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穴位针刺治疗腹部手术后呃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后呃逆症是腹部手术实行麻醉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如长时间不停,则可影响患者的呼吸睡眠,并严重影响切口及吻合口的愈合。临床常用药物治疗,但仅部分有效。为研究穴位针刺对手术后呃逆的影响,我院针对手术后呃逆者采用针刺内关、足三里外加手法按摩及心理护理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邓永峰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3):384-384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治疗内伤脾胃病的代表方之一。临床运用范围十分广泛。近年来笔者尝试用其治疗几则疑难病例,疗效颇佳,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开腹手术后早期呃逆2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95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 ,我们用电针治疗开腹手术后呃逆 2 7例 ,并与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的2 1例作对照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2 7例中 ,男 1 7例 ,女 1 0例 ;年龄 2 7岁~ 73岁 ,平均 5 3岁 ;手术类型 :胃大部切除术 1 2例 ,脾切除术 5例 ,开腹胆囊切除术 4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3例 ,肠坏死肠切除术 2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例。对照组 2 1例中 ,男 1 3例 ,女 8例 ;年龄 2 5岁~ 68岁 ,平均 5 1岁 ;手术类型 :胃大部切除术 9例 ,脾切除术 4例 ,开腹胆囊切除术 4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2例 ,右半结肠切除术 1例 ,腹… 相似文献
4.
颅脑术后顽固性呃逆在处理上相当困难,一般常用镇静剂或进行病因治疗,如脑水肿脱水治疗,但作用时间短,临床效果不满意。我们采用针刺治愈7例,现报告如下:7例病人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18岁~66岁;左侧颞部脑膜瘤术后次日出现呃逆1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2~3d出现呃逆3例,深部脑脓肿穿刺引流术后8d出现呃逆1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2周出现呃逆2例;以上病人虽在术后不同时间出现呃逆,但持续或间断发作的时间较长,最长达6个月,最短时间为2周。初期均采用冬眠合剂或阿托品等,效果不明显,常暂时控制1~2h,随后又复发。根据病人当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自87年8月至2004年1月,我们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胆道术后呃逆254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呃逆俗称打嗝,是由于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使空气被间歇性突然快速吸入呼吸道内,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产生的一种特殊声音。术后呃逆为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轻者有几分钟、几小时即自愈,重者数日、数月不止,可昼夜不停或间歇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本病3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5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31~38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31天;胃肠道手术后33例,泌尿系手术后2例。2治疗方法(1)针刺治疗。取穴:内关、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攒竹、太冲。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取30号1.5寸不锈钢针针刺。攒竹沿皮向下平刺,强刺激泻法;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直刺,平补平泻手法;太冲斜刺,泻法。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选疏密波,电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1h,每日1次。(2)呼吸训练。留针过程中,患者全身放松,以鼻式呼吸为主,深吸气,屏住呼吸片刻,后分次缓缓呼出,反复数次。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痊愈:呃逆消失,1周内随访无复发;显效:呃逆消失,1周内随访发现偶有复发,但不需治疗而自愈;有效:呃... 相似文献
8.
腹部外科术后,若不能及时排气,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同时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笔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3岁;其中阑尾切除术后9例,肠粘连术后5例,胆囊切除术后8例,肾结石术后1例;病程最短术后3天,最长7天。2治疗方法取病人双侧足三里、上巨虚、合谷穴,常规消毒后,用32号1.5寸毫针刺入得气后,快速提插捻转,强刺激,每穴留针30分钟,5分钟行针1次,1日1次。3治疗结果23例中,22例均于1次针刺后15分钟左右出现腹部疼痛,肠蠕动加快而排气。1例因年龄太小不能忍受针刺后的…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呃逆是以持续性呃声不断,声短而频,不能自控,时间超过48小时,且经镇静剂、平滑肌解痉剂治疗无效者。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疗法治疗顽固性术后呃逆2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腹胀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症状之一,是因麻醉药作用使胃肠处于麻痹状态,致肠腔内大量气体留滞。如严重腹胀可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功能,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和腹壁切口愈合,亦会使腹壁肌肉张力增加造成切口疼痛。因而早期快 相似文献
11.
腹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将207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4例和对照组103例。两组均按照常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非穴位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悸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后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及心悸症状即时缓解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是一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腹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门诊确诊为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腹针治疗组(治疗组)60例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60例,两组治疗后用简式麦吉尔疼痛调查问卷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腹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治疗都能明显减轻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疼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P〈0.05)。结论腹针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的镇痛效应显著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2012,(2):119-119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hiccup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Methods:Seventy-two patients with hiccup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3 groups,a treatment group,a control group and a combination group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通过分析日本骨伤协会(JOA)下腰痛评分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测定结果,评价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3星期后JOA下腰痛评分及治疗前和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1、2、3星期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星期后WHOQOL-BREF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比较针刺强刺激与穴位注射治疗癌症相关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包括两者治疗后24 h内复发率。方法将60例癌症相关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强刺激组采用攒竹透鱼腰及内关、膻中、中脘、足三里单侧穴位强刺激治疗,穴位注射组采用内关配合足三里双侧各2 mL生理盐水穴位注射治疗,记录两者连用3 d后是否有效及有效后24 h内是否复发,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针刺强刺激组总有效率为96.7%,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3.3%。针刺强刺激组治疗后复发率为12.5%,穴位注射组为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癌症相关顽固性呃逆选用穴位注射与针刺强刺激治疗效果相当,但针刺强刺激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腹式呼吸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加腹式呼吸治疗抑郁症疗效。方法将62例抑郁症患者分为针刺组32例,药物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加腹式呼吸,药物组服用盐酸氟西汀,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进行疗效比较,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针刺组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6.9%,药物组痊愈率为46.7%,总有效率为93.3%,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腹式呼吸治疗抑郁症与盐酸氟西汀治疗相比其疗效相当,而在痊愈率上略优于盐酸氟西汀治疗,且无毒副反应,是治疗抑郁症较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敷脐治疗中风并发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经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包括西医及康复训练等)上加用针刺及中药脐疗法,每日1次: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口服巴氯芬片。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3、5、7d后患者呃逆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3d至治疗7d呃逆症状评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敷脐治疗中风并发呃逆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