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84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按随访截至时间的生存情况将所有患者划分成死亡组(n=14)与存活组(n=70)。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有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肿瘤生长部位、肿瘤类型与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预后无关(P>0.05),术后辅助化疗、肿瘤病理亚型、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未行辅助化疗(Wald:7.996,OR:6.250,95%CI:1.755~22.260)、微乳头型浸润性肺腺癌(Wald:10.590,OR:8.000,95%CI:2.286~27.991)、肿瘤直径≥3 cm(Wald:7.440,OR:5.833,95%CI:1.643~20.714)、有淋巴结转移(Wald:11.162,OR:10.593,95%CI:2.653~42.297)为浸润性肺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新版肺腺癌分级系统与气道播散及脉管侵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21年行肺癌手术且经术后病理确认浸润性肺腺癌的患者,采集患者临床及病理信息,根据IASLC发布的新浸润性肺腺癌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3组,低分化组(III级)、中分化组(II级)、高分化组(I级)。分析患者术后临床病理特征及基因型与分级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低分化肿瘤与老龄、男性、实性结节、肺叶切除术和侵袭性特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期、气道播散、脉管浸润、胸膜浸润)相关。且与中高分化肿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影像学特征、气道播散、脉管侵犯是独立因素。对行基因检测人群分析,EGFR突变在三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基因型无法评估与分级相关性。结论:低分化肿瘤与气道播散及脉管侵犯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肺癌18F-FDG-PETCT的SUVmax(最大标准摄取值)与肺癌淋巴结转移、肺癌肿瘤标志物、肿瘤大小及临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认的98例肺癌住院患者,术前一周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肿块大小、SUVmax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进行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片(CYFRA21-1)检查,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原发灶SU-Vmax与原发灶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r=0.497,P<0.05),与单个肿瘤标志物的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整体分析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原发灶SUVmax均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的SUVmax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的SUVmax均数之间差别无统学意义(P=0.721)。肺鳞癌与腺癌SUVmax均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支气肺泡癌与其它腺癌SUVmax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理类型不明确的情况下原发灶SUVmax的高低并不能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有无,肺腺癌原发灶FDG代谢活性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淋巴结转移率随着肿块SUVmax的增加而增加;肺鳞癌FDG代谢活性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无关。SUVmax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SUVmax较高,腺癌较低,细支气管肺泡癌则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鳞癌和腺癌胸内淋巴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分析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本院行手术治疗140例肺鳞癌和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X2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病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有无局部侵犯和T分期等相关因素与胸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关系.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胸内淋巴结转移与性别,肿瘤的位置、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局部侵犯、T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分期中,T1和T2,T3,T4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胸内淋巴结转移率中,男性(57.7%)>女性(36.1%);中央型肺癌(65.3%)>周围型肺癌(45.1%);直径>3cm肿瘤(62.8%)直径≤3cm的肿瘤(35.2%);中分化以下的(59.8%)>中分化及以上的(37.5%);有外侵肿瘤(77.3%)大于没有外侵的肿瘤(47.5%);pT4>pT3>pT2>pT1(82.4%>66.6%>60%>20%).而在多因素分析中,胸内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肿瘤大小、局部外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分期、肿瘤大小、局部外侵是肺鳞癌及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癌18F-FDG-PETCT的SUVmax(最大标准摄取值)与肺癌淋巴结转移、肺癌肿瘤标志物、肿瘤大小及临床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经病理确认的98例肺癌住院患者,术前一周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肿块大小、SUVmax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进行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细胞角蛋白片(CYFRA21-1)检查,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原发灶SU-Vmax与原发灶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r=0.497,P〈0.05),与单个肿瘤标志物的值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整体分析时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的原发灶SUVmax均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的SUVmax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及无转移组的SUVmax均数之间差别无统学意义(P=0.721)。肺鳞癌与腺癌SUVmax均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支气肺泡癌与其它腺癌SUVmax均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理类型不明确的情况下原发灶SUVmax的高低并不能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有无,肺腺癌原发灶FDG代谢活性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淋巴结转移率随着肿块SUVmax的增加而增加;肺鳞癌FDG代谢活性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无关。SUVmax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SUVmax较高,腺癌较低,细支气管肺泡癌则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探讨肺腺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α(FAPα)的表达与腺癌中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评价FAP α在腺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经病理准确诊断为腺癌的肺癌患者8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癌组织FAP α的表达,收集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分析FAPα与肺腺癌临床病理因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FAPα主要表达在肺腺癌间质中基质成纤维细胞中,正常对照肺组织及腺癌细胞中均未检测到FAP α表达.脉管浸润阳性组FAP 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脉管浸润组(U=512.500,P=0.004),伴淋巴结转移组FAP α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U=670.500,P=0.040),FAP α表达与肿瘤长径呈显著正相关(r =0.307,P=0.004),FAPα表达与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232,P=0.033);FAP α的表达与患者年龄(r=-0.139,P=0.204)、性别(P=0.419)、肿瘤位置(U=338.000,P=0.091)无关.结论:FAP α在肺腺癌早期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能作为肺腺癌诊断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22例,基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将乳腺癌分为4个基本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在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预后方面的差异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至随访截止日期,822例乳腺癌患者中有54例出现局部复发和转移,46例死亡,死亡率5.6%。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在发病年龄、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不同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分子亚型与乳腺癌预后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子亚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ER 2过表达型乳腺癌在各个分子亚型中预后最差。 结论 乳腺癌分子分型对于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需进一步研究以在临床上指导乳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Wang S  Li B  Wang S  Li Y  Li J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9):710-714
背景与目的 CD147是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目前研究表明其与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有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CD147和MMP-2在肺腺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5例人肺腺癌、鳞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D147和MMP-2的蛋白表达,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D147和MMP-2的蛋白表达在人肺腺癌、鳞癌组织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肺腺癌、鳞癌中CD147和MMP-2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肺腺癌、鳞癌中CD147蛋白表达与MMP-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CD147表达可能与肺腺癌、鳞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肺腺癌、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KC ζ 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初步分析PKC ζ 促进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特异的PKC 抑制剂抑制PKC ζ 的活性,观察PKC ζ 活性下降对肺腺癌A549 细胞趋化运动和粘附能力的影响。选择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48例肺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PKC ζ 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分析PKC ζ 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PKC 家族中的非典型PKC 参与了肺癌细胞的趋化和黏附过程,通过抑制PKC ζ 的活性明显减弱了EGF 诱导的A549 细胞的趋化运动和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能力。25例(52%)患者肺腺癌组织中癌细胞PKC ζ 呈阳性表达且表达定位在胞浆;PKC ζ 蛋白表达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吸烟与否、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等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KC ζ 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相关(P<0.05)。 结论:肺腺癌组织中PKC ζ 的高表达与肺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相关,有可能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l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与肺腺癌的关系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将重点探讨肺腺癌组织中SIRT1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阐明其在肺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肺腺癌芯片购自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包括75例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距切缘≥2 c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腺癌组织芯片中75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SIRT1的表达.x2检验分析SIRT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临床病理参数和SIRT1表达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拟合多因素Cox模型,采用风险比(hazard ratio,HR)评价不同临床指标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肺腺癌组织中SIRT1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H-score评分均值分别为260和113,P<0.001;肺腺癌组织中SIRT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P=0.232)、年龄(P=0.318)、淋巴结转移(P=0.377)、肺腺癌亚型(P=0.245)、远处转移(P=1.000)和TNM分期(P=0.216)无显著相关性,而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29.SIRT1高表达组肺腺癌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表达组显著增加,单因素显示,HR=3.991,95%CI为1.411~11.288,P=0.00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R=4.388,95%CI为1.192~16.155,P=0.026.结论 肺腺癌组织SIRT1表达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且SIRT1高表达提示肺腺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而确定早期肺腺癌淋巴结清扫的手术适应证.方法 选取2018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肺癌根治术且肿瘤直径≤30 mm的肺腺癌患者共301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淋巴结转移效果.结果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直径≤3 cm浸润性肺腺癌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于安徽省胸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257例直径≤3 cm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分析脉管侵犯组及非脉管侵犯组的临床资料、术前薄层CT及病理学资料的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直径≤3 cm浸润性肺腺癌脉管侵犯与患者术前CEA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特征与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建立列线图模型预测只行根治性手术而未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432例行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并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临床病理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建立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分别用一致性系数(C-index)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符合度。结果 43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有84例患者出现转移,阳性率19.4%。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3 cm、宫旁浸润、淋巴血管间质浸润是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分别为1.98(95%CI:1.17~3.34)、2.64(95%CI: 1.28~5.44)、4.77(95%CI: 2.60~8.75)。用于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的准确度为0.687。结论 基于肿瘤最大径>3 cm、宫旁浸润和淋巴血管间质浸润构建的列线图,可用于指导只行根治性手术而未行淋巴结清扫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 4(humanepididymis 4,HE4)、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ntin-19-fragment,CYFRA21-1)在肺癌诊断和淋巴结转移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分别检测88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HE4、NSE、CYFRA21-1水平;比较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的HE4、NSE、CYFRA21-1水平变化,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HE4、NSE、CYFRA21-1水平对淋巴结转移的意义。结果: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HE4、NSE、CYFRA21-1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NSE和CYFRA21-1水平是影响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HE4、NSE、CYFRA21-1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与否两组中的水平变化:HE4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2,P=0.000,95%CI:0.777~0.921;NSE的AUC为0.726,P=0.000,95%CI:0.686~0.817;CYFRA21-1的AUC为0.810,P=0.000,95%CI:0.737~0.907。当HE4的截断值为168.5 pg/L、NSE的截断值为52.6 μg/L、CYFRA21-1的截断值为26.4 μg/L时,其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最佳。结论:检测血清中HE4、NSE、CYFRA21-1对肺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的监测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借助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8月唐山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9例NSCLC患者病例为建模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权重,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准确性。收集2018年9月-2019年3月的84例NSCLC患者病例为验证组,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胸膜侵犯、脉管侵犯是影响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回归方程:P预测=-1.29+0.141X1+0.763X2+0.7442X3+0.1325X4,X1:肿瘤部位(1=中央型,2=周围型)、X2:分化程度(1=低分化,2=中分化,3=高分化)、X3:胸膜侵犯(1=有,0=无)、X4:脉管侵犯(1=有,0=无)。ROC曲线的Youden指数最大值为0.523,截断值为0.678,敏感性为71.3%,特异性为29.1%,曲线下面积为0.80。将验证组患者各因素带入预测模型,检验该模型预测效能,结果发现,ROC曲线下面积为0.8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2.45,P=0.96。模型拟合优度好,预测价值高。结论:影响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多,临床应进行及时有效评估。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评估效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ispCR)的预测模型, 以指导局部治疗。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9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首诊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且新辅助化疗后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211例, 分为训练集142例, 验证集6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ispCR的影响因素, 建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ispC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和绘制校准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和外部验证评价。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Ki-67指数、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乳腺pCR、腋窝pCR、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结大小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ispCR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OR=5.035, 95%CI为1.722~14.721)、乳腺pCR (OR=4.662, 95%CI为1.456~14.922)和新辅助化疗后同侧锁骨上淋巴结大小(OR=4.231, 95%CI为1.194~14.985)是乳腺癌新辅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预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2月因甲状腺癌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普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筛选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临床病理因素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与总体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86例Ⅰa-Ⅱb期宫颈癌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总体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5.0%(89/356);肿瘤直径≥4cm(OR=2.778,95%CI:1.410-5.131,P=0.001),术前SSCAg水平>3ng/ml(OR=2.645,95%CI:1.106-4.673,P=0.019)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RR=3.638,95%CI:1.146-5.891,P=0.002)、FIGO分期(RR=2.672,95%CI:1.063-6.367,P=0.007)、SSCAg(RR=2.187,95%CI:1.121-4.287,P=0.001)对预后有影响。结论:肿瘤直径、术前SSCAg水平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类型、FIGO分期及SSCAg水平是影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112例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法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层的结直肠癌患者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肿瘤长径[<5 cm和≥5 cm分别为37.75%(211/559)、52.26%(289/553),χ^2=23.666,P<0.01]、大体类型[浸润、溃疡、蕈伞、隆起分别为37.04%(20/54)、47.52%(432/909)、34.33%(23/67)、69.51%(57/82),χ^2=13.787,P=0.003]、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化分别为34.11%(102/299)、49.00%(317/647)、48.80%(81/166),χ^2=19.771,P<0.01]、错配修复缺陷(dMMR)[是和否分别为26.34%(64/243)、50.17%(436/869),χ^2=43.996,P<0.01]、神经侵犯[是和否分别为48.17%(421/874)、33.20%(79/238),χ^2=16.954,P<0.01]、脉管侵犯[是和否分别为79.16%(338/427)、23.65%(162/685),χ^2=327.493,P<0.01]以及术前癌胚抗原(CEA)[阳性(≥5 mg/ml)和阴性(<5 mg/ml)分别为52.87%(249/471)、39.16%(251/641),χ^2=20.162,P<0.01]和CA199[阳性(≥35 U/ml)和阴性(<35 U/ml)分别为59.33%(124/209)、41.64%(376/903),χ^2=21.465,P<0.01]分层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脉管侵犯和术前CA199阳性是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OR=13.006,95%CI 9.329~17.276,P<0.01;OR=2.194,95%CI 1.513~3.181,P<0.01),dMMR阳性是淋巴结转移的保护性因素(OR=0.279,95%CI 0.190~0.411,P<0.01)。结论脉管侵犯是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前肿瘤标志物CA199的检测可以作为预测T3、T4期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为诊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早期胃癌淋巴转移临床病理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转移临床病理相关因素,预测淋巴转移风险。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6-2009年214例早期胃癌标本,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形态、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及脉管侵犯等因素与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灶大小[OR=2.014,95%置信区间CI(1.049~3.865),P=0.035]、浸润深度[OR=7.112,95%CI(2.484~20.362),P〈0.001]、病理组织学[OR=3.353,95%CI(1.294~8.690),P=0.013]、脉管侵犯[OR=2.812,95%CI(1.043~7.583),P=0.041]与淋巴转移相关。结论肿瘤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及脉管侵犯是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