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俊逸医师以擅长治危重疑难病证著称,尤善用大黄治湿温急证。现扼要介绍于下: 一、治急证经验简介肖医师治急证经验渊源于《伤寒论》。他说,《伤寒论》中有关急证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中医急证专著之一。其中三承气汤即是治急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颇广。他认为  相似文献   

2.
研讨唐代名医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五脏极证”,认为五脏极证为内科杂病中脏腑同病之证,临床表现虚多实少。孙氏的把握《内经》“伏其所主,先其所因”原则,将消除致病因素作为主导,于补益中不忘祛邪、祛邪中占住先机,以及急症多予灸治等方法,对临床诊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瘀是许多疾病极为常见的一种基本病变和共有病态 ,对于疾病的发展转归有重要影响 ,近 2 0多年来 ,深入研究血瘀理论一直是研究、发展中医药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血瘀理论肇始于《内经》 ,散见于书中多篇 ,后虽经历代医家不断充实、发展 ,使血瘀理论得以深化 ,但其内容仍显支离。尽管血瘀病证范围较广 ,变证百出 ,但血瘀为患 ,必有其内在、共同的病理基础 ,因而必然具备许多共同的且主要的临床特征。本文将以《内经》血瘀理论为基础 ,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和治验 ,尝试从血瘀的致病特点与证候特征方面 ,探讨血瘀致病的临床特征 ,丰富血瘀理论 ,…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同证异治”这一新的辨治法则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中大量“同证异治”的条文进行分析论证,结论认为“同证异治”是客观存在的,其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深入研究其内涵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众多医家对于《伤寒论》茵陈蒿汤证病机的认识,多从湿热郁蒸发黄作解。现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伤寒论讲义》对茵陈蒿汤证条文的讲解,虽以“阳明瘀热在里发黄证治”为提要,但又指出“瘀”与“郁”通用,实则与旧说无异。笔者对此持有异议,认为茵陈蒿汤证病机非独湿热郁蒸,而兼血瘀。一、“瘀”非通“郁”《伤寒论》238条谓:“阳明病,发热汗出者,  相似文献   

6.
浅析王清任辨治血瘀证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平  王浩中 《河北中医》2004,26(12):959-960
王清任是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在其著作《医林改错》中花了大量篇幅来论述对血瘀证的辨治,提出“诸病之因,皆由血瘀”的学术观点。兹就其辨治血瘀证的特色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7.
李娜  王信  孙萍  孙爱萍  张群群  曹广尚  师伟 《中草药》2019,50(9):2210-2218
桂枝茯苓方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主治妇人癥病,是目前治疗妇科血瘀证的首选基础方药。从古籍入手,针对桂枝茯苓方及其方中单味药,查阅中外文献对桂枝茯苓方方证、治疗妇科血瘀证物质基础进行归纳整理,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说“证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说“证候”巫君玉北京市中医医院(100010)证候之于临床为辨治依据,为遣方用药依据,其涵义需溯解者有下述三方面。1证侯二字的古训证原为,证、在汉语中有一定区别,但也有通假者:1.1通症,如《列子·周穆王》:“其父之鲁,过陈,遇教老,因告其子之。”《...  相似文献   

9.
郭喜军  张颜伟  鄂辉  孟丹 《河南中医》2010,30(4):315-316
痞证是临床常见痛证,其辨治方法在《伤寒论》中已有详述,其“辛开苦降”之三泻心汤、苦寒泻热之大黄黄连泻心汤仍为临床行之有效之方。通过对张仲景辨治痞证学术思想的探究,系统阐述其病因痛机、治法方药,反映医圣张伸景治疗痞证的辨证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国安教授运用风药治疗血瘀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 ,亦是许多疾病的病理产物。其形成的因素很多 ,病机复杂 ,而且许多疑难杂病亦每见血瘀。其治疗临床上多单纯应用活血化瘀药 ,但疗效不十分理想。导师刘国安教授系甘肃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 30余年 ,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主张 :在治疗血瘀证中酌情配伍风药可加强活血化瘀之功 ,不仅为血瘀证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同时也扩展了风药的应用范围。所谓风药 ,一则取义于《内经》中“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的说法 ,二则因辛散药可起醒脾散滞、疏肝解郁之效 ,而肝为风木…  相似文献   

11.
血瘀理论源自《内经》,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血瘀证研究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最紧密的研究领域之,血瘀证是瘀血内停的病理状态。近20年随着对心血管疾病的不断深入研究,认为血瘀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病程中,血瘀证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证型或兼证,并对高血压血瘀证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旨在阐明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当归芍药散为《金匮要略》治妊娠“腹中疼痛”及妇人杂病“腹中诸疾病”之古方。该方由当归9g,白芍18g,茯苓12g,白术2g,泽泻12g,川芎9g组成。笔者将此方加减应用于临床治疗血瘀水停或水停血瘀之水肿、心悸、鼻窒、眩晕等证,取得较好疗效,兹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汗证包括自汗和盗汗,醒后汗出为自汗,因汗出而醒为盗汗。历代医家多从气虚、营卫不和、阴虚、实热论治,但临床常有不效。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说:“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付而汗止”。今根据王氏所论,结合笔者近年来临床实践,就血瘀型汗证谈谈辨治体会。1病因病机汗证有虚实之分,病机总由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所致。王氏谈病论医多从气血立论,认为百病皆伤气血,宜从气虚血瘀论治。就血瘀型汗证而言,血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临床常见证型,治疗多以益气活血化瘀为基本法则,补阳还五汤、八珍汤、芪参益气滴丸等益气活血方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常用方,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的治疗具有多层面、多靶点、多环节的优势,且临床组方用药灵活,副作用小。目前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治疗的相关文献研究已较多,但主要聚焦在治疗方法、疗效观察及方药总结几个方面,缺少对方药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归纳总结。为了明确益气活血方作用的靶向性,本文对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得出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改善心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保护血管内皮、减轻炎证反应、调脂稳定斑块、减轻氧化应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等。明确中药的作用靶标,不仅有益于指导临床用药,也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对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从中医病证结合与方证对应的特点出发,借助现代药理研究,来阐明益气活血方的作用机制,这将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及益气活血方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加强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研究益气活血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或证"辨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对汉·张仲景《伤寒论》有关“或证”辨治予以探析,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诸方面,不仅示明了疾病“或证”发展变化的机理和复杂多变的本质,尤在针对主病证的主方中着重示明了对诸多“或证”具体加减用药的变化,从而强调,中医“或证”治疗同样是中医临证辨治的重要内容,其与疾病主证的联系十分紧密。在论治方面,不仅重主证主方的选择,同样也要重“或证”药物的变化,以主证为主,“或证”为辅;主证选方,“或证”变药。实为中医临证辨治疾病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6.
竹皮大丸出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证治第二十一》第十条,历代医家及现行中医书籍大多将其认作为治疗妇人产后哺乳期间,气血亏虚所致的虚热扰中,胃气上逆呕吐之方;而对其方的功效则更是含糊其辞,大都冠之为“安中益气”,甚或视其作纯补之方。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为辨明其方功效及证治,效验于临证,现就我们学习的管窥之见供之于同道。  相似文献   

17.
《备急千金要方》(以下简称《千金要方》)是由唐·孙思邈"在整理和提高(唐)以前医学成就的基础上,总结自己毕生的临床经验,写出的一部综合性临床百科全书"。本文综述建国以来对《千金要方》五脏证候总体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①《千金要方》五脏证候总体的研究,包括五脏证候总述、"实多热、虚多寒"说、"脏热腑寒"说、"五脏极证"说;②《千金要方》疾病五脏证治通论。综述发现,《千金要方》的五脏证候体系基本上是完整的,与现代比较有其明显的特点。现代对《千金要方》五脏证候总体的研究,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千金要方》对脏腑辨证施治体系的发展以及与现代不同的证候理论上,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建国以来对《千金要方》证候(包括五脏证候)的研究尚缺乏重视,文献较少,在研究深度上仍有明显不足。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千金要方》证候体系在证候学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组方严谨,临床应用广泛,不仅被用于妇科,也被用于内科疑难杂病。温经汤主证“下利”到底是“前阴下血”还是“后阴下利”,古今争议由来已久。笔者从原著中的方名、条文、方后注等角度论述了温经汤主证为“下利”无误。温经汤证下利的病机既有太阴虚寒,又有瘀血内停。其组方特点为以桂枝汤为基本结构,攻不伤正,养不敛邪,温通而不助热,寒凉而不郁遏。其临床应用中,凡久利不愈符合温经汤病机者,有是证用是方,以此试治之,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9.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素问·咳论》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五脏均可致咳,临床各具特征,当详审脉证而施治。现将本人近年所治肝咳、心咳、脾咳与肾咳之验案各一例,略述其证治经过和体会,以示用《素问·咳论》指导辨治咳嗽的一斑。谬误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中医对血瘀证的认识历史悠久,自_占以来为众多医家所重视,所涉内容十分翔实,经过不同历史时代医家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已形成了理、法、方、药俱备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对血瘀证治源流的追溯和当代发展现状的探究,为当今对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治法的临床、教学、科研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