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秀曼  王立毅 《现代护理》2007,13(32):3119-3120
目的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护理对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治疗组17例各种原因导致昏迷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采取其他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对照组21例昏迷患者只给予经口或经鼻吸痰,2组患者其他处理相同。结果17例患者病情好转或痊愈占70.6%,平均每天经气管套管吸痰量(60.2±5.8)m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护理能有效地吸出痰液,保持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对病情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深部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3年6-10月解放军第309医院神经外科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早期非机械通气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研究组采取改良深部吸痰法,即在吸痰管尖端超过套管末端0.5cm时减慢插入速度,直至患者出现呛咳反射或感觉到气管隆凸阻力时吸痰。观察两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吸痰时患者屏气时间、人工气道通畅程度及临床肺部感染积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结果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3、7d时的CPIS均高于气管切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时间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吸痰时患者屏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人工气道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深部吸痰法可以降低传统气管切开吸痰造成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缩短吸痰时屏气时间,能够达到预防和减少肺内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探讨一种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新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使用注射泵恒速仪,24h持续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每小时2ml(即每2min1滴)。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同时人工间断气管套管内滴入湿化液,每2h1次,每次2ml。观察2组患者痰痂形成、肺部感染、拔管时间等指标的差异,并作出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及拔管时间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χ2=5.880,p<0.05;χ2=6.285,p<0.05;χ2=4.007,p<0.05)。结论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用注射泵恒速仪持续气道湿化,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护理对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 治疗组17例各种原因导致昏迷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采取其他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对照组21例昏迷患者只给予经口或经鼻吸痰,2组患者其他处理相同.结果 17例患者病情好转或痊愈占70.6%,平均每天经气管套管吸痰量(60.2&#177;5.8)m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结论 经鼻气管插管吸痰及护理能有效地吸出痰液,保持昏迷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对病情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方法对46例重症脑外伤患者严格按护理计划给予呼吸道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病情,特殊翻身拍背、吸痰,充分的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患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尽早科学合理运用鼻饲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套管。结果46例患者中,经治疗及护理好转38例,6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通过呼吸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及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痰痂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排痰效果、吸痰情况、痰痂形成情况、肺部感染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排痰后的Pa O2高于对照组,RR、Pa CO2小于对照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吸痰次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痰痂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有利于减少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痰痂形成、减少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优化吸痰方案对ICU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效果及其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本院ICU在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9例气管切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吸痰法,同时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浅部吸痰法结合纤维支气管优化方案,并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肺部感染和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15.0%及肺部感染发生率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入住ICU时间(6.94±1.32)d、机械通气时间(3.79±1.21)d、住院时间(14.62±2.11)d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ICU气管切开患者优化吸痰方案,结合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缩短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安全性高,减少肺部感染和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的有效吸痰方法。方法将1 2 0例羊水Ⅲ度污染新生儿按出生的奇偶日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吸痰法,观察组(60例)采用经口明视下直接气管内吸痰法,观察两种吸痰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吸痰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68.33%),而呼吸道黏膜受损出血的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8.33%),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结论经口明视直接气管内吸痰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它能彻底清除吸入的羊水、黏液,改善通气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新生儿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的安全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能明显减少气管内吸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对48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从防误吸、吸痰护理、气道湿化、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及时堵管与拔管、心理干预等方面实施系统化有效护理干预。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了呼吸道通畅,减少并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并获得预期目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感染的原因,以便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分别于患者术后第1d、3d、5d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并分析肺部感染因素。结果①肺部感染情况:绿脓杆菌感染29例(48.3%),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17例(28.3%),白色念珠菌感染14例(23.3%)。②肺部感染原因:患者病情重,发病后机体防御机能降低;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迟钝,呕吐物或颅底骨折所致的出血、漏出的脑脊液、口咽部及气管分泌物不能完全排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易引起误吸;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使细菌带入体内的机会增多等。结论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呼吸道、做好吸痰及气管切开等护理能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