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坚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3):123-124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新方法。方法行腹腔镜新法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85例,其中右侧110例,左侧45例,双侧30例。均采用腹腔镜下新法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术。结果手术时间单侧疝平均8~10min,双侧疝15~20min。术后平均3.7d出院,皮肤切口不需缝线。未见并发症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21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新法内环口荷包缝合高位结扎术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无需特殊器械、创伤小、无瘢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某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00例作为对象,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研究组636例与对照组164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治疗。所有患儿均随访两年,比较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临床疗效与术后随访资料,比较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腹腔镜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以及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外一科在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诊治的小儿腹股沟斜患者40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00例小儿腹股沟斜患者采取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的200例小儿腹股沟斜患者采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  相似文献   

4.
5.
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68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均作内环简易修补术,随访1~5年,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994-09~1999-03我们随机抽样,采用改良术式预防腹股沟斜迹术后阴囊血肿,效果极佳。现作如下报道.l临乐资料1.l一般资料改良术式修补组240例(改良组),18-88岁,病史半年too年,其中巨大庙24例,复发麻8例,40例经过沈气带压迫治疗,lsz例采用rersuson法加强前壁,sz例采用bassini法加强后壁.以常规术式修补组220例问J照组),年龄18~79岁,病史1-58年,其中巨大值对倒,复发癌6例,36例经过底气带压迫治疗,150例采用feTguson法加强前壁,乃例采用bassini法加强后壁。12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全组病人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改良组,…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爱林 《安徽医药》2008,12(10):992-992
1989年Lichten stein提出了无张力疝成形术的新概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外科医生开始了遵循无张力疝成形的原则,以腹腔镜技术行疝修补术的新思考。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为0.8%~4.4%11'。近年来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比传统的疝气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减少病人痛苦等优点而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改造硬膜外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儿采用常规疝囊高位结扎,观察组35例患儿采用改造硬膜外穿刺针腹腔镜高位结扎,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得到临床治愈,观察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造硬膜外穿刺针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效果可以保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短期内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0.
腹股沟斜疝手术是普外科的常见手术,疝囊的内环处理和高位结扎以及后壁的修补,是手术的关键操作步骤.然而在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实际操作中,对疝囊的高位结扎位置选择不恰当,内环缝合不到位和后壁修补方式选择不妥,手术后复发率明显升高.本文通过对50例手术分析,提出几点关键操作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多发病.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目前国内大多采用传统手术及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如何防范术后疝气复发仍是目前治疗小儿疝气的一个焦点.我院为西部贫困家庭疝气儿童手术康复计划(民政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实施的公益项目)的定点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笔者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加自体组织修补术完成小儿腹股沟斜疝120例,效果可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用自制器械内环口闭合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微型腹腔镜,采用自制的带线针及针钩行内环口闭合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66例。结果66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20min,住院2~4d,术后随诊1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下内环口闭合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两院近5年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65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传统组278例和小切口组380例,分别应用传统切口和小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总费用等。结果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传统组。结论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探讨护理措施。方法 7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2%高于对照组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2年,观察组无1例复发,对照组复发3例(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疗效确切,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巴西尼修补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平均手术时间为(55±1)min,短于对照组的(100±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我院外科从1990年3月至1999年11月采用经腹腔行疝 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6例,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腹腔镜下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逐渐成熟,随着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手术方法也逐步加以改进。我们对5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行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手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7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张力疝修补术为A组130例,传统疝修补手为B组146例,观察两组术后的切口疼痛、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B组有7例复发,而A组仅有1例复发,B组疼痛人数明显多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痛苦少,复发率低,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