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评价马力杠扩弓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单侧或双侧后牙反[牙合]病例,应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经过初步排齐整平后,在上颌加入马力杠用结扎丝固定。扩弓前、后取石膏模型,测量上颌尖牙间距、第一、二前磨牙间距,第一磨牙间距、第一磨牙牙冠颊倾度及扭转度。应用配对t检验评价扩弓前、后的变化。结果:马力杠扩弓后上颌尖牙间距、第一、二前磨牙间距,第一磨牙间距分别增加了3.3mm、3.4mm、2.9mm、4.8mm,第一磨牙牙冠颊倾9.9°,远中颊向扭转﹣4.8°,具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反均解除,并过矫正,平均疗程5.4周。结论:利用马力杠扩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快速解除后牙牙性反[牙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牙弓参数变化,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安氏Ⅰ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上下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快速扩弓三个月后)和T3(正畸治疗结束进入固定保持期)三个时间点结合模型分析对牙弓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上颌第一磨牙、第一双尖牙和尖牙间宽度在T1、T2和T3相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T1-T2,T1-T3)和下颌尖牙间宽度(T1-T2)有显著性增加.上颌牙弓周径、上颌第一磨牙及第一双尖牙颊倾度有显著性增加(T1-T2),但有少量复发(T2-T3).下颌牙弓周径、下颌第一磨牙和第一双尖牙颊倾度随治疗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快速扩弓能够通过改变上颌牙弓宽度增加其牙弓周径,下颌舌弓配合固定矫治也能显著增加下颌牙弓周径.因此可以较好地解决边缘型牙列拥挤中牙量/骨量不调问题,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和疗效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年轻成人上颌快速扩弓(YA-RME)对牙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年轻成人上颌快速扩弓后患者牙颌结构的变化。方法以16例年轻成人上颌快速扩弓患者为观察组,32例替牙期上颌快速扩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扩弓前(T1期)扩弓后(T2期)患者牙颌结构的变化,测量项目包括上颌牙弓宽度、上颌第一恒磨牙(牙合)平面交角、临床牙冠高度、腭穹隆角、腭龈缘水平宽度、腭中部宽度、腭顶宽度差以及下颌平面角和下面高。t检验,α为0.05。结果①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6-6牙弓宽度增加4.2+2.7mm,对照组增加5.4+2.3mm,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②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上颌第一恒磨牙(牙合)平面交角减小6.4+11.3°,对照组减小0.6+5.6°,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③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腭穹隆角增加8.1+ 6.9°,对照组增加1.6+7.8°,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④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腭顶宽度差为0.8+1.2mm,对照组为3.0+1.7mm,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⑤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临床牙冠高度增加0.6+0.4mm,对照组增加0.2 +0.4mm,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⑥上颌快速扩弓后观察组下颌平面角增加0.9+1.8°,对照组增加1.4+2.5°,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年轻成人上颌快速扩弓可以有效地扩大上颌牙弓宽度,扩弓主要依靠牙齿及牙槽骨的颊向倾斜扩展,但是并不会引起明显的牙龈退缩和下颌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4.
陆卫平 《口腔医学》1997,17(1):49-49
方丝弓细丝弓矫治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支抗失控是错畸形矫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正确选择支抗,控制支抗,完成所需的牙移动,建立正常的覆覆盖,并使磨牙关系协调,达到高质量的矫治效果.但临床上由于个体对矫治反应的不同,矫治技术的误差,表现不同程度的支抗失控现象.主要有:磨牙近中颊尖舌向扭转,上磨牙远中尖下垂,下磨牙远中尖升高,上磨牙颊倾,下磨牙舌倾,支抗磨牙伸长及支抗磨牙间宽度减少等.作者就3年来临床80例拔除第一双尖牙方丝弓细丝弓矫治中出现支抗失控18例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对本科1993~1995年应用方丝弓细丝弓矫治80例拔…  相似文献   

5.
吴成勇  张兵 《口腔医学》2011,31(11):693-694
目的 探讨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快速扩弓器尽早治疗上颌狭窄、牙列拥挤、前牙局部反牙合、后牙反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运用螺旋快速扩弓器,直接打开腭中缝,纠正宽度不调和促进上颌骨发育,同时尽早戴上、下牙弓方丝弓矫治器。结果 对20例早期恒牙列错牙合患者,以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快速扩弓器进行联合尽早治疗,通过对矫治前后牙尖测量比较,观察牙弓、基骨的宽度的变化。结论 方丝弓矫治器尽早联合快速扩弓器,是治疗上颌狭窄、牙列拥挤、前牙局部反牙合、后牙反牙合畸形一种快捷、高效、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简单托槽结扎式扩弓簧的扩弓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眼簧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扩弓装置 ,但制作复杂 ,取戴困难[1 ] 。作者将其简化 ,使之成为方便实用的上颌扩弓器 ,经临床使用 ,疗效良好。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收集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5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扩弓病例 2 4例 ,男性 9例 ,女性 15例。上颌牙弓扩大 2 3例 ,下颌牙弓扩大 5例 (其中 4例患者上、下颌同时扩弓 ) ,年龄 11岁~ 2 6岁 ,平均年龄 14 2岁 ,平均扩弓 3 9个月。于矫治前后取牙弓模型 ,测量模型上左右同名牙牙尖 (尖牙的牙尖 ,前磨牙的颊尖 ,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 )距离 ,精确到 0 5mm。1.2 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上颌扩弓对成人牙颌结构的影响.方法 成人上颌扩弓组11例和非上颌扩弓矫治组(对照组)17例.测量矫治前、主动矫治结束时及保持2年时双侧上颌第一磨牙交角、临床牙冠高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距、上颌中切牙根尖点宽距、上颌宽距、下颌平面角以及前下面高.结果 保持2年较矫治前扩弓组上颌第一磨牙交角减小7.50±10.21°,对照组减小0.64±5.06°;扩弓组第一前磨牙临床牙冠高度增加0.61±0.45 m m,对照组增加0.21±0.51 mm;扩弓组上颌第一磨牙间宽距增加7.30±0.56mm,上颌中切牙根尖点宽距增加0.91±0.28mm,上颌宽距增加2.75±0.35mm;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间宽距增加0.32±0.21mm,上颌中切牙根尖点宽距减少0.25±0.18mm,上颌宽距增加0.89±0.25mm,两组相比5项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成人上颌扩弓可以有效扩大上颌牙弓及上颌宽距,不会导致明显的下颌后下旋转和牙龈退缩.  相似文献   

8.
安氏Ⅰ类牙列拥挤采用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采用非拔牙快速扩弓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安氏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病例,采用上颌快速扩弓配合上下固定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分别在T1(正畸治疗前)、T2(快速扩弓3个月后)和T3(正畸治疗结束进入固定保持期)3个时间点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鼻外侧点间距、上颌基点间距、上颌第一磨牙间距和下颌第一磨牙间距在快速扩弓前后(T1-T2)以及正畸治疗前后(T1-T3)有显著性增加,其中上颌第一磨牙间距在T2-T3时间点也有显著性变化。全面高、前上面高、腭平面倾度、Y轴角在T1-T2以及T1-T3间有显著性增大。下颌平面角的变化在3个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扩弓能引起上颌骨横向宽度显著增加,其变化包括骨性(上颌基骨)和牙性(上颌第一磨牙)两部分。快速扩弓虽然会导致上、下颌骨的向下旋转,但由于其变化量的绝对值不超过2mm或1°,因此可认为并无临床意义。快速扩弓不会引起上下颌骨矢状向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对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用联冠式快速扩弓联合Tip 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进行治疗 ,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后前位片 ,进行治疗前后牙颌面横向结构测量分析。结果 :矫治后上、下磨牙间距分别增加 3 .73mm和 3 .65mm ,与治疗前比较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上颌基骨宽度及骨性鼻腔宽度也发生增大 ;与上磨牙冠根同时被扩宽相比 ,下磨牙间距的改变主要发生于牙冠部。结论 :利用联冠式快速扩弓矫治器联合Tip Edge差动直丝弓技术 ,可明显增加上颌基骨、上下牙弓及骨性鼻腔的宽度 ,可有效改善伴口呼吸习惯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横向发育不足畸形  相似文献   

10.
双尖牙扭转临床较常见 ,多通过双向牵引纠正。位于牙弓内并扭转 90°的双尖牙 ,若牙弓拥挤 ,无充足间隙 ,则纠正其扭转较困难。我们利用变异腭弓 ,将扭转牙的舌尖腭向牵引。使其腭向移位。当扭转牙与邻牙之间出现间隙时 ,颊向牵引扭转牙颊尖 ,从而顺利纠正其扭转。1 材料和方法1 1 变异腭弓的制作  常规取模 ,灌注石膏模型。若第一双尖牙扭转 ,则在石膏模型 6 6上安放成品方丝弓带环 ,若第二双尖牙扭转 ,则在 76 或 6 7或 77上安放带环。用直径 0 9mm的不锈钢丝弯制变异腭弓。使腭弓在扭转牙处凸向中线 ,并在扭转牙相应腭弓段弯制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