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研究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普外科2012年4月~2014年1月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患者86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行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将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比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腹腔镜下行手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够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避免或减少术后诸多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予以围术期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以及使用镇痛药物的比例,综合评价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效果。结果经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术后24h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剧烈疼痛为5人,重度疼痛为22人,占比分别为8.33%、36.7%;对照组剧烈疼痛14人,重度疼痛33人,占比分别为:23.3%、55.0%。两组患者的剧烈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均<0.05)。两组患者使用药物镇痛的比例分别为:对照组为21人,占比为:35.0%;观察组为11人,占比为:18.3%,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心理干预可有有效缓解患者因紧张、恐惧、焦虑情绪导致的心理应激性反应,明显降低患者的痛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良好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6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按照围术期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则在围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术后12、24及48h的VAS评分和干预前后的HAD评分、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2、24及48h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HAD评分阳性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对镇痛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较大,患者的满意程度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4.
蔡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2):73-74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孕妇的影响。方法 38例剖宫产患者为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专科护理;选择42例剖宫产患者为观察组,在围术期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孕妇术中紧张恐惧程度、手术时间及术前、术后SAS、SD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产妇在术中紧张恐惧程度及术前、术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中、术后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产妇在术中紧张恐惧程度与术后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对促进产妇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杨书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31):68-69
目的观察围术期护理干预对肠梗阻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4例术后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止痛剂使用量、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结果观察组止痛剂使用量少于对照组,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促进肠梗阻术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和护理在某院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探讨其并发症发生原因及进行相关护理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1996-2006年5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结合观察和护理工作,总结并发症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及经验教训。结果共发生出血和血肿、假性动脉瘤的形成、迷走神经反射、心包填塞4种并发症。出血和血肿患者,出血均停止;局部形成的血肿的,血肿逐渐消散;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患者3d后假性动脉瘤均消失;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均在1~2h内症状好转,心电、血压恢复正常;心包填塞患者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其余患者1~2d内出血停止。结论护士要充分认识发生并发症的原因、积极预防,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对于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介入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把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甲状腺肿瘤行腺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1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切口内出血引起呼吸困难,均经及时正确处治痊愈出院,其余84例患者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提高护理质量,能预防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史手术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抽取收治的高血压病史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目标[平均收缩压(130±8.1)mm Hg,舒张压(74±10.5)mm Hg]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收缩压(148±9.2)mm Hg,舒张压(88±13)mm Hg](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首次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心率较稳定,波动小(P〈0.01、P〈0.05),术中疼痛率降低(P〈0.05)。结论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的不适与并发症发生,确保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理、心理恢复的影响。方法平均将64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术后2周及3个月时两组6min步行试验时的距离及心绞痛诱发情况。同时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6min步行试验距离、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诱发心绞痛的情况也有不同。结论康复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及运动耐量、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由护士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运动干预后的效果。方法6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接受一般性出院指导,干预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同时接受4周的康复运动干预,干预措施包括讲授康复运动知识、观看并分发与运动相关的光盘、进行有监护运动训练、协助制订运动计划、电话随访康复运动情况等。干预结束时评价内容包括运动能力运动依从性、生理状况、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等方面。结果通过康复运动干预,实验组患者运动能力明显提高,运动依从性显著提高,心理状态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方面两组间差别不显著。结论由护士开展院外康复运动项目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运动想象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心脏康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0例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运动想象疗法),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和出院时两组患者对运动的恐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出院3、6、9个月后,观察组对运动恐惧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能够减轻PCI患者的恐惧,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合并情绪障碍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精神抑郁的发病情况、主要特征和高危因素以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28例和同年龄段对照组102例,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II量表)、患者健康状况问卷-9(PHQ-9量表)及DS14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PCI组、对照组的精神抑郁率分别为59.4%、1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BDI-I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I组D型性格的发生率为78.1%。结论精神抑郁在冠脉介入术后患者中发生率高,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不良影响。D型性格易患抑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与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5例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其中造影检查证实无再狭窄组140例,共183个病变;再狭窄组25例,共30个病变;比较两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内膜增生面积、斑块面积;术前及术后均行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分析PCI术前术后两组MMP-1、MMP-9的变化.结果 再狭窄组有更大的内膜增生面积、斑块面积及更少的最小管腔面积;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MMP-1水平无明显差异,无再狭窄组术前术后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再狭窄组术后MMP-9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MMP-9水平升高,与再狭窄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ACS主要发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的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形成.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是ACS患者抗栓治疗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广泛应用,ACS患者PCI围手术期抗栓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备受关注.本文就ACS患者有关接受PCI前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的一些大型临床试验及抗血小板药物在当今早期侵入性冠状动脉治疗时代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的过程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继之静脉内持续泵入使用的安全性,以及能否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急诊PCI疗效及减少术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时冠脉内注射了替罗非班继之静脉持续维持,另将同期的37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时仅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IRA)的TIMI血栓积分(TIMI Thrombus Score)、TIMI血流分级(TIMI Flow Grades)、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TIMI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情况以及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以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两者基础临床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继之静脉维持组术后达到TMP分级2级以上获得率(分别为94.6%和67.6%,P=0.003)、校正的TIMI帧数25帧获得率(分别为91.9%和64.9%,P=0.005)、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分别为67.6%和27.0%,P=0)、术后1周的射血分数[(56.62±6.897)和(51.59±6.817),P=0.002)]高于对照组,而两组的TIMI 3级血流的获得率以及两组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继之静脉维持是安全的,可以提高心肌微血管水平的灌注,从而改善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长期预后情况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抵抗的发生率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381例行PCI治疗的ACS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聚集抑制率(PAI)的结果将患者分组。ADP诱导的PAI(ADP-PAI)<30%为氯吡格雷抵抗(CR);AA诱导的PAI(AA-PAI)<50%为阿司匹林抵抗(AR)。对所有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常规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381例ACS患者均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其中72例(18.9%)为CR,30例(7.9%)为AR。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L和FBG与ADP-PAI呈显著负相关(r2=20.3%,P<0.05);糖尿病病程和hs-CRP与AA-PAI密切相关(r2=21.8%,P<0.05)。研究人群中,13例(3.4%)为双重抵抗(DR),76例(19.95%)是CR或AR的单一抵抗(SR)。糖尿病病程、FBG及Hb A1c在DR组显著高于SR及反应正常组(P<0.05)。对年龄及性别的研究显示,ADP-PAI在老年人及非老年人中无显著性差异,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P>0.05);而老年女性的AA-PAI显著低于非老年女性(P<0.01)。老年女性较同龄男性ADP-PAI更低(P<0.05);而年轻女性AA-PAI较同龄男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 PCI术后的ACS患者,FBG及HDL升高是CR的高危因素;糖尿病病程长及高hsCRP水平的患者更容易发生AR。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患者更易发生2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抵抗,这种患者相当危险。老年女性CR风险高于同龄男性,而年轻男性及老年女性发生AR的风险偏高。了解抗血小板治疗抵抗高危因素,对于高危患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改变治疗方案可能是预防PCI术后血栓形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