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omal tumor,GIST)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总结32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2.7岁,男女比为17:15,病灶均为单发,部位以胃及小肠最多见,分别为13例(40.6%)和15例(46.9%),病理诊断良性21例(65.6%),交界性5例(15.6%),恶性6例(18.8%),结合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重新划分为GIST良性18例(56.3%),交界性4例(12.5%),恶性10例(31.3%),32例均获手术切除,一复发2例,肝转移4例,死亡4例。结论:GIST是一类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局部切除是足够而有效的治疗,术后应长期严密随访,对复发和/或转移者应持积极态度,多次姑息切除,辅以TACE可望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现状.方法 对20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IST常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20例GIST中恶性15例,交界性2例,良性3例;发生在胃肠道者17例,发生于胃肠道外3例;抗体表达情况:CD117 95.0%、CD34 65.0%、Vimentin 100.0%、SMA 20.0%阳性,S-100全部阴性.20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恶性间质瘤术后辅助化疗生存21个月、30个月,另2例恶性间质瘤术后复发应用格列卫(STI571)治疗,生存3年;3例良性者术后无复发生存2~7年;2例交界性术后分别生存10个月、7年.结论 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D117、CD34、S-100和SMA联合检测可协助诊断;细胞密集、明显核异形、肿瘤性坏死及核分裂数>5/50HP可作为恶性参考指标;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可靠的治疗方法,传统放化疗可作为晚期或术后复发GIST的姑息治疗手段.STI571是治疗术后复发及不能手术切除GIST的有效药物,并能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13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消化道出血就诊者58例,上腹疼痛或腹胀45例,腹部包块7例,肠梗阻3例.肿瘤位于食管2例,胃53例,小肠47例,结肠4例,直肠7例;肿瘤体积2 cm ×2 cm×2 cm~10 cm×12 cm×l5 cm.病理检查结果:良性34例(30.1%),交界性31例(27.4%),恶性48例(42.4%);表现为梭形(43例)、上皮样(32例)或多形性(38例).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不全(3例)、术后复发(8例)或远处转移(4例)的患者应用Gleevec辅助治疗.随访6个月~9年,13例患者死亡,31例术后复发,其中12例服用甲磺酸依马替尼(Gleevec)部分缓解,69例患者健在.结论:GIST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慢性出血、上腹部不适等;消化内镜及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是胃及结直肠间质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是早期诊断小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Gleevec治疗不能完全切除或切除术后复发的GIST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48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中平均年龄为43.2岁.根据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核分裂和肿瘤坏死进行乳腺叶状肿瘤分级,良性26例,交界性12例,恶性10例.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治疗,肿瘤单纯切除术23例,良性、交界性、恶性复发分别为3/18、2/3、2/2;肿瘤扩大切除术15例,良性、交界性、恶性复发分别为0/8、1/5、1/2;乳房切除术10例,交界性、恶性复发转移分别为0/4、2/6.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可分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类别,确诊和分级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提示首次肿瘤彻底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应根据组织分级及肿瘤大小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震  徐阿曼  孟翔凌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0):1229-1231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确诊的17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良性叶状肿瘤9例,交界性叶状肿瘤5例,恶性3例。行局部肿块切除7例,单纯乳房切除术6例,改良根治术3例,姑息性肿块切除术1例。其中随访13例,平均随访时间21(5~84)个月,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2.5年死于远处转移,2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后复发。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预后与手术方式有关,良性和交界性应首选扩大区段切除术,切除肿瘤边缘不少于2cm;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应尽早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复发性叶状肿瘤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叶状肿瘤病例,并找出其中复发的病例,分析复发病例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结果:叶状肿瘤137例,共有10例为复发病例,其中9例为单次复发,1例复发两次,复发病例中良性叶状肿瘤7例,交界性叶状肿瘤2例,恶性叶状肿瘤1例。所有的肿物均为局部复发,良性、交界及恶性叶状肿瘤复发率分别为5.9%、15.4%、20%。其中3例(30%)出现组织学升级,1例良性叶状肿瘤复发为交界性叶状肿瘤,1例交界性叶状肿瘤复发为恶性叶状肿瘤,1例良性叶状肿瘤第一次复发为交界性叶状肿瘤,第二次复发为恶性叶状肿瘤。免疫组化标记CD117、CD34、CD10、p53、p16在原发及复发肿瘤中表达无差异。Ki67增殖指数在复发病例中均升高,并且核分裂数也增多。结论: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均可复发,其中恶性叶状肿瘤复发率最高,肿瘤多为局部复发,部分肿瘤复发后出现组织学升级,复发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观察其影响预后的因素,对我院2001-01-2008-01收治的65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5例分叶状肿瘤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良性32例,交界性13例,恶性20例;15例肿块切除术复发8例,30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复发3例,15例行乳房单切术复发2例,5例发现腋淋巴结肿大行乳房单切+腋淋巴结清除术,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0和18个月死于远处转移.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局部扩大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分叶状肿瘤的首选方案,但应保证组织学上干净的切缘,乳房单切术对恶性分叶状肿瘤没有生存优势,对局部复发的交界性或恶性肿瘤选择乳房单切术,无需行淋巴结清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标准、良恶性参考指标和预后因素。方法对34例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进行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其CD117、CD34、a-SMA、S-100蛋白等的表达状况,并结合随访资料,对其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GIST患者平均年龄58.9岁。最常见症状为腹痛和消化道出血。大体上肿瘤境界清楚,切面灰白,部分区可见出血、坏死囊性变等继发性改变。镜下梭形细胞25例,上皮样细胞4例,梭形或上皮样细胞5例。CD117和CD34多弥漫强阳性。阳性率为94.1%、79.4%。a-SMA、S-100阳性率分别为29.4%、35.3%。34例GIST中,良性7例,交界性16例,恶性11例。良性与交界性随访23例健在,恶性11例随访9例,3例无瘤生存,4例复发与转移,2例死亡。结论GIST好发中老年,瘤细胞形态多变,排列结构多样。免疫组织化学特征CD117、CD34阳性。肿瘤临床和病理形态、CD117和CD34表达是诊断GIST的要点。肿瘤直径大于5cm,核分裂像大于5/50HPF可作为良恶性参考指标。肿瘤性坏死、核分裂大于5/50HPF及肿瘤大小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间质瘤c-kit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目的 探讨c kit基因在胃肠道间质瘤 (GIST)中的突变状况。方法 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的方法 ,检测 5 2例GIST及 2 8例对照肿瘤c kit基因第 11号外显子序列 ,其中 30例GIST另检测了c kit基因第 9和第 13号外显子序列。结果  2 5例恶性GIST中 ,14例有c kit基因 11号外显子突变 (5 6 .0 % ) ;2 7例良性及交界性GIST中 ,仅 2例有突变 (7.4 % )。良恶性GIST中 ,c kit基因突变的差异有显著性 (χ2 =14 .39,P <0 .0 1)。 5 2例GIST中 ,14例为杂合性突变 ,2例为纯合性突变。突变方式有点突变和片段的缺失或重复等 ,缺失和重复的片段为 3~ 4 8bp不等 ,碱基数是 3的倍数。原发及复发组织突变方式相同 ,突变病例瘤旁正常组织及伴发的腺癌无突变。对照肿瘤无c kit基因突变。GIST中c kit基因 11号外显子的突变位点多不固定 ,但有集中趋势 ,点突变和片段的缺失集中在5 5 0~ 5 70密码子 ,片段的重复集中在 5 70~ 5 85密码子。结论  11号外显子的突变是恶性GIST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可作为辅助判断GIST良恶性的参考指标。c kit基因突变提示GIST是不同于消化道平滑肌瘤及神经鞘瘤的独立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93例患者中,肿瘤性质良性63例,交界性24例,恶性6例,平均年龄39岁,其中I〉40岁者47例,为发病率最高的年龄组,各年龄组均表现为良性叶状肿瘤发病率高,其次为交界性叶状肿瘤,恶性叶状肿瘤发病率最低。病理形态示肿瘤由良性上皮和富于细胞的间质组成,上皮成分包括腺上皮和肌上皮,不同分化程度的间质细胞增生。随访71例,6例恶性患者5例生存,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定期复查,1例于术后1年死亡(为28岁患者,全身多脏器转移);23例交界性肿瘤患者及4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生存并未见复发。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良性叶状肿瘤最常见,叶状肿瘤由上皮和增生的间质两种成分构成,应注意与纤维腺瘤等其他乳腺肿瘤鉴别,选择扩大1cm的局部广泛切除方法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1.
AIM: To review a single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i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 and analyze for factors determining treatment outcome. METHODS: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GIST who were treated at our institute during November 2004 to September 2009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RESULTS: Ninety-nine case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Primary tumor sites were at the stomach in and small bowel in 44% and 33%, respectively. Thirty-one cases already had metastasis at presentation and the most common metastatic site was the liver. Sixty-four cases (65%) were in the high-risk category. Surgical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in 77 cases (78%), 3 of whomreceived upfront targeted therapy. Complete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56 cases (73% of operative cases) and of whom 27 developed local recurrence or distant metastasis at a median duration of 2 years. Imatinib was given as a primary therapy in unresectable cases (25 cases) and as an adjuvant in cases with residual tumor (21 cases). Targeted therapy gave partial response in 7 cases (15%), stable disease in 27 cases (57%) and progressive disease in 13 cases (28%). Four-year overall survival was 74% (95% CI: 61%-83%). Univariate survival analysis found that low-risk tumor, gastric site, complete resection and response to imatinib were associated with better survival. CONCLUSION: The overall outcomes of GIST can be predicted by risk-categorization. Surgery alone may not be a curative treatment for GIST. Response to targeted therapy is a crucial survival determinant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肢体软组织肉瘤(LSTS)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LST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L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理分期以及手术外科切缘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LSTS患者局部复发和发生全身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70例LSTS患者中,局部复发患者为15例,局部复发率为21.43%;发生全身转移的患者为22例,全身转移率为31.43%;初治、广泛切除肿瘤以及外科切缘阴性LSTS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低;LSTS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随着FNCLCC分级和MSTS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而与LSTS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以及肿瘤深度无关(P﹥0.05).结论 LSTS患者应优先考虑广泛切除治疗,高分期、外科切缘阳性和二次治疗的LSTS患者术后应注意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例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肿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分析手术治疗14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完整切除9例,部分切除5例.1例术后出现急性肺水肿,2例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半年至8年,良性肿瘤术后疗效好,恶性者术后主要死于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选择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治疗巨大纵隔肿瘤效果肯定,术中可选择分块或整块切除,防止避免大出血和复张性肺水肿.恶性者术后辅助化疗和(或)放疗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6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分析影响PRPT手术效果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同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600例PRPT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结果600例PRPT中546例行手术,肿瘤全部切除326例(占59.7%),肿瘤部分切除192例,肿瘤未切除取活检28例。同时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113例(占20.7%)。PRPT完全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3.2%、53.6%,恶性PRPT部分切除组的1、3、5年牛存率分别为:70.6%、32.0%、5.7%(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RPT的局部复发、生存期与(1)肿瘤是否完伞切除;(2)肿瘤大小;(3)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充分做好PRPT手术前准备,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是降低PRPT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PT)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分析影响 PRPT 手术效果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600例 PRPT 的临床诊断、手术治疗、疗效和预后。结果 600例 PRPT 中546例行手术,肿瘤全部切除326例(占59.7%),肿瘤部分切除192例,肿瘤未切除取活检28例。同时行联合脏器切除于术113例(占20.7%)。PRPT 完全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3.2%、53.6%,恶性 PRPT 部分切除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32.0%、5.7%(P<0.01)。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RPT 的局部复发、生存期与(1)肿瘤是否完全切除;(2)肿瘤大小;(3)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充分做好 PRPT 手术前准备,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是降低 PRPT 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GIST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柳州市中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300例GIST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于术后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影响GIST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GIST患者3年生存率有差异的指标包括肿瘤切除情况、切缘阳性情况、有无破裂、有无转移、核分裂数、Ki 67指数、NIH分级和术后甲磺酸伊马替尼服用与否及服用疗程(P<005);Cox风险模型结果显示,肿瘤切除不完整、切缘阳性、肿瘤破裂、肿瘤转移、核分裂数增多、Ki 67指数>5%、NIH分级高危险性、术后未进行靶向治疗皆为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切缘阳性、肿瘤破裂、肿瘤转移、核分裂数增多、Ki 67指数>5%、NIH分级高危险性、术后未进行靶向治疗,临床治疗应结合各临床病理因素综合考虑,以准确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胃原发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提高非胃原发GIST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非胃原发GIST共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内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肿瘤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及临床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例非胃原发GIST患者中男8例,女9例;765%(13/17)的患者出现症状,主要为腹部胀痛(8/17,471%)和肠道出血(4/17,235%)。肿瘤平均直径42 cm,位于十二指肠3例,空回肠11例,直肠2例,胃小网膜囊1例。13例行手术切除,4例行穿刺活检。根据肿瘤大小和有丝分裂指数,13例手术患者中,极低风险、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患者分别为3、4、2和4例。中位随访28个月,15例存活,1例死于肝转移,1例失访。结论非胃原发GIST复发风险较高,症状不具特异性,影像学在其诊治中起重要作用。基因检测在诊断、分型及治疗中愈发重要,应结合危险度分级,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及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复习216例原发性GIST临床资料并加以随访进行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全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 %(204/216)、90.2 %(129/143)、88.3 %(68/77)、87.5 %(35/40)和85.0 %(17/20)。年龄、发生部位、完整切除、肿瘤是否破裂、辅助治疗、是否复发、肿瘤病理核分裂象、最大径等因素对GIST患者预后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且随着影响因素变量值增大,死亡的风险值增高。其中完整切除对患者的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性别、CD117、是否活检、内镜黏膜是否糜烂、手术切缘等对预后生存率影响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辅助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尤其对于高危险度患者。结论 GIST仍以外科治疗为主,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更多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完整切除或扩大切除能提高生存率。年龄、发生部位、完整切除、肿瘤是否破裂、辅助治疗、术后是否复发、肿瘤病理核分裂象、最大径等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指导临床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侵袭性纤维瘤(AF)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疗效及生存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2例老年AF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49岁。腹内型AF 6例,肿瘤均位于小肠系膜;腹壁型AF 1例;腹外型AF 15例,其中肿瘤位于胸壁4例,肩背臀部5例,头颈部6例。平均肿瘤直径为55 cm。切缘阳性者4例,分别位于头颈部2例、臀部1例、胸壁1例,其中3例患者术后行化疗/放疗。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共4例患者在我院手术后复发,均为腹外型AF。其中,复治者3例,切缘阳性者2例。中位复发时间为25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死于肿瘤复发。结论老年AF患者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初次手术疗效对老年AF患者至关重要,在尽可能保留器官组织功能的前提下确保足够手术切除范围。对于无法达到R0切除的患者,应考虑术后辅助治疗以控制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 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20例在术前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总剂量为46~50.4 Gy 三维适形放疗,分为23~28次,同时接受卡培他滨或XELOX 方案或FOLFOX 方案化疗2个周期,再行手术。评估术前放化疗患者的手术切除率、保肛率、病理降级率和缓解率、局部复发率、放化疗毒副作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总病理降级率为80%(16/20),其中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前临床T 分期(cT)、术前临床 N 分期(cN)的病理降级率分别为73.3%(11/15)、80%(16/20)、82.3%(14/17),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20%(4/20)。手术距术前放疗结束时间隔32~112天,中位间隔49天(7周)。所有患者均达到 R0切除,其中 Mile's 术12例, Dixon 术7例,直肠前切除术1 例;保肛率为40%(8/20) ,其中肿瘤下界距肛门>5 cm 的患者保肛率为100%(4/4);肿瘤下界距肛门≤5 cm 的患者行超低位保肛率为25%(4/16)。中位随访34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为30%(6/20),其中肺转移4例,肝转移2例;4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3例病理完全缓解(pCR)的患者术后均未接受辅助化疗,随访5年无复发和远处转移。术前放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抑制(1~2级)达90%(18/20)。术后并发症中肠粘连35%(7/20)、伤口延迟愈合10%(2/20)、小肠梗阻5%(1/20)、肠瘘5%(1/20)。结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能使病理降期,提高肿瘤根治率和保肛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并不增加近期毒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在临床上切实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