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1岁。1型糖尿病病史19年,蛋白尿8年并发尿毒症4年余,已行血液透析4年。临床诊断1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肾性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全身衰竭.符合胰肾联合脏器移植。现将本例手术的配合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动脉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常称为糖尿病肾脏病变。 1 临床表现 糖尿病肾脏病变发病隐匿,进展也较缓慢,临床上观察表现IDDM患者在初诊断即有肾脏增大、肾小球功能亢进和微量蛋白尿,这种情况可持续多年,其中30%~40%的患  相似文献   

3.
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人群不断增多,如何诊断、治疗及合理控制饮食成了当前的主题。糖尿病所致的肾脏病变是在糖尿病过程中见到的蛋白尿、高血压、浮肿、肾功能不全等肾病变的总称,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小动脉硬化症、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等病理改变。糖尿病性肾病(DN)则仅指糖尿病所特有的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肾血管病变(以下简称肾病)系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是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血管间质区基底膜样物质沉积,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不全。本文拟对经我院随访治疗2年以上的132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其中27例合并糖尿病性肾血管病变患者的尿象,血糖水平,血清蛋白及病程与糖尿病性肾病变的关系作初步的临床分析,着重探讨影响肾病发展的有关因素及临床发展规律。试图从中找出早期防治本并  相似文献   

5.
由于胰岛素及抗生素的广泛合理应用,糖尿病因并发酮症酸中毒及感染死亡的病例明显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延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眼、肾微血管、末梢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除心、脑、肾、视网膜血管外,下肢血管、神经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足的危害逐渐被人们重视。现将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12月收住的9例糖尿病的患者用654-2股动脉直接注射治疗疗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神经病变者42例,其中糖尿病足14例,糖尿病病史均在6年以上。最长…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并发肾功不全者预后不良。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一种,主要病变在肾小球,发病机理在于微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糖化蛋白增多,而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出现蛋白尿、浮肿、贫血、高血压、肾功衰竭。我科自,1992年以来,收治糖尿病肾病6例,其中3例并发肾功不全、高血压。病情危重,由于糖尿病肾病年龄偏大,病人在代谢紊乱的情况下,机体免疫机能下降,尤其老年人抗病了力低,更易并发感染,而慢性反复感染可促使糖尿病肾病加重,增加肾脏负担。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     
杨柯君 《上海医药》2012,(14):25-25
广义的糖尿病肾脏病变包括感染性病变和血管性病变。感染性病变有肾盂肾炎和肾乳头坏死。血管性病变分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包括肾动脉硬化和肾小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是指肾小球硬化,分结节性、渗出性和弥漫性三种,三者可单独也可合并存在。上述改变中,最典型的是结节性肾小球硬化,我们通常说的糖尿病肾病是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8.
消渴病的病机,主要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的脏腑在肺、胃、肾,而以肾为关键。本文从糖尿病肾虚病因病机的认识、从肾分型、从肾论治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说明肾虚是糖尿病产生的关键因素,糖尿病从肾论治是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叶山东 《药品评价》2012,(28):16-20
糖尿病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最典型特征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即所谓的糖尿病肾病(Diabetes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此外,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可合并其他各种肾脏病变如高血压肾病、尿酸性肾病、慢性肾炎和泌尿系感染等,而导致肾  相似文献   

10.
陈宗树 《首都医药》2014,(24):132-134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病变之一,其病理生理基础与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有关。临床中多将由糖尿病并发的肾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硬化及肾盂肾炎,统称为糖尿病性肾脏病变,简称糖尿病肾病。通常所指的糖尿病肾病主要是由糖尿病微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肾小球硬化。本文参阅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从血压、血脂、蛋白尿控制,抗炎、抗凝、抗氧化治疗等方面阐述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姚建华 《江苏医药》1998,24(9):687-687
本院自1990年2月至1996年6月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酥(低右)与前列腺素E;(PGE;)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6例中男性39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48士13岁。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9例,胰岛素依赖型7例,入院时空腹血糖15.2士1.6mmol/L,糖尿病病程4~11年。其中PGE;组30例,低右组36例。两组的年龄、性别、血糖、糖尿病病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1)患肢皮肤感觉异常,如麻木、穿袜…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还可导致局部组织发生严重的溃烂(如糖尿病足),目前应用以往的治疗方法尚不十分理想.笔者以低右和黄芪注射液联用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主要威胁公众健康的疾病之一,其最不利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DN),DN是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肾小球硬化、肾动脉硬化及肾盂肾炎的合称,病变累及肾小球、肾小动脉、肾小管及间质组织,临床上以持续白蛋白尿为主要特征,伴有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导致终末期肾  相似文献   

14.
《药品评价》2010,(7):39-39
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仍然是1型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一项多中心对照研究选取285例血压正常且尿白蛋白正常的1型糖尿病患者,受试者随机应用氯沙坦(每日100mg)、依那普利(每日20mg)或安慰剂,随访5年。主要评价终点为肾活组织检查样本中血管系膜占肾小球体积的比例。视网膜病变终点为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进展2个级别或更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M)患者肾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及周围血管病变与肾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00例Ⅱ型DM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和肾动脉血流参数测定,并对5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Ⅱ型DM患者肾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min)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经血管多普勒证实的222例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损害程度加重,肾动脉彩色血流显像逐渐减少,阻力指数增高,RI>0.68。结论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肾动脉血流彩色显像及肾动脉血流参数的变化可作为判断Ⅱ型DM患者肾脏损害程度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两组,每组45例,二联组采用甲钴胺、依帕司他治疗;三联组采用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就两组患者显效时间、住院时间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异常现象发生率、治疗前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和运动神经)、右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和运动神经)进行比较。结果三联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二联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异常,P>0.05。三联组患者显效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二联组,P<0.05。治疗前两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和运动神经)、右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和运动神经)相似,P>0.05;治疗后三联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和运动神经)、右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包括感觉和运动神经)优于二联组,P<0.05。结论甲钴胺、依帕司他、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起效时间,改善患者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南娜  赵萍 《河北医药》2013,(24):3833-3834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最主要表现,是重要的致盲病之一。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infundnsanglography,FFA)可动态观察视网膜循环,早期发现新生微血管瘤血管性渗漏,无灌注区和黄斑水肿等,成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检查手段。由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脑、肾病变等全身疾病,故给造影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做好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对确保患者安全及造影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4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FFA,通过是否全程干预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表现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其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糖尿病肾病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9.
买玉兰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40-1041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 ,但疗效往往不够满意 ,本文观察了近 5年来 3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加用弥可保及西比灵治疗 2周 ,观察病情改善情况 ,并与对照组比较。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符合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的 1型和 2型糖尿病的病人共 6 9例 ,除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外 ,均有不同程度的肢端麻木、肢体无力、沉重感及自发性疼痛等感觉异常。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 ,排除其它原因造成的神经病变。将 6 9例入选病例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其特征的关系。方法453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对资料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合并糖尿病患者更多见前降支病变和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右冠状动脉和前降支病变较多见。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逐渐加重,相关系数=0.356,P=0.001。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45,P=0.026。结论随着糖尿病患病时间的延长,Gensini评分基本呈逐渐增加的关系。这说明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糖尿病患者病程愈长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及范围愈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