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P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P)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脑部葡萄糖代谢差异.方法 MSA-P患者15例,PD患者32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对照8名,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分别取尾状核、豆状核、丘脑、小脑、双侧额叶、双侧顶叶、双侧颞叶和双侧枕叶为感兴趣区(ROI).应用PET专用软件计算各ROI的FDG放射性同位素值,以颅内各部位ROI的18F-FDG代谢比值为指标.结果 MSA-P的额叶、颞叶、顶叶、纹状体、丘脑的18F-FDG脑代谢与健康对照和帕金森病相比呈现对称性下降;丘脑18F-FDG代谢高于纹状体以及额、顶叶皮质;18F-FDG代谢比值同侧豆状核与丘脑为0.493±0.085,同侧尾状核头与丘脑为0.453±0.079.PD的额、顶、颞叶皮质18F-FDG代谢分别高于纹状体、丘脑;纹状体高于丘脑,首发症状肢体对侧豆状核与丘脑18F-FDG代谢比值为1.131±0.113;基底节代谢不对称.MSA-P的豆状核与丘脑18F-FDG代谢比值,同PD的豆状核与丘脑18F-FDG代谢比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A-P与帕金森病的葡萄糖代谢差异显著,可以应用18F-FDG PET检查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脑功能影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静止期18F 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脑代谢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11例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其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63 .5±3 .7)岁;Hoehn Yahr分级4. 1±0. 5;以11名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经静脉注射FDG后行脑断层显像,获得两组人的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率,通过SPM9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脑内代谢的差异。结果 与健康人相比,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豆状核代谢增加(P<0 .05);双侧运动前区(BA6)、额中回及顶叶代谢减低(P<0. 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豆状核代谢增加,其相应的运动区皮质代谢减低,帕金森病的这一脑内代谢特点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辅助诊断及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18)F-FDG PET显像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葡萄糖代谢及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和PET诊断标准。方法 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检查13例 AD、13例非AD痴呆及13例正常人。获得纹状体、丘脑、黑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海马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的比值(Rcl/cb),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MR进行对照。结果AD患者PET异常率为100%,MR异常者占10/13。PET显像特征:①对称性双侧颞顶叶及海马伴额叶或枕叶代谢减低占9例(9/13);②双侧颞叶对称性代谢减低伴海马或额叶代谢下降占3例(3/13);③双顶叶对称性代谢降低1例(1/13)。12例(12/13)非AD痴呆表现为不对称、多发性代谢降低,降低区位于黑质、纹状体、丘脑及脑皮质区,MR异常率为11/13。结论 在除外脑内结构特异性损害基础上,PET发现对称性双颞顶叶、海马或颞叶、顶叶,伴或不伴枕叶、额叶代谢下降,可诊断AD。PET对A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帕金森病(PD)脑葡萄糖代谢特点的可重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PD患者的静息状态~(18)F-FDG PET显像,采用SPM5分析分别获得PD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特点,并应用种子点相关分析得到相应的代谢网络,继而在局部脑区和全局网络层面比较两家医院P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异同;基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已建立的PD相关脑代谢模式(PDRP)计算PDRP表达值,以ROC评估PDRP表达值的诊断效力。结果两家医院PD患者均表现为壳核/苍白球、丘脑、脑桥、感觉运动皮质和小脑葡萄糖代谢增加,顶枕叶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减低;两家医院队列以外侧壳核和顶叶为种子点的脑代谢网络仅存在微小差异。PD患者的PDRP表达值显著增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D患者为3. 44±1. 53,对照组为0±0. 98;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PD患者为1. 78±1. 20,对照组为0±0. 68。结论 PD脑葡萄糖代谢特点在不同临床队列研究中具备可重复性,本研究为后续~(18)F-FDG PET显像多中心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的脑部葡萄糖代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18F-脱氧葡萄糖(18F-labeled 2-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显像特征,并分析利用其代谢变化特点进行辅助诊断的方法.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PD患者15例,对其分别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利用SPM分析软件分析PD患者组的代谢模式,并统计各位患者各自的代谢改变特点.健康对照组10名,分析方法同患者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D组表现为豆状核、脑干、小脑的相对高代谢,以及额叶运动前区及顶叶的相对低代谢 (P < 0.01).对个体数据分析发现:15例患者中13位表现为小脑相对高代谢,8例表现为脑干相对高代谢,8例表现为壳核相对高代谢,10例表现为苍白球相对高代谢,以上区域均为观察到相对低代谢表现 (P < 0.01);同时12例表现为顶叶相对低代谢改变,11例表现为运动前区相对低代谢改变 (P < 0.01),上述两个区域均未观察到相对高代谢改变.结论 与正常人群相比,帕金森患者脑部代谢改变主要表现为小脑、纹状体区代谢相对增高,同时伴有顶叶和运动前区代谢相对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分析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脑部葡萄糖代谢特征。方法:7例临床确诊的PSP患者(PSP组)和14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静息状态下^F—FDGPET脑成像,将两组的PET图像分别进行统计参数图(SPM)及尺度子轮廓模型/主要成分分析(SSM/PCA)研究,获得PSP患者脑部葡萄糖异常代谢图像并建立PSP脑代谢网络模式(PSPRP)。结果:SPM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SP组双侧内侧前额叶、腹外侧前额叶、尾状核、丘脑和中脑的葡萄糖代谢降低,双侧中央前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葡萄糖代谢增高。SSM/PCA分析显示PSPRP的特征表现为双侧内侧前额叶、腹外侧前额叶、尾状核、丘脑和中脑的葡萄糖代谢显著减低,而双侧顶叶代谢显著增高。PSP组的PSPRP表达值(1.711±1.218)明显高于对照组(0.043±O.496,t=-5.379,P=0.001)。结论:基于18F-FDGPET显像得到的脑部异常葡萄糖代谢特征可以有效鉴男IJPS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18F-FDG PET显像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葡萄糖代谢及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和PET诊断标准.方法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检查13例AD、13例非AD痴呆及13例正常人.获得纹状体、丘脑、黑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海马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的比值(Rcl/cb),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MR进行对照.结果AD患者PET异常率为100%,MR异常者占10/13.PET显像特征①对称性双侧颞顶叶及海马伴额叶或枕叶代谢减低占9例(9/13);②双侧颞叶对称性代谢减低伴海马或额叶代谢下降占3例(3/13);③双顶叶对称性代谢降低1例(1/13).12例(12/13)非AD痴呆表现为不对称、多发性代谢降低,降低区位于黑质、纹状体、丘脑及脑皮质区,MR异常率为11/13.结论在除外脑内结构特异性损害基础上,PET发现对称性双颞顶叶、海马或颞叶、顶叶,伴或不伴枕叶、额叶代谢下降,可诊断AD.PET对A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致死性家族性失眠(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特征.方法 对病程分别为2个月的患者1和6个月的患者2以及2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静态显像.采用视觉分析的方法判断2例患者脑代谢改变情况,然后利用统计参数图分析方法对每例患者和与其年龄相匹配的1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组间分析,判断其代谢改变特征.结果 与10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1表现为明显的丘脑、顶叶、尾状核、后扣带回和前额叶的代谢减低(t>2.82,P<0.01).患者2表现为明显的丘脑、顶叶、后扣带回和前额叶的代谢减低,其代谢减低的范围和程度明显大于患者1(t>2.82,P<0.01),并伴有颞叶和枕叶代谢减低(t>2.82,P<0.01).结论 FFI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主要为双侧丘脑和大脑皮质代谢减低,大脑皮质所累及的范围和程度随病程发展而增大.18F-FDG PET显像对FF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检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成年患者大脑代谢活动特征变化情况,探讨该疾病稳定状态下的特异脑活动异常情况。 方法利用PET-CT技术,结合脑内葡萄糖代谢特征分析方法,对自2018年1月至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11例病情稳定的NF1患者(NF1组)和1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全脑数据分析,运用基于Matlab的SPM软件比较NF1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全脑水平上大脑各区域活动的变化。 结果NF1组与健康对照组在额叶、颞叶等区域存在不同的代谢特征。全脑分析结果显示NF1在右侧颞上回后部、中央区、额上回、额中回,双侧的颞叶内侧面、顶叶视觉区等脑区出现了与健康对照组不同的脑代谢表现,特别是在双侧丘脑区域出现了显著异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双侧丘脑区域的葡萄糖摄取减低,提示该区域的脑活动减弱。 结论非中枢系统病变或疾病自身基因突变引起大脑的功能代谢变化,可能为NF1患者的一项重要临床特征,也将为该类疾病以及具有同类型脑部疾病患者的康复及治疗提供前瞻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
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脑显像评价认知障碍患者中的脑小血
管病变对皮层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09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PET中心行18F-FDG PET/CT
脑显像且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提示存在小血管病变的认知障碍患者21例,
其中临床诊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10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或混
合型痴呆(mixed dementia,MD)11例。首先目测两组患者的18F-FDG PET/CT脑显像皮层及皮层下核团代
谢减低特点,并结合颅脑MRI判断病变血管对脑代谢的影响。使用NeuroQ软件和Scenium软件对18F-FDG
PET/CT脑图像在像素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皮层代谢情况。
结果 通过目测和NeuroQ软件分析发现VaD组患者18F-FDG PET/CT脑显像图像特点为无规律,不对
称皮层或皮层下核团代谢减低,其中额叶皮层代谢减低范围最广,程度最重。结合颅脑MRI改变,考
虑皮层和皮层下核团代谢减低主要为小血管病变引起。AD或MD组患者脑代谢均呈现双侧颞顶叶代谢
减低,其中8例出现皮层代谢减低不对称表现,6例出现基底节丘脑不对称代谢减低表现,与典型AD
的表现不符,结合颅脑MRI表现,考虑为病变血管所致,小血管病变可能导致相应皮层代谢减低。通
过定量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SUV比值在左右顶叶、内外颞叶和枕叶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 18F-FDG PET/CT脑显像作为功能影像可以推断小血管病变与皮层及皮层下核团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TN)慢性电刺激术(DBS)对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静止期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DBS的作用机制.方法对7例进行双侧STNDBS的晚期PD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电刺激条件下,分别进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和UPDRS评分,并通过SPM9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双侧STNDBS对PD患者脑内代谢的影响.结果双侧STN DBS使P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脑局部糖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双侧豆状核、脑干(中脑、脑桥)、双侧顶枕部、运动前区(BA6)及扣带回的脑代谢增加;前额叶底部、海马的脑代谢减少(P<0.05).结论双侧STN DBS可能通过兴奋STN轴突的方式,使轴突投射区域的基底节上行和下行通路代谢改善,并增加相应的额叶高级运动中枢的代谢,使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的变化。方法采集22例原发性PD患者(PD组)和2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PD患者"开"期和"关"期局部一致性(Re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的Re Ho值与PD患者左手对指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D组"关"期ReHo值的减少主要集中在左侧壳核、双侧小脑半球,而增加的脑区集中在右侧丘脑、左侧额中回、左侧运动前区、右侧顶下小叶、右侧中央后回、双侧辅助运动区、楔前叶。PD组患者"开"期双侧小脑、颞下回、右侧壳核、右侧楔前叶、右侧丘脑、双侧辅助运动区ReHo值较"关"期显著增加;而右侧小脑后叶、右侧颞中回、右侧颞上回、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右侧后扣带回较"关"期显著。PD患者左手对指改善率为1.59%~126.67%,平均(54.15±38.0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右侧丘脑ReHo值与左手对指改善率呈正相关(r=0.637,P0.01)。结论 P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存在广泛异常,左旋多巴对于PD患者的大脑功能环路具有修饰作用。丘脑作为运动环路的一个重要节点,在PD患者中其神经元代谢、功能等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痴呆患者基于像素水平的脑代谢图型特点。方法对最终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20例)、额颞叶痴呆(20例)、路易体痴呆(10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7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3例)、皮质基底节变性(1例)和多系统萎缩(1例)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18F-FDG PET显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描述各种神经变性疾病脑代谢降低区域和程度。结果 SPM分析表明,各种神经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18F-FDG PET显像均表现为皮质代谢降低,但其代谢图型变化明显不同:阿尔茨海默病组以双侧颞顶叶和额叶皮质代谢降低为主,基本感觉运动皮质、枕叶、基底节和丘脑活性保留;额颞叶痴呆组额叶和颞叶皮质不对称性代谢降低,伴部分顶叶皮质和基底节、丘脑等皮质下核团不同程度代谢降低;路易体痴呆组枕叶、视皮质和双侧颞上回前部代谢降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组双侧前额叶背外侧、颞叶前外侧、中脑和双侧尾状核代谢降低;原发性进行性失语组左侧额叶Broca区、左侧颞叶皮质(除左侧颞上回后部)和右侧颞叶内侧皮质代谢降低;皮质基底节变性组双侧中央沟周围额顶叶皮质(右侧显著)、右侧基底节代谢降低;多系统萎缩组双侧小脑背外侧皮质和左侧壳核代谢降低。结论神经变性疾病所致痴呆在18F-FDG PET显像中表现出各自特征性脑代谢降低图型,18F-FDG PET显像有可能成为痴呆鉴别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8F]FDG脑代谢联合[11C]CFT脑多巴胺转运体(DA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对帕金森病(PD)诊断及病情严重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PD患者(PD组)进行[18F]FDG脑代谢显像和[11C]CFT脑DAT PET显像检查,同时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的运动评分和Hoehn-Yahr(H-Y)分期对纳入研究PD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分析[18F]FDG PET、[11C]CFT PET和临床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0名为对照组。结果 [18F]FDG PET提示PD组普遍存在苍白球、丘脑、脑干、小脑、感觉运动皮质区代谢增强和运动前皮质、顶枕区代谢减弱的PD相关代谢模式(PDRP),PDRP评分与发病年龄和H-Y分期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11C]CFT PET提示PD组存在尾状核、壳核DAT摄取值较对照组下降,纹状体DAT摄取值和UPDRSⅢ评分、H-Y分期和PDRP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 [11C]CFT与[18F]FDG PET显像联合检查有助于PD诊断和病情严重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慢性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静止期脑局部糖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5例进行双侧STN的DBS治疗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分别在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电刺激条件下,进行静止期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检查和UPDRS运动评分,并通过SPM9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STN的DBS治疗对脑内代谢的影响。结果 双侧STN的DBS治疗使PD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同时脑局部糖代谢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双侧豆状核、脑干(中脑、脑桥)、双侧顶枕部、运动前区(BA6)及扣带回的脑代谢增加,双侧前额叶底部海马的脑代谢明显减少(P<0.05)。结论 双侧STN的DBS治疗可能通过兴奋STN轴突的方式,使其投射区域的基底上行和下行通路以及相应的皮层高级中枢的代谢改善,从而使P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局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全脑葡萄糖代谢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行发作间期18FDG-PET/CT检查的23例局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的影像学资料。将PET图像导入MIM neuro软件,软件自动分析癫痫病人葡萄糖代谢水平与正常人群葡萄糖代谢的差异,各脑区差异结果以Z-Score值显示,分析颞叶癫痫病人全脑葡萄糖代谢特点。结果 术后病理为脑皮质发育不良22例,节细胞胶质瘤1例;病灶位于左侧颞叶16例,右侧颞叶7例。除颞叶呈葡萄糖低代谢改变外,还存在同侧海马、海马旁回、岛叶、杏仁核、颞叶岛盖以及双侧小脑半球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减低;对侧颞叶、额叶、顶叶、顶上小叶以及角回葡萄糖代谢不同程度增高。结论 颞叶癫痫具有一定葡萄糖代谢特点,其特定的葡萄糖代谢特点有助于更加精准的癫痫术前定位及其病理特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特点。方法对14例首发并且符合DSM-Ⅳ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的评估及18F-FDGPET检查;对11例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均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18F-FDGPET检查。18F-FDGPET显像后,用统计参数地图(SPM,P值设为0.001)方法分析抑郁症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分布差别。结果SPM分析显示双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额叶内侧,右侧脑岛葡萄糖代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左侧丘脑,左侧前扣带回,双侧小脑前叶山顶、右侧小脑后叶山坡,左侧枕中回,左侧颞中、下回葡萄糖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皮质-丘脑-边缘回路代谢异常;小脑的代谢异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区域;从神经影像学角度为抑郁症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脑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脑^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显像的特点。方法 分别对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GD组)及1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脑^18 F-FDGPET显像,按年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总分和性别构成配对,用统计参数图第2版软件比较两组间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的差别。结果 GD组较对照组在双侧尾状核、额下回、颞上回、额中回,右侧核外、额上回、舌回和左侧扣带回、中央前回等脑区局部葡萄糖代谢减低(均P〈0.005)。GD组无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增加的脑区。结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存在基底节区、前额叶、颞叶和边缘系统的局部葡萄糖代谢下降。  相似文献   

19.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4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 例 介 绍例 1,男 ,37岁 ,无业 ,因戒毒后言语不清 ,行走不能一月余入院。患者有吸海洛因史 3年 ,烫吸法 ,每日 1~ 2 g。在家自行戒毒后 4日出现言语不清 ,饮水呛咳 ,双上肢运动笨拙 ,双下肢不能行走。反应迟钝 ,大小便失禁。查体 :神志清 ,言语缓慢 ,构音障碍。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增高 ,肌力 级 ,腱反射 ( )~ ( )。双侧 Hoffman征 (+)。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均 (+)。 Romberg征 (+)。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头颅 MRI示双侧顶叶、丘脑外侧核、桥脑、小脑半球、齿状核可见对称性长 T1 、长 T2 影 ,边缘清晰。CSF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并探讨立体定向毁损颅内不同靶点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出现小脑体征与手术灶关系。方法:随机抽出颅内3个不同靶点毁损治疗PD共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Leksell定向仪,选择常规靶点。结果:丘脑外侧苍白球(VpLp)毁损术后一周以上出现小脑体征者占3.3%,在丘脑腹测中间校(Vim)毁损出现小脑体征者占6.6%。而毁损丘脑腹外侧核(VL)出现率最高。结论:毁损灶越靠近丘脑脑底部,术后出现小脑症状的发生率越高,说明走向毁损灶的位置与小脑症状的出现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