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外源性SOD对兔急性高眼压致视网膜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Bai Y  Guan J  Pi J 《中华眼科杂志》1997,33(6):429-432
目的探讨高眼压后活性氧自由基对视网膜组织的损伤情况及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对高眼压致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6.67kPa(1kPa=7.5mmHg)、维持1.5h的高眼压解除24h内兔视网膜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情况及球后注射Cu-Zn-SOD对高眼压解除后12h时兔视网膜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MDA在高眼压解除后0~12h逐渐增加,12~24h维持较高水平。SOD活性和GSH-Px活性在高眼压解除即刻均低于正常水平,以后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SOD活性在高眼压解除4h后又开始下降。GSH在高眼压解除后24h内无明显变化。球后注射Cu-Zn-SOD能减少兔视网膜组织中MDA生成,增加SOD活性。结论活性氧自由基参与了高眼压致视网膜损伤,球后注射大剂量SOD对提高视网膜抗氧化损伤能力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NONACCOMMODATIVEFACTORSOFREFRACTIVEACCOMMODATIVEESOTROPIAYanJianhua颜建华;WangYimin王亦敏;YangShaomei杨少梅NONACCOMMODATIVEFACTORSOFRE...  相似文献   

3.
急性高眼压状态视网膜自由基损伤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们采用硫代巴比妥荧光法测定兔眼急性高眼压压后视网膜中丙二醛的含量,以反射自由基对视网膜的损伤;同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维生素E来观察抗氧化剂在清除自由基中的效果。结果发现自由基参与了急性高眼压对视网膜的损伤,维生素E对治疗自由基损伤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的发生机制。方法观察了26只家兔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15分钟、60分钟、6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眼压变化情况及房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眼压的关系。结果激光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均发生在术后6小时内,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伴有房水内SOD活性的显著下降(P<0.01)。术前肌注VitE、VitC,术后未发生明显的眼压升高,房水内SOD活性亦无显著下降。结论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与术后房水内SOD活性下降有关,术前肌注VitE、VitC对兔眼氩激光虹膜切除术后暂时性眼压升高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二硫化碳毒性视网膜功能损害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进行兔眼ERG生化检测。结果 染毒3周后,染毒兔ERG b波振幅明显低于对照且,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TSOD)较对照组降低,而MDA活性增高。ERG b波振幅与TSOD呈正相关而与MDA呈负相关,结论CS2毒性视网膜功能损害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眼压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视网膜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L-NAME对NOS表达的影响及视网膜NOS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NOS,eNOS和iNOS在高眼压缺血-再灌注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及NOS抑制剂L-NAME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在高眼压缺血-再灌注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nNOS,eNOS,iNOS均呈阳性,对照组nNOS呈弱阳性;注射L-NAME后,在高眼压缺血-再灌注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均呈iNOS强阳性,nNOS,eNOS呈阴性。结论在高眼压缺血-再灌注中nNOS,eNOS,iNOS合成的一氧化氮(NO)可能对视网膜细胞等有细胞毒性作用;L-NAME通过抑制nNOS,eNOS的活性,对高眼压缺血-再灌注视网膜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犬血、房水、晶状体中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在维持晶状体透明过程中的相关关系及作用。方法选用 8~12 kg健康成年杂种犬 20只,雌雄不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丙二醛(MDA)用巴比妥酸反应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用改进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VitC和 VitE分别用微量荧光法和比色法测定。结果SOD,GSH-PX,VitC,VitE及MDA在血、房水、晶状体中相互间存在26个明显相关方程(t检验,P<0.01或P<0.05)。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在大血、房水、晶状体中抗氧化酶之间和抗氧化物之间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协调、制约的动态平衡相关关系是保持晶状体透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AMOLECULARPATHOLOGICSTUDYONAPOPTOSISINRETINOBLASTOMAANDTHEMECHANISMOFSPONTANEOUSREGERSSIONINRETINOBLASTOMAMaoJian毛健,SunXianl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reti-nalartery,CRA)和视网膜中央静脉(centralretinalvein,CRV)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使用ATL-HDI30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检测RVO患者患眼48只、对侧临床健康眼39只及正常对照眼40只的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diastolicvelocity,EDV)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CRV最大血流速度(maximunvelocity,Vmax)。结果RVO患眼、对侧临床健康眼CRA的PSV和EDV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眼,RVO患眼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眼;RVO患眼CRA的PSV显著低于RVO对侧临床健康眼,RVO患眼PI显著高于RVO对侧临床健康眼;RVO患眼、对侧临床健康眼CRV的Vmax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眼。结论RVO患眼和对侧临床健康眼血流动力学异常。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可作为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PVR形成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清芬  郭希让 《眼科研究》1999,17(3):220-222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RD)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 建立成年健康家兔RD模型9只眼,临床观察PVR形成情况,同时视网膜脱离前后脱离后5,15,30天分别抽取血及玻璃体标本,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T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 (1)视网膜脱离5天后,血清及玻璃体LPO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合并近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with Myopia,MPOAG)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8 例63 只合并近视(平均-6.92 ±3 .79D)高眼压性( 平均眼压32 .00±9.36mmHg)POAG、32 例51 只单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Simple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SPOAG) 、15 例30 只正常眼分别测量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 、阻力指数(RI) 。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MPOAG组及SPOAG组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RI升高( P<0.05,P<0 .01) ;MPOAG 组眼动脉的EDV值减低(P<0.05) 。②与SPOAG 组比较:MPOAG组眼动脉EDV值明显减低(P< 0.01)。结论:MPOAG 患者眼部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升高,有血流灌注不足的表现。提示眼压及血管因素在高眼压性MPOAG 的视功能损害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兔急性高眼压状态后眼组织自由基及过氧化氢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高眼压状态后眼组织中自由基及过氧化氢酸活性变化。方法: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法制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后,按不同时间用电子自旋共振法测定小梁组织、视网膜组织中自由基的g值及量,同时测定视网膜、房水及血浆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高眼压后0.5h直至第3天视网膜及小梁组织中均测到氧自由基并呈升高趋势。视网膜、房水中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血液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改变。结论:急性高眼压状态视网膜、小梁组织中存在自由基损伤。提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手,应使用自由基清除剂,以保护眼组织。  相似文献   

13.
CLINICAL STUDIES OF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LINICALSTUDIESOF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WangNingli王宁利,ZhouWenbin周文炳,YeTiancai叶天才,WuZhongyao吴中耀,LiuHua刘华CLINICALSTUDIESOFP...  相似文献   

14.
陈松  杨锡兰 《眼科研究》1995,13(2):86-88
对42例AMD和36例正常对照组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结果发现,AMD患者血浆LPO浓度显著高于,红细胞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湿性AMD患者血浆LPO浓度高于干性AMD患者,差异有统计显著性(P〈0.05)。揭示AMD患者清除自由基(FR)的能力降低,测定血浆LPO和红细胞SOD对诊断和治疗AM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翔  王桃  柯欣怡 《眼科新进展》2015,(10):909-912
目的 观察补精益视片对大鼠慢性高眼压(elevatedintraocularpressure,EIOP)模型视网膜损害的干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给药组、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烙闭上巩膜静脉法对给药组、模型组SD大鼠建立慢性EIOP模型,观察补精益视片对慢性EIOP大鼠眼压和视网膜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给药组、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即刻直至造模后8周与造模前相比眼压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说明EIOP模型造模成功。造模后8周眼压与造模后即刻相比,给药组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8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数量给药组(14.57±1.97)与模型组(10.76±2.1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7.47±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视网膜厚度模型组为(150.83±17.91)μm低于对照组的(219.72±32.2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为(215.51±51.23)μ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RGCs数量及视网膜厚度均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RGCs超微结构显示给药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 补精益视片能保护SD大鼠慢性EIOP模型视功能,表现为降低眼压、提高RGCs数量、增加视网膜厚度、改善RGCs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6.
王玉宏 《眼科研究》1997,15(4):285-287
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胞膜上具有特异性受体,能辨认视细胞外节膜盘(rodoutersegment,ROS)上的特异性配体,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RPE细胞内三磷肌醇(inositoltriphosphate,IP3)的水平增高,可促使RPE对ROS的吞噬。另外,RPE胞膜上的毒蕈碱受体与其激动剂作用后也可促使RPE细胞内IP3的增高及对ROS吞噬的增强。环磷酸腺苷(cyclicadenylatemonophosphate,cAMP)则作用相反,RPE细胞膜上存在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其受体激动剂可刺激RPE细胞内cAMP浓度的迅速升高,抑制RPE的吞噬功能。IP3和cAMP之间是否有拮抗作用目前尚不清楚。cAMP还抑制RPE细胞的趋化、迁移、和增殖,其机制不明。另外,cAMP通过促进RPE胞膜上NA+-K+-ATP酶的活性及抑制CL-由视网膜向脉络膜的转运而抑制视网膜下液的转运。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自由基反应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柯晓云,陈卓,伍婉苏我们观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根据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对SD糖尿病大鼠视网膜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炎性相关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I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chemotacticprotein-1,MCP-1)以及细胞通透性相关因子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occludens-1,ZO-1)和蛋白激酶B(proteinkinaseB,PKB,又称Akt)表达的影响,探讨PEDF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6~8周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生理盐水注射组(DM+NS组)和糖尿病PEDF注射组(DM+PEDF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后第1周、2周、3周时,DM+PEDF组大鼠玻璃体内注射PEDF,而DM+NS组注射同样体积的生理盐水。第4周时处死大鼠,摘出眼球,进行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及电镜观察。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PEDF、VEGF、ICAM-1、MCP-1以及ZO-1、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糖尿病大鼠均造模成功。4周糖尿病病程尚不能导致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在透射电镜下,DM组大鼠视网膜可见神经节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变大,基质肿胀明显,可见大部分或全部的嵴消失,部分双侧膜融合,粗面内质网扩张,而玻璃体内PEDF注射可以明显地改善这一病理改变。DM组大鼠PEDF主要表达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以及内丛状层、光感受器基质以及色素上皮层、脉络膜等部位;VEGF主要表达于神经节细胞层,ICAM-1主要表达在光感受器层,MCP-1主要表达在视网膜内层细胞,包括节细胞层和内核层,ZO-1蛋白主要表达于内核层的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Akt主要表达于内丛状层以及脉络膜的细胞浆中。同CON组相比,DM组、DM+NS组视网膜中PEDF、VEGF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ICAM-1、MCP-1表达增加,ZO-1、Akt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PEDF组大鼠视网膜中PEDF、VEGF的表达较DM组和DM+N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ICAM-1、MCP-1表达减少,ZO-1、Akt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EDF可以明显地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害,通过减少炎性因子和增加细胞连接蛋白而减轻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从而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起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直线加速器照射大鼠眼部制作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与氧化应激因子的变化。方法 选取45只2个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Gy组、30Gy组,每组15只。直线加速器照射眼部,单次剂量10Gy。10Gy组放射1次。30Gy组每周放射1次,连续3周,合计剂量30Gy。放射后正常饲养3个月,处死各组大鼠并取眼球。采用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黄嘌呤法测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以及ELISA法测定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含量。结果 造模后3个月,30Gy组视网膜各层组织结构松散,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水肿,10Gy组模型大鼠视网膜仅神经节细胞层轻微水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Gy组SOD活性、MDA及ROS含量分别为(88.80±16.44)U·mgprot-1(P<0.05)、(11.02±4.02)nmol·mgprot-1(P<0.01)、(16.89±6.02)U·mL-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0Gy组SOD活性、MDA及ROS含量分别为(78.50±18.09)U·mgprot-1、(15.26±5.34)nmol·mgprot-1、(28.66±8.82)U·mL-1,三者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10Gy组比较,30Gy组MDA含量和ROS含量均升高(均为P<0.05)。结论 直线加速器放射造模时,30Gy为最佳放射造模剂量,造模后大鼠视网膜SOD活性降低,MAD及ROS含量均升高,可能是放射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Cards     
CHINESEOPHTHALMICRESEARCH16∶161—164,1998CHINESEOPHTHALMICRESEARCH16∶165—167,1998Mechanismsofapoptosisinretinalpigmentepithel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