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平谷区2002~2006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和死亡构成比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且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辖区内各医疗单位上报按照北京市统一要求的“围产儿死亡登记卡”及妇幼保健院质量控制资料采取回顾分析。结果五年期间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7.21‰,本区围产儿死亡率6.18‰,外地围产儿死亡率11.8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呼吸系统疾病、早产。结论在围产儿死亡评审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做好出生缺陷的预防工作,不断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对助产医生及儿科医生的新生儿窒息抢救水平的提高,加强外来人口的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指导,呼吁政府部门尽快落实“贫困母亲救助”政策,才能有效降低平谷区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滤。方法对我区1997~2001年5年来的275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4.17‰;围产儿前5位死亡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先天性畸性、早产、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围产保健,积极治疗高危妊娠,加强高危新生儿的监护,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围产儿死亡545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2年来围产儿死亡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年间围产儿死亡95例,占16.88‰,死胎64.84%,死产26.37%,新生儿死亡8.79%。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早产、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脐带因素、胎位异常、胎盘因素及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死亡主要因早产、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所致。结论 加强围产期监护,预防为主,提高产科质量,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围产儿的死亡原因,明确围产期保健工作重点.方法 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的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为11.09‰,其中发生畸形、脐带因素、早产等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大围产期保健宣传的力度,加强婚前检查及产前定期检查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5年漯河市各县、区妇幼保健院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五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12.6‰,围产儿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为:出生缺陷、早产及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可以避免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45.32%.结论 加强孕期监护,提高产检覆盖率,开展产前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儿、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宁波市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为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一些参考数据。方法依托三级保健网,资料来源于全市各县(市、区)妇保院(所)上报的围产儿死亡个案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并经质量控制保证监测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结果 6年中共监测围产儿360986例,发生围产儿死亡4243例,其中本市户籍的围产儿死亡率为7.67‰,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为20.73‰,本市户籍及非本市户籍后3年围产儿死亡率均较前3年下降。本市户籍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畸形、不明原因、早产、其他脐带因素及新生儿窒息;非本市户籍前3年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早产、畸形、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及脐带脱垂,后3年依次为畸形、早产、新生儿窒息、其他脐带因素及胎盘早剥。本市户籍≥孕36周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后3年(35.09%)较前3年(44.61%)下降,非本市户籍≥孕36周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后3年(46.14%)较前3年(47.38%)下降不明显。结论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不断提高孕期保健及产科质量是降低户籍人口围产儿病死率的主要措施;让流动孕妇接受规范孕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是降低非本市户籍人口围产儿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虹萍  孙霞美 《嘉兴医学》2002,18(3):146-147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孕产妇保健质量,加强高危孕妇的监护,提高接产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依据。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围产儿死亡资料分析,与孕期保健,分娩处理等有关因素,加强对高危妊娠的识别与监护。结果:本两年围产儿死亡率9.58‰(其中新生儿死亡率2.8‰,死胎率6.24‰,死产率0.54‰)。结论:加强基层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和畸形发生率,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成都市围产儿死亡原因,研究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对2001年成都市死亡的围产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都市2001年围产儿死亡率8.29‰,其中,死胎死产占33.3%,死胎死产原因第一位是原因不明。7天内新生儿死因依次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先天异常、肺炎、意外窒息。结论:降低成都市围产儿死亡率,关键是降低死胎死产及出生窒息的发生。成都市的妇幼卫生系统还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儿科质量,强化窒息复苏培训,才能进一步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珊 《海南医学》1994,5(3):168-169
本文分析了我院1986年至1990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五年出生儿数16903,死亡310,死亡率为18.34‰,其中新生儿死亡171例,死亡率10.20‰;死亡46例,死产率2.72‰;死胎93例,死胎率5.5‰,死亡原因以缺氧为首,其次为早产,还有畸形、羊水胎粪吸入、颅内出血等,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水平,不仅做好孕期保健与监护,定时产前检查,还要不断改善产前诊断设施,新生儿急救、诊疗、护理系统和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盱眙县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围产儿的医疗保健质量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盱眙县各产科分娩医院2007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出生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2008~2012年盱眙县围产儿死亡率为‰,从发生原因看,胎儿畸形占33.3%,孕周在29~32W之间胎死宫内的占26.3%,因脐带因素死亡的占8.8%,另外还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少、妊娠合并症等其它原因.围产儿死亡死因三位是出生缺陷、胎儿因素、脐带因素.结论加强孕前保健和优生咨询服务,提高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水平,加强围产保健服务质量,提高早产儿的救护能力和降低早产发生概率,提高孕产妇自我监护能力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2015—2018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变化趋势,并对相应措施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5—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各助产机构统计的围产儿情况统计表、围产儿死亡统计表等资料,统计2015—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结果 2015—2018年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出生数为185 259例,死亡数为1 316例,死亡率达到7.10‰。且从2015年开始,深圳市福田区围产儿死亡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P<0.05);各类原因死亡的围产儿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不同户口类型的围产儿死亡情况有差异,其中以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最高,总死亡率达到19.33‰;其中暂住人口死亡率呈逐年递减趋势(P<0.05);深圳市福田区2015—2018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居前六位的分别为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脐带、胎盘因素、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结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维持现有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必要措施,注重围产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注重流动人口的教育指导,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等技术的提高,从而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149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1994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49例死亡围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22.74‰,死胎率为9.77‰,死产率为3.3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9.62‰,占42.28%。围产儿死亡原因:缺氧占47.65%,早产占21.15%,出生缺陷占12.08%。结论:加强孕期保健、规范系统产前检查及监护、积极预防治疗妊娠并发症、防治早产、实施正确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建立NICU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分析我院10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围产保健工作。方法:按照1977年WHO的围产期Ⅰ的计算方法和我国1981年全国围产医学专题学术会议总结的早产、死胎、死产和初期新生儿死亡的定义和标准,对我院10年125例围产儿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围产儿死亡率为1066‰。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是13256‰,足月产是586‰。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率是12745‰,正常体重儿是533‰。臀位分娩围产儿死亡率是17857‰,其它分娩方式是405‰。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差异。围产儿死因顺位为缺氧、畸形、肺部疾患、不明和其它。结论:降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生率,加强围产保健,加强产前产时监测,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阳山县妇幼保健院2005年至2009年住院分娩死亡围产儿进行死亡率调查及死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围产儿死亡率8‰,其活产新生儿死亡率低于死胎,围产儿死亡原因前4位依次畸形、脐带绕颈、早产、重度窒息.文章对如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乐彦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8):132-133
目的通过对173例围产儿死亡的资料分析,寻找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2009年的173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地围产儿死亡率为5.45‰,流动人口为12.50‰,近三年的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造成围产儿死亡的前三位原因本地是出生缺陷、原因不明、母亲因素;外来人口的主要原因是原因不明、出生缺陷、新生儿窒息。其中130例外来人口的围产儿死亡中没有产前检查记录的有38例。结论重视孕期、产前保健,提高孕早期出生缺陷的监测水平,加强对外来孕产妇的健康宣教和保健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惠城区围产儿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为今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时1996年-2003年惠城区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进行分析。结果1996年-2003年。惠城区围产儿数42424人,围产儿死亡755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7.98‰,其中死胎数377例。占围产儿死亡的49.93%。死产66例。占围产儿死亡的8-74%,新生儿7天内死亡312例,占围产儿死亡的41.33%。结论提倡婚前检查。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时高危孕妇的管理。加强基层单位的产科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围产儿死亡登记,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420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产保健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作用,寻找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 根据围产保健发展的两个阶段,对1990~1999年在本院分娩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连续进行监测,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围产儿死亡率1990~1994年29.79‰,1995~1999年17.72‰,差异有显著性(P<0.0001)。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早产,主要死因死亡专率前后5年差异有显著(P<0.005)。结论 围产保健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应进一步加强畸形和早产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2003-2007年奉化市围产儿死亡原因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奉化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奉化市各产科分娩医院2002年10月1日~2007年9月30日出生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2003~2007年奉化市围产儿死亡率为9.67‰,各年间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产儿死亡死因前三位是出生缺陷、胎儿因素、脐带因素。可以避免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围产儿死亡比例逐渐下降。结论加强孕前保健和优生咨询服务,提高产前诊断、产前筛查技术水平,加强困产保健服务质量,提高早产儿的救护能力和降低早产发生概率,提高孕产妇自我监护能力,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赵优珍  王悦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73-174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取江北区2004年10月-2009年9月围产儿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对江北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该期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39.57‰,江北区户籍围产儿死亡率5.77‰,两类人群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7,P〈0.05)。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的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结论江北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不明显。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测能力,向贫困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基本的免费孕期保健服务,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06-2015年重庆市围产儿死亡发生情况,为减少围产儿死亡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5年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死亡进行监测,观察围产儿死亡发生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2006-2015年重庆市医院监测围产儿死亡11 039例,死亡率平均为9.07‰,年度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687,P<0.01).男性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8.96‰,而女性围产儿死亡率平均为9.20‰;<20岁产妇组、20岁~<35岁产妇组、≥35岁产妇组平均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4.17‰、7.96‰、16.25‰.2015年重庆市围产儿死亡死因构成前5位分别是出生缺陷(29.78%)、孕母合并症(8.27%)、脐带因素(6.48%)、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4.39%)、胎盘因素(3.80%).结论 重庆市迫切需要加强出生缺陷3级预防、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强化孕期保健服务能力建设,从而达到减少围产儿死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