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2003-2008来共收治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方法,从患肢的浅静脉给予尿激酶,充气的血压计袖带包扎加压于患肢大腿处。结果27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好转,有效率达93.3%,溶栓期间出现出血并发症1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无死亡。结论采取患肢浅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有效,而且容易实施,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患处(肢)肿胀,胀痛,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现总结临床治疗护理措施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且愈后比较严重,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下肢静脉栓塞综合征的发病率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科自2003年采用患肢股动脉灌注有效的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放射介入引导下行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对照组单独采用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溶栓时间和应用尿激酶总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溶栓前后大腿和小腿周径缩小长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t=1.35、5.42、1.83、0.89,均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85,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观察组为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7,P>0.05).结论 经颈静脉滤器植入联合足背静脉加压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溶栓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对65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观察通过实施一般护理、溶栓护理及对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结果65名患者在护理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通过实施整体护理,提高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适应能力,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血管外科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常规抗凝治疗远期效果不佳,易形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mdrome,PTS),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质量。临床治疗DVT的方法虽然较多,但治疗模式和适应证却各异,且均具有一定指征和局限性。近年由于腔  相似文献   

8.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好发于下肢[1]。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怒张,如不及时治疗,可继发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该病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溶栓、抗凝、祛聚)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超过72 h,由于本院医疗条件所限,溶栓、抗凝、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患肢皮肤护理.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笔者所在科室收住的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相应的术前术后皮肤护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预后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实施正确的皮肤护理措施,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远离曲张静脉带来的不便与痛苦.探讨皮肤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尿激酶用量经导管溶栓(CDT)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00例DVT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接受CDT治疗:观察组使用中等剂量的尿激酶溶酸(日用量30~60万U),对照组使用大剂量的尿激酶溶酸(日用量>60万U)。观察两组的溶栓时间、溶栓效果。结果两组溶栓疗效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两组溶栓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CDT治疗DVT时尿激酶日用量在30万U~60万U最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下肢深静脉注射扩容及溶栓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低分子右旋糖酐 +复方丹参及维脑路通静点注射于患肢足部静脉 ,测定血栓形成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 (P<0 .0 1) ,未见栓子脱落等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 :下肢深静脉注射扩容及溶栓药物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高 ,副作用少 ,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患者下肢深静脉内血液流通受阻出现凝结致使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是常见的血管外科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将并发出现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严重并发症可形成致死性肺栓塞(PTE)。该病发症起病急,容易误诊而危及患者生命,是导致患者突发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途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A组20例,给予尿激酶50万IU,通过患肢深静脉途径给药;B组20例,给予尿激酶50万IU,通过上肢静脉途径给药。结果 A组有效率为95%,B组有效率为5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患肢深静脉途径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取得良好疗效,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9例,予抗凝、溶栓、祛聚和支持治疗。结果29例患者均于治疗后第2~3天,下肢肿胀明显消退;1个月后复查彩超,示部分再通,3个月后复查彩超全部再通。无严重肺梗死(PE)和下肢坏死,部分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结论非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研究,规范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EDVT)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周以内,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发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反应等临床症状,系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常见血管疾病,人群潜在发病率每年约在1/1000[1]。现就目前LEDVT最常见诱因及解剖部位分型和影像检查诊断与血管腔内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士德  宋海屏 《安徽医药》2010,14(5):602-60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在临床上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是致死性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 bolism,PTE)。在临床上PTE起病急,误诊率高,本文主要对LDVT诊治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髋、膝关节置换等外科手术的增加,癌症发病率不断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鉴于DVT患者可能出现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危及生命,而下腔静脉内滤器置入[1]认为可以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因此在DVT治疗过程中,下腔静脉内滤器置入在部分医师成为了一种常规手段。但考虑到左下肢静脉的解剖特点,我们认为不一定需要使用滤器来预防肺栓塞。在我科于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单纯药物治疗的33例左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1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纤溶酶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超声检查总有效率(91.2%)高于对照组(76.0%),统计学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多由于手术创伤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长时间卧床等因素引起下肢血流缓慢,从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基础治疗,但鉴于溶栓过程中易出现栓子脱落,并可形成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因此如何预防肺栓塞显得非常重要,常用方法为下腔静脉内滤器置入[1].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DVT29例,采用经皮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行患侧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