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玉龙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2):13-16
在建立"刘完素临床经验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运用附子的经验进行了系统分析,其广泛应用于虚劳、目疾头痛、肾虚瘖痱、癥瘕积聚、心痛不止、产后腹痛、瘛病腹痛、肠痹腹痛、阴疝腹痛、中寒痹证、胸痞吐逆、痔瘘脱肛、痰涎喘满、风消(消渴)等病证之中,具体功用包括祛脏腑沉寒、补阳益火,通行十二经、散寒止痛,温中暖脾胃、开痰平喘,健悍而入阴、以助扶正,用之攻则攻,用之补则补,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均能相济成功,关键在配伍得宜、轻重得法。 相似文献
2.
唐构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3)
古往今来,任何学者,都不会没有缺点和错误,而是绝对正确的。祖国医学流传达数千年,自《灵》《素》而下,医籍汗牛充栋,医家不下数千或万家,也同样不是没有可议之处的。在专攻《内经》的学者中,自王冰、张景岳以及近代的学者们,也是一样,在日本的汉医中,也有不少值得称赞的人,如著《素问识》 相似文献
3.
4.
李经纬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21,(1):43-49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学术界多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今本《针经》(《灵枢》)《素问》即《内经》之见,并认为《黄帝外经》散佚已久。而考察历代史志可知,随着《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渐失记载,《黄帝素问》《黄帝针经》两个系统的传承脉络日益清晰,至《清史稿·艺文志》所载书目,《素问》《... 相似文献
5.
胡天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3)
《素问》一书,由于成书年代久远,辗转传抄,误文甚多,本文分析其致误原因,归纳为:因形似而误,因音同而误,因文字殊缺而误;因传抄粗率而误,因不明义理而妄改其文之误;因古文通假而隐晦其义之误等六个方面。并一一举例,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因而历史上人们一直多学科多方位地研究它,其中对于《黄帝内经素问》版本的研究也极为全面而且深入。但是《二十二子》本的《黄帝内经素问》却极少有人仔细研究,比如《二十二子》本的《黄帝内经素问》与其他的本子,尤其是与其据影刻的“顾从德本“究竟有什么异同?《二十二子》本《黄帝内经素问》的行款格式、正文、注文的状况,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晚清的版本,对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版本研究,以及研究19世纪末的文化现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谢文光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89,(1)
《气交变大论》主要是研究人之变化。这种变化是受五运变化的影响,并与五运变化相应一致,因此可以用五运变化的规律来研究人体五脏变化的规律。五运有盛衰,五脏亦有盛衰,五运有胜复,五脏亦有胜复,五运之盛衰有各种自然现象可以考察,五脏之盛衰亦有种种症状可作判断。通过这一章的研究对于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以及五脏生理异常出现的证候,就能够较全面的掌握,奠定了五脏病理的基础。要正确理解运用本章的内容,本人认为首先要注意纠正三个极容易产生的偏见. 相似文献
8.
唐农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
本文就《素问》何以仅立十九条病机的问题根据古天文学有关知识进行了考证。认为十九乃一古天文数,《素问》病机十九条的19这一数字是从古天文学数字中援引而来的,从而提示人们在研究中医经典理论的同时,切不可忘记古天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徐珊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4)
《素问·热论篇》中有几处经文排列颇有不妥之感,试析疑如下。 篇首黄帝愿闻“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之状,下文当是歧伯具体说明热病单经受邪和两感于寒的情况,但中间却插入“病遗”、“食复”内容。这样,不仅答非所问,且条文体例亦失严密性。易使人误以为“病遗”、“食复”仅为单经受邪之热病所发生。其实无论单经受邪,还是两感于寒,如护理不当,皆可发生“病遗”、“食复”,而且临床上更多见于两感于寒之热病者。由是,若将 相似文献
10.
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林校曰:详天地者至万物之能始,与天元纪大论同,被无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一句,又以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代阴阳者,万物之能始。 相似文献
11.
Yang S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2011,41(3):155-160
《素问》主张人体是由有形的“形”(即肉体)和无形的“神”(即能量体)所结合的,因此后世若单纯用“形”的现代解剖学角度来检视,便会产生很多争议。至于形体的解剖,《素问》虽然没有提出全面性或至少在器官系统上完整性的解剖文献,但它明确的告知,中国古人确曾“论理人形”和运用度量衡进行过形体的测量,书中有许多关于脏腑和其他组织的片段解剖细节可当作佐证。由于《素问》不是描述经脉循行路线的专书,所以其中解剖方位术语的应用比较简略,无法由此看出所采用的解剖姿势。但是也叙述了不少表面解剖部位,所以已成俱备表面解剖部位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孟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5):368-369
《素问经注节解》(以下简称《节解》)系清初医家姚止庵撰。姚氏自明亡后,无志当世,去儒为医,医药之书靡不精研,而尤殚精于《内经》,历时7年完成此著。《节解》以王冰次注《内经》为底本,参以诸家之注,既探赜《内经》精义,又能切于实际,注语明快,不少见解独具特识。余反复研读含咀,获益良多,爰举数端,以资交流。 相似文献
13.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为多位医家编撰而成,“黄帝”乃其托名。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现通行本为九卷八十一篇。明代所编类书《永乐大典》按《素问》篇名重字依韵收入各字下。如《四气调神大论》入“神”字,《六微旨大论》入“旨”字。《永乐大典》目录、凡例、正文中可查到《素问》41个篇名,本文通过分析这41篇取字规律,来确定其余40篇归入何字,为重辑《永乐大典.医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论《老子》哲学观对《素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必良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4)
《素问》之成书,是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主要标志。其一大特点是以医映哲、以哲贯医,遂之达到医哲结合。后人对其哲学母体的思辨,往往偏重儒家而忽略道家。医、道关系的进一步揭示将会有助于中医研究的深化,基于此,本文就《老子》哲学观对《素问》的影响试作如下探讨。 一、自然观 哲学认识的发展,充满了矛盾,经历着曲折,有其大致依存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起落阶段性,譬如先秦时期的自然观就有着一个由崇拜自然向解释自然的升华过程,也就是一个对传统天命神权思想进行修补和改造的艰苦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孔 相似文献
15.
结合王冰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王冰序所提到情况的分析,认为王冰整理《素问》的态度十分认真,处理问题也颇为审慎。今《素问》与《针灸甲乙经》、《太素》的大量异文,应是传本不同所致,而非王冰改动。 相似文献
16.
《素问》中一组形音相近词解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具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7-8
“传”、“抟”、“搏”、“揣”、“喘”在中医古籍中存在着形近互讹、音近通转的现象 ,如果不能辨本析源 ,就不能正确的解读古医文。下面从《素问》几则论述中看看它们的错讹通转情况。《素问·脉要精微论》 :“心脉搏坚而长 ,当病舌卷不能言 ;其软而散者 ,当消环自已。”这句话中有两处需提出讨论。( 1 )“搏坚而长”之“搏”。“搏”字王冰注谓“搏谓搏击于手中也。”其后《素问》的各个注家 ,皆本王冰注谓“心脉象搏击应手 ,坚紧有力而长”。似乎对“搏”字没有什么疑议。可是 ,“搏”字 ,《太素》卷十五“五脏脉诊” ,《甲乙经》卷四… 相似文献
17.
胡天雄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4)
《湖市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第3期刊登了唐构宁先生的大作——“《素问识》小议”,我读后启发很大、获益非浅,但对某些观点却不敢苟同。按照作者的“不能视而不见,盲目崇拜,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评论”的原则,我写下了这篇“小议”之小 相似文献
18.
《素问》王冰注使用祖本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王冰序,王冰在整理《素问》时使用了不同的版本,但并未说明以何本作祖本。根据对王冰序、《素问》新校正等提供的有关材料进行的分析,认为王冰所用祖本虽源自梁代传本,但不是全元起本,似应是张公秘本;今存《素问》中有些篇文结构应是祖本旧貌;祖本与全元起本、《针灸甲乙经》及《太素》应属不同传本系统。 相似文献
19.
护理一词源于拉丁文"nutricius",包含保护、养育、供给营养、照顾等意思,护理概念随社会需求及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变,但其基本内涵"照顾、人道、帮助性关系"始终未变[1].从这一内涵来看,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和养身宝典<黄帝内经>中的<黄帝内经·素问>(以下简称<素问>)蕴含有这种护理观点.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世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3)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晋·皇甫谧认为是由《黄帝内经》一部书变成《针经》、《素问》二部书。元·吕复和清·姚际恒则认为《灵枢》、《素问》是汇聚而成。本文考析认为:《汉书》之后的东汉时期医经七家曾经历了一次改纂过程,可能由医经七家被分别集纂成《灵枢》、《素问》、《难经》,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