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成子传黄帝长生不老之术──译《外经岐伯天师传》即《外经微言》首章“阴阳颠倒篇”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文献委梅自强注释编者按:本刊创刊号曾刊出广成子传黄帝长生不老之术原文和注释,由于排校差错较多,故请梅先生详加注释并有所增补,再次刊出,以饷读者。原文黄帝...  相似文献   

2.
认为逆传心包是指邪入营血,非指窍闭神昏的证候而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是对温病卫气营血顺次传变规律的高度概括。所谓逆传只是相对于伤寒足六经顺传而言,温病本身并无顺传、逆传之分。  相似文献   

3.
“打坐”又称盘坐、静坐,它是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发展而来。我国传统的打坐养生功法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相似文献   

4.
传法在弘大道陆锦川古来道门大宗秘法之传承,极重道德。不仅门外学子不可能得到传承,即或入门弟子亦当观其心性,多次考验德行无亏,乃可渐得秘传。且因功施受,并无一次倾囊。传法在弘大道。古来道之行世。重道不重法,故传道之阶可分三品:三品之传上师弘道德,上师尚...  相似文献   

5.
《气功》1998,(3)
图文相配,以三教合一、性命双修观点介绍内丹理论及具体功法。元集多作图说,指点窍妙;亨、利、贞三集则采儒、释、道三教名家语录及口诀,编成一套完整之功法。尤侗在序中云:"至其精要,尤在真意一说。盖人身真意,是为真土。动极而静,此意属阴,是为己土;静极而动,此意  相似文献   

6.
尤在泾注曰:“太阳之经居三阳之表,故受邪为最先,而邪有微甚,证有缓急,体有强弱,病有传与不传之异。”尤氏之言,颇合仲景之意。一、不传“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此段凭脉蕴证,以脉静辖病不传,颇有潜意。方有执云:“不传有二,一则不传而遂自愈,一则不传而犹或不解……则始终在太阳者有之。”  相似文献   

7.
《气功》杂志1998年第2期载有倪振飞先生"无神及其冲举方式"一文,认为"神识出窍"就是"升仙成佛",此见地大错,有必要纠正之。倪先生所实证的是"神识出窍"之事,此事只是修道途中的过程而已,与真正修得道果尚有十万八千里之遥,更不可能"升仙成佛"。若以此为尊,实为坐并观天。"神识出窍"也不是什么"佛道千古不传的无上秘法"。在道家著作《伍柳仙宗》《唱道真言》《性命法诀明指》《性命圭旨》《道乡集》中都有明确指示。"神识出窍"又分为"阳神出窍"、"阴神出窍"两种,道书中多有阐述。现录《唱道真言》说明之:"阳神脱胎之先兆,有光自脐…  相似文献   

8.
脏腑病机的五行传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内经》之旨,纵论脏腑病机的五行传变。依五行定五藏之气的盛衰,阐明疾病的生克乘侮传变与不必治于传;按五行互藏,分类脏病廿五变;循五行主时节律,详述脏腑病证逆从。均可丰富中医病机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在《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唐代王冰在注释这段著名的论述时引《广成子》曰:“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口鼻居咽喉之上属表;肺胃居咽喉之下为里;咽喉为呼吸出入鼻与肺之枢机,为水谷自口入胃之窍道,属少阳半表半里。指出温邪外受,自口鼻而入,初起多在表;表邪不解,渐传咽喉半表半里;病邪由咽入里,轻者顺传肺胃,甚者动风动血、水泛痰闭,逆传心、肝、肾。伏气湿病,亦多发咽喉半表半里,或由外透,或自内陷。认为早期、迅速、有效地控制咽部病情,以其能阻断肺、心、肾病变的发生而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治温之要,贵在自咽截断。  相似文献   

11.
邪路 ,是病邪在人体通行之通道。根据病邪入侵、去除及在体内传变之途径 ,可分为来路、去路与传路。人体之经络、气道 ,谷道 ,尿道、口鼻、毛窍等均可成为邪路。邪路之概念可追溯到《内经》 ,《素问·缪刺论》 :“邪之客于形也 ,必先舍于皮毛 ;留而不去 ,入舍于孙脉 ;留而不去 ,入舍于络脉 ;留而不去 ,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 ,散于肠胃 ,明阳俱感 ,五脏乃伤。”此段中病邪“入舍” ,再“入舍”所经之通道即为邪路。至明代 ,张景岳更明确指出 :“邪之来去 ,必有其道 ,知其道则取病甚易 ,是谓保身之宝也。”张机所著之《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 ,…  相似文献   

12.
常清静之妙对《常清静经》一文之体悟施镇淮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自动,有静。天清,地浊;天空,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未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  相似文献   

13.
浅论玄妙小周天及火符洗心《道乡集·小周天度数天机口诀》极为重要,“非此火符,别无结丹之理,而火深不能现形,再无入至之天机”。须玄关窍开而真种产出.采小药以归坤炉.然后用真意封固.才接行此周天火符之玄机,“进阳火,退阴符,以烹以炼,结成大药,服食过关,...  相似文献   

14.
罗知悌传稿     
罗知悌,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浙江钱塘人也。金之以善医名,凡三家:曰刘守真氏,曰张子和氏,曰李明之氏。虽其人,年之有先后,术之有攻补,至于推阴阳五行升降生成之理,则皆以《内经》为宗而莫之有异也。张一再传,其后无所闻。李虽多门弟子,又在中州,人罕知之者。独刘之学,授之荆山浮屠师,师来江南,始传太无于杭。罗得金刘完素之再传,  相似文献   

15.
答:《伤寒论》第四条云:“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这是指伤寒疾病之初,肤表受邪,若邪中之轻浅,正能却邪,脉象平和安静,则可不传为某经疾病而自愈。若邪中之深重,正邪斗争较剧,病无自愈之机,胃不和而欲吐,神不宁而烦躁,脉不静而数急,则可能传为六经中的某一经病。那么,“传”就是外邪侵犯  相似文献   

16.
此时无心胜有心郭振源孔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始于虚无,无(无极)中生有(太极),乃至生化无穷。是于此理,三教圣人皆主张“清静无为”,以期静极生动,无中生有,达到“无为无不为”的至高境界。气功养生锻炼,如能循此人道,则能事半功倍。但一些初学...  相似文献   

17.
朱庚甫 《中医杂志》2001,42(7):443-444
古人曾有“中医不传之秘在用量”之说,吴鞠通更是明确指出:“方中所定分量宜多宜少,不过大概而已,尚须临证者自行斟酌,盖药必中病而后可,病重药轻,见病不愈,反生疑惑;若病轻药重,伤及无辜,又系医者之大戒。”笔者体会,只要业医者能够活学教材,识而志之,又能师法古人,触类而长之,就触基本  相似文献   

18.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有道者能之,予何人哉!切宣省言面已。(《脾胃论》)  相似文献   

19.
静坐法精义     
守一子 《养生月刊》2006,27(1):45-52
自序明·来瞿唐先生曰:“近日讲致良知,意此学在于静坐也,乃静坐绝妄想。如此者数年,茫然渺冥,全无入手处。自觉其为禅学,既无师指明,又无友审问,终日山林中,委系弥高弥坚,在前在后,无处下手,把捉不住。”据此即知未得法之静坐,虽坐至数年,亦无丝毫之益也。明·高忠宪公家训曰:“吾在此,全靠平日静功。少年不学,老无受用,汝辈念之。静功非三四十年静不来,何者?精神一向外驰,不断汝收拾矣。事多苦,拂意苦,有疾病苦,到老死苦益不可言。静而见道,此等苦皆无之。汝辈急做工夫,受些口诀,不然,此事无传矣。天下惟此事,父不能传之子,以身不经历者,…  相似文献   

20.
以外气与针刺激发显性感传治验414000湖南岳阳卫校荣翔《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灸大成》指出“气至病所””可使病者止而胀者消,若开渠之决水矣!”大量研究证明“气至病所”──循经感传是客观存在的,而显性感传较之隐性感(疗效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