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种杀虫剂对白纹伊蚊杀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种杀虫剂对现场白纹伊蚊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结果 甲基嘧啶磷喷洒处理1 d后RPI值为6.85,灭得优处理4 h后PPI值为0,1 d后RPI值为22.14,呈现良好快速杀灭作用,灭得优持效时间较甲基嘧啶磷长.2种杀虫剂对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地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经趋势检验,两种杀虫剂的P值均小于0.01,表明幼虫孳生阳性率随时间逐渐降低,效果显著.2种杀虫剂喷洒处理24h后,笼内白纹伊蚊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9%,说明白纹伊蚊对2种杀虫剂都非常敏感.结论 2种杀虫剂对白纹伊蚊具有良好的速杀和一定的持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灭得优对蟑螂和蚊虫杀灭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6%灭得优油剂和乳油对现场蚊虫和蟑螂的杀灭效果.方法对蟑螂用08型喷雾器沿缝隙常量处理,蚊虫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结果在轮胎堆放场、公园和居民区用6%灭得优油剂喷洒4 h后,RPI值为0~2.2,但持效时间3种场所却相差较大,公园持效最短,不超过2 d(用药2 d后RPI为98.9),轮胎堆放场持效最长,超过4 d(用药4 d后RPI为53.0);6%灭得优乳油1:50稀释,在3个场所灭白纹伊蚊24h杀灭率大于99%.结论6%灭得优油剂用于现场对白纹伊蚊具有较好的快速杀灭作用,6%灭得优乳油用于饮食行业灭蟑螂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0%胺.氯菊微乳剂现场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为登革热应急处理提供物资储备。方法在现场采用超低容量喷洒技术,以蚊虫死亡率、叮人率、孳生地阳性率考核控制白纹伊蚊的效果。结果 10%胺.氯菊微乳剂在鲁迅公园喷洒6 d后,蚊幼阳性下降率达85%,相关密度指数(RPI)<50;到13d,蚊幼阳性下降率25%,RPI>100。在曲阳公园喷洒后6 d,蚊幼阳性下降率100%;到13 d,蚊幼阳性率上升率达27%,RPI>100。对白纹伊蚊成虫控制效果为:在鲁迅公园,喷洒后成蚊死亡率达98.84%,24 h后死亡率达100%;喷洒后2 h,叮人率指标RPI<100,24 h、6 d、13 d后的RPI均小于50;在曲阳公园,喷洒后成蚊死亡率达100%,24 h后死亡率达100%;喷洒后2 h、24 h、6 d、13 d后的叮人率指标RPI均小于50。结论在大型绿地,10%胺.氯菊微乳剂对白纹伊蚊成虫和幼虫应急控制效果显著,并有一定的持效期,可以作为本区白纹伊蚊超低容量喷洒的储备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3种药物在不同使用剂量下对媒介伊蚊成蚊的现场控制效果,为世博期间蚊虫的现场应急处置做好技术储备。方法采用挂笼法观察死亡率,用叮刺法比较成蚊密度下降率(RPI),用诱蚊诱卵器法比较空间喷洒后药物对地面积水中孳生地的影响程度。结果用1∶10和1∶20两种浓度的10%胺-氯菊酯微乳剂处理公园或居民小区,挂笼法死亡率为99%~100%,叮刺法测定对成蚊的控制时间可维持在4~7 d(RPI50以下);对孳生地阳性率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尤其在居民区7 d内的RPI值维持在50;用1∶50和1∶30两种浓度的20%甲基嘧啶磷水乳剂处理公园或居民小区,挂笼法死亡率为86%~96%,叮刺法测定对成蚊的控制时间维持4 d(RPI50以下);对居民区中孳生地阳性率的影响期为7 d,但在公园环境维持时间相对较短。用1∶10和1∶20两种浓度的4.5%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处理居民小区环境后,对成蚊和孳生地控制效果与10%胺-氯菊酯微乳剂相似。结论 3种药物在白纹伊蚊高密度场所用ULV喷洒,4~7 d内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杀幼剂对蚊幼的现场控制效果,为世博会期间蚊虫孳生地控制提供药物和技术储备。方法选择雨水井、水池、沟渠等为现场测试场所,根据面积或体积布施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施药后蚊幼密度下降情况并计算其持效期。结果 1.0~1.5 mg/L甲基嘧啶磷对雨水井中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达14 d以上,2.0~2.5 mg/L可维持21 d以上。1.0 mg/L甲基嘧啶磷对沟渠中三带喙库蚊的控制效果达10 d,1.5~2.5 mg/L可维持12 d。1.0~1.4 mg/L毒死蜱能有效控制雨水井中的白纹伊蚊和沟渠中的淡色库蚊,持效期长达35 d或更长,0.6~0.8 mg/L达14~21 d。0.4~0.8 mg/L 1%双硫磷能有效控制雨水井中的白纹伊蚊和沟渠中的淡色库蚊,但持效期较短,仅为10~14 d;1.2 mg/L为21 d。现场实验中,0.8 mg/L双硫磷对三带喙库蚊有14 d的控制效果,1.0~1.5 mg/L的控制持效期则为21 d。结论 3种药物均对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持效期为毒死蜱双硫磷甲基嘧啶磷。相同药物对不同环境下不同蚊虫的控制效果有一定差异,因此须根据水体流动、水质状况等合理使用杀幼剂。  相似文献   

6.
1%双硫磷砂粒剂现场灭蚊幼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双硫磷砂粒剂对大容器和河流孳生的淡色库蚊、废旧轮胎和雨水井中孳生的白纹伊蚊幼虫的现场杀灭效果,以及该药物控制不同类型孳生地蚊虫孳生的持效期和适宜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1%双硫磷砂粒剂处理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孳生地,观察2种蚊幼密度变化及持效期。结果投放0.25mg/L 1%双硫磷砂粒剂28d后,容器内淡色库蚊幼虫密度下降率达到80%以上,持效期接近1个月,而投放2g/m^2剂量于河流中,淡色库蚊幼虫密度下降80%以上的时间为11d,持效期为12d;对白纹伊蚊而言,1mg/L剂量投放20d后,对废旧轮胎和雨水井蚊幼的杀灭效果差不多,蚊幼密度下降率都接近100%。结论10k双硫磷砂粒剂对河流中淡色库蚊的有效控制时间在2周左右,1mg/L剂量对其他孳生地的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有效控制时间均在28d左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保安定超低容量喷洒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现场灭效。方法 WHO推荐挂笼法和现场密度调查法,其中现场密度调查分别采用人帐诱捕法和CO2灯诱法对蚊虫进行诱集。结果挂笼实验中,有效剂量为98.5 g a.i/ha的保安定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24 h灭效均达到100%。在分别采用帐诱和灯诱的现场密度调查中,淡色库蚊的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3.68%和80.63%。结论保安定是一种较好的ULV喷洒剂,可以应用于紧急状况下病媒生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室外废旧轮胎白纹伊蚊的孳生习性与防制方法,为制定预防登革热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捞勺法检查轮胎积水中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习性、消长趋势和越冬情况;用定量法每月测定轮胎中的积水量、幼虫孳生水的化学指标;用浸液法测定常用杀虫剂对白纹伊蚊的抗药性和新用杀虫剂的杀灭效果。[结果](1)白纹伊蚊幼虫在废旧轮胎内的出现期为4—11月份,6-9月份阳性率较高,7月份为高峰,整个消长曲线与其他容器中的白纹伊蚊孳生曲线基本一致;但废旧轮胎的阳性率是其他容器中的3.2倍(χ^2=53.97,P〈0.01)。白纹伊蚊是孳生轮胎的优势种,除2处与淡色库蚊共生外,余均为白纹伊蚊孳生,占100%;而其他容器白纹伊蚊只占51.6%。在冬季,白纹伊蚊虫卵在轮胎积水或积泥中越冬(当年12月至次年3月)。无论是白纹伊蚊孳生积水,还是其他蚊虫孳生积水和未孳生蚊虫的对照积水,其轮胎积水的pH值以及溶解氧、氯化物、亚硝酸盐氮、氨氮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明显增加,有机磷杀虫剂(DDVP)和氯菊酯增加了1倍,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增加了10~20倍;新用杀虫剂二嗪农1.0—5.0mg/L、甲基嘧啶磷0.5~5.0mg/L、双硫磷颗粒剂0.4~1.4mg/L灭轮胎内幼虫,有2~4周持效;(3)采取轮胎钻孔放水,增加防雨措施等方法,保持胎内无水后,周边白纹伊蚊成虫密度明显下降,下降率可达81%-95%;相关密度指数(RPI)均在50以下,控制效果明显。[结论]室外废旧轮胎钻孔放水或遮雨堆放,可降低白纹伊蚊密度;由于轮胎积水干枯后白纹伊蚊虫卵仍然可以存活,提示不能引进国外废旧轮胎或国内登革热流行区的废旧轮胎,登革热流行区的废旧轮胎应就地销毁或处理;废旧轮胎被称为环境卫生的“黑色污染”,应及早纳入法制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白纹伊蚊监测与药物防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成幼虫的基本生态习性 ,掌握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和现场控制效果 ,为制定登革热应急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幼虫采用 3~ 11月孳生地阳性率调查、人工容器诱卵法与自然界阳性率比较、采集不同水质进行理化分析 ;成虫采用帐诱法和人工小时法比较白纹伊蚊种群数量动态 ;用人诱法观察室内外叮咬频率与光照、温度的关系 ;用幼虫浸液法和模拟现场试验法观察几种杀虫剂的LC50 和持效。结果  ( 1)白纹伊蚊幼虫在自然界出现期为 4~ 11月 ,6~ 8月为高峰 ,人工容器法白纹伊蚊幼虫出现期为 5~ 11月 ,比自然界晚 1个月 ,幼虫高峰与自然界基本一致 ;( 2 )白纹伊蚊幼虫分布十分广泛 ,郊区高于市区 ;以轮胎集中堆放处、公园、废品收购、居民区、建筑工地的孳生率较高 ;幼虫孳生场所以轮胎、缸罐、养花容器、盆桶、瓶等小容器为主。喜欢孳生在 pH均值为7.3 4~ 7.5 6、氯化物均值 46.43~ 98.97mg/L、溶解氧均值 3 .2 167~ 3 .161mg/L、亚硝酸盐氮均值 0 .10 8~0 .0 43 5mg/L的水质中 ;城区与郊区白纹伊蚊孳生与非白纹伊蚊孳生的水体理化指标有所不同 ;( 3 )白纹伊蚊成虫出现期为 4~ 11月 ,成虫高峰为 6~ 8月 ,两种成虫监测方法捕获的成虫数量以帐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3种杀蚊幼剂现场杀灭白纹伊蚊幼虫的效果,为防控登革热媒介伊蚊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双硫磷颗粒缓释剂、600 ITU/mg苏云金杆菌悬浮剂、100 ITU/mg球形芽孢杆菌悬浮剂按使用说明剂量施于白纹伊蚊幼虫孳生的中小型水体中。结果双硫磷颗粒缓释剂、苏云金杆菌生物悬浮剂、球形芽孢杆菌悬浮剂施药后1~3 d对白纹伊蚊幼虫防治效果达100%,大于80%持效期分别为60、30、20 d。结论 3种杀蚊幼剂均可有效控制白纹伊蚊幼虫孳生。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的现状及滋生习性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的现状及登革热发生的危险程度,了解媒介蚊虫(白纹伊蚊)的滋生习性与分布,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4-11月每月在长宁、闸北、卢湾、嘉定、闵行5个区的居民、单位内外的不同环境和容器中采集伊蚊幼虫,检查伊蚊幼虫滋生阳性率,采用人诱法监测伊蚊成虫的叮咬频率。结果:在上海地区尚未发现埃及伊蚊存在,登革热的媒介为白纹伊蚊;该蚊幼虫出现期为4-11月,数量高峰为6—9月;6—9月间白纹伊蚊幼虫的房屋指数为8.90%,容器指数8.59%,布雷图指数12.19%,幼虫密度指数为2.16;成虫的叮刺指数8.3只/30min,监测值达到WHO三级;其媒介数量能达到引起登革热流行的程度;白纹伊蚊幼虫滋生广泛,但以轮胎、缸罐、花盆、竹节等小容器为主;城乡间、不同房屋结构的住区间、不同单位间的白纹伊蚊幼虫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种为白纹伊蚊,其媒介数量已处于危险程度,一旦传染源进入,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登革热的发生与流行,应密切关注。必须加强对媒介种群数量动态和媒介能量的监测工作,及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自然种群白纹伊蚊幼虫在广州地区的孳生分布特点,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监测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4、2005年不同场所孳生白纹伊蚊的积水容器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获取的与分布特征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广州地区,孳生白纹伊蚊幼虫的各种积水容器在不同场所的分布比例有很大差异,其中居民区的水生植物容器所占比例最大,为44.68%;各种环境场所均具有其不同的孳生白纹伊蚊积水容器种类分布特征。结论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的分布特征因不同环境而异。摸清白纹伊蚊幼虫在不同场所的分布特征及各类孳生白纹伊蚊积水容器在不同场所的重要性,对有效监测与控制白纹伊蚊种群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气体灭蚊工程现场对蚊虫的控制效果,探索评价气体灭蚊工程现场控制蚊虫效果的实验方法。方法在三种环境放置气体灭蚊工程,在不同时间内,用人工小时法和人诱法,观察捕蚊效果和测定密度下降率。结果在地下车库和外环境以淡色库蚊为主的二种环境,使用气体灭蚊工程4 d后,人工小时法和人诱法测定,蚊虫密度下降率达到90%以上,在以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的轮胎集中堆放场所,气体灭蚊工程的效果虽然低于其他2个场所,但在连续使用4~7 d后,白纹伊蚊密度下降率达到50%以上,与对照组相比,RPI值波动50左右。从捕获的蚊虫性别分析,气体灭蚊工程捕获的蚊虫均为雌性蚊虫。结论气体灭蚊工程对蚊虫有较好的诱捕作用,作为一种环保型的灭蚊工具,既适合于各种环境的灭蚊,又可作监测蚊虫密度的较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标准间指数在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适应于白纹伊蚊幼虫可以室内外孳生的习性,以标准间指数表示非居民住户环境的白纹伊蚊幼虫空间分布的种群密度,补充布雷图指数(或百户指数)仅能代表居民区伊蚊密度的不足。方法现场检查居民和非居民区场所,以检查一定范围(居民住户或一定单位面积)内的孳生白纹伊蚊幼虫容器数,以布雷图指数和标准间指数分别作为衡量居民区和非居民区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对广州市2003年、2004年和2005年上半年的白纹伊蚊的布雷图指数和标准间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标准间指数表示的密度消长曲线趋势接近于布雷图指数的曲线,布雷图指数与标准间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标准间指数与布雷图指数两者均数的比值分别为2.24,2.26和2.05。结论标准间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白纹伊蚊密度消长情况,与布雷图指数相适应,用于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动态的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上海地区发生登革热的危险程度,了解媒介蚊虫孳生习性与分布,为制定防制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现场不同环境和容器采集蚊虫幼虫与人诱法;结果:①在上海地区未捕到埃及伊蚊,②白蚊伊蚊幼虫出现期为4—11月,幼虫数量高峰为6—9月,③6—9月间白纹伊蚊的房屋指数8.9,容器指数8.59,布雷图指数12.19,幼虫密度指数2.16,叮刺指数每30min为8.3只,WH0值达Ⅲ级,其数量已达到能引起登革热流行的程度,④幼虫孳生广泛,以轮胎、缸罐、花盆、竹节等小容器为主,⑤幼虫阳性率在城乡间,不同房屋结构的住区间,不同单位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上海地区登革热媒介蚊种为白纹伊蚊,其媒介数量已处于危险程度,应密度关注,加强媒介能量监测,及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