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21例外伤性白内障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手术后无晶体眼10例,作了Ⅱ期植入,后房型6例,前房型4例;其中11例作了Ⅰ期植入,后房型9例,前房型2例.89.5%的患者获得0.5以上的矫正视力.重点描述了如何处理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如虹膜粘连,虹膜根部离断,无晶体眼等。  相似文献   

2.
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前后的房角镜观察南京军区福州总院杨丽霞,高建华据文献报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可发生房角结构的改变,如虹膜周边前粘连、色素层受损、房角色素沉着等,甚至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我们从1994年2月始对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36例病人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体会:附3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植入体会;建议:1有玻璃体溢出时应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2前襻套线协助调整晶体;3应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4术前术中应用缩瞳剂,术后可以应用散瞳剂。结果:期植入者,术后视力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无显著性差异,期植入者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仅出现可控制的轻度并发症。结论: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佳,不失为不能安装后房型人工晶体的良好补救措施,值得采纳。  相似文献   

4.
潘杰  刘永祥 《眼科》2000,9(3):144-146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对36例(40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进行房角、眼压、视力及眼底等检查。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为82.5%,人工晶体固定形式中囊袋内与睫状沟固定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人工晶体水平位与垂直位之间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观察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虽高,但对眼压、视力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弹性工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 对18例22只眼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不完整或无后囊膜的无晶体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8例8只眼,晶体脱位(含白内障)5例9只眼,外伤性白内障5例5只眼同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并行虹膜周边切除术,结果 随访6~36个月,视力≥0.5者18只眼(81.8%),视力〈0.5者与原发疾病有关,结论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方法简便,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儿童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确定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矫正儿童无晶体眼的视力预后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34只儿童术后无晶体眼,在分离虹膜与后囊膜的粘连,形成足够的人工晶体植入放置空间后,根据后囊膜的完整与否,采用不同的技术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29只眼(85.29%)术后矫正视力等于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6只眼(47.06%)未矫正视力≥0.5,28只眼(82.35%)矫正视力≥0.5。结论对于尚存完整或部分后囊膜的儿童无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7.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杨方耀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防治术后并发症已成为眼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近5年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病例,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自1989~1993年,共施行后房型...  相似文献   

8.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植入人工晶体位置观察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宋维贤  杨文利  周军 《眼科》1999,8(1):17-19
目的:了解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在眼内确切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超高频超声波-超声生物显微对40例前房型,后房型和睫状沟缝线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位置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前房型人工晶体位置对称,襻与房角间无直接接触,但亦可见1例人工晶体襻将周边虹膜推顶,囊袋内植入的人工晶体最为理想;睫状沟缝合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位置大多缝合固定位置在睫状沟后,且位置多不对称。  相似文献   

9.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绍珍  廖瑞端 《中华眼科杂志》1995,31(1):19-21,T001
用Goldmann房角镜观察老年性 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半 年30只眼,结果显示,虹膜周边前粘连17只眼(56%)。15只眼中的20个襻与粘连的部位相应。睫状沟垂直轴位固定的人工晶体眼易发生虹膜周边前粘连,简要讨论了虹膜周边前粘发生的原因及后果,建议房角镜检查应列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常规。  相似文献   

10.
Chen W  Wang N  Li H  Chen X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0-1, 23
目的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眼,瞳孔变形12只眼,均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有关;并非所有非囊袋内固定的人工晶体襻均位于睫状体沟;术后残留的晶体皮质,术后3个月仍存留,较多晶体皮质的残留可引起周边虹膜膨隆、房角变窄。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及残留的晶体皮质有关;建议尽可能采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避免过多的晶体皮质残留。  相似文献   

11.
柔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柔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眼科徐深,张朋利,侯四清,范玉香,崔会来,肖彩雯,李朝霞,兰丕荣近年来,由于柔韧开放撵前房型人工晶体的出现,使人们对前房型人工晶体又有新的认识,为此,我们对一些不能按计划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 方法57例外伤性白内障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3~35mo。 结果64%患者术后视力≥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术中处理前囊膜、分离虹膜后粘连及预防后囊膜的破裂,对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燕霞  何守志  李星星  王志军 《眼科》1998,7(3):156-158
本文讨论了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视力预后。方法:51例52只眼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28只眼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其中8只眼为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24只眼为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随访6 ̄42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34只眼(65.4%),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9只眼(75%)。并发症为人工晶体倾斜、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前房出血和前房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102眼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治疗。方法102例(102眼)均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8眼伴虹膜粘连,12眼伴前房及晶体异物,4眼伴玻璃体腔磁性异物,2眼伴继发性青光眼,共66眼在处理相关病变同时I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3眼晶体脱位和6眼后囊破裂范围大于一个象限患者行I期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严重角巩膜裂伤和10眼明显玻璃体混浊,先处理相应病变,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IOL)二期植入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效果。方法回顾近年来所行的68例人工晶体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病例,从病例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术中技术应用、并发症以及术后结果等方面进行归纳统计、综合分析。结果眼外伤及外伤性白内障是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的主要适应证,其次为老年性白内障囊内术后、先天性白内障和并发性白内障,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34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巩膜缝线固定27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7例,术中及术后作虹膜粘连分离、虹膜离断修复、后囊膜切开、前段玻璃体切除、YAG激光治疗等处理,随访的64例病人视力均有明显提高,主要并发症为角膜内皮混浊、前房炎症、前房出血、瞳孔变形、晶体异位、继发性青光眼等。结论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手术是人工晶体植入技术的重要部分,外伤性白内障中应用最多,选择性对老年性白内障囊内术后施行二期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也能取得较好效果,一部分先天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也应采取二期植入术。本文对这几种类型白内障而施行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白内障除后房型大C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与虹膜内面(后上皮层)有相应的距离,可减少术后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的探讨。方法:术后第一天裂隙证侧照观察人工晶体与虹膜的相应距离。结果:人工晶体与虹膜有距离反应轻,并发症少,无距离反应重,并发症多,结论:后房型大C袢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后,人工晶体光学部分后沉紧贴晶体后囊膜,使人工晶体与虹膜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房水循环通畅,且人工晶体不刺激虹膜与睫状状,所以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Hong R  Wu H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2):93-95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的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84例(200只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者29例(29只眼)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0例囊袋内植入,19例睫状沟植入。术后3个月随访,裸眼视力1.0以上者17例(58.62%),0.5~0.9者10例(34.48%);矫正视力1.0以上者22例(75.86%),0.5~0.9者5例(17.24%)。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瞳孔缘虹膜咬伤,前段玻璃体炎症等。结论对于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患者,适当利用残留的前、后囊作为支撑,清除前段玻璃体,仍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8.
34例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例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辽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吕绍成,苏红霞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较前房型和虹膜夹型人工晶体植入有明显优点,但仍有不少情况下无法按常规施行该手术。如:晶体取内摘除术后,预期醒外手术中后囊膜的破裂或晶体小带大范围的松解,以及一些外伤性...  相似文献   

19.
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晶体完全位于虹膜前并由房角组织支撑者为前房型人工晶体(anteriorchamberintraocularlens,AC一IOL)。旧型AC-IOL(闭合襻AC-IOL)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发展早期曾占有过重要地位,但因设计和制造工艺的缺陷,旧型AC-IOL植入后远期,绝大多数服出现了严重并发症。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兔眼虹膜和睫状体病理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观察兔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虹膜和睫状体的病变特征及规律,探讨术后眼内炎症反应的发生机理。方法青紫蓝兔27只,分为晶体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组;晶体囊外摘除组;正常对照组。术后1、7、14天分别切取每个眼球的虹膜和睫状体,光镜观察虹膜、睫状体及晶体囊膜的病理变化,计数炎性细胞。采用SAS软件包,对统计资料做方差分析。结果眼内炎症反应的早期为急性炎症和渗出性改变,中期为亚急性炎症和肉芽组织形成,后期炎症趋向慢性化,出现纤维化改变,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后虹膜和睫状体各类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高于单纯晶体囊外摘除组(P<0.01)。结论术后在虹膜和睫状体内除了巨噬细胞,还可见多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提示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可能发生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