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伟 《安徽医药》2019,23(3):523-526
目的 总结以急性坏死性肠炎收入院的婴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儿童医院以急性坏死性肠炎收入院的4例CMPA患儿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 结果 4例临床表现均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其中2例伴有中重度脱水,1例曾罹患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血牛奶蛋白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阳性,2例血IgE阴性;4例血常规白细胞(27.9±3.2)×109/L,血小板(563±48)×109/L;血白细胞介素-6(IL-6)0.43~34.67 μg/L,C反应蛋白(CRP)21~165 mg/L;1例便常规镜检阴性,3例便常规潜血呈阳性或弱阳性,镜检:红细胞(0~5)个/高倍视野,白细胞(3~6)个/高倍视野;4例培便养均为阴性,其中2例粪便钙卫蛋白<50 μg/g(正常值范围),另外2例粪便钙卫蛋白为65~231.1 μg/g。4例均予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粉喂养,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腹部影像学检查及各项炎症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患儿男,8月龄。因"腹泻5 d,发热3 d"于2014年7月27日入院。患儿于5 d前给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后,出现口周潮红及风团,随之发生腹泻;大便初为黄绿色、稀糊样,含不消化奶瓣,无脓血,5~6次/d,量中等。尿量偏少,无呕吐,曾到当地医院予口服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我院门诊查粪标本轮状病毒(+),予输液治疗2 d;患儿开始出现发热(即3 d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与下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展开研究.方法 从东莞康华医院中随机选择50例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东莞康华医院接受治疗,患儿临床表现均为突发或者反复呕吐咖啡色物质或者便血情况,应用大便常规、血常规、免疫球蛋白E、过敏原检测、激发试验等对其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牛奶相关症状评分(Cow's Milk-related Symptom Score,CoMiSS)评估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的49例婴儿的临床资料,回避牛奶蛋白饮食4周,患儿治疗前后用CoMiSS对牛奶蛋白患儿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CMPA患儿治疗前CoMiSS平均分为(8.95±3.14)分,治疗后4周平均分为(3.03±1.77)分。在哭闹方面,治疗前平均分为(2.03±1.56)分,4周后降至0;反流分数治疗前平均分为(2.16±1.40)分,治疗4周后降至(0.81±0.51)分;37例(75.51%)患者均出现程度不一的湿疹,治疗4周后均较前缓解;治疗前大便异常者(布里斯托1、2、6、7型)37例(75.51%),4周后大便性状好转(布里斯托3、4、5型)增至41例(83.67%);有呼吸道症状3例(6.12%),4周后降至1例(2.04%)。结论 CoMiSS能快速评估CMPA治疗疗效及客观地反映治疗前后症状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牛奶蛋白过敏症(CMPA)为食物过敏最常见疾病,主要依据牛奶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做出临床诊断,确诊的金标准是牛奶回避及激发试验。最佳预防方法是坚持纯母乳喂养,治疗方法主要是牛奶回避,给予深度水解奶或氨基酸奶粉。益生菌及25羟维生素D可能有利于治疗CMPA,免疫治疗及脱敏治疗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早产儿CMPA容易误诊,需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早期诊断、治疗是保证CMPA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益生菌对消化系统牛奶蛋白过敏表现婴儿的体重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该院儿保门诊诊治的85例4~6月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受试患儿均有消化系统牛奶蛋白过敏表现,经开放式牛奶激发试验确诊后,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按是否服用了益生菌,将患儿分为益生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2组患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诉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儿症状以腹泻为主,多伴随其他系统过敏表现,特异性检查阳性率低(7/28),病例均通过牛奶回避和开放式激发试验确诊,确诊后给予氨基酸配方粉替代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以非IgE介导为主。可靠的诊断方法是食物回避和激发试验,氨基酸配方粉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作用明确。  相似文献   

9.
徐正国  温晓红 《安徽医药》2019,23(3):608-610
回顾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机制,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最新进展。牛奶蛋白过敏主要是由IgE和非IgE介导的免疫反应,其症状可表现为消化、呼吸、皮肤等一个或多个系统受损,牛奶回避-双盲激发试验为诊断的金标准,牛奶蛋白回避是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婴儿湿疹与牛奶蛋白过敏的关系,提高婴儿湿疹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率。方法 243例儿童保健科门诊常规保健出生30 d的湿疹婴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意愿将患儿分为观察组(158例)及对照组(85例)。观察组湿疹婴儿遵医嘱全程采用回避牛奶饮食,人工喂养儿食用氨基酸配方粉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母乳喂养儿的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混合喂养者同时按照以上两种方法喂养;对照组湿疹婴儿饮食不变。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母乳喂养42例、混合喂养60例、人工喂养56例,对照组患儿母乳喂养30例、混合喂养37例、人工喂养18例;两组患儿的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37, P=0.063>0.05)。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奶蛋白容易导致婴儿过敏,临床需密切观察,早期采用饮食排除法诊断与治疗,可减少婴儿湿疹发生的几率,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曲消食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对以腹泻为临床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诊治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1~3岁牛奶蛋白过敏患儿31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167例,对照组143例,对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在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中的临床干预效果,为牛奶喂养婴儿湿疹的有效饮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确诊为湿疹的2~6个月月龄的100例牛奶喂养婴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脂溢型及渗出型婴儿可采用单纯中药黄连液局部外敷,回避所有奶类、豆类制品,6个月月龄内暂不添加辅食,避免应用皮质激素药膏。对照组采用普通配方奶粉(品牌不指定),可在皮肤科进行皮肤治疗。对两组婴儿分别于干预后第2、4、12周进行访视,进行体重监测、睡眠时间调查及外周血检测,并对湿疹缓解、消失情况和时间进行记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缓解时间。结果干预后第2、4、12周,观察组的特应性皮炎评分、嗜酸粒细胞计数、相对增重率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皮肤破损、暴露部位抓痕累积积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全身症状等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且复发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氨基酸配方粉能够缓解婴儿的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且能快速判断牛奶蛋白过敏。通过饮食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湿疹婴儿的皮肤、消化道等症状,提高婴幼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郑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282-283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超声刀辅助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治疗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145min;术中出血10~90mL;住院时间4~7d。全部病例随访时间3~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超声刀行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疗效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陶新城  王佩霞  李忠 《江苏医药》2013,39(3):345-346
目的 了解青年女性职工骨健康状况,分析食物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健康女性83例,年龄20-40岁,通过发放膳食调查问卷收集其一般情况、过去1年相关食物摄入频度、24 h膳食摄入情况,同时测量骨超声速率,按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分组.分析营养素摄入差异、食物与骨密度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3例中,骨密度正常56例(67.47%),骨量减少27例(32.53%).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日照时间、日照乘积、盐、油、猪肉、鹅肉、海鱼、青菜、茼蒿、香菜、鲜玉米、酸奶、碳酸饮料、素汤、核桃等18个变量可能会影响骨密度,其中日照时间、青菜、酸奶为保护性因素,而盐为危险因素.结论 健康的重视程度、一定的体重负荷及日照时间有助于骨密度的提高.青菜、酸奶能够提高骨密度水平,而盐则会降低骨密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16.
支气管激发试验在儿童哮喘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随访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了解哮喘患儿的症状/肺功能与气道炎症之间的关系,为哮喘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2例7~14岁、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进行肺功能、组胺激发试验检查,评估患儿症状/肺功能与气道反应性的关系.结果经过规范治疗,非发作期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5%和50%肺活量用力呼气流速(FEF25和FEF50)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在吸入治疗后比治疗前的有显著改善(P<0.01);FEV1在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而小气道通气功能异常要到1年才完全恢复;气道高反应性治疗前后也有显著改善(P<0.01),但2年后组胺激发试验阳性率仍达72%,均为轻度气道高反应.结论哮喘缓解期,虽然症状消失,肺功能检测接近正常,但大部分患儿组胺激发试验持续阳性,说明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定期复查肺功能及支气管激发试验是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结膜激发试验(CPT)作为过敏原检测方法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74例临床表现符合过敏性结膜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74例结膜炎患儿随机进行分组,36例患儿用尘螨变应原行眼结膜激发试验,38例患儿用尘螨变应原予皮肤点刺试验,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T对尘螨变应原致过敏性结膜炎的敏感度为86.1%,皮肤点刺试验对尘螨变应原致过敏性结膜炎的敏感度勾76.3%。两组检测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T诱发症状绝大多数仅限于眼与鼻部,对诊断尘螨变应原所致过敏性结膜炎具有实用价值,特别适宜于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合极固宁在临床中的应用,阐述其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应用现状,观察近远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结合极固宁在临床中应用的实例,观察并分析其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总结并分析国内外多年临床应用极固宁的实践表明,极固宁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是安全有效的,且所具有的活性物质均为生理性物质,无化学刺激,同时还能有效地缓解患牙症状。结论极固宁是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有效脱敏剂,临床使用安全有效,且效果持久,操作简便,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沈旦  李飞  黄建安 《江苏医药》2013,(4):430-432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慢性咳嗽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96例慢性咳嗽患者行BPT,检测其气道反应性。结果 59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BPT阳性177例。其中,160例患者最终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BPT诊断敏感性为90.39%,特异性为96.10%。病程<3个月、肺功能FEV1/FVC<70%的患者诊断敏感性较低,而咳嗽症状夜间或晨起明显者诊断敏感性较高(P<0.05)。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尤其是夜间或晨起咳嗽明显的患者,应及时进行BPT检查,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