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156例孕妇围产期空腹血糖.结果空腹血糖范围为2.83mmol/L~8.47mmol/L,平均值为4.06mmol/L;<3.89mmol/L者占52.56%;≥5.3mmol/L者占11.54%,其中5.3mmol/L~6.9mmol/L者占8.33%,≥7.0mmol/L者占3.21%.结论孕妇围产期糖代谢稳态失常较重,一方面大多数空腹血糖于正常低限,另一方面空腹血糖受损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我国成人平均患病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沈阳市一个社区的常住人口,采取多层随机、横断面现场调查479人,采用调查表法搜集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身高、体重、臀围、腰围、BMI、WHR,并检测空腹血糖.结果①空腹血糖≥7mmol/L者74例占15.45%;空腹血糖减损(IFG)者71例占14.44%;≥5.6~<6.1mmol/L者69例占14.44%;②血糖与年龄关系≥7mmol/L组、IFG组、≥5.6~<6.1mmol/L三组高峰年龄均在55岁以后;③血糖以≥5.6mmol/L起就与BMI呈正相关,而BMI与腰围、腰臀间比无统计学差异;④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随血糖升高而升高,显示≥5.6mmol/L起已经构成与肥胖、高血压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糖代谢状况下空腹血糖水平与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急性分泌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4至2005年来我院门诊就诊者及健康志愿者626例,其中糖耐量正常114例,糖耐量受损6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452例.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接受葡萄糖耐量试验及精氨酸试验.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原及真胰岛素水平,评估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急性分泌相(△TI).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运用协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空腹血糖为3.8~5.0 mmol/L时,△TI由34.13 mmol/L逐渐升至41.50 mmol/L;空腹血糖为5.0 mmol/L时,△TI达到峰值41.50 mmol/L,之后轻度下降;空腹血糖为6.1~10.0 mmol/L时,△TI持续下降并形成平台,较峰值降低近35%;空腹血糖>10.0 mmol/L时,△TI显著减退;空腹血糖>11.1 mmol/L时,△TI达17.40 mmol/L,较峰值降低近60%.空腹血糖为3.8~6.1 mmol/L时,胰岛素原分泌迅速由0.01 pmol/L增至6.96 pmol/L;空腹血糖为6.1~10.0 mmol/L时,胰岛素原分泌持续缓慢增加,并达到峰值10.84 pmol/L;空腹血糖>10.0 mmol/L时,胰岛素原分泌呈显著下降趋势.空腹血糖由3.8 mmoL/L增至7.8 mmol/L时,HOMA-IR呈上升趋势;空腹血糖>7.8 mmol/L时,HOMA-IR维持较高水平(6.82)并处于平台.结论 空腹血糖为6.1~10.0 mmol/L时,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急性分泌相相对稳定,表明胰岛β细胞尚具有较好的储备功能.空腹血糖>10.0 mmol/L时,精氨酸试验激发后△TI及胰岛素原显著下降,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衰竭.  相似文献   

4.
一般不主张于孕期使用磺脲类药物,因其可引起新生儿低血糖与胎儿异常,但这一看法是基于优降糖与格列甲嗪等药物问世前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证实相当量的优降糖不会穿透人的胎盘,因而认为优降糖可取代胰岛素治疗孕期糖尿病. 研究对象为单胎妊娠的18~40岁孕期糖尿病病人404例,均妊娠11~33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浓度为5.3~7.8 mmol/L.空腹血糖<5.3 mmol/L而行饮食控制疗法的患者如果以后空腹血糖≥5.3 mmol/L或餐后血糖≥6.7 mmol/L者亦列为受试对象.受试者随机用优降糖或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开始剂量为0.7 U/kg,每天3次皮下注射,必要时可每周增加用量.优降糖开始用量为每日晨口服2.5 mg,第2周增加2.5 mg,其后每周增加5 mg直至控制血糖于理想水平,必要时每天总量可达20 mg.治疗目标为平均血糖5.0~5.9 mmol/L、空腹血糖3.4~5.0 mmol/L,餐前血糖4.5~5.3 mmol/L与餐后血糖<6.7 mmol/L.用优降糖治疗者2周不能达到上述目标者改用胰岛素治疗. 结果优降糖治疗组共203例,胰岛素治疗组共201例.优降糖组有139例(69%)、胰岛素组146例(72%)确诊时空腹血糖≥5.3 mmol/L.两组治疗前1周平均(±SD)血糖浓度[(6.4±1.1)mmol/L;(6.5±1.2)mmol/L]与糖基化血红蛋白[5.7%±1.3%;5.6%±1.2%]相类似.治疗期间两组平均血糖浓度相似.优降糖组8例(4%)改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浓度降至2.2 mmol/L以下者优降糖组4例,胰岛素组41例.优降糖组与胰岛素组发生子痫前期与剖宫产者亦相类似(分别为6%∶6%与23%∶24%). 新生儿情况两组相似,优降糖组与胰岛素组娩出婴儿体重高于孕龄预计值者(12%∶13%)、巨体儿(≥4 000 g)者(7%∶4%)、有肺部并发症者(8%∶6%)、低血糖者(9%∶6%)、入新生儿监护病房者(6%∶7%)与胎儿异常者(2%∶2%)均相类似.优降糖组中婴儿脐带血中均未检出优降糖. 本研究结果表明孕妇于其胎儿器官发生后可接受优降糖治疗,其胎儿异常发生率与使用胰岛素相类似,亦类似于以前报道的非孕期糖尿病妇女娩出婴儿的先天性异常发生率,因此优降糖是治疗孕期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的胰岛素替代药物. (李春元摘李梓校)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淄博地区5区3县30~75岁人群的糖尿病(DM)患病率;当筛查空腹血糖≥5.6 mmol/L时,采用口服75克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确定诊断.结果 淄博地区30~75岁人群DM患病率为7.75%,糖耐量减低(IGT)并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7.97%,单纯IFG患病率12.39%,随年龄增加,DM及DM前期患病率明显增加.认为淄博地区DM患病率与1996年全国DM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有明显增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延长,未来DM患病率还可能有较大幅度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8 306例糖尿人群作为观察队列,随访(48.01 ±3.14)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一次新发脑梗死事件情况.分析糖尿病人群空腹血糖水平与新发脑梗死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1)随访结束时,随着基线空腹血糖水平的增高,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逐渐增高[总胆固醇:(4.93±1.15,510±1.20,5.15± 1.28,5.33±1.35) mmol/L,甘油三酯:(1.70±1.26,1.83± 1.29,2.18±1.76,2.41±2.08) mmol/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的水平也增高(P<0.05).(2) 7.0 mmol/L≤空腹血糖<9.0mmol/L组累积发生脑梗死事件率最低(2.1%,P<0.01).校正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吸烟、糖尿病病程及降糖治疗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相对于7.0 mmol/L≤空腹血糖<9.0 mmoL/L组,6.1 mmol/L≤空腹血糖<7.0mmol/L组和空腹血糖≥9 mmol/L两组发生脑梗死事件的相对危险(RR)各分别增加1.85倍(95%CI 1.09~3.15,P<0.05)、1.54倍(95%CI 1.16~2.05,P<0.01).结论 糖尿病人群空腹血糖控制在7.0 ~9.0 mmol/L水平者似新发生脑梗死事件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选择糖尿病并眼肌麻痹病人18例进行初诊时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检查.结果本组空腹血糖值6.2~7.0 mmol/L 8例,7.1~22.5 mmol/L 10例;餐后2小时血糖6~9 mmol/L 8例、10~25 mmol/L 10例;病程为1个月至8年.结论本组发病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无明显关系,可能与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血液循环不足或B族维生素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并存有关.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之友》2012,(5):77-77
答:来信您希望了解一天每个时段血糖应控制的水平。空腹血糖4.4~6.1mmol/L为理想水平,4.4~7.0mmol/L为达标水平;餐后小于7.8mmol/L为理想指标,小于10.0mmol/L为达标指标。中晚餐前血糖应接近空腹血糖水平;晚餐后2小时血糖与早餐、中餐后2小时血糖要求一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族(维族)、汉族≥50岁人群血糖水平现状,了解其是否存在民族差异,为血糖异常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新疆有常住户口、年龄≥50岁的维族居民4779人(男性2347人,女性2432人)和汉族居民3603人(男性1590人,女性2013人),共计8382人行血糖水平现况调查。结果:(1)新疆维、汉两民族抽样人群血糖均值为(5.67±2.01)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患病率为25.9%,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2%。(2)民族差异:①维族组血糖均值为(5.61±2.00)mmol/L明显低于汉族组(5.69±2.02)mmol/L(P0.05);②维族IFG患病率(27.5%)显著高于汉族(24.0%),汉族DM患病率(11.2%)显著高于维族(9.39%),P均0.05;(3)年龄差异:新疆维、汉两民族各自各年龄组的血糖水平,IFG、DM患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4)性别差异:新疆维、汉两民族抽样人群平均血糖水平女性为(5.67±2.01)mmol/L,男性为(5.62±2.01)mmol/L,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IFG及DM患病率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亦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疆维、汉两民族≥50岁人群的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血糖水平和血糖异常患病率存在着民族间差异,但在各年龄组、性别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上海市程桥社区3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上海市程桥社区35岁以上居民所有已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 596例,其中男1 390例,女1 206例,年龄35~89岁,平均52.5±12.6岁,进行病史调查,测量血压、体重、身高、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及血脂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2 596例高血压受试者中空腹血糖<5.6 mmol/L为1 561例,空腹血糖介于5.6~6.9 mmol/L为817例,空腹血糖>6.9 mmol/L为218例.高血压患者中血糖总异常率达39.9%,其中空腹血糖受损的忠病率为31.5%.高血压患者中血糖正常组与空腹血糖受损组的性别构成比、收缩压、体质指数、腰臀比、血糖、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β=0.068,P<0.001)、糖尿病家族史(β=0.468,P<0.05)、总胆固醇(β=0.248,P<0.00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06,P<0.001)与空腹血糖受损有相关性.结论 上海市程桥社区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高于健康人群,且可能与性别、糖尿病家族史及血脂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讨糖尿病孕妇血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妇产科接受孕前检查的糖尿病孕妇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空腹血糖值和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查,分析孕妇的血糖水平,对确诊为糖尿病的孕妇给予积极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参与调查研究的210例糖尿病孕妇中,89例空腹血糖值异常,占42.3%;137例1 h血糖异常,占65.2%;131例2 h血糖异常,占62.4%,40例3 h血糖异常,占19.0%,38例患者同时合并两项及两项以上血糖异常,占18.1%。经综合治疗,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安全分娩。结论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是预防和避免围术期不良母婴结局的有效途径,而孕妇血糖水平的检测对于妊娠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某医院内分泌科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的260名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末梢血糖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45.0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共335次。有症状性低血糖占78.50%,无症状性低血糖17.91%,严重低血糖3.58%;血糖在3.9mmol/L~2.2mmol/L间93.13%,血糖低于2.2mmol/L者6.87%;空腹及餐前低血糖占49.55%,餐后低血糖33.13%,睡前及凌晨低血糖17.31%;48.72%患者发生低血糖1次,51.28%发生至少2次;男性患者更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P<0.05);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比口服药物治疗更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P<0.05)。结论老年、男性、病程长、并发症多重及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13.
从心血管危险因素看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在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情况,探讨我国成人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下调的合理性.方法对1994年全国25岁以上22.4万人群糖尿病普查中15 564例经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查的人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将人群按空腹血糖(FPG)0.56 mmol/L间隔分组,BMI≥25 kg/m2、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比率随FPG逐渐上升,FPG 5.0~5.6 mmol/L组超重比率出现明显升高(P=0.001),FPG 5.6~6.1 mmol/L组其余各组分及代谢综合征比率均有明显升高(P<0.001).(2) 餐后2 h血糖<7.8 mmol/L时,FPG 5.6~6.1 mmol/L组与FPG<5.6 mmol/L组比较,BMI≥25 kg/m2、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升高25%,15%,46%;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增高.(3) 按照1999年WHO诊断分型标准及2003年ADA专家委员会建议将非糖尿病人群分为正常糖耐量(NGT),单纯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GT)及IFG合并IGT(IFG+IGT)组.IFG诊断切点下调至5.6 mmol/L后,糖调节受损各组仍具有FPG 6.1 mmol/L为切点时临床特点.IFG+IGT组代谢异常较单纯IFG及单纯IGT为重.单纯IFG与单纯IGT组比较IFG组年轻、糖尿病家族史阳性多,相对肥胖,总代谢综合征比率高;IGT组收缩压、甘油三酯、餐后胰岛素水平高,女性比例高.结论 (1)糖尿病前心血管危险因素已开始随空腹血糖水平增高而增加,自FPG 5.6 mmol/L组以上代谢综合征及单组分比率均有显著升高.(2)以FPG≥5.6mmol/L为切点划分的新IFG人群表现为年轻,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高,代谢综合征比率高于NGT及单纯IGT人群.FPG可能对年轻者更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我刚刚被查出患2型糖尿病不到一年,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使用胰岛素。我现在用诺和锐30:早上12单位,中午6单位,晚上8单位。空腹血糖5.3~6.1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0mmol/L,中餐前血糖一般小于5.9mmol/L,晚餐前血糖5.2~7.8mmol/L。请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换成口服胰岛素?  相似文献   

15.
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葡萄糖耐量试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无必要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找出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得以早期干预;并分析与年龄、性别、腰围及其他生化检查的关系.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 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行OGTT 2h血糖测定,如果OGTT 2 h血糖≥11.1 mmol/L再次OGTT测定以排除糖尿病.同时观察年龄、入院时血压、腰围、血肌酐、血尿酸、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参数.结果 该组30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者(OGTT 2 h血糖≥7.8 mmol/L)共138例(45.1%),其中确诊2型糖尿病38例(OGTT 2 h血糖≥11.1 mmol/L)(12.4%).结论 建议所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OGTT排外潜在的糖代谢异常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8例AMI患者,按即刻血糖、24h后空腹血糖水平、既往糖尿病病史分成A、B、C、D组。A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B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C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但在病情稳定后未确诊糖尿病;D组:既往糖尿病史,或在病情稳定后确诊糖尿病。观察4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228例AMI患者有139例高血糖,发生率为61.0%,组间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C组及D组较A组及B组明显增高(P〈0.01);D组高于C组,B组高于A组。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且与血糖升高持续时间有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健康素养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应用糖尿病健康素养评估表对200例患者进行健康素养评估,并同时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结果健康素养缺乏者86例,占比43.0%,健康素养临界者74例,占比37.0%,健康素养充足者40例,占比20.0%;健康素养缺乏者平均空腹血糖为(8.4±2.6)mmol/L,临界者为(7.7±1.9)mmol/L,充足者为(6.8±1.3)mmol/L,三者平均空腹血糖存在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患者疾病相关健康素养相对较低,影响了血糖的控制,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探索新增空腹血糖受损切割点下患者糖代谢状况。结果:当患者空腹血糖介于5.6~6.1mmol/L时,OGTT2h血糖正常者只有32.9%,37.3%的患者已经存在糖尿量减低,并且高达29.8%的患者已经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也就是说空腹血糖在此范围内有高达67.1%的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结论:空腹血糖受损的切点应下调至5.6mmol/L,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此值者应行OGTT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该院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红蛋白检测者174例为研究对象,健康者、空腹血糖受损者和糖尿病患者各58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为(8.02±0.75)mmol/L,健康组空腹血糖为(5.15±0.34)mmol/L,空腹血糖受损组空腹血糖为(6.58±0.49)mmol/L。糖尿病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和空腹血糖受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应用对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采取其中任何一项指标检测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的诊断利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方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妊娠糖尿病(GDM)的妇女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增高。妊娠糖尿病易导致巨大儿,其次还会导致流产、早产、死胎的发生率增高等。高风险的妇女应在怀孕后即进行糖耐量试验,若未发现血糖的异常,则应在妊娠24~28周复查。经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大于5.8 mmol/L或餐后2 h血糖大于6.7 mmol/L的患者需用药物治疗,治疗首选人胰岛素,其剂量和剂型应个体化。ADA指南推荐空腹时低于5.3 mmol/L,餐后1 h低于7.8 mmol/L,2 h低于6.7 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