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良性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并分析两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周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RI特点,其中神经纤维瘤7例,神经鞘瘤11例。结果 18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四肢、腹壁、锁骨上肌间隙或肌肉内以及颈动脉鞘周围,肿瘤呈梭形或类圆形,肿块长轴与神经干走行一致。全部肿瘤中出现靶征4例,表现为肿瘤边缘部分呈环形T_1WI等信号、T_2WI高信号,中央呈T_1WI与T_2WI等或低信号,增强后中央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肿瘤呈T_1WI等信号,T_2WI高信号,夹杂散在斑点片状T_1WI、T_2WI低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囊实性3例,表现为肿瘤内见多发T_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囊变区,增强扫描可见囊壁及分隔强化。3例肿瘤信号均匀,T_1WI呈等或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均匀强化。7例神经纤维瘤均无包膜,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而11例神经鞘瘤均可见完整或部分包膜,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并可见脂肪包绕。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外周良陛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发生部位、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神经纤维瘤无包膜,位置表浅,位于神经中央;神经鞘瘤有完整或部分包膜,位于深部或四肢屈侧较大的神经干周围,易出现坏死、囊变等改变,根据以上特点可以在术前对两者做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5例经病理学诊断的少见部位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1/35)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2例,囊实性病灶18例,单纯囊性病灶5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_1、稍长T_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_1、长T_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在外周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超声对外周神经源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79.2%(19/24),对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6/15)、40%(2/5),其中对神经纤维瘤病诊断符合率100%(4/4)。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具有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低回声等共同表现;靶征、脂肪帽及囊性变等征象对于诊断神经鞘瘤有一定价值;结合临床资料,超声诊断1型神经纤维瘤病有较高特异度。结论超声对外周神经源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其中靶征、脂肪帽和囊性变等特征有助于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2 6例由病理证实的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MRI表现 ,并与病理比较。结果 神经鞘瘤 1 1例 ,神经纤维瘤 7例 ,节细胞神经瘤 1例 ,神经纤维瘤病 1例 ,恶性神经鞘瘤 4例和神经纤维肉瘤 2例。 2 6例中 2 1例与神经血管束伴行 (占 80 8% ) ;3例神经纤维瘤出现“靶征” ;5例出现肿瘤邻近或远端肢体肌萎缩。结论 综合分析肿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及其邻近的神经血管束 ,有助于确立软组织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 ,但MRI对其良、恶性的鉴别有较大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的CT表现共性和特征,提高术前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全身不同部位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CT资料67例,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36岁。多数病人为发现无痛性肿块而就诊,少数病例有胸腹痛及消化道症状。CT检查采用Siemens AR-X扫描仪,层厚和层距5~10mm,其中2例仅行CT平扫,65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本组病灶分布于头颈、胸腹和四肢,其中单发神经纤维瘤26例,神经鞘瘤37例,恶性神经鞘瘤4例。其共同CT特征为走行于神经干所在部位的圆形、类圆形或半球状肿块,良性者边缘光滑,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63/67,94%);恶性者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与邻近器官界限较模糊(4/67,6%)。其特征性表现在密度变化上,神经纤维瘤多呈均匀软组织密度(20/26,76%),肿块较大者密度稍不均匀(6/26,24%);良性神经鞘瘤呈均匀囊性低密度者6例(6/41,14%),密度不均匀者31例(31/41,76%);4例恶性神经鞘瘤密度明显不均匀: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坏死、囊变区或高密度出血灶,与周围组织有粘连,其中2例尚见肿块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影(4/41,10%)。结论:掌握不同部位周围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CT表现的共性和特征,有助于肿瘤的归类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23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 MR 信号及病理所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该肿瘤在 T_2加权序列(SE—T_2WI 或 RARE—T_2WI)中皆呈脑脊液样强 MR 信号;在 SE—T_1WI 中多数肿瘤(73.9%)信号与脊髓相近,少数(26.1%)信号低于脊髓.经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发现肿瘤呈长 T_2值的特性除一般文献报道的与肿瘤内囊变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肿瘤内含有 Antoni B 型结构有关。另外,肿瘤内坏死灶也是引起 T_2值延长的因素之一,并指出,肿瘤内血管畸形可能也参与了高信号的形成。肿瘤 T_1值多数与脊髓相近缘由肿瘤内含有较为丰富的雪旺氏梭形细胞,同时也与肿瘤内含有的微小囊变、Antoni B 型结构等生化成份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听神经鞘瘤和4例有听力受损症状而影像学检查皆为阴性的“非听神经鞘瘤”的MRI及CT所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显示桥脑小脑角(CPA)区听神经鞘瘤的敏感性方面,MRI显著高于CT(0.01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颈部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7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27例患者共29个肿块,超声声像图表现:(1)肿块包膜:25个肿块有完整高回声包膜。(2)肿块内部回声:24个肿块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10个肿块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液性区,其中1个呈筛网样。(3)"鼠尾征":3个肿块一端或两端呈"鼠尾征"。(4)椎旁肿块:3个肿块位于椎管旁,形态不规则,包膜显示不完整。(5)肿块神经来源:11例(11个肿块)明确了神经来源。(6)血流信号:多数肿块血流信号较丰富,Ⅱ级及以上占69.0%(20/29)。误诊情况:9个肿块因未扫查到"鼠尾征"、内部无液性区误诊为肿大淋巴结,2个肿块因血流信号较稀疏误诊为神经纤维瘤,1个肿块因与病变的甲状腺分界不清误诊为甲状腺腺瘤,1个肿块呈筛网状误诊为淋巴管瘤,1个肿块因位于咽旁间隙误诊为恶性肿瘤,1个肿块因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误诊为颈动脉体瘤。颈部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41.4%(12/29)。结论当声像图同时显示"包膜完整"、"液性区"、"鼠尾征"等特征性表现,超声可对神经鞘瘤作出正确诊断,并可根据肿块不同分布部位推断其神经来源。神经鞘瘤声像图特征性表现较少,术前超声诊断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27例椎管内神经鞘瘤术前均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肿瘤均单发,良性25例,恶性2例。良性包膜均完整;18例硬膜内生长的良性肿瘤呈长圆形或结节状,7例跨硬脊膜生长而呈类哑铃形,其中6例良性伴椎管骨质压迫吸收,5例见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的硬化带。恶性包膜欠完整,椎管骨质显破坏;1例椎旁软组织广泛侵犯。T1WI肿瘤呈低或等信号(较脊髓),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显强化;12例瘤内伴囊变,囊变区近似脑脊液信号,4例出血,多呈高信号,增强后均不强化。27例肿瘤病理均无钙化,囊变情况术前均正确提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定位诊断符合率100%(27/27),定性诊断符合率88.9%(24/27)。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是诊断椎管神经鞘瘤的有效手段,对术前指导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良性和恶性神经鞘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接诊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7例外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MRI诊断资料,比较良性和恶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的差异。结果:分析MRI图像可知,恶性神经鞘瘤的边界不清晰,T2W1呈现混杂信号、T1W1呈现低混杂信号,囊变区的T2W1呈现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出现坏死和囊变;良性神经鞘瘤的边界清晰,T1和T2信号均较均匀,囊变区无较强的信号,肿瘤块较大的良性神经鞘瘤患者会出现囊变区信号。结论:良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为边界清楚,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T2W1上呈现薄的低信号边缘,而恶性与良性有明显的不同,一般呈现混杂信号,边缘不清晰,囊变区有信号指示等。良恶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证据,有助于定性判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马尾神经鞘瘤16例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RI对马尾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马尾神经鞘瘤均行1.5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分析肿瘤的MRI平扫和增强后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及受累马尾神经的形态及信号特点。[结果] 16例马尾神经鞘瘤中14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14例位于硬膜内,1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硬膜内外呈哑铃形。18个病灶信号在T1WI上等于或低于脊髓的信号,在T2WI上等于或高于脊髓的信号。9例有囊变,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强扫描除囊变部分无强化外,其余部分呈明显强化。冠状面图像上4例可见肿瘤一侧相伴行马尾神经;横断面T1WI增强扫描上13例可见肿瘤上、下方或侧方有明显增粗强化的马尾神经;1例马尾神经被肿瘤包绕。[结论] MRI显示马尾神经鞘瘤瘤体本身及其受累的马尾神经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肢体的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高频超声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肢体的外周神经鞘类肿瘤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了肢体的外周神经鞘类肿瘤6例,其中4例为神经鞘瘤,2例为神经纤维瘤。结果: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超声表现是:两者都为实性低回声肿物,卵圆形,边界清楚,并可见肿物与神经纤维相连。高频超声还可发现神经纤维瘤的中心部有神经出入,而神经鞘瘤则无此现象。结论:高频超声很容易观察到肢体较大的神经干与神经类肿物相连,根据肿瘤与神经不同的连接方式帮助鉴别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椎管神经鞘瘤和12例脊膜瘤的临床和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神经鞘瘤男性多于女性,脊膜瘤女性显著多于男性;T_1加权成像神经鞘瘤信号多低于脊髓,脊膜瘤则高于或相仿于脊髓,T_2加权成像前者信号明显高于脊髓,后者仅稍高于或等于脊髓;神经鞘瘤多位于脊髓的侧方和侧后方,而脊膜瘤前、后、左、右发生率大致相同;位于椎管内外的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前者椎管内肿块位于硬膜外。后者椎管内肿块位于髓外硬膜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发生于外周神经的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声像图特点,探讨其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二维灰阶及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特点。结果:经病理证实的34例病例中,其中30例为神经鞘瘤,4例为神经纤维瘤。二维灰阶超声表现:共34例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均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的类圆形包块,一端或两端与神经相连。其中25例神经鞘瘤内部为均匀的低回声;4例神经鞘瘤内部回声不均匀,以实性为主,散在不规则无回声区,经病理证实为肿块内有出血、坏死。29例神经鞘瘤中,其中21例两端与神经纤维相连,8例一端与神经纤维相连,呈现"鼠尾征"。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纤维通过肿物中心,肿物呈梭形,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6例神经鞘瘤为3级血流信号,23例神经鞘瘤为2级血流信号,1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神经鞘瘤为0-1级血流信号。3例未做出明确诊断。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其可重复性强,简便,便于动态观察,可以为临床诊断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对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34个病灶)椎管内脊膜瘤患者的高场强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前MRI检查诊断椎管内脊膜瘤27例,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脂肪瘤1例,定性诊断准确率81.8%。肿瘤单发32例,多发1例(2个病灶);病灶位于髓外硬膜内、脊髓腹侧或背侧30个,位于髓外硬膜外、脊髓侧方和/或波及椎管内外4个;病灶位于胸段21个,颈段11个,腰段2个,MRI定位诊断准确率100%。结论:高场强MRI有助于椎管内脊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直肠碰撞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直肠胃肠神经鞘瘤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性淋巴瘤(MALT)形成的碰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5岁。体检发现下腹部肿块。CT提示直肠右侧壁可见2.8 cm×1.9 cm大小软组织影,邻近直肠管腔受压变窄。在直肠肿瘤切除标本中,同一肿物内可见胃肠神经鞘瘤和MALT淋巴瘤2种成分。2种肿瘤成分界限清楚,形成碰撞瘤,其中淋巴瘤成分包裹神经鞘瘤。神经鞘瘤S-100、PDG9.5、nestin和GFAP(-);淋巴瘤LCA、CD20和CD79α(+),CD3和CD45RO(-)。基因重排显示B细胞单克隆性增生。IgH/MALT1 t(14;18)(q32;q21)及API2/MALT1 t(11;18)(q21;q21)染色体异位(-)。c-kit及PDGFRA基因均为野生型。结论直肠胃肠神经鞘瘤与淋巴瘤形成的碰撞瘤罕见。应与胃肠间质瘤及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的MR表现和病理对照。 结果 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低或等混合信号,T2WI高或高低混合信号,增强绝大多数肿瘤周围强化,伴或不伴有肿瘤内分隔。病理上,神经鞘瘤MRI上不均匀信号区,可以代表囊变,出血,胶原沉积,纤维化或钙化。结论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的MRI特征,有助于椎管肿瘤的鉴别诊断,尤其是伴有瘤内分隔性周围强化,应提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发生在胰腺的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其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中年男性,体检发现胰腺占位.肿块边界清楚,表面部分有包膜;切面实性,局灶黏液状.镜下呈网状、微囊状、假腺样或筛状结构,细胞异型性小,间质明显黏液变性和纤维化;灶性区域肿瘤累及包膜,但未见浸润周围正常组织.免疫组化:S-100、SOX10和CD56(+),CKpan和EMA(-).结论 微囊/网状型神经鞘瘤是一种与普通神经鞘瘤组织形态截然不同的肿瘤,应与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和上皮性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体表部位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97例体表部位神经鞘瘤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超声检查记录肿块部位、数量、大小、形态、内部及周边回声、边界、包膜、后方回声、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结果97例神经鞘瘤(四肢53例,颈部19例,体表其他部位25例)具体如下:(1)病灶数量:97.9%(95/97)的病例为单发病灶;(2)肿块包膜:边界清晰,所有肿块均见较完整或完整的包膜回声;(3)肿块内部回声:71例肿块(73.2%,71/97)内部为均匀或不均实质性低回声;26例(26.8%,26/97)肿块内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暗区,其中有12例"呈蜂窝"样改变,另有3例为囊性;(4)"鼠尾征":71例肿块一端或两端见"鼠尾征";(5)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71例(73.2%,71/97)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信号。97例中71例术前超声提示神经鞘瘤,超声总体诊断符合率为73.2%(71/97)。误诊及未明确诊断的情况:颈部4例误诊为肿大淋巴结;颈部2例误诊为颈动脉体瘤;四肢3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腘窝处有3例误诊为腘窝区囊肿;下肢2例误诊为纤维瘤;12例仅限于超声物理诊断,未能提示神经鞘瘤。颈部与四肢两组共72例,其中颈部19例中12例超声提示符合病理,四肢53例中45例超声提示符合病理。四肢组神经鞘瘤的超声提示符合率(84.9%,45/53)高于颈部组(63.2%,12/1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 结论多数体表部位神经鞘瘤声像图具有一定特征,高频超声具有一定的诊断准确率;四肢部位较颈部诊断准确率更高;当声像图缺乏特征性表现时,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20.
脊髓室管膜瘤MRI特征分析及其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磁共振(MRI)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脊髓室管膜瘤,所有患者均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无囊变、出血及“帽征”。结果:全部脊髓室管膜瘤呈中心性生长,3例终丝室管膜瘤合并有椎间孔扩大,肿瘤平均累及2.7个椎体高度。在平扫MRI T1W1像上,大部分肿瘤呈等或低信号,在T2W1像上全部肿瘤呈高信号,10例肿瘤实质头端或尾端脊髓反应性囊变;3例瘤内囊变,2例可见肿瘤内出血,在T2W1像上,5例肿瘤可见“帽征”。增强扫描后,15例肿瘤表现为显著强化,14例肿瘤与正常脊髓分界清楚。结论:脊髓室管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脊髓室管膜瘤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