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行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2月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心房颤动5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瓣膜置换术+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临床资料。55例患者均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术中采用Medtronic Cardioblate 68000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操作,术后除做好瓣膜置换术后常规护理外,重视心律和心率的监测,心功能的维护,引流的观察,电解质平衡的维持,起搏器的观察,应用胺碘酮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健康指导与心理护理。结果5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当天有48例恢复为窦性心律。全组2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永乡起搏器治疗,全组无心脏穿孔及术后大出血,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12.5±2.1)d,术后平均随访(8.6±3.0)个月,87.3%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9.1%的患者为房颤心律,3.6%的患者为起搏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同期改良冲洗式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永久性心房颤动是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的方法,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预防心率失常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51例行心内直视下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预防心律失常的护理经过。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50例顺利出院。术后当天43例患者(84.31%)转为窦性心律。50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个月以上,47例(92.15%)为窦性心律。结论术后严密监护和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赢得治疗时机.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房消融与双房消融在瓣膜病房颤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变合并房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35例。在接受瓣膜手术的同时,A组采用左房消融治疗房颤,B组采用双房消融治疗房颤,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消融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射频消融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消融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房消融可有效缩短射频消融时间,但左房消融与双房消融的窦性恢复率无明显差异,均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09/2009-03间12例房颤患者行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后的护理。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心律转复窦律,术后无患者死亡,均顺利出院,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无复发房颤。结论: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对保证胸腔镜下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标测系统(CARTO)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术后的护理与并发症监测.方法 2009年1~12月对18例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术后监测及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心包填塞,1例局部血肿,1例小量胸腔积液.以上患者经处理后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复发1例.结论 CARTO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术后并发症少,但部分并发症可危及生命,通过有预见性指标的监测及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是临床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约60%伴有持续性房颤,内科干预难以转复或转复后易复发[1,2]。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心内直视手术同期行射频消融术逐渐成为干预心房颤动的首要方式之一,具有良好的窦性转复率和维持率[3,4]。我院自2006年1月-2011年6月,对7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瓣膜手术,手术同期应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行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干预心房颤动,现将手术结果及中远期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及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外科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者为研究对象,在其接受治疗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分析治疗结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术后2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并多脏器功能受损,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18例患者手术成功,顺利出院。结论:在患者完成瓣膜置换术同期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强化强心功能维护,并完善临时起搏器护理,为进行该项手术后预防以及治疗心律失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Ensite NavX三维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心房颤动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26例心房颤动患者均成功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无一例死亡。其中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在消融过程中出现房颤,随消融线径完成,8例房颤即刻终止,1例转变成左心房房扑,消融二尖瓣峡部达电位双向阻滞后恢复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手术时间为133~180 min,持续性房颤手术时间为150~265 min,平均手术时间(146.8±27.9)min,X线曝光时间(31.6±11.5)min,放电时间(61.9±15.4)min。1例术中发作TIA,经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6个月,6例复发,其中4例再次消融通过有效放电实现肺静脉电隔离,2例拒绝再次手术。结论:Ensite NavX三维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准确、恰当、及时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陈秒  江涛  曾玲 《华西医学》2012,(8):1237-1239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Box Lesion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单纯性房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要点。方法对2011年5月-2011年9月拟行全胸腔镜下Box Lesion双极射频消融(双侧肺静脉+左心房后壁隔离)治疗的6例心房纤颤患者,术前做好心理疏通及各项手术准备;术后采取各项对症措施加强呼吸道、心律、引流、疼痛等监测与护理。结果 6例患者均在术后即刻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死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7 d均顺利出院。出院后4周复查均为窦性心律。结论全胸腔镜下行Box-lesion双极射频房颤术是治疗单纯性房颤的有效手段,严密的观察及精心护理是手术顺利施行和疾患治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按照迷宫Ⅲ手术线路施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同时完成瓣膜置换.结果 总共108例患者,术后即转为窦性心率的91例(84.3%),17例(15.8%)术后早期房颤心律或交界区心律.术后死亡2例,106例随访6~24个月,87例(80.6%)为窦性心律,19例(19.4%)为房颤心律或交界区心律.结论 双极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在瓣膜置换的同时治疗房颤可行性好,安全简便,转复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术后的早期护理方法.方法 总结14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慢性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特点、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结果 140例患者无死亡,患者出院时89例(63.6%)患者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一年随访时为窦性心律97例(69.3%).51例(36.4%)患者术后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3例(2%)患者发生术后出血进行二次开胸探查.结论 瓣膜替换或成型手术同时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心功能的维护,预防及纠正心律失常,术后抗凝知识的宣教是临床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总结13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1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重要手段,加强术前、术后以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更好配合CARTO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技术的开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证患者的护理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4例在CARTO三维标测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中,38例成功,13例好转,3例失败.结论:护士了解房颤发病及消融治疗的基本原理,熟悉整个手术流程,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为医师提供信息,对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刘义  唐玥玓  杜进涛 《华西医学》2008,23(2):219-219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鼻炎的效果。方法:自2003年10月~2005年10月选择下鼻甲肥大并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炎患者82例,鼻内镜直视下应用射频针在每侧下鼻甲消融治疗3~5个点,术后1周、1、3、6个月分别复查。结果:78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呼吸通畅;2例经第2次治疗后鼻塞症状消失,2例下鼻甲骨性肥大患者无效,经下鼻甲部分切除获治愈。结论: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简单,疗效较满意。该术式是耳鼻喉科一种新的微创技术,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消融指数( AI )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左房 BOX 射频消融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至2022 年 5 月于漳州市医院治疗的 60 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 AI 组,各 30 例。 对照组行常规导管射频消融, AI 组行 AI 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左房 BOX 射频消融,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近期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 3 个月生活质量。 结果: AI 组总放电时长、每点消融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 P<0.05 );两组消融放电次数、需要补点消融数相当( P>0.05 );两组术后 3 个月、 6 个月时复发率相当( P>0.05 );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 P>0.05 );术后 3 个月 AI 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 P<0.05 )。结论:与常规导管射频消融相比, AI 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左房 BOX 射频消融可有效缩短放电时长,避免过度消融,同时不增加术后复发率与相关并发症,有助于确保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环肺静脉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时以完全肺静脉电隔离作为消融终点的意义。方法:将83例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两组,在CARTO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的线型消融一组(CPVA Lasso组)43例,消融终点:肺静脉传入、传出阻滞,肺静脉完全电隔离。另一组(CPVA组)40例,消融终点为两侧环肺静脉消融线完整,局部双极电位振幅减低>80%或振幅<0.1 mv;随访3~6个月,对部分药物无效的复发房颤或房速的患者行第2次消融治疗,采用CPVA Lasso方案。结果:第1次消融结束后,两组患者经过3~6个月随访,CPVA组有24例(60%),CPVA Lasso组32例(74%),在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后无房颤或房速的发作。对两组中20例药物无效的复发房颤或房速的患者行第2次消融手术,再次消融术中所有患者均采用CPVA Lasso方案,术后随访3~9个月,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后,症状性房颤或房速不再发作者18例(90%)。结论:环肺静脉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时,以完全肺静脉电隔离为消融终点可有效防止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症状明显的右室流出道单形性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观察即刻及术后2月的疗效;测定射频消融术前以及术后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观察心肌损伤。另设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射频消融能有效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消融即刻成功率为100%,远期成功率为94.4%。hs-CRP、CK-MB和cTnI射频消融术后1d较术前明显升高,7d后恢复正常。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成功20例,术后仍为房颤1例,但于3 d后自动转为窦性心律。1例患者并发心脏压塞,1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随访10.5个月,复发3例。结论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恰当、准确、及时的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对126例心房颤动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下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阵发性房颤手术时间为2.5~3.0 h,持续性房颤手术时间为3.0~4.5 h.其中3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因出现心脏压塞而终止手术,经给予心包穿刺引流术等措施后好转,本组无死亡病例.认为三维标测系统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安全有效,准确、恰当、及时的围术期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冲洗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在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美敦力Cardioblate冲洗射频消融系统(单极40例,双极17例),按照Cox迷宫3手术路径进行射频消融,同期行瓣膜替换治疗5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结果:术后心房颤动均消失,整个消融过程耗时平均22min,1例因肾功能衰竭术后第7天死亡,出院时48例维持窦性心律(84%),7例仍为房颤,1例为结性心律。结论: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单双极射频消融效果均取得满意结果,但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