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由于抗菌素和类固醇的广泛应用,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数和严重性较以往有增高的趋势,且多数患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常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70年代以来,国外已有应用外源性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报告,且疗效显著.我科亦于近三年内应用干扰素治疗本病,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报告于下: 一、病例情况与分型近三年内,经我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并能配合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73例共90只眼.计男性40例、女性33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5例(27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观察并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浅层型治愈率100%,平均治愈天数7.9天。深层型治愈率80%,平均治愈天数16.1天。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保护视功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蒋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3,21(5):i008-i008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眼科常见病,易复发致盲率高。浅层的HSK根据病史及眼部体征诊断多无困难,但继发青光眼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上表现较为复杂,治疗上也较为棘手。现将我院自1995~1999年收入院治疗的24例HSK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阿昔洛韦静脉点滴治疗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松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12):746-746
阿昔洛韦静脉点滴治疗复发性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郑松泉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发病率高,复发性强,是主要致盲性角膜病。我科1994年1月至1996年2月,立用阿昔洛韦静脉点滴治疗复发性病毒性角膜炎,56例60只眼,临床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手术时机的选择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医院刘祖国,陈家祺,金姬单疤病毒性角膜炎(简称HSK)是最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随着化脓性角膜清病的逐渐控制.HSK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角膜移植是其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复明的唯一方法。但对其手术时机的选... 相似文献
8.
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早期诊断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早期快速诊断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VR测定各种类型的角膜炎病人97例,其中单疱病毒性角膜炎72例,细菌性角膜溃疡15例,真菌性角膜溃疡10例。分别采集各病人角膜病变处分泌物,按PCR操作常规进行检测。结果收集各种类型的角膜炎病人97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38例,平均42.6岁。行PCR检测后,阳性65例,阳性率为67.0%,其中单疱病毒性角膜炎72例.阳性65例,阳性率为90.3%。细菌性角膜溃疡15例,真菌性角膜溃疡10例,均未测到阳性结果、结论应用PCR在诊断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方面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快捷,可用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早期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珍珠明目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东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12):765-765
珍珠明目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江苏江阴市中医院眼科王晓东我科于1992年11月至1993年11月用珍珠明目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32例,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报告如下。本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21-63岁,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有效的临床诊断单疱角膜炎(HSK)的客观依据。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以多聚酶基因、胸腺嘧啶激酶基因和糖蛋白D基因引物,检测正常人和各种角膜炎病人的泪液及角膜上皮中单纯疱疹病毒(HSV)DNA。结果:正常人全部为阴性,树枝状和地图状角膜炎26例中24例阳性;盘状角膜炎16例中14例为阴性;浅层点状角膜炎32例中19例阳性,其他未定性角膜炎33例中14例阳性,同时对HSK病变过程进行监测,显示在发病2~15天HSVDNA的检出阳性率最高;发病40天或用药30天左右转阴,并对泪液和角膜上皮不同取材方法进行比较。二者间无显著差异。可优选泪液。结论:PCR可以作为HSK病原学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如何检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眼中泪液及角膜上皮病毒,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0例按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其中点状角膜病变24例,树枝地图状角膜病变29例,盘状角膜病变7例)患的患眼泪液及角膜上皮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0例患中阳性46例占76.7%,阴性14例占23.3%。结论 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诊断不能只根据其临床特征来诊断;聚合酶链反应为临床提供实验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新分类指导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Holland等(1999)提出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新分类法在指导临床诊治HSK的意义。方法:应用Holland等的新分类法,诊断及治疗门诊各类型HSK患204例,观察这些患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本组未包括神经营养性角膜病。结果:本组204例HSK中,属于感染性上皮角膜炎86例,其中角膜小泡13例,树枝状溃疡33例,地图状溃疡38例,缘部溃疡2例,全部治愈。属于基质性角膜炎91例,其中坏死性基质角膜炎2例,药物治疗无效,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免疫性基质角膜炎89例,全部治愈。于角膜内皮炎27例,其中中央型13例,周边型8例,弥漫型6例,全部治愈。结论:Holland等的新分类法可指导临床诊治HSK,提高HSK临床诊治质量,改善HSK患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近几年国内外用各种抗病毒眼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免疫增强剂联合治疗HSK也有报道.笔者自1987年3月至1988年3月间使用病毒唑分别加左旋咪唑,丙种球蛋白共治疗门诊HSK病人42例(51眼),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门诊HSK病人42例(51眼),男性29眼,女性22眼,初发病例21眼.复发病例30眼,年龄18-59岁,随机分为三组(表1).将HSK病例分浅深型两种,浅层型34眼,病变在前1/2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