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靶点选择性非常高,但其药理活性普遍比较低。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缺点。ADC是一类通过化学偶联子将单克隆抗体和不同数目的小分子细胞毒素(效应分子)偶联起来的药物。这种新型的药物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和小分子毒素的高活性。ADC药物的分析工作非常困难和费时,主要归因于分析物的多样性及分析方法的复杂性。本文将对目前在ADC药物研究的不同方面如理化性质表征、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以及免疫原性评价等所用的分析方法做出归纳和阐述,并讨论这些方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随着国际上一些重磅生物药专利的到期或即将到期,以及以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为靶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上市和其在肿瘤治疗方面显示的疗效,在国内引发了抗体药物的仿制以及研发热潮。与传统小分子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不同,抗体类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有着其特有的规律。本文从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四个方面: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对单克隆抗体药物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王欣  耿兴超  刘丽  文海若  霍艳 《中国药事》2018,32(11):1515-1519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是通过连接子将高细胞毒性化合物连接到靶向肿瘤抗原的抗体上,利用抗体靶向识别将化合物递呈至肿瘤细胞表面,杀死肿瘤细胞。ADC药物同时具有抗体和化学药物属性,是将两者的优势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药物安全有效性。ADC药物结构复杂,在抗原识别表位、连接位点、连接子以及小分子药物各组分均存在特异性,所以在开展安全性评价研究时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将从动物种属选择、一般毒性研究、毒代动力学研究、组织交叉反应、免疫原性检测、安全药理研究、遗传毒性研究等方面,阐述ADC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考虑要点和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4.
赵娣  陈西敬 《药学进展》2018,32(8):592-598

近年来,生物大分子药物发展迅猛,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与传统小分子药物相比,生物大分子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不易透过生物膜、给药剂量低、易在体内降解等特点,这导致其具有与小分子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蛋白多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抗体药物偶联物和核酸药物4类生物大分子药物为例,综述近年来生物大分子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旨在为生物大分子药物及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卞乐 《中国处方药》2023,(4):184-187
抗体偶联药物(ADC)由单克隆抗体与不同数目的小分子毒素通过连接子偶联组成,是近年来肿瘤学发展较快的药物类别之一。由于兼具单抗药物的高靶向性以及细胞毒素在肿瘤组织中高活性的双重优点,ADC药物可高效杀伤肿瘤细胞,较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更低,较传统抗体类肿瘤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是近年来肿瘤创新药研发的热点。随着新一代工程抗体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以及新药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抗体偶联药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技术日臻成熟,但ADC药物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本文主要从抗体偶联药物的研发历程、抗体、连接子、偶联技术及细胞毒素的类型等方面进行综述,为ADC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新的生物治疗药物,通常由细胞毒性有效载荷通过连接子与抗体共价结合组成。ADC在体内经历不断的脱偶联和生物转化过程,导致形成复杂且结构不均一的混合物,除了脱偶联的游离抗体和游离载荷外,还存在不同程度与小分子药物偶联的ADC分子,因此,对生物分析方法的开发带来很大挑战。为了解ADC药物在非临床和临床研发阶段的药代和药效特征,以及免疫原性和安全性,对给药后体内存在的不同分子形式的实体比如药物偶联的抗体、裸抗和总抗体等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本文总结了在ADC药物分析方法开发中遇到的较为常见的技术问题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的分析方法开发提供参考,促进ADC药物安全有效地开发。  相似文献   

7.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由具有靶向特异性的单抗和具有高毒性的小分子结合而成的新药,与单抗和小分子药物相比,具有特异性高和毒性低的特征。由于这种特性,用于ADC的药动学(PK)研究的生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选择具有挑战性。同时大分子抗体和小分子组分的药物,生物分析方法的组合对了解ADC的体外与体内过程,认识药物运送到作用部位和暴露反应关系十分重要。因此,对ADC的开发策略、新生物分析方法的开发、建立和验证,以及临床前和临床PK、PK/PD研究的问题的挑战和机遇必须有足够认识。就ADC的药动学研究的进展和难点予以介绍,以期与从事该类药物的研究者一起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由靶向特异性抗原的抗体药物与有效载荷(如小分子细胞毒药物)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兼具传统小分子细胞毒药物的强大杀伤效应和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截至2022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12个ADC抗肿瘤药物。本文通过分析已批准ADC药物的临床药理学审评报告结合相关指导原则,梳理ADC药物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要点,发现在ADC药物研发中,除临床药理学方面的常规研究外,由于ADC特殊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其剂量选择以及特殊人群用药有着特殊的考虑。希望本文对国内研发人员在开发ADC药物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由于理化及生物学性质的差异,生物大分子药物与传统小分子药物相比,药代动力学机制更加复杂,在体内表现出不同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大分子药物一般不经CYP 450酶代谢,其体内消除途径主要有肾小球滤过、酶水解、受体介导的胞吞消除和抗药物抗体介导的消除。近年来,除了常用的免疫分析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LC-MS/MS等分析方法外,还有计算机模型被开发用于模拟预测大分子药物药代动力学性质的研究并发挥越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大分子药物主要代谢消除途径及体外研究模型TMDD、PBPK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抗体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亲脂性差、膜通透性有限以及高度特异性等性质。其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区别于传统的小分子药物,与淋巴器官密切相关,容易产生免疫原性。淋巴类器官芯片是以淋巴系统为基础、以微流控芯片技术为核心的微型细胞培养装置,是一种更具生理真实性的体外模型。与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相比,类器官更接近体内细胞运动和多细胞间信号交流的状态;与动物实验相比,类器官更符合伦理学要求,且能够更好地预测药物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有望对传统药代动力学评价系统加以补充和完善,从而获得更加客观真实的生理药物代谢评价结果。本文综述了基于淋巴类器官的抗体药物代谢替代技术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淋巴类器官的研究现状及其对于抗体药物代谢研究的意义,包括淋巴类器官的抗体药代动力学替代研究和免疫原性替代研究,以期为相关药物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一类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指数的新一代抗肿瘤药物。传统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使用非定点偶联技术,得到偶联位置和数目高度不均一的异质体,产品结构不均一,给产品质量的批间一致性控制带来挑战。定点偶联技术可以将小分子药物定点、定量地连接到抗体上,具有更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简要总结了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关键组成部分,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特征,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发展历史和9个已上市抗体药物偶联物,重点综述临床在研药物所使用的五大类定点偶联技术,总结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基于定点偶联技术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数据,并展望这类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由单克隆抗体和细胞毒性有效载荷通过连接子偶联而成,结合了单克隆抗体的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细胞毒活性小分子高效杀伤作用的优点,实现了对癌细胞的精准高效清除,已成为抗癌药物研发的热点之一。自2000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第一个ADC药物吉妥珠单抗(Mylotarg)以来,迄今全球已有14个ADC药物获批上市。这类新型的抗癌药物正引领癌症靶向治疗的新时代。基于ADC药物的构建核心和抗肿瘤作用机制,对ADC药物的体内外代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从代谢角度为ADC药物的设计、开发、临床前药理、毒理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于丝雨  刘晓东  刘李 《药学进展》2021,45(3):188-195
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一种新型药物,其由单克隆抗体、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连接子这3个部分构成。尽管抗体药物偶联物同时具有单克隆抗体的高靶向特异性和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的强细胞毒性,许多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临床试验阶段仍因毒副作用大、有效性低等问题而被宣告失败。体内药动学分析和预测可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分子设计与给药方案确定提供重要参考。总结了影响抗体药物偶联物体内药动学的多方面因素以及体内药动学的常用生物分析手段,并为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体内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合理预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黄佳  王浩  钟薇  陈玲  伏箫燕  韩梦婷  陈岷 《肿瘤药学》2022,12(4):428-432
Tisotumab Vedotin-tftv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首款治疗宫颈癌的抗体偶联药物,也是全球首个获批靶向组织因子的抗体偶联药物,为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临床研究表明,Tisotumab Vedotin-tftv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且安全性良好。本文就Tisotumab Vedotin-tftv的作用机制、药动学、临床研究及安全性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发展高效、安全的肿瘤治疗方法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挑战之一。目前临床上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 ADC)已成为肿瘤治疗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传统的ADC药物是利用赖氨酸残基作为偶联位点,其偶联具有高度异质性,可能会导致药物可重复性差,治疗指数低下。因此,如何通过位点特异性偶联来规避这些潜在问题是ADC药物研究的重点领域。最近几年,位点特异性的蛋白化学修饰方法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均质ADC药物的合成。因此,本文重点对目前用于构建ADC的位点特异性化学偶联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抗体偶联药物偶联化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are the major determinants of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candidates during drug development. Because inappropriate pharmacokinetics often leads to inefficacy, even toxicity, pharmacokinetics studies have been regarded as crucial components in drug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However, new data increasingly reveal that drug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 or tissues cannot totally explain the efficacy of drug on the target organ. For most drugs that interact with targets localized in cells, intracellular penetration,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elimination are important parameters governing the efficacy in the target cells. So,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clarify the cellular pharmacokinetics and thus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drugs in the target cells. This review provides a general overview regarding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cellular pharmacokinetics in some specific cells and also summarizes the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cellular pharmacokinetics. It concludes by discussing potential 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cellular pharmacokinetics and advocating that global cellular pharmacokinetics studies be conducted in future research toward improving drug efficacy.  相似文献   

17.
抗体–药物偶联(ADC)是现代“精准医疗”需求下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从2000年第一款ADC药物的上市成功到2020年ADC药物的研发层出不穷。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带动了ADC药物研发领域的快速兴起。ADC药物是使用具有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与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毒素结合,将药物特异性递送至肿瘤表面位点,避免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减少毒副作用。ADC为细胞毒性有效载荷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递送方法。但是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由于肿瘤异质性、肿瘤代谢、肿瘤血供等多种因素导致的肿瘤耐药是ADC药物发展中所面临的一大挑战。从ADC药物的发展进程、临床应用及其所面临的耐药问题进行综述,探讨抗体偶联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多肽类药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是新药研究中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在质量控制及药动学研究中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对多肽类药物的体内外测定方法及相关的药动学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 To quantitate and mathematically characterize the whole-body pharmacokinetics (PK) of different ADC analytes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an MMAE-conjugated ADC in...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药物作为现代药物研发热点而备受关注,它具有和传统小分子药物截然不同的理化性质,因此其药动学呈现出独特性和复杂性。阐述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总结4种主要的生物技术药物分析方法;进一步综述生物技术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药动学特点;最后以生物技术药物主流之一的单克隆抗体药物为代表,通过相关数据对比单克隆抗体药物与传统小分子药物在药动学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充分了解生物技术药物的药动学特征以及形成机制、研发和筛选新型生物技术药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临床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