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晕动病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尤其对于军事作业如航海、航空等带来极大的不便。随着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晕动病的发病率上升,直接导致部队非战斗减员,严重降低军事人员的作业效能,同时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及身体健康。因此抗晕动病药物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目前抗晕动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心理保健措施。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妊娠分娩并进行产后检查的192例初产妇进行EPDS量表评估和产后抑郁病因问卷调查。结果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30.73%,病因调查中社会因素占47.46%,心理因素占33.90%,生理因素占15.25%,其它因素占3.39%。结论产后抑郁症病因复杂,需家庭、医院及社会共同关注,并积极采取预防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3.
廖淑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0):3416-3416
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足愈合的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治愈出院29例,1例因溃疡难以控制,坏死严重而截肢。结论加强足够的护理工作,可对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进行有效预防,并使致残率降低,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5.
湿热环境对晕动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常温、高温、高温高湿环境下晕动病发病的差异,探讨高温、高湿环境对晕动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某大学459名男性学员,18~23岁,体检和体能测试均合格,分别暴露于常温(20℃)、高温(38℃)及高温高湿(38℃/80%湿度)环境下,以科里奥利(Coriolis)加速度转椅试验诱发晕动病,采用格瑞比尔(Graybiel)法评定晕动病程度。结果常温、高温、高温高湿环境下受试者晕动病发病率分别为47.93%、68.94%、100%,格瑞比尔评分分别为2.07±3.12、6.06±5.45、11.87±3.42,高温高湿组显著高于高温组和常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84,P<0.0001);3种条件下,受试者晕动病发病等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44.73,P<0.0001)。结论高温高湿环境更容易诱导受试者产生晕动病,并可加重晕动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阴道炎是女性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阴道炎有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及念珠菌性阴道炎.近年来,学者对阴道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有完全的阐明.随着许多学者对阴道炎的深入研究,对其的发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对几种提出的阴道炎发病机制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多发生在老年,以近期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以老年斑(SP)、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 tangles,NFT)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9.
念珠菌性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一种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机会性黏膜感染,主要表现为豆腐渣样白带及外阴瘙痒,是女性阴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75%的育龄妇女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念珠菌性阴道炎,其中约半数病例会再次发作,5%~8%的病例发展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近年来,由于滥用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等,VV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采用局部或全身的抗真菌药物,但这些药物常引起阴道微生态失调,黏膜屏障破坏,停止用药后复发率极高,且随着这些药物的长期应用,真菌的耐药性大大增加,使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更加困难。故本文就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机制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四种诱发大鼠运动病刺激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 4种刺激模式对运动病的诱发效应。方法 :将 6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三角形 组、三角形 组、梯形 组和梯形 组。以刺激前后食高岭土量为指标 ,对三角形 组和 组分别采用三角形刺激模式 (频率 0 .1 Hz,峰速 2 4 0°/ s)刺激 1 h和 1 .5 h,对梯形 组和 组分别采用梯形刺激模式 (加速度 1 0°/ s2 ,峰速 2 4 0°/ s,持续 5 min,减速至 0 )刺激 1 h和 1 .5 h,诱发运动病。结果 :在所用的 4种刺激模式中 ,三角形 组和梯形 组高岭土摄入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梯形 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同时三角形 组和梯形 组高岭土摄入量与三角形 组比差异也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用三角形 组或梯形 组的刺激模式诱发运动病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13.
罗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2)
目的:通过对已建立热习服但停止训练三个月达到退化状态的受试者再次进行高温高湿环境下系统训练,观察再次建立热习服的时间,并与本研究之前建立期实验建立热习服的时间进行比较,探讨晕动病习服消退与再建立的规律。方法:挑选本研究建立期实验中已建立热习服的29名受试者,在经过停止高温高湿环境训练三个月后,再次在39℃高温与85%湿度的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与建立期实验相同项目,相近强度的晕动病转椅吊转训练。结果:与建立期实验中受试者要经过30天才能达到热习服相比,在同样的频次和强度下,27名(2人退出)受试者仅经过19天即达到建立期实验训练后的热习服水平,晕动病热习服退化后再建立所需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受试人员热习服退化后想再次建立热习服所需的训练时间比建立期建立所需的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研究湿热环境下晕动病的发病率、防治、退化再习服规律,以为后续实验积累经验.方法首先在常温、单纯高温、湿热环境下测试人员的晕动病发病率及发病等级,然后通过两阶段训练评估晕动病的防治训练效果,对已适应的人群进行退化再适应的研究.结果 (1)常温和单纯高温下的晕动病评分、等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高温、湿热环境下的晕动病评分、等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纯湿热环境习服训练前后,受试者的晕动病评分、等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的抗眩晕训练后,晕动病评分、等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已习服的受试者,3个月后进行的再习服训练,与训练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曲线趋势、形态并无明显差异.结论晕动病在常温、单纯高温、湿热环境下的发病率和发病等级呈逐步加重的趋势;针对湿热环境下的晕动病,单纯的湿热环境习服训练意义不大,针对性的专项抗眩晕训练则效果明显;对已习服的群体,再习服训练的间隔期至少应小于3个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运动病前庭习服模型,探讨前庭习服行为过程中神经细胞可塑性和学习记忆的参与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条件性厌食症作为大鼠运动病评价指标,通过持续锻炼获得大鼠前庭习服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正常组、模型组和习服组鼠脑内前庭核与海马部位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采用Crampton旋转刺激装置进行连续锻炼,隔日1次,每次30min,连续28d的旋转刺激后,可明显提高大鼠对运动病的耐受力,产生习服。免疫织化学法结果显示,旋转刺激可以引起前庭区c-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增多,习服后下降。但海马脑区c-Fos免疫标记阳性细胞数目习服后仍然维持在高水平。结论:海马脑区细胞和前庭核团的可塑性变化参与了大鼠对前庭刺激的耐受。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正负文交加速度旋转刺激制备大鼠运动病模型,对运动病大鼠大脑皮质、小脑皮质、脑干前庭区脑细胞的Ca2a变化、c-fosmRNA、Fos蛋白、Na+-K+-ATPase、细胞色素氧化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进行了观察,对运动病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a和心钠素等进行了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表明,大鼠脑细胞Ca2+内流和脑血流减少是诱发运动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用脑益嗪处理大鼠以阻滞Ca2+内流和增加脑血流,可减轻运动病大鼠c-fosmANA、Fos蛋白、Na+-K+-AT-Pase、细胞色素氧化酶、碱性磷酸酶、TXB2、6-keto-PGF1a和心钠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