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析藏医三因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医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藏医药先贤们总结出了系统完整的藏医药理论体系,藏医三因学说是藏医药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三因间相互关系的辨证方法、三因对人体性格特征的影响、对胃火及腹部软硬度的影响以及时令环境变化对三因的影响来阐述说明三因的分类特性及其生理功能以及三因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 藏医药学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正如国家级教授、藏医主任医师旦科说:"藏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统一结合,要尊重藏医药严密的传统炮制技术和治疗方法,决不能走捷近之路。"苏联医学博士S·M·Nikkolaev在他翻译的《西部医典》第3卷序言中所说:"藏医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四部医典》的意义无论如何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势高,气温低,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气候、独特的人文以及独特的文学文化,也形成了独特的藏医文化。因地理位置偏僻,鲜有人知晓藏医的神奇,殊不知藏医使藏民的生命提高了一倍之多。余浅读《四部医典》,与自身中医专业相结合,作出对比,在此简述。  相似文献   

4.
阈下抑郁属于中医学"郁证""情志病"范畴。可用"三因学说"中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个方面来探析阈下抑郁的病因:内因包括体质、人格、生理、病理等方面,外因包括自然、社会等方面,不内外因包括意外创伤、个体认知行为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论关幼波“三因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幼波教授行医70余载,被誉为肝病大师,其"三因学说"学术思想包括:1重视气血论。气血是人体构成的最基本物质,周流全身,疾病发生必然与气血发生作用;2强调痰瘀论。痰瘀是气血失调的表现,强调痰瘀,尤其重视痰瘀容易互相转化。3善用补法论。补法适用于气血不足的表现,强调补法,即重视内因的作用,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6.
禄颖  翟双庆 《吉林中医药》2015,35(2):116-118
从《内经》病因理论对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的影响入手,探讨了陈无择首提三因论、明确外所因之六淫,以及确立内所因七情病因等几个方面对于《内经》的继承和发展,而三因学说的提出也标志着中医病因学基本理论体系框架的形成,并成为中医病因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对藏医三因学之培根及培根病做了探讨,认为治疗疾病的过程,其实质是调理病理的隆、赤巴、培根三邪的过程;其中培根具有土、水之性,重而凉,虽居于上,但可向下流注,培根紊乱,可伏灭身体的火温,一切寒性病则无不由此而生;治疗宜用热性的引药及外治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三因制宜学说充分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精神内涵。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三因制宜学说在诸多医家临床实践中也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拓展。通过三因制宜学说指导骨质疏松的防治,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3个方面阐述三因学说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三因的特性、可量化与依据三邪所开药方的特点,阐明藏医药中的三团与三邪是物质的,有助于揭示三团与三邪的实质和为进一步认识、研究藏医的施治方式与藏药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班光国 《新中医》2011,(12):162-163
吕志杰教授执教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从事《金匮要略》教学、仲景医学研究与临床30余年,学验俱丰,主编专著七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委员。吕教授在《伤寒杂病论》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基础上,对“三因学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笔者师从吕教授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顿有体会,特将仲景与陈言“三因学说”及吕教授的学术见解源流试述之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藏医病因理论为基础,以血隆病病因血和隆的各种生理功能与其病理表现方面加以分析和思考,引用了藏医历代各著作中对血隆病的理论认识,并结合血隆病的临床表现,对血隆病病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藏医药学是中国藏族人民防病治病经验的高度总结,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藏区人民的健康生活与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几十年来,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藏医药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力量,并在科研、教学、医疗、产业等众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也成为推动藏区卫生事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病因学最早首推《内经》。《素向·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前阴阳二字指内外部位(表里),后阴阳二字指男女。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暴怒伤阴,暴喜伤阳”。自宋以后一般是根据陈无择的三因学说:“外因;内因;不内外因”。我认为有些说法值得探讨的,为求科学真理,抱着抛砖引玉,请同道们指教。  相似文献   

14.
“曼唐”是藏语的译音 ,“曼”是Sman的译音 ,意为医药 ,“唐”是Thangka的译音 ,意为挂图 ,“曼唐”就是指医学挂图。藏医的“曼唐”是世界古代医学体系中的稀世珍宝。古代藏族人民善于绘制挂图 ,最初“唐卡” (Thangka)是用来绘制佛像 ,供人礼拜。后来藏医学界也用这种形式来绘制医学挂图 ,称为“曼唐”。藏医形成初期是在公元 8世纪前后 ,13世纪以后 ,藏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出现了不同的学术派别。其中主要有北方学派和南方学派 ,北方学派以强巴·朗杰札桑为代表 ,擅长用温性药物 ,对北方常见的一些疾病 ,如风寒湿引…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于疾病预防观,其关键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维持机体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阴阳学说角度出发,认为“阴平阳秘”中医理论与现代健康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结合“三因学说”理念,提出“内修、外防、注节制”的中医治未病观点,提高防病治病意识,通过积极采取预防手段,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三因学说”所蕴藏的中医治未病思想对现代疾病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血隆病的辨病因子分布规律.方法:在临床工作中,从定性、定量角度收集血隆病资料,以定性评分计算各辨病因子的出现频率,用定量评分进行分层聚类分析.结果:气壅上喘、隆性者气壅上喘、呼吸不畅通而上壅等辨病因子出现频率高,聚类分析分为两大类和三小类.结论:根据数理统计结果对血隆病辨病因子进行的初步筛选,可为血隆病的量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四部医典》中记载的藏医眼疾冉卜惹的概述、病因、症候分型、临床表现等,比较和分析其独有的特色治疗方法,并略分析其用药原则,为藏医的科学性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三因制宜学说是中医的基本治则之一,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三因制宜学时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运用三因制宜学说指导肿瘤的防治,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是不谋而合的。本文从"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个方面阐述了三因学说在肿瘤防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赵菁  方祝元 《河南中医》2014,(6):1131-1132
《黄帝内经》奠定了“三因学说”的思想基础,其强调天、地、人三位一体,审证查因不能孤立区分其一或其二,需整体现之。作为中医医疗学术思想的精华,将此学说应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低血压变异性,无论是现代临床研究抑或动物实验,已证明其运用有显著·临床意义。将人体血压的动态变化与人体内气血运行、阴阳消长相联系,为从因时、因地、因人探讨中医药改善老年人高血压异常变异提供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