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医整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的理论及方法,对于中医诊断的临床、科研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整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体系,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提出状态是健康认知的核心,整体状态的动态辨识是把握健康的关键,是推动医学模式转变的重要基础。文章介绍了"中医整体健康状态动态辨识"的理论、方法体系及实践意义,并初步探讨了其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发展痛经的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调理知识库构建。方法:从体质分类、证候分类、月经周期的气血阴阳变化状态描述痛经的中医健康状态,从痛经的证-症关系出发,研发痛经的中医证候问卷;从痛经一般性调理知识、中医健康状态的干预知识和中医特色疗法等内容构建痛经的中医干预知识库。结果:制定了痛经的中医证候问卷,并从起居、情志、运动等方面介绍了痛经一般性调理知识,初步设计出痛经干预知识库的字段。结论:痛经证型辨识模型和中医健康干预知识库,可以辅助痛经患者进行健康状态的自我辨识,有利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动态的自我调理,促进痛经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医原创思维的状态辨识是中医健康管理的核心。本文从状态的概念、特征、内涵和状态辨识,探讨中医健康管理特点,包括三观并重、时空统一、整体个性三个方面,为中医健康管理提供理论遵循和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医养结合”的新时代下,中医健康管理已深入人心。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理念的提出,为糖尿病的中医健康管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整体上动态把握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给予个性化干预方案,并对疗效进行动态评价,体现“整体、动态、个性”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状态贯穿于人生命活动的全过程,是一个动态延续稳定的生命态,对状态应进行客观的采集与辨识,把握住人未病、欲病、已病、病后四个状态的生理病理特征。而中医辨证则是针对已病状态的人,因此,二者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采集的过程与所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采集的方法亦相同。本文主要分析状态辨识的内涵与意义,并重点阐述其与中医辨证之间存在的差异及相关性,以及中医状态学这一新兴学科对维护人类健康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医“形神合一”健康观指导下,基于中医精理论,采用头脑风暴法,初步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结果: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包括精充足辨识和精不足辨识2个类别,每个类别含有形象、窍象、神志象、舌象、脉象五个方面内容。结论: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理论框架将更好地指导中医健康状态精辨识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理论框架,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辨识的运用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原创思维的指导下,在中医精气神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辨识的理论框架。结果中医精气神辨识理论框架包括精气神充足和精气神不足辨识2个类别,每个类别含有形象、窍象、神志象、舌象、脉象5个方面内容。结论中医健康状态精气神辨识理论框架对指导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状是机体局部或整体部位、形状和结构的概括,态是特定阶段生命活动的态势、特征和变化规律,状态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是中医健康认知理论的核心。文章从状态要素、状态表征、状态分类以及状态与证的关系,提出构建状态辨识的健康认知体系,阐述了以状态为中心的深层内含,以及状态认知的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KY3H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基于问题导向,通过集中攻克四个相互关联、连续一体的关键技术创新,促进了被动式“求医”服务模式向主动的“求己”服务模式转变。一是以传统中医经络和脏腑理论为基础,通过数字量化模型准确辨识个体人的健康状态和评估风险;二是通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康状态动态辨识、评估监测和干预的集成技术产品,实现个性化健康状态辨识和“一态一方”的精准干预;三是通过开发中西医融合的健康状态辨识、评估、干预信息化软件系统,提升KY3H健康保障服务的智能性、实时性与可及性;四是制定相应的中医预防保健规范、行业标准和服务包设计,推动了KY3H健康服务模式的有效推广和实践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基于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中医情志疾病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应用基于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中医情志疾病管理理念,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理念。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对护士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操作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护理操作能力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的中医情志疾病管理理念应用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干预满意程度,并且有助于提升护师对健康状态辨识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健康认知理论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是相对于疾病而言的,无论健康或是疾病都是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人体阴阳、脏腑、气血的不同状态,即"天人合一"、"阴阳自和"、"形与神俱"功能状态的反应。长期以来,中医学侧重于对疾病状态的辨识,借鉴对疾病的辨识实现对健康的认知。从系统的角度看,健康是一种状态,中医的"证"、"体质"、"生理病理特点"等,也都是一种状态,因此,个体人的状态是健康认知理论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从证的基本特征看健康状态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是健康状态辨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证的基本特征对充分认识健康状态辨识的内涵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讨论了证的整体性、稳定性、动态性、模糊性、错杂性、隐匿性、缓急性以及人体性8大特征,阐述了证的基本特征与健康状态辨识内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提出并发展中医健康工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开展体现中医学特点的人体功能状态检测研究,是实现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将中医健康工程融于信息技术,形成具有中医功能状态的智能辨识系统,延伸进入健康物联网,为大健康时代人体养生、保健与健康提供更准确和便捷的服务。而中医证候的辨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运用中医证候结构表征数据,可以实现证候与理法方药数据的智能计算,形成中医辨证论治智能系统,对促进中医健康工程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健康状态中医辨识是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和健康理论,运用中医健康状态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形成中医健康状态评价方法体系,对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相关研究,符合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转变的趋势,也符合新医改形势下卫生保健提倡的“关口前移”,对促进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衰弱是多因素影响、多系统受累的介于健康和失能的一种中间状态,表现为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和抗应激能力减退,是当前老年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目前现代医学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在诊断、干预等方面均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的整体状态,中医学对此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认识。文章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学术特色以及已有的理论、实践出发,针对衰弱的概念、诊断、干预等,提出可从扩大内涵、开放视野、中年振复、动态精准以及丰富手段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愿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对抑郁神经症治疗中的治愈促进作用及治愈效果的稳定作用。方法:选取一抑郁神经症患者一例,根据其中医学背景较容易理解接纳中医身体调理的特征,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用中药进行身体调理。并对其治愈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此次经过一年的持续心理咨询,期间配合中医不间断调理身体,求助者身心状况明显好转,抑郁、焦虑症状消失,经过三年观察,该求助者抑郁症状没有再复发。结论:中医药辅助心理咨询治愈抑郁神经症的案例表明,中医辅助治疗从彻底根除病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于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未病”健康管理的高血压前期患者86例,由入院时间先后分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管理,研究组采取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头痛头晕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质辨识类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在高血压前期“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引导患者重视健康管理,可及时降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明显改善头痛头晕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缓和、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