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乳房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为该类患者围术期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乳房切除术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用麻醉药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9)接受丙泊酚麻醉,观察组(n=37)接受瑞马唑仑麻醉,比...  相似文献   

2.
李启东 《上海医药》2024,(7):49-51+62
目的 :探究瑞马唑仑与丙泊酚对结肠镜检查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P组和R组,各75例。P组采用丙泊酚麻醉,R组采用苯磺酸瑞马唑仑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及苏醒时间、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不良反应。结果:R组麻醉起效、检查结束至苏醒时间短于P组;用药5 min、置入肠镜时、置入肠镜5 min、术毕时的BIS值以及苏醒时的MoCA量表评分均高于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组(P <0.05)。结论 :相较丙泊酚,瑞马唑仑用于结直肠镜检查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好,且对患者BIS值及认知功能影响较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在面部整形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自愿实施鼻部整形手术的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马唑仑组(RM组,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和丙泊酚组(PR组,单纯丙泊酚麻醉)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按相应方案完成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丙泊酚使用后1 rmin(T1)、丙泊酚使用后3 mi...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丙泊酚2.5 mg·L-1靶控输注和瑞马唑仑1.8 mg·kg-1·h-1静脉泵注,并同时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1·min-1泵注,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顺阿曲库铵0.2 mg·kg-1静脉注射,麻醉诱导10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患者给药前(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和5 min(T4)各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测定麻醉诱导前后动脉乳酸和血糖值。结果试验组麻醉诱导期MAP最大变化值为(-19.6±7.6)mm Hg,对照组为(-26.7±9.2)mm Hg,试验组MAP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用于肺癌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瑞马唑仑组给予瑞马唑仑麻醉,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5 min后(T1)、手术1 h(T2)、关胸时(T3)、拔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情况,记录2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T0与T4时应激反应情况[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在T4用Ramsay镇静评分(RSS)评估镇静程度,术后2、12和24 h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观察围术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瑞马唑仑组58例,丙泊酚组64例。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T1时MAP分别为(85.03±4.37)和(78.24±4.48)mmHg, T2时MAP分别为(80.39±3.95)和(75.49±4.11)mmHg, T3时MAP分别为(84.43±4.02)和(79.59±3.97)mmHg, T2时HR分别为(76.44±5.75)和(72.39±6.03)be...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对妇科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operation,LO)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妇科LO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全麻。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行麻醉维持;试验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瑞马唑仑、瑞芬太尼TCI,行麻醉维持。记录术后0~8 h内、术后8~24 h内PONV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结束时(T2)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术后24 h内头疼、眩晕和嗜睡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0~8 h,试验组PONV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vs 32.5%,P <0.05)。对照组T1较T0时MA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 <0.05)。T1对照组MAP...  相似文献   

7.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麻醉安全有效至关重要。新型苯二氮艹卓类药物瑞马唑仑因其起效和恢复迅速、通过组织酯酶代谢、不增加肝肾负担等特点,在老年患者中应用潜力巨大。目前,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的应用研究多处于初级阶段,其确切效果尚不明确,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就近年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为其更广泛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注射用苯磺酸瑞马唑仑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60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P)组和瑞马唑仑(R)组,每组各30例。患者检查前均静脉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3 min后P组给予丙泊酚2 mg/kg静脉麻醉,R组给予苯磺酸瑞马唑仑0.2 mg/kg静脉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睫毛反射消失)1 min(T1)、结肠镜进入肛门时(T2)、结肠镜经过肝曲时(T3)、结肠镜到达回盲部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起效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组T1~T4的MAP、HR高于P组,T1的SpO2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苏醒时间与离...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瑞马唑仑用于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的有效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泌尿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瑞马唑仑组(RM组)和丙泊酚组(PR组),分别使用瑞马唑仑及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及维持。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术后苏醒时(T5)等不同时点的收缩压(SBP)、心率(HR)、BIS值变化;比较两组诱导时间、诱导成功率、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注射部位痛病例数,麻醉诱导维持期间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病例数;以及两组患者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和术中知晓情况,麻醉期是否做梦、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麻醉后(T1~T4)两组患者血压和BIS值均较基础值(T0)显著降低(P<0.05);T1、T2时RM组患者血压高于PR组(P<0.05);T1~T4时RM组患者心率变化较小(P>0.05),但PR组患者心率较T0时明显降低(P<0.05),且RM组患者心率明显高于PR组(P<0.05)。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诱导成功率、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组患者注射部位痛病例数显著少于PR组,且麻醉诱导及维持期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也显著低于PR组(P<0.05)。RM组患者苏醒后5 min、30 min时Ramsay评分均优于PR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情况发生,RM组患者苏醒后问询麻醉期做梦例数显著多于PR组(P<0.05)。结论:瑞马唑仑用于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时,能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并能维持较为稳定血压和心率,苏醒质量好,无注射痛且无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比较瑞马唑仑、丙泊酚单用及合用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ERCP治疗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丙泊酚组(P组)、瑞马唑仑组(R组)、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组(RP组),每组各40例,3组按指定的用药方案(P组用丙泊酚;R组用瑞马唑仑;RP组瑞马唑仑联合丙泊酚)完成麻醉。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及麻醉前(T0)、麻醉后(T1),置镜时(T2)、十二指肠乳头切开(T3)、支架或鼻胆管置入(T4)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指数(BIS),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与比较术中加药总次数,体动、肠蠕动过快人次数;呼吸、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和麻醉相关的术后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手术医师、患者满意度及麻醉相关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R组和RP组注射痛、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胆心反射发生率低;麻醉后RR及BIS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围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手术的老年女性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60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为0.5μg/kg,然后以0.4...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Ⅱ组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mL,2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后均接PCIA(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给予芬太尼镇痛。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2h(T1),术后24h(T2)、48h(T3)、120h(T4)5个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结果:与麻醉前比较,2组CD3+、CD4+、CD4+/CD8+在T1、T2、T3时和NK细胞在T1、T2、T3、T4时均明显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CD3+、CD4+、CD4+/CD8+在T2、T3时和NK细胞在T2、T3、T4时下降幅度较小(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改善肺癌患者围术期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1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实验组实并发率为16.7%,护理满意率为97.6%,对照组并发率为33.3%,护理满意率为87.2%,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我院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林蔚  冯霞  黎天翔 《中国药房》2008,19(17):1301-1303
目的:评价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6~2007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出院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达100%,存在无指征用药、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不当、频繁换药、盲目联合用药、初次给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问题。结论:我院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需规范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加强药品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责。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严重脓毒症患者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 DR)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严重脓毒症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卡巴胆碱肌内注射,每次0.2 mg·kg-1,持续7 d,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安慰药。观察治疗前后CD+14单核细胞HLA DR和T细胞亚群CD+4、CD+8百分率的变化。结果卡巴胆碱治疗后CD+14单核细胞HLA DR及CD+4、CD+8细胞明显上升,分别为(36.30±13.14)%,(40.81±12.09)%,(31.14±3.63)%(均P<0.05)。结论卡巴胆碱可以调节机体炎症反应状态,有助于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全麻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氯化钠注射液组(C组)、右美托咪啶组(D1D4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C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D1D4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C组患者给予氯化钠注射液,D1D4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啶。监测5组患者诱导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睫毛反射消失时(T3)、意识消失时(T4)、气管插管前即刻(T5)、气管插管后1 min(T6)、3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C)及剂量;记录患者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D1组患者T5及T6时HR、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T1D4组患者均给予右美托咪啶。监测5组患者诱导前(T0)、给药后5 min(T1)、10 min(T2)、睫毛反射消失时(T3)、意识消失时(T4)、气管插管前即刻(T5)、气管插管后1 min(T6)、3 min(T7)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C)及剂量;记录患者气管插管阳性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D1组患者T5及T6时HR、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T1T4时HR、MAP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组患者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T0时,T1、T2时点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D4组患者HR较C组、D1组在T2T4时HR、MAP均显著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组患者各时点HR均显著低于T0时,T1、T2时点MAP均显著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D4组患者HR较C组、D1组在T2T6时点均显著降低,D2组、D3组患者MAP较C组、D1组在T3T6时点均显著降低,D2组、D3组患者MAP较C组、D1组在T3T6时点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睫毛反射消失时和意识消失时D2组、D3组、D4组患者ECC及剂量较D1组、C组均显著降低,且D3、D4组显著低于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D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D1、D4组患者,且D2组显著低于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全麻手术患者,不仅可以维持患者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还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应激反应。但是,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尚须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何超  罗爱林  刘九红 《医药导报》2012,31(9):1138-1142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Narcotrend指数(NTI)及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探查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Dex 组(D组) 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以0.5 μg·kg-1Dex稀释成10 mL静脉泵注10 min,再维持0.4 μg·kg-1·h-1持续泵注;C 组以0.9%氯化钠溶液用相同方法输注。给药后15 min丙泊酚靶控输注(TCI),使丙泊酚靶控效应室浓度(Ce)以1.0 μg·mL-1递增,直至Ce为4.0 μg·mL-1,手术中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时的NTI、改良清醒镇静评分(MOAA/S),记录诱导时Ce值分别为1.0,2.0,3.0,4.0 μg·mL-1下的NTI,记录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5,30,45 min,缝皮时的Ce值及丙泊酚总用量,记录术毕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 ①D组NTI在t0~t3时为(98.5±0.6),(94.0±4.5),(87.5±5.0),(86.8±7.1),C组NTI在对应时点为(98.8±0.8),(98.4±0.7),(98.5±0.6),(98.6±0.4);与C组相比,D组NTI 在t1~t3时显著降低(P<0.01)。②诱导过程Ce值为1.0,2.0,3.0,4.0 μg·mL-1时,D组NTI分别为(76.4±3.4),(64.5±7.2),(46.8±7.6),(34.3±6.7),C组为(83.7±5.4),(69.4±8.1),(52.2±7.5),(38.0±6.6);不同Ce值时,D组NTI均显著低于C组(P<0.05)。③D组手术中丙泊酚用量(9.1±1.2) mg·kg-1·h-1,显著少于C组的(11.1±1.5) mg·kg-1·h-1(P<0.05)。④术毕两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x可明显降低NTI,能增强丙泊酚的麻醉作用,减少手术中丙泊酚用量,对麻醉苏醒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测定结直肠癌患者全身热疗术前后血浆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14~73岁,平均(56.3±17.1)岁,对照组为24名健康体检者。用PGE2酶免药盒分别测定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血PGE2水平及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经全身热疗治疗后明显降低,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提高,P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周血PGE2围手术期下降水平与细胞免疫功能的提高呈明显相关性,全身热疗在杀灭癌细胞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外周血PGE2作为结直肠癌患者全身热疗治疗判断疗效的一项辅助性监测指标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胸部手术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90例行胸腔手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组(P+E组),每组45例。硬膜外阻滞选择T7-8或T8~9间隙穿刺置管。丙泊酚靶控输注血药浓度均维持在2~3μg·ml^-1。连续监测HR、动脉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同时记录术毕停药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两组诱导前各指标(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10min,患者SBP、DBP、心率、CO、CI均较基础值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即刻,P组患者SBP显著高于基础值(P〈0.01),P+E组患者SBP、DBP和CI明显低于P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麻醉意外,P+E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较P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有效,而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法能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较快。  相似文献   

20.
吴艳  张雷 《中国药师》2007,10(12):1197-1199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0例早期妊娠妇女分成氯诺昔康组(L组)300例和对照组(P组)300例。麻醉前2h,L组口服氯诺昔康8mg,P组服用安慰剂。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用药总量、术后腹痛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腹痛L组少于P组(P<0.01),术中丙泊酚用药量L组少于P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腹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