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某科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LE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措施中加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有效预防LEDVT的发生,提高护理水平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红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5):63-63
妇产科盆腔手术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拴.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时可能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妊娠水肿给诸多孕妇带来不便,不及时治疗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妊娠风险。乳腺手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影响患者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付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3)
目的 分析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行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防治静脉血栓,两组防治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防治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返流时间与腿围周径分别为(0.34±0.07)s、(305.56±14.77) mm,均明显短于或小于对照组的(0.43±0.10)s、(317.06±15.3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安全舒适,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常规预防方法的同时,将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应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42例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常规方法与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使用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用于预防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及对患肢肿胀消肿的效果。方法将我科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中的13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65例均采用常规预防方法,实验组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2次/d,30min/次,l0d为l疗程。对照组不加用治疗仪。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疼痛、肿胀、舒适度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及提高舒适度方面效果明显。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有效预防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肢消肿的作用,且安全舒适、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改善瘫痪肢体体液循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6例下肢瘫痪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只进行原发病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空气波压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的水肿、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不适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肢周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7d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结束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观察组无一例DVT患者,患肢疼痛、疲劳不适5例,对照组DVT 5例,患肢疼痛、疲劳不适22例.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能明显改善瘫痪肢体体液循环.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9,(28)
目的对空气压力治疗仪运用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治疗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为3.3%;常规组患者中有9例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概率为30%。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之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 <0.05);实验组中对治疗护理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8例,表示满意的患者有10例,对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3.3%;常规组中对治疗护理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5例,表示满意的患者有8例,对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为76.7%。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P <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析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82例,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患肢周径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56%较对照组的80.49%高(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周径均较对照组更小(P <0.05);观察组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聚集性(EA)均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肢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剖宫产产妇实施脉冲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研究样本98例选取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分析组(n=49)和常态组(n=49).常态组产妇实施术后常规干预,分析组产妇开展脉冲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术后常规干预.比对分析2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健康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中筛选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最佳治疗压力并分析作用效果持续时间。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20名健康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0名对象左下肢股总静脉在使用4组不同治疗压力(40、60、80、100 mmHg)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干预下,不同时间段股总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结果 干预后4组血流峰速度、平均速度、血流量较静息状态下显著增高(P<0.05)。然而随着时间的延长,4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到静息水平。4组静息状态下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及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40 min内4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min时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压力为80 mmHg时促进静脉回流的效果最佳,作用效果可持续40 min,可以考虑作为今后临床康复治疗中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参数选择的参考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波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186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压力波治疗;对照组93例,仅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患肢状况和血流指标。结果治疗组好转的例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血栓消失、血栓范围减少、血栓长度变短的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腿围平均周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原有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科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患肢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下肢周径、D-二聚体浓度变化改善情况。结果: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后患者的下肢周径、D-二聚体浓度变化均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功能锻炼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骨科大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功能锻炼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患肢肿胀、疼痛及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和血流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下肢肿胀、疼痛及DVT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功能锻炼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避免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因此可以有效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使用空气波治疗仪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情况的影响,以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临床常规手术后第1天,双下肢应用POWER空气波治疗仪治疗;对照组在临床常规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双下肢静脉管壁光滑度、肢体肿胀、疼痛程度。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周后肢体重度肿胀、疼痛及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空气波治疗仪能明显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对早期DVT的预防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1999年)可高达47.1%,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0.0%,其中22%~29%的DVT病人可能并发致命性肺栓塞,50%以上病人可导致长期遗留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因此,采取更有效的方法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2011年1月起,郑州人民医院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26例患者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结合预防性抗凝治疗预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应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30例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治疗10天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双侧踝肱指数的变化。结果: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组,较单纯药物治疗组双侧踝肱压力指数明显提高。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