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线形硅胶管在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5眼)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经双泪小管隐形置入线形硅胶管术治疗。操作:探通阻塞部位泪道、送引线、微扩泪道、隐形置入线形硅胶管、鼻腔结扣。结果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25眼经双泪小管隐形置入线形硅胶管术治疗,治愈22眼(88.00%),好转2眼,未愈1眼。结论双泪小管隐形置入线形硅胶管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不影响容貌,是目前治疗泪小管、泪总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泪囊内行泪小管阻塞段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泪小管、泪总管阻塞段切除术新的治疗途径,减少并发症。方法 泪囊前壁切开,自泪囊内行泪小管阻塞段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4月~4年,总有效率为9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自泪囊内行泪小管阻塞段切除术是治疗上泪道阻塞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用短时间、微小创伤治疗泪囊炎、泪小管阻塞的手术疗效.方法 泪囊炎、泪总管及上下泪小管阻塞56例(70眼)经微创5分钟术式手术方法治疗,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操作分为4步:探泪道、送引线绳、扩大鼻泪管、逆插球头硅胶管.结果 泪囊炎、泪总管及上下泪小管阻塞70眼经微创5分钟术式手术后泪道通畅.结论 泪囊炎、泪小管阻塞采用5分钟术式手术,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和线形硅胶管术是泪囊炎、泪道阻塞手术治疗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可吸收泪栓联合KTP激光治疗难治性泪小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采用KTP激光击通阻塞的泪小管后,植入可吸收泪栓于原阻塞部位。治疗13例(13眼),随访6月。结果 泪小管阻塞经过KTP激光联合可吸收泪栓治疗后均无溢泪症状,无泪溢,泪道冲洗通畅。13例(13眼)均治愈。结论 可吸收泪栓联合KTP激光是治疗泪小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结膜鼻腔吻合术治疗泪小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膜鼻腔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患者,反复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结膜鼻腔吻合术的疗效。结果:合并泪小管阻塞的慢性囊泪炎的患者,急性泪囊炎频繁发作,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行结膜鼻腔吻合术,82.35%的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结论:本手术方案,可以解除绝大多数合并泪小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的溢泪和反复急性发作的痛苦,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泪囊粘液性囊肿的联合手术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泪囊粘液性囊肿是泪囊长期的慢性炎症,在鼻泪管阻塞的基础上,又导致上下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泪囊粘膜不断分泌液体,从而导致泪囊的不断膨大扩张所引起。对于泪囊粘液性囊肿既往都采用囊肿摘除的方法,术后导致终身的溢泪。作者根据泪囊粘液性囊肿的形成是在鼻泪管阻塞的基础上,又导致上下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的原因,对临床上遇到的12例泪囊粘液性囊肿采用上下泪小管或泪总管激光再通联合泪囊囊肿鼻腔吻合术的方法,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下泪小管堵塞的处理天津市塘沽医院眼科赵世来1978年以来笔者根据下泪小管阻塞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获得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下泪小管堵塞病人(30只眼),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0-57岁。病因:下泪小管外伤断裂或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伴有泪小管狭窄的慢性泪囊炎的联合治疗方法。方法 对19例此类患者在施行泪囊鼻腔手术中进行泪道探通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甲基纤维素并留置硅胶管。结果 术后痊愈率68.42%;显效率26.32%;有效率5.26%;总有效率100%。结论 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使伴有泪总管阻塞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可通过手术一次性治愈。  相似文献   

9.
泪湖泪囊处大隐静脉移植再造下泪小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5例眼外伤或其他病因所致陈旧性下泪小管阻塞,采用泪湖泪囊处移植大隐静脉再造下泪小管术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15例病人中有12例泪道通畅不流泪(占80%),2例流泪症状减轻(占13%),1例流泪症状仍明显(占7%)。结论:泪湖泪囊处移植大隐静脉再造下泪小管术适合治疗下泪小管陈旧性阻塞患者,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显微泪小管切开术治疗上泪道阻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泪道阻塞是引起溢泪的重要原因之一。上泪道阻塞的常见部位包括泪点和泪小管,尤以下泪点和下泪小管为主,手术主要也是针对下泪点和下泪小管。我们在传统的泪小管切除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泪小管切开术治疗上泪道阻塞,不切除泪小管壁,术后不置管,观察26例(34眼),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卓  周艺 《眼科研究》1999,17(5):394-395
探讨泪阜-泪小管探查口术能否判断泪小管阻塞的位置及长度,并籍以有效 小管阻塞。方法在相对于泪阜的位置行2mm深度的睑缘皮肤切口,暴露泪小管,探查口开放者,处理如下:小疤痕者直接用探针刺穿疤痕,全层切除睑缘疤痕,在阻塞远端附近作一人工泪点。结论CCV能有效地定位距泪小占5-6mm的泪小管阻塞。  相似文献   

12.
可吸收泪栓联合KTP激光治疗难治性泪小管阻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吸收泪栓联合KTP激光治疗难治性泪小管阻塞的疗效。方法采用KTP激光击通阻塞的泪小管后,植入可吸收泪栓于原阻塞部位。治疗13例(13眼),随访6月。结果泪小管阻塞经过KTP激光联合可吸收泪栓治疗后均无溢泪症状,无泪溢,泪道冲洗通畅。13例(13眼)均治愈。结论可吸收泪栓联合KTP激光是治疗泪小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术的手术疗效。 方法: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27例,给予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泪小管阻塞采用泪道内窥镜下激光泪道探通术,环形置管。 结果:患者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见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mo,治愈2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3%。 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治疗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确切,避免分次手术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磷酸钛氧钾(KTP)激光治疗泪小管阻塞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泪小管阻塞的疗法。方法:用带芯的泪道套管针探查泪小管阻塞处,拔出针芯,插入磷酸钛氧钾(KTP)激光纤维,发射激光(功率8-9W)疏通阻塞,结果:治疗泪小管阻塞76例96眼,手术成功87眼,治愈率90.6%,结论:KTP激光可有效地治疗泪小管阻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硬膜外麻醉导管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硬膜外麻醉导管经下泪小点、下泪小管、泪总管及吻合口、中鼻道的泪道置管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管阻塞54例54眼。结果:拔管后行泪道冲洗全部通畅,总有效率100%,1a后总有效率96%。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管阻塞,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成功率高,容易掌握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自1992年开始,采用切取大隐静脉套在硅胶管上,通过泪湖与泪囊鼻腔吻合,4-5周拔去置管。观察5月一5年,泪道均通畅,泪溢消失。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9眼;男6例,女3例;年龄20-54岁。7例陈旧性下泪小管断裂,2例泪道癫痕阻塞。适应症:下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或合并有慢性泪囊炎及曼泪管阻塞者。手术步骤:术前准备泪囊鼻腔吻合器械,另备长15cm直径1.5-Zmm的硅胶管或麻醉用硬膜外导管1根。局麻及皮肤切口与一般泪囊手术同,手术步骤如下:l、用骨膜剥离器分离皮下组织,找出内附韧带,不必剪断,将内毗韧带…  相似文献   

17.
泪囊前壁切开植管内固定治疗泪道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泪道阻塞是眼科常见病。我科1993年1月~1996年6月采用泪囊前切开泪道植入硅胶管内固定治疗泪道阻塞44眼,疗效较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4眼中男13眼,女31眼。下泪小管阻塞6眼,泪总管阻塞11眼,鼻泪管阻塞27眼。年龄在30-39岁7眼,40-49岁9眼,50~59岁24眼,60岁以上4眼。手术方法:行筛前神经和泪囊区皮下浸润麻醉。按一般泪囊摘出的方法暴露泪囊前壁,紧靠内毗韧带下方,前泪呢外2mm处切开泪囊前壁约5mm。若下泪小管或泪总管阻塞,用泪点扩张器扩大泪点和泪小管后,用深外经泪点、泪小管向泪囊进针。如阻塞为一薄膜,则能较易进人…  相似文献   

18.
下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施硅胶条留置治疗3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所致的泪溢,临床上较为常见,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多通过复杂的手术解决。我院自1988年至1990年开展了对下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施行硅胶条留置,获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共38例,均为门诊治疗病人,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35~40岁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泪道置环形硅胶管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上泪道阻塞的疗效。方法:选择在门诊治疗的上泪道阻塞89例116眼:泪点阻塞14眼、泪小管阻塞38眼、泪总管阻塞64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44例58眼:泪点阻塞6眼、泪小管阻塞20眼、泪总管阻塞32眼,观察组(B组)45例58眼:泪点阻塞8眼、泪小管阻塞18眼、泪总管阻塞32眼。材料选用硅胶泪小管,自编扩泪小管绳。在上下泪小管—鼻泪管置环形硅胶管,3~6mo拔管,若合并有鼻泪管阻塞,拨环形硅胶管后立即行鼻泪管逆植球头硅胶管术。B组与A组不同的是,将浸有0.25mg/mL丝裂霉素C的扩泪小管绳在上泪道留置3~5min,拨环形硅胶管后定期冲洗泪道。平均随访2a。结果:A组治愈率为72.4%,B组治愈率为93.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泪道置环行硅胶管联合丝裂霉素C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是治疗上泪道阻塞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下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在临床上较鼻泪管阻塞少见。我科自1986~1991年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留置治疗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8例均为门诊病人。男5例,女23例。年龄30~55岁。均为单眼,下泪小管阻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