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效果。方法:113例患者采用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手术前后分别记录左心房压(LAP)、二尖瓣跨瓣压差(MPG),二尖瓣口面积(MVA),并进行手术后随防。结果:术后即刻患者左心房压、二尖瓣跨瓣压差下降,二尖瓣口面积增加,术后1年,患者二尖瓣跨瓣压差、二尖瓣口面积与术后即刻对比无明显变化,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能明显改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郝瑞英  陈健 《中国新医药》2003,2(6):102-102
目前,风湿性心脏病仍是常见的瓣膜生心脏病之一,大约40%风湿性瓣膜病变患者表现以二尖瓣狭窄为主。尽管闭合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已有许多年的历史,但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已被证明是一种简单经济的二尖瓣狭窄治疗方法。我科收治了1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病人,通过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后,近期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在二尖瓣瓣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二尖瓣瓣膜病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二尖瓣成形术治疗45例(瓣膜成形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45例(瓣膜置换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心功能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瓣膜置换组相比,瓣膜成形组术后24 h输血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瓣膜成形组的左心射血功分数(LVEF)、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与瓣膜置换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瓣膜成形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瓣膜置换组(2.22%比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二尖瓣置换术相比,对二尖瓣瓣膜病变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效果更优,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术后输血量较少,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34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分析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患者34例,其中包括二尖瓣瓣膜退行性变22例;二尖瓣先天性病变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性病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例。34例患者术前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二尖瓣反流量轻度7例,反流量中度8例,反流量中到重度12例,反流量重度7例;左心房内径24~71(45.1±09.1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0~86(60.13±7.89)mm。所有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经打水实验及食道超声监测成型效果。结果所选取的34例患者无1例死亡,术中经打水实验及食道超声监测成形效果较好,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半年患者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结论根据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病变情况,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行注水实验和心脏超声监测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35):280-281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究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患有单纯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症的患者9例,均采用二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于手术前及出院前进行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期直径测量,分析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及特点。结果于患者出院前对其进测量,测量结果为左心房直径为28~64(45.7±17.8)mm,左心室舒张末直径为41~60(50.6±9.4)mm,与手术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缩小。结论采用二尖瓣成形术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治疗,患者无需二次手术,并发症少,恢复效果好,是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可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脱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二尖瓣不同的病理状况,采用缘对缘技术、矩形切除、人工瓣环成形技术以及检索置换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对部分患者合并的各类心内病变进行综合治疗,术中采用经食道超声检查以及注水试验检测二尖瓣成形效果,术后对成形效果进行超声检测。结果术中经食道超声检查显示,2例患者成形效果较差,1例患者出现二尖瓣叶前向运动( SAM现象),均改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1周以及6个月回院复诊显示患者左室舒末内径以及左房内径相比术前有明显缩小,左心室射血分数相比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二尖瓣脱垂患者的不同病变,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7.
丁永清  高声甫 《江苏医药》1996,22(9):648-649
1991年11月至1994年4月我们对30例病人采用保留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0例中男7例,女23例,年龄14~52岁,平均36岁。二尖瓣狭窄(MS)十二尖瓣关闭不全(MI)7例,MI+MS15例,MIS例,MS+MI+主动脉瓣狭窄(AS)1例,MI+MS+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I)2例。27例单纯二尖瓣替换,3例双瓣膜替换。入院时心功能(NYHA)Ⅳ级8例,Ⅲ~Ⅳ级12例,Ⅱ~Ⅲ级10例。胸片均示典型二尖瓣心影,心胸比0.60~0.84,平均068。AccucomzDatascope无例心排量测定仪测定12例心排血量(CO)2.7~6.6L/mi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对婴幼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随机分成二尖瓣双孔成形术组(A组)和二尖瓣交界环缩成形术组(B组),每组9例。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其生存率与返流率。结果 1两组患儿反流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明显优于B组患儿,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二尖瓣关闭不全患儿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可有效提升其生存率,改善心功能,避免术后因心功能损害所造成的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34例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3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修复成形术,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36.9±16.6)岁。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采用瓣叶切除缝合、瓣环成形、腱索转移、"双孔"技术,术中以食道超声监测成形效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二尖瓣反流消失28例,微量反流或少量反流6例。术后左心房、左心室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6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4岁,于1997年5月15日住院。该患1987年因风湿件心脏病二大瓣狭窄在我院胸外科作闭式二大辩扩张术、术后5年发现心房纤颤,土房内有附壁血栓,左上肢无脉。近3年来反复心悸气短,间断咯血、多次计院治疗。本次住院前7d,咳嗽、连续咯血痰,每日约150-200ml、心悸气短加重,不能平卧,全身浮肿,病后不发热,无关节疼痛及肿胀等风湿活动症状。既往史:风湿性心脏病25年.否认肺结核史。查体:Bp:右上肢14/10kPa,左上肢为0,P:右上肢70次分、左上肢为0,R:30次/分.K:368C,伸忐清.二尖瓣面容端坐体位.口唇发绀,颈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二尖瓣修复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3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其中瓣膜退行性变1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9例,黏液瘤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采用瓣叶切除修复、瓣环成形、腱索缩短以及缘对缘等单一或联合术式.通过术中注水试验、食管超声以及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来判断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全部存活,术中注水试验良好.术后心功能改善Ⅰ级28例、Ⅱ级2例,随访1~5年无患者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 选择合适患者,采用单一或联合二尖瓣成形方法 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MVP)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3年1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43例,病因包括先天性瓣叶脱垂、缺血性改变、退行性改变、感染性病变.手术方式为单纯瓣叶部分切除、单纯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瓣叶部分切除+双孔成形、腱索短缩或转移+瓣膜裂修补、术中均放置二尖瓣成形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采用注水试验和食管内超声评价成形效果.结果 术前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均为中大量关闭不全,术中食管内超声发现中量关闭不全2例,改行二尖瓣置换术.43例患者中术后在院死亡1例.出院后随访1 ~83个月,平均(43±17)个月,无再次手术者,无死亡者,超声心动图示40例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患者中无或少量二尖瓣关闭不全27例,少量到中量关闭不全13例.结论 应用二尖瓣瓣膜成形术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是可行的,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MVP)术与二尖瓣置换(MVR)术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5例65岁以上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收集所有患者围术期手术资料,将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MVR组和MVP组,利用倾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作用.方法:对109例不同年龄的MS病人进行PBMV术前护理及有效麻醉,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109例中,107例顺利完成,2例因左、右心房显著扩大而穿刺房间隔未成功,1例发生急性心包填塞而停止(1月后再次行PBMV顺利成功).结论:作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是保证在PBMV治疗MS时,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及促进病人康复等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和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心外科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150例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19例,肾功能不全7例,因胸腔引流量增多而再次开胸止血4例,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后,上述患者治愈出院.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示,所有患者均未见二尖瓣狭窄,32例无二尖瓣反流(0级),75例微量反流(Ⅰ级),38例轻度反流(Ⅱ级),5例轻至中度反流(Ⅲ级).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4~18个月.患者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和心脏大小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5、7个月时各有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 综合运用多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1年1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对照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3.04%,观察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术后心功能(2.15±0.49)级,观察组术后心功能(2.10±0.58)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ICU住院时间(2.52±0.31)d,观察组ICU时间(1.52±0.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0月至2003年5月,我们收治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二尖瓣再狭窄并关闭不全的病人4例(其中1例在球囊扩张术后6d急诊手术),在二尖瓣替换术中发现病人存留房间隔缺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孙根义  倪士珍 《天津医药》1991,19(7):401-403
1989年7月至1990年6月1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于我科行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术后患者临床表现明显改善,二尖瓣口面积、前后径及左右径均显著增大,左心房径显著缩小。术中血液动力学检查示:扩张后,左房压及二尖瓣跨瓣压差立即显著下降。随访1~12个月,临床继续改善,左心房继续缩小。结果证明 PBMV 是疗效较高、较安全的二尖瓣狭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二尖瓣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进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48例小儿先天性二尖瓣反流的患者做为研究对象,评价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儿均完成手术,3例患儿在住院期间临床死亡,其余45例患儿出院前的反流程度与手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例患儿均完成随访,其中5例患儿在随访期间出现并发症,1例患儿死亡,4例患儿再次行二尖瓣成形术后出院,随访期间患儿的反流评分与手术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二尖瓣反流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死亡率较低,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反流症状。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MS)一般病程长,瓣膜钙化较重,以往认为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效果差。但随着PBMV技术的成熟,其适应证放宽,治疗效果也很好。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PBMV治疗中老年人MS共2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