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风险式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产后感染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衢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的产妇9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风险式护理组,各45例。常规护理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手段,风险式护理组采用风险式预防手段进行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统计2组产妇住院时间、医疗失误率、产后感染情况。 结果 2组护理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风险式护理组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护理组住院时间高于风险式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护理组医疗失误率高于风险式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式护理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式护理组产妇总感染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风险式护理在产科应用中效果显著,可以减少产妇抑郁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产妇产后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2.
近期出版的《传染病杂志》(JID)刊文报道,感染HIV-1的妇女有可能增加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STDs)的风险。来自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  相似文献   

3.
1 SSI的发病(见上期)2 SSI的风险及分类 不同的手术部位造成的临床感染的风险是有区别的。例如,健康者行头颈部美容手术所造成外科部位感染(SSI)的风险比患有慢阻肺和肥胖的老年患者行结肠癌切除的风险要低得多。选择性手术比急诊手术的SSI机会小得多。对各种手术进行分类,将有类似感染风险的分在一起,对患者采取预先性防范措施并进行评估是很重要的。同一个部门对评价感染的趋势或基准有可靠的监督指标。没有分层的总SSI评估只是具有有限价值,可操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风险,重点介绍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门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产时与产后新生儿管理的相关措施,为围产期新生儿感染风险防控管理提出临床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山东省部分结核病定点医院护理人员潜伏结核感染(LTBI)现状及风险因素,为LTBI高危人群管理和减少职业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抽样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结核病定点医院工作的631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山东省部分定点医院护理人员LTBI率为17.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单位类型、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年限、家庭中有人患过结核、工作地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年限的增加,感染结核菌的风险增加,以工作2年以内的人员为参考,工作6~10年其风险增加3.12倍(OR=3.12, 95%CI:1.21~8.03),10年以上其风险增加5.33倍(OR=5.33, 95%CI:2.17~13.09);若家庭中有人患过结核,其感染的风险增加4.10倍(OR=4.10, 95%CI:2.26~7.41)。结论 山东省部分定点医院护理人员LTBI率接近普通人群,LTBI风险随着护理人员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年限增加以及家庭中有人患结核病而上升,作为职业暴露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感染科住院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为预防和减少交叉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感染科住院患者200例及密切陪护家属各1例,进行感染风险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目前感染科住院患者及家属对感染风险的认知水平都比较低,但患者对感染风险的整体认知为48.00%明显高于家属的31.50%(P<0.05),患者在对疾病认识、洗手重要性及频次、家庭及个人防护、伤口处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感染常识的认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和住院次数的患者对感染风险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的性别对感染风险认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科病房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及陪护家属的健康教育力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尽可能的减少陪护,降低患者及家属出现感染风险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张江 《当代医学》2021,27(16):160-162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检测中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住院感染患者3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8例.研究组予以微生物学检验及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依据经验采取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感染情况及感染程度.结果 研究组感染率(5.70%)显著低于对照组(1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轻度感染(2.53%)、中度感染(3.17%)、重度感染(0.00%),显著低于对照组(7.59%、8.86%、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感染患者采取微生物学检验,能够降低细菌感染风险,减轻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8.
裴东红 《海南医学》2012,23(19):34-3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12.1%。高龄、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围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OR(95%CI)分别为2.384(1.112~7.896)、1.982(1.011~6.594)、1.674(1.223~4.412)、3.672(1.673~9.896)、2.729(1.228~7.635)、1.556(1.024~8.892),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33、0.820、0.810、0.898、0.891、0.762。结论高龄、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围术期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糖尿病、冠心病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其对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预防消化内镜感染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内镜检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由此带来的院内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近年来有报道经内镜传播病原微生物,如乙肝、丙型肝炎病毒(HCV、HBV)、幽门螺旋杆菌(HP)、结核杆菌(TB)、沙门菌、梅毒,特别是HP的交叉感染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分析其风险因素,构建AL患者院内感染风险的预警评分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研究对象依据感染结局分为感染和未感染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感染风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评分系统,对此评分系统的评价通过Homsmer-Leme...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感染性动物实验大部分经空气传播的致病因子可利用安全隔离装置有效控制,啮齿类动物饲养笼具作为一种常用设备对其要求仍不明确。本研究将测试本实验室(负压屏障设施)模拟感染动物实验在使用开放和密闭2种啮齿类动物笼具的病原暴露风险,并评价本设施的硬件条件和管理措施对于风险控制的水平。方法使用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大肠杆菌(Kan~+,E.coli,DH5α)作为指示微生物,测试开放笼盒饲养、密闭笼盒(与外界无压力梯度)饲养、生物安全柜动物换笼等操作的暴露风险,并对负压设施内外的指示微生物进行监测。结果动物在负压屏障设施中使用开放笼具饲养存在病原暴露风险,负压屏障设施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病原的播散;动物在无压力梯度的密闭笼盒的饲养环节未能检测到指示菌;密闭笼盒使用生物安全柜设备进行换笼操作可有效控制病原暴露风险。结论在负压屏障设施内使用密闭笼盒,在笼盒与外界无压力梯度的情况下亦可保障生物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感染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142例,根据患者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48 h)和晚期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48 h)。主要观察指标为入院后院内死亡率、住院时间、颅内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肺炎、总感染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结果:与晚期肠内营养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显著降低(2.47%vs.12.90%,P=0.036);总感染率显著降低(7.41%vs.37.10%,P=0.000);住院时间显著缩短[(28.85±8.49)vs.(35.83±11.82)]d,P=0.018)。两组患者颅内感染、肺炎与败血症发生率、死亡率和入院30 d时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性颅内出血患者感染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对AIDS的认知及感染风险认识与其照护意向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从广西南宁市5家医院中抽取208名护理人员进行AIDS的认知、感染风险和照护意向问卷调查.结果 AIDS认知问卷中以传染途径的得分最高;AIDS感染风险问卷中以一般概念风险的得分最高;AIDS照护意向问卷中以担心是否被感染的得分最高(P<0.05).护理人员对AIDS认知、感染风险与照护意向间存在相关性(P<0.05).AIDS认知及感染风险是护理人员对AIDS患者的照护意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提高护理人员对AIDS的认知及感染风险的认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AIDS患者的照护意向,从而提高AIDS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具传播速度快及传播途径广等特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入院期间,若未能做好有效隔离防护措施,则易增加院内感染风险[1]。在既往医院隔离治疗方式,可能会影响未确诊COVID-19患者的正常救治流程,或在排查期间增加其感染风险[2]。近来,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将急诊监护病房改为过渡病房,并制定科学运转机制,按照监护病房的管理模式,在降低非COVID-19患者感染风险的同时,又保证其救治顺利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穴位埋线操作存在的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对策。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2月院感科、针灸科专职护士通过对穴位埋线操作的自查,找出其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操作环境不合理、未制订穴位埋线操作感染防控SOP、医护人员院感意识淡薄及健康教育不到位。针对风险因素提出整改措施,包括微创治疗室的设置,制订穴位埋线治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考核,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督导检查及加强健康指导,实行知情同意制度等内容。结果通过专项整治,穴位埋线操作存在的风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无医院感染情况发生,整改组与对照组相比,医生穴位埋线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率明显提高(P0.01)、穴位埋线治疗室环境卫生学监测总合格率明显提高(P=0.001),患者总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对穴位埋线操作实施针对性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加强检查和管理,可以规范诊疗操作行为,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据近期出版的《艾滋病》(AIDS)杂志报道,母体感染寄生虫可增加HIV垂直传播的风险。来自于俄亥俄州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的Christopher L.King博士报道说,对同时感染HIV和寄生虫的孕妇而言,理想的治疗寄生虫感染的最佳时机是在中三个月之前,亦即在胎儿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能力(约妊娠20-22周)之前。King博士及其同事就协同感染疟疾或寄生虫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与二次感染之间的关系,阐明二次感染对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水平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103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初次感染组(78例)和二次感染组(2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特征、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感染的微生物和30 d 内的死亡率等,分析各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变化,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初次感染组比较,二次感染组患者死亡率明显增加(P<0.05),肺炎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肠炎(CDAD)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二次感染(OR=4.582,P=0.000 2)、高MELD评分(OR=1.293,P<0.000 1)和低血清白蛋白(OR=0.487,P=0.0387)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院内二次感染能显著增加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骨牵引针道感染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降低针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191例行骨牵引治疗的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95例)和试验组(9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试验组应用HFMEA模式对针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改进整个护理操作流程。分析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事先风险数(RPN)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5个危险因子的RPN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15%(3/95),试验组感染发生率为1.04%(1/96),试验组针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模式分析骨牵引针道感染原因准确,采取的控制感染措施能有效降低骨牵引针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对降低口腔科门诊感染率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口腔科门诊内空气、医疗器械、医护人员手部等多处进行采样与细菌学监测,详细记录监测结果,对比《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后口腔科门诊细菌学检出情况及感染率差异。结果:(1)《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推行前口腔科门诊空气、器械表面及医护人员手部菌落计数分别为(47±14)cfu/g、(32±6)cfu/g和(29±8)cfu/g,明显高于推行后检出的(22±8)cfu/g、(16±7)cfu/g和(6±6)cfu/g情况,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推行前口腔科门诊空气及医护人员手部菌落监测合格率分别为25.0%和62.5%,明显低于推行后的93.8%和93.8%,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表推行前、后我院医疗器械表面菌落监测合格率分别为75.0%和100.0%,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3)推行前感染发生率为27.4%,明显高于推行后的10.3%,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口腔科门诊推行《院内感染控制规范表》可有效减少诊室空气、器械物品及医护人员手部等多处细菌学检出率,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感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名AMI患者,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48)与非感染组(n=52),随访1年,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感染组死亡率为24%,非感染组死亡率16%,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感染后死亡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