-3999g)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研究组巨大儿家族史、(外)祖父母肥胖发生率、父母亲体质指数(BMI)、母亲孕期宫南、腹围、孕期营养摄入、羊水过多、异常妊娠图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巨大儿男婴多于女婴。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结论:筛选高危人群,孕前控制体重,孕期合理营养与适当运动,加强监测,重视妊娠图变化,有助于巨大儿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体重指数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科就诊的PCOS孕妇328例,按照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体重正常组(BMI 18.5~24.9kg/m^2)和超重及肥胖组(BMI≥25.0kg/m^2),比较两组PCOS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等情况。结果超重及肥胖组的既往流产率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比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两组问胎膜旱破、胎儿生长受限、前置胎盘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分娩方式上,超重及肥胖PCOS孕妇与对照组相比顺产率低而剖宫产率高,早产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超重及肥胖的PCOS患者发生妊娠期并发症的风险增高,新生儿容易出现不良结局,对这类患者应加强健康管理,孕前即注意体重的控制以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16.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三胎妊娠减胎术后随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减胎技术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8.06期间于我中心接受IVF-ET治疗后三胎妊娠减为双胎妊娠33例(A组)及同期治疗获双胎妊娠69例(B组)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的流产率、早产率及新生儿出生胎龄、体重、围生儿死亡率等。结果流产率A组27.3%,B组15.9%;平均出生胎龄A组(36.4±2.4)周,B组(36.4±2.8)周;围生儿死亡率A组8.3%,B组6.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产率A组29.2%,B组2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出生体重A组(2386±602)g,明显低于B组(2586±595)g(P〈0.05);出生体重〈1500g的比例A组10.4%,B组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胎妊娠早期行减胎术存在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的可能性,选择适宜的移植胚胎数目,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才是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出生体重与学龄前儿童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关系。方法选择在上海市闵行妇幼保健院产科出生,于2006年3月至2010年11月接受常规健康体检的2—6岁儿童,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SBP、DBP和心率,并测量身高和体重。血压评价参照1997年“日本学龄前儿童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参考值”,以SBP或DBP≥其性别、年龄相对应的%诊断为高血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与血压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期患高血压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4642名学龄前儿童进入分析,其中男性2458例(53%);低出生体重儿占3.2%(148/4642),巨大儿占5.4%(251/4642)。男童SBP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女童(P分别为〈0.001和0.002)。低出生体重儿SBP、DBP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无明显差异(P分别为0.492和0.398);巨大儿DBP低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与发生儿童高血压无统计学关联,而心率高于平均水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高,OR=2.55,95%CI=1.96~3.3l。结论在学龄前儿童中,男童SBP高于女童。未发现低出生体重、巨大儿与儿童期患高血压有统计学关联;心率、体重对血压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农村壮族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儿性别、胎龄、孕母年龄的关系,为农村壮族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农村住院分娩的66798例壮族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壮族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值五年无变化(P〉0.05),平均值为(3.00±0.41)kg,其中五年间壮族男婴平均出生体重大于壮族女婴(P〈0.05);出生体重随胎龄增长而增加,早产儿组平均体重只有(2.32±0.44)kg;孕母的年龄〈20岁的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低于其他组。结论进一步研究广西农村壮族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减少早育和早产,提高农村壮族地区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质量,是广西"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血及脐血抵抗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4例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组(AGA组)、14例高出生体重儿组(LGA组)及14例低出生体重儿组(SGA组)母血及脐血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1)AGA组、LGA组、SGA组母血抵抗素水平分别为10.51±1.64、9.26±1.28、12.77±2.90μg/L,脐血抵抗素水平分别为20.43±1.78、18.63±1.70、24.41±4.80μg/L;(2)LGA组与AGA组比较,母血与脐血抵抗素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SGA组与AGA组比较,母血与脐血抵抗素水平的差异也均有显著性(均P〈0.05);(3)脐血与母血抵抗素水平成正相关(r=0.869,P〈0.05);(4)母血与脐血抵抗素水平与胎儿出生体重均成负相关(r=-0.662,P〈0.05:r=-0.678,P〈0.05)。结论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在胎儿出生体重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