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洪珍 《现代护理》2008,14(2):204-206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术前后心律失常的变化及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成功进行封堵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患者50例,对封堵术前后心率进行监测。结果50例患者中,18例于术前检测出22例次不同的心律失常,封堵术后心电监护早期发现不同的心律失常50例次,新发心律失常28例次,较术前明显增加(P〈0.001)。结论经导管封堵VSD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有些心律失常相当严重,加强对室间隔缺损堵闭术前后病情的观测,加强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俞梅  徐耕 《新医学》2012,43(3):141-145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传统的外科手术曾被认为是治疗VSD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危险性和致死率.近10年来经导管封堵治疗VSD得到迅速发展,且Amplatzer封堵器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是目前最常用的关闭肌部和膜周部VSD的封堵器.经导管封堵VSD术安全、有效,肌部和膜周部VSD的封堵治疗较外科手术并发症少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室间隔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对13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行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手术顺利,封堵成功,患者术后心脏杂音消失,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手术操作时间15~20 min,带管时间1~2 h,住院时间3~5 d.结论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为了总结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方法,对1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VS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各自的并发症实施相应护理.结果18例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例发生血肿及腓肠静脉血栓,1例发生传导阻滞,经治疗护理均痊愈.认为准确的术前决策,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者手术顺利、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儿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后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宁  张晓梅  徐春芳  张赤  郑奕 《临床荟萃》2008,23(15):1104-1105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0.3%~8%,既往主要靠外科手术根治,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已经被公认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预后好的治疗方式[1-2]。笔者观察并总结了近2年来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室间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 VSD)封堵术患儿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3年4月行食道超声经胸微创VSD封堵术56例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本组56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植入封堵器直径4~10 mm。2例(4.9%)术后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在监护室当天拔气管插管,第2天转回普通病房。平均住院时间(6.7±2.3) d。术后41例随访至今,分别在术后1,3个月及每年复查心电图、胸片及心脏超声,无死亡,未见伞片移位、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加重,无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耐心仔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业务技术、围术期默契的医护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的方法在预防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54例VSD病人经导管封堵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文献检索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导管封堵成功率为94.4%(51/54),无封堵器脱落、血栓形成.[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解决临床工作中的护理问题,提高VSD封堵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颜琼  王静 《全科护理》2009,7(29):2663-266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的方法在预防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54例VSD病人经导管封堵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通过文献检索实施相应的护理。[结果]导管封堵成功率为94.4%(51/54),无封堵器脱落、血栓形成。[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解决临床工作中的护理问题,提高VSD封堵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彩色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膜部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心动图(彩超)在室间隔膜部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按封堵适应症筛选9例膜周部VSD患,经导管在X线引导下进行封堵,封堵器为Amplatzer膜部室缺封堵器。结果:1例患儿因合并右室流出道肌性狭窄而放弃封堵术,余8例成功进行了Amplatzer封堵术。2例术后TTE检查即刻、24h可见残余分流、1个月后消失,其余6例未见残余分流,8例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彩超在VSD封堵术对病例的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 4例经导管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缺损部位1例位于肌部,3例为膜周部。封堵器为Amplatzer式双盘片结构。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的引导下,选择封堵器型号比VSD伸展径大1mm。结果 4例VSD成功封堵了3例,3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测量的缺损大小与实际大小相符,相中2例经导管经右心路径放置封堵器,1例经左心路径放置封堵器成功。封堵术后观察封堵器呈“H”状夹闭VSD,术后即刻穿隔血液消失。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复查,3例封堵器位置良好、稳定,无残余分流。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VSD封堵术中对病例选择、术中引导和术后随访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金秀  殷富兰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382-1383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特征、防治,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1年6月-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成功接受经导管封堵术的166例小儿VS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封堵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和术后1~7d常规心电图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结果166例小儿VSD患者术后心律失常明显增加;术后新发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10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8例,加速性交界性心动过速伴干扰性房室分离4例,左前分支阻滞4例,CRBBB加左前分支阻滞2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5例。结论小儿VSD封堵术后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以心脏传导阻滞为主,早期激素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success rate and become an accepted alternative to surgical treatment. We describe here a case of a 35-year-old woman who presented with migraine attacks with aura afte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ASD with an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device. We postulate that any of the following may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her condition: platelet activa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device, nickel allergy, or the release of the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ssociated with the stretch of the atrial septum caused by the device. This case demonstrates that de novo migraine can occur afte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ASD and should be recognized as a potential complication.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电改变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的心电图(ECG)变化,探索避免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方法记录260例介入封堵VSD术前后的ECG,据此分成术后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对照组),对发生完全性或重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患儿及时营养心肌和减轻心肌水肿治疗,必要时放置临时起搏器。结果心律失常组82例(31.5%),对照组178例。心律失常组中4例(1.5%)为完全性或重度AVB。36例(13.8%)给予营养心肌等药物处理。两组VSD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年龄小,体质量轻(P〈0.05),选用封堵器较对照组大(P〈0.05)。心率、QRS时限、PR间期、QT间期和QTc封堵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介入封堵术中和术后需密切注意ECG改变,避免选择过大封堵器。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二度AVB者,应尽早营养心肌治疗;完全性或重度AVB者,尽早安装临时起搏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初步探讨实时三维心动图在房间隔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Philips Sonos 7500超声诊断仪、X4探头。对4例先天性心脏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心导管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为60.5±8岁。 结果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真实地显示房间隔缺损的形态、大小、部位及空间关系,能准确引导房间隔缺损介入手术。 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引导介入治疗手术中提供快速而准确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经导管室间隔封堵术的患者45例,超声心动图用于封堵治疗前患者的筛选,封堵术中封堵器放置的引导和监测以及术后的随访。结果44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术后即刻超声及造影显示完全封堵40例;微量残余分流4例,但10min后造影显示分流消失;1例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由于距主动脉较近,封堵未成功。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中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峻松  王棉  王悦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7,11(11):1507-1509
目的 探讨ASD封堵术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ASD患者封堵术前后测量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三尖瓣环运动速度(RT),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m)及二者比值(Em/Am)比值.结果 ASD封堵术后UCG显示,右心室舒末内径明显减小(P<0.05),三尖瓣环运动速度略减小(P>0.05),Em/Am比值增加(P<0.05),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结论 ASD封堵术后右室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自动追踪技术(TMAD)测定三尖瓣环位移(TAD)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介入封堵术前后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5例成功进行介入封堵的伴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孔型ASD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超声检查,测量右心室前后径(RV)、右心房左右径(RA)、主肺动脉内径(MPA)、肺动脉收缩压(PASP);应用TMAD技术测量各时间点三尖瓣环右心室游离壁处、室间隔处及二者连线中点处相对于右心室心尖部的收缩期峰值位移(T1、T2、Tm),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不同时间点RA、RV、MPA、PASP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T1、Tm较术前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D患者经介入封堵治疗,既改善了右心系统的几何结构,又改善了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