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跟骨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的原因及对策,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方法对68例76足跟骨闭合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对术后5足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例皮肤坏死的病例经过换药、皮瓣转移、红外线照射和高压氧等治疗而愈合。结论跟骨骨折手术切口皮肤边缘坏死的主要原因与解剖关系、损伤程度、手术时机与技巧、恢复跟骨解剖结构、充分引流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的新型入路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46例52侧,均采用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术中骨折复位后常规植骨,选择跟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伤1:3愈合良好,局部皮缘坏死2侧,其中发生感染1侧。骨折平均愈合时间8-16周,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0.4%。结论改良跟骨外侧L形切口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减少术后创缘皮肤坏死、不愈合,减少伤口不愈合引起的跟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手术皮瓣保护,降低切口感染及皮瓣坏死率.方法:对30例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术患者,采用外侧L形切口,全厚皮瓣锐性剥离,术中避免钳夹过度牵拉,术后适当加压包扎、制动.结果:伤口均在术后2~3周内愈合拆线,其中I/甲24例,I/乙6例.结论:选择好手术时机,保护切口皮瓣,能有效降低伤口的感染与坏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位L形切口对减少跟骨骨折手术皮肤坏死感染率的效果。方法沭阳仁慈医院自2005年3月至2008年2月间,采用低位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19例23足,即将传统跟骨外侧切口L形底边下移0.8~1cm,使切口底边位于足底外侧皮肤内。结果19例患者23足切口均Ⅰ期愈合,皮肤边缘愈合良好,无任何坏死出现,切口无感染。结论将跟骨外侧L形底部切口下移至足底外侧皮肤内,可以明显减少或避免皮肤坏死及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侧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1年12月采用外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1~65岁,平均48.3岁。单侧足19例,双侧足2例。坠落伤17例,压砸伤g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11足、Ⅳ型3足。手术时间为伤后5~12d。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3足出现皮缘浅表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2足出现足外侧缘皮肤麻木。17足术后摄x线片见关节面复位良好,跟骨外形高度与宽度恢复满意;6足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疗效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优13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为82.6%。结论外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骨折线显露清晰,可恢复距下关节面及跟骨关节面平整,维持正常足弓形态和跟骨宽度,并有足够的空间放置钢板螺钉,妥善保护后可使软组织损伤减少,适用于SandersⅡ型骨折和关节面较粉碎的SandersⅢ型骨折。 相似文献
8.
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带血管蒂转移皮瓣配合中医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皮缘坏死的原因,以提高临床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5月~2009年1月收治入院的16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资料及随访情况,对于并发皮缘坏死的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本组皮缘坏死的5例患者后期采用局部换药、皮瓣转移、红外线照射、中药外敷内服治疗,最终伤口均愈合。结论: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发皮缘坏死主要与解剖因素、伤情及手术时机、手术技巧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体会.方法 跟骨关节内骨折51人63例,全部采用外侧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一年,63例跟骨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出现2例钢板外露,4例局部皮肤麻木,无感染、内固定折断及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及跟痛症.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如要获得好的功能,应该解剖复位跟骨关节面及跟骨外形,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目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距关节外侧小切口下复位克氏针及可吸收钉棒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涉及距下关节后关节面跟骨骨折实施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口采用平行距下关节的外踝尖下方的横切口,长约3cm,显露塌陷关节面,复位后以克氏针及数枚可吸收钉棒进行固定。结果随访18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85%。术后后关节面、B hler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采用外踝下跟距关节外侧小切口创伤小、操作简单、复位理想、固定可靠、疗效满意,避免了传统跟外侧切口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21例(26足)跟骨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51岁,平均36.5岁。其中9例(10足)入院后急诊手术,其余12例(16足)伤后48h内局部冷敷,消肿处理,7~14d后手术。手术均采用外侧"L"形切口,显露跟骨外层面,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及后关节面平整,再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患者术后15例(19足)切口愈合良好,5例(6足)切口延迟愈合,1例(1足)切口皮肤坏死。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18例(22足)行走无疼痛,功能恢复良好;3例(4足)行走时疼痛,功能恢复较差。结论选择合适手术时机,重视软组织保护和手术操作技巧,是确保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的重要因素。术中将跟骨塌陷后关节面准确复位及固定是跟骨骨折复位固定的关键,对日后足部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操作及治疗效果,分析引起皮缘坏死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跟骨骨折72例85足,均行足跟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记录其手术操作及治疗效果,分析引起皮缘坏死的原因。结果 7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其中发生皮缘坏死5足,皮缘坏死率5.9%。经加强换药、红外线照射和高压氧治疗后愈合4足,1足发生皮缘坏死1个月后取出内固定物,经置管冲洗治疗后愈合。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入路,术中减少对皮缘的侵扰以及术后对伤口的妥善管理等,是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姜传兵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9):110-11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获1~4年随访,均骨性愈合,其中25例跟骨粉碎性骨折行自体骨15例、人工骨10例植骨,无不良反应,术后功能评估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3l例,良9例,可5例,优良率89%。结论行手术切开复位,良好的显露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关节面塌陷者同时予以植骨,恢复跟骨关节面的解剖形态,早期功能锻炼,及时驱除患足足底的瘀血,减少跗跖关节与跖趾关节的粘连,防止脂肪垫萎缩,可有效降低跟骨骨折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郭献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86-86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优14足,良2足,可1足,优良率为90%。结论临床医师应熟悉跟骨解剖结构特点,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术期处理,防止并发症,术中力争解剖复位,本组患者经过早期的功能锻炼,踝关节的功能基本正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优:17例;良21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90%.结论 跟骨骨折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骨折,损伤机制及其分型复杂,但随着对跟骨的生物力学、损伤机制及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复位固定技术的不断提高,治疗方法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最大限度地恢复跟骨的几何形态,并有效地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恢复患者跟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跗骨窦切口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2021年11月在洛扎县人民医院外科及武汉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Sanders分型为Ⅲ型的跟骨骨折患者共29例。按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16例)采用临床应用外侧L型切口进入,B组(13例)采用临床应用跗骨窦切口进入。均由同一治疗组医师完成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管理及治疗均相同,随访时间为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伤口愈合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术后A组并发症3例(18.75%),B组1例(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伤口愈合:A组伤口甲级愈合10例(62.5%),乙级愈合2例(12.5%),丙级愈合3例(18.75%);B组甲级愈合13例(100%)。结论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选取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术后出现伤口并发症的概率小,术后疗效均有满意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足踝外科2018年9月—2019年6月收治的77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经传统"L"型切口入路的31例患者资料作为A组,将经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入路的46例患者资料作为B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疗效、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耗时(43.22±10.24)min、引流管拔除时间(3.34±2.02)d、总住院时间(9.12±1.13)d均短于A组[(57.84±11.34)min、(5.12±2.11)d、(11.24±1.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优良率略97.83%(45/46)均高于A组90.32%(28/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2.17%(1/46)低于A组16.13%(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创关节外侧直切口手术治疗疗效较佳,可减少手术耗时,缩短引流管拔除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