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提高对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认识.方法 报告1例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反复呕吐4个月,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细胞学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胃窦与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病理表现为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寄生虫抗体检测阴性,自身抗体检测阴性,过敏原检测阴性.确诊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加用强的松治疗一周后,消化道症状消失,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正常.结论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是诊断本病的重要线索, 胃肠黏膜活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激素是治疗本病的一线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 本病极易误诊误治,临床应加强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 ,以嗜酸性细胞浸润胃肠道各层组织为特征的炎症性疾病 [1]。本病发病率不高 ,迄今为止国际上共见300余例报告 ,其中伴有胃肠道失蛋白的则更少见 ,通过1975 -2000年光盘文献检索共发现7例患者。现将我科2000年7月收治的1例伴有失蛋白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及文献报告的7例患者资料整理分析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 ,19岁 ,主因上腹部阵发绞痛伴恶心、呕吐1个月 ,腹胀、少尿半个月于2000年7月21日住院。患者于1个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出现上腹绞痛 ,每次发作持续… 相似文献
4.
例 1:患者 ,男 ,3 5岁 ,腹部不适、间断腹泻 6a,腹痛 1个月入院。 6a来多于进肉食后出现腹部不适 ,晨起恶心、嗳气 ,服胃尔舒、斯达舒等效果不佳 ,间断腹泻 ,每日 10余次水样便。 3个月前吃海鲜后出现低热、腹泻 ,服诺氟沙星不缓解 ,1个月前出现上腹痛 ,伴烧心。体格检查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 B超检查正常。中消化道造影 :小肠易激综合征。血嗜酸粒细胞 0 .2 1,计数 :1.0 0 8× 10 9/ L。大便潜血阳性。胃镜诊断 :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病理检查 :黏膜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灶状浸润。骨穿 :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7例EG患儿的过敏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内镜下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17例患儿中,腹痛12例(70.6%)、腹泻9例(52.9%)、血便5例(29.4%)、恶心呕吐4例(23.5%)、体重下降1例(5.9%)、过敏史4例(23.5%).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8例(47.1%),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升高12例(70.6%).8例(47.1%)特异性过敏源抗体检测结果阳性.8例大便隐血阳性.1例腹部B超及CT提示腹水.2例腹平片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内镜下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镜下表现:(1)粘膜红斑糜烂;(2)粘膜溃疡;(3)粘膜结节样增生,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粘膜下层大量EOS浸润,最多52个/HP.对有特异性过敏源者回避过敏源,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者加用顺尔宁、酮替芬,住院天数为5~ 18天,均痊愈出院.结论 儿童EG的临床表现各异,以腹痛腹泻为主.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组织学EOS大量浸润和外周血EOS升高是重要诊断依据.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症状严重者加用抗组胺药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以胃肠道弥散性或局限性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特殊型胃肠炎。临床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Kaizser于1937年首先报道,迄今世界文献报道200余例。并发胸腔积液者罕见。现报道1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4岁。 相似文献
7.
<正>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消化系统少见疾病[1],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腹部痉挛性疼痛,可伴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等,一般认为是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的变态反应所致。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防治的关键,我院23年共收治12例患者,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玉 《中国现代医药科技》2004,4(4):73-73
患者。男性,30岁。主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7天,于2003年7月14日入院。1周前因进食涮羊肉3小时后出现腹痛,并呕吐1次,呕吐物为鲜红色羊肉,此后出现持续性腹胀伴恶心、食欲不振。于两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伴腹泻,每天7~8次,呈水样便,无脓血,无坐急后重感,无寒战、发热。即往无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化学毒物接触史,于两周前 相似文献
9.
黄盛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34-35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临床治疗等情况。结果 EG患者临床均出现腹痛症状,黏膜型患者常以腹痛、腹胀、恶心为主要表现,肌层型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浆膜型以腹痛、腹胀、腹水为主要症状。5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出血、溃疡,病理可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非浆膜型患者可在l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 EG患者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内镜下黏膜活检和腹水嗜酸粒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 ,4 1岁 ,工人。因腹痛、腹泻 12d入院。腹痛以中上腹明显 ,呈绞痛。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 ,每日约 10余次。无畏寒、发热。起病前 1月有进食鲜海史。查体 :生命征平稳 ,心肺无异常 ,腹软 ,左下腹压痛 ,未触及包块 ,移动性浊音 (- )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2 2 0× 10 9 L ,N 13% ,L 16 % ,E 6 5 % ,后者绝对计数 14 3× 10 9/L。大便潜血 ,未见虫卵。血IgG、IgA、IgM及补体C3 、C4、CRP均正常。胃镜检查 :胃体、胃窦部位粘膜红白相间 ,花斑样改变 ,十二指肠粘膜肿胀充血。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4 C呼气试验均阴… 相似文献
11.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 )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罕见胃肠道疾病 ,病变可累及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各层。EG的病因不明 ,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易误诊。我院2001年7月—2002年9月收治3例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40~54岁 ,平均47.7岁。病程1周~18个月。临床症状 :3例均无诱因出现上腹痛 ,恶心1例 ,腹泻1例 (此例有食半生海鲜嗜好 ) ,黑便2例。查体 :3例均有上腹部压痛 ,无肌紧张。化验检查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2例 ,分别为9.7×109/L和18×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病因、诊断、误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6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EG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和误诊原因及治疗预后.结果 EG患者均有腹痛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腹水症状,内镜下表现胃、肠黏膜充血、糜烂、出血、溃疡.误诊原因:(1)临床罕见;(2)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缺乏特异性;(3)实验室检查不具有特异性.皮质激素治疗疗效好,作用迅速.结论 EG临床表现多样性、无特异性;易误诊;皮质激素疗效好、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间断腹胀四月余”入院。患者四月余前因腹胀行腹部B超发现右肾占位,CT示:右肾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癌,MRI示右肾中部前唇结节影,考虑小肾癌,同时发现肝周少量积液,右侧胸腔积液,食道下段食管壁增厚。消化道造影未发现异常,血常规嗜酸细胞增多达到30%~40%,骨髓穿刺诊断为嗜酸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4.
15.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4岁。因腹部疼痛反复发作1个月于2006—06—14入院。发病无明确诱因,主要表现为上腹部及脐周间歇性钝痛不适,无规律,不放散,发作及疼痛程度与饮食、体位等无关,无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伴随症状,但有明显的食欲不振。入院前10天开始腹痛加重,同时出现稀水样腹泻,每天2—3次,无脓血及黏液,无里急后重及肛门部下坠感,无发热。病后曾到当地医院诊治,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腹部超声提示腹腔淋巴结肿大,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改善而来我院。病后体重下降近5k。 相似文献
1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少见疾病。发病机理尚未明确,自1937年首次报道以来,国内外仅有300余例报道,且报道的病例特点不一,具有临床多样性,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就嗜酸性胃肠炎的诊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方法:对4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治疗病例进行分析回顾.并对2例进行回访。结果:①黏膜型EG患者常以腹痛和腹泻为首发症状,而浆膜型以腹痛、腹胀和腹水为首发症状,可伴恶心、呕吐、低热等,肌型以肠梗阻表现为主。②外周血和骨髓中嗜酸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成熟型为主,其变化与症状有关。③血沉、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正常,IgG可下降。④腹水为渗出液,可见嗜酸细胞。⑤内镜表现多为黏膜片状糜烂和水肿,以胃窦和回盲部明显,活检可证实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⑥激素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细胞水平恢复正常。⑦病情可有反复,但预后良好。结论:EG临床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外周血、腹水中嗜酸细胞,尤其是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患者的临床诊断经验进行总结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结果分析。方法对2例EG患者行常规检查、实验室检查、CT检查、病理及内镜检查,并根据诊断结果给予强的松片治疗。结果患者一诊断为浆膜型EG,给予强的松40mg.d-1治疗15d后症状缓解;患者二诊断为黏膜型EG,给予强的松30mg.d-1治疗7d后症状缓解。两组患者出院随访发现病情偶有反复,但以胃肠炎表现为主,无恶性改变。结论 EG临床诊断困难,对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应作胃肠镜及黏膜病理检查以免误诊,患者若无严重并发症,一般可以考虑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9.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临床少见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 其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症状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缺乏特异性, 诊断困难, 易漏诊误诊。本文旨在通过回顾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病例的诊治经过, 系统性复习该类疾病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 加强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 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0.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较少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以胃肠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肠壁增厚为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伴或不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影像学表现为局部肠管壁增厚、腹腔积液,内镜可表现为黏膜充血、糜烂、溃疡等,依据病理活检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数量确诊。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缺乏特异性,病理诊断标准仍不规范,临床诊断仍较困难,本文通过对该病临床表现、治疗进展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