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血脂水平,探讨它们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与72例无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DBIL、IBIL、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TBIL、DBIL、IBIL、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胆红素和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按照TOAST分型标准选取3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患者134例,心源性脑栓塞型(CE)患者102例,小血管病变型患者(SAA)137例。所有患者测定血压和血脂水平,同时采用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以最厚处内-中膜厚度(IMT)≥1.2mm为阳性。结果SAA组患者静息血压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TCH和TG浓度较LAA组和CE组高(P〈0.05);SAA组患者的LDL浓度较CE组高(P〈0.05);LAA组患者的HDL和ApoA浓度较CE组和SAA组低(P〈0.05)。三组之间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SAA型患者静息血压偏高,“坏”胆固醇浓度亦偏高,LAA型患者“好”胆固醇浓度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尿酸、血清脂蛋白(a)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85例脑梗死患者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a)及血尿酸(UA)水平,与对照组4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TC、TG、HD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畀(P〉0.05),UA、LDL、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无糖尿病者,血UA、Lpo(a)亦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尿酸、Lpo(a)含量增高与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脑梗死患者106例、脑出血患者65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83例;脑梗死组又分为初发和复发,<60和≥60岁、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亚组。用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老年脑梗死组T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脑梗死组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出血患者血脂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组血清TC、TG和LDL-C均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结论:血清TC、LDL-C主要与复发性脑梗死有关,而TC、TG主要与老年脑梗死发生有关;血清TC、TG和LDL-C升高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第2代抗精神病药对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奥氮平、奎硫平和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件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奥氮平组35例、奎硫平组41例、齐拉西酮组38例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检测血脂水平和体质量。结果:奥氮平组治疗4周、治疗8周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垃著降低(P〈0.05);奎硫平组至治疗8周时,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齐拉西酮组治疗4周和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TC、TG、HDL、LDL、体质量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治疗8周奥氮平组、奎硫平组TC、TG、HDL、LDL、体质餐变化与齐拉西酮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体质量的影响较奥氮平、奎硫平小,奥氮平和奎硫平在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均可导致血脂异常和体质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和脂质水平与脑出血(CH)的关系。方法对117例CH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11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CH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DBIL/IBIL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或P〈0.05),胆固醇(TC)、直接胆红素(DBIL)较对照组低,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DL—C降低可作为CH的危险因素,TG和DBIL/TBIL比值与CH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对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管狭窄局部血流速度的影响及药物安全性。方法对应用强化降脂治疗的51例(观察组)及常规降脂治疗的45例(对照组)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sl/Vs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转氨酶升高4例(7.84%),对照组出现2例(4.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492)。结论强化降脂治疗不但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更可有效改善血管狭窄局部的血流速度,且药物不良反应与常规降脂治疗无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以及血清PRL水平与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喹硫平(29例)、氯氮平(30例)、奥氮平(30例)和利培酮(29例)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8及12周末予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阿朴脂蛋白A—I(ApoA-1)、阿朴脂蛋白-B(Apo—B)及血清PRL浓度。结果(1)喹硫平组TG、HDL在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氯氮平组Apo—B在4、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LDL在8、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利培酮组除TG外其余血脂指标在8、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奥氮平组TG、HDL、LDL、ApoA-1、Apo—B在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TC在8与12周有显著升高(P〈0.05)。(2)利培酮组治疗8、12周后血清PRL明显升高(P〈0.01)。(3)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PANSS一般病理分的减分率分别与PRL、LDL有显著相关;氯氮平组PRL与LDL有显著相关。结论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和氯氮平均影响血脂代谢;氯氮平疗效与血清催乳素及LDL有关,利培酮疗效与LDL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及脑梗死(CI)患者血清载脂蛋白E(ApoE)含量,探讨ApoE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例、24例CI患者及24例正常对照者,分别运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测定血清ApoE含量,同时测定血清TC、TG、HDL-C、LDL-C、ApoA和ApoB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D和CI患者血清ApoE,ApoB及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HDL-C和ApoA含量显著降低(P<0.01),TC及TG含量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D和CI患者均有脂代谢异常,血清ApoE可作为检测其脂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各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51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31例非缺血性卒中对照组个体的血脂情况,包括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并将其中1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将各亚组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再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C/HDL比值明显高于较对照组。其余血脂成分,包括TC、TG、LDL则未发现存在显著差异。亚组比较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组、心源性脑栓塞(CE)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O)组的HDL水平明显低干对照组,而他们的TC/HDL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其余血脂成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其他原因卒中(SOE)及不明原因卒中(SUE)均显示与血脂各成分无相关性。结论HDL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明显降低,其保护因素降低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原因之一。TC/HDL比值可作为衡量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指标之一。需要进一步进行基于卒中分型基础上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 :脑梗死患者 10 6例、脑出血患者 6 5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 83例 ;脑梗死组又分为初发和复发、<6 0和≥ 6 0岁、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亚组。用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TC、TG和LDL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HDL -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老年脑梗死组T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复发脑梗死组TC、LDL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脑出血患者血脂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组血清TC、TG和LDL -C均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结论 :血清TC、LDL -C主要与复发性脑梗死有关 ,而TC、TG主要与老年脑梗死发生有关 ;血清TC、TG和LDL -C升高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卒中的TOAST病因分型,各分型与血浆纤维蛋白原(Fg)、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及相关基因Fgβ-148C/T、MTHFR 677C/T多态性的关系。方法:98例中国北方汉族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分型,检测血浆Fg和tHcy浓度;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患者和60例相匹配的青年对照者进行Fgβ-148C/T、MTHFR 677C/T多态性分析。结果:本组TOAST病因分型心源性脑栓塞(CE)13.27%,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23.47%,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28.57%,其他原因引发的卒中(OC)19.39%,原因不明性缺血性卒中(UND)15.31%。TOAST各型青年缺血性卒中血浆Vg、tHcy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LAA型血浆Fg、tHcy浓度最高,但与其他各型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性卒中组Fgβ-148和MTHFR 677 T等位基因频率和各基因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AA型Fgβ-148T等位基因频率和CT+TT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型无显著差异(P〉0.05)。与吸烟、饮酒进行联合分析,缺血性卒中组Fgβ-148或MTHFR 677基因T携带者同时吸烟或饮酒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仅Fgβ-148CT/TT同时吸烟及MTHFR 677 CT/TT同时饮酒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卒中病因复杂,血浆Fg和tHcy浓度增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Fgβ-148T等位基因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遗传易感因素。Fgβ-148与MTHFR 677T等位基因分别与吸烟、饮酒协同作用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原因型脑梗死与其他亚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探讨不明原因型的潜在病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19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OAST分型,比较TOAST分型中不明病因型的危险因素、病史、生化指标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小动脉闭塞型的差异,推测不明原因型的可能病因。结果 不明原因型组的发病年龄比小动脉闭塞型组小(P〈0.01),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吸烟比例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差别无显著差异。不明原因型组饮酒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P〈0.01)。不明原因型组患心脏病者的比例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和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P〈0.01)。不明原因型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于小动脉闭塞型组(P〈0.05)。不明原因型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P〈0.01)。而3组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卒中病史比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空腹血糖(Glu)及白细胞(WBC)水平无显著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型组发病有显著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史、心脏病史是不明原因型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s-CRP并未增加不明原因型患者的风险。结论 年龄、饮酒及心脏病史与不明原因型有较强相关性,对不明原因型脑梗死患者应强化这方面的检查,可能会减少不明原因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
性激素与脑梗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性激素失衡与脑梗死(CI)的关系及其引起CI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2例急性CI患者及3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并对其中26例CI恢复期患者的性激素进行复查;采用沉淀飘浮酶联法及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两组血脂。结果 CI患者急性期、恢复期男性雌二醇(E2)、E2/睾酮(T)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P<0.01、P<0.05),急性期、恢复期女性E2明显低于对照组女性(P<0.01、P<0.05),此改变与病情轻重无关。CI组血清TC、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HDL2-C显著低于对照组。男性患者E2、E2/T比值与TC、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HDL2-C、HDL3-C呈负相关(P<0.01、P<0.05);女性患者E2与TC、LDL-C呈负相关(P<0.05、P<0.01),与HDL-C、HDL2-C呈正相关(P<0.01)。结论 CI急性期男性E2、E2/T比值升高,女性E2水平降低。CI的发病机制之一是血脂代谢紊乱,从而引起动脉粥样梗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的TOAST病因学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oxLDL水平,按TOAST分型进行分组,对各亚组与5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及小动脉闭塞性卒中组血清oxLDL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组血清oxLDL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亚组(P均〈0.01)。结论:血清oxLDL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并与TOAST分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等类型关系紧密,可作为脑梗死急性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提示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10rag/d),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或其他他汀类药物治疗,用药2周后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CR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血清TC、TG、LDL—C和CRP均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更大。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能更有效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脂及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青年人脑卒中与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脂与中青年人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检测了206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及80例对照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100(ApoB100)和脂蛋白(a)[Lp(a)]血清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TG、TC、LD-L-C、ApoB100及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p(a)水平亦高于脑出血组,异常的血脂成分随年龄变化而发生改变;皮层动脉区脑梗死组Lp(a)水平显著高于穿通动脉区脑梗死组;脑出血组血脂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结论 血脂代谢紊乱是中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烧伤病人血脂变化与烧伤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34例不同程度的烧伤病人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度烧伤病人血清TCH、T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伤患者TG、TCH的下降可作为评估烧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氯丙嗪、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服用氯丙嗪和29例服用阿立哌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治疗8周、16周后的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的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氯丙嗪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脂蛋白的治疗前、后有显著的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血糖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差异;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血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血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氯丙嗪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阿立哌唑对血脂、血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g)β基因148(β148)C/T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677C/T多态性与脑梗死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选取相匹配的病例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PCR-DHPLC)确定Fgβ148及MTHFR677基因型。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组(TOAST分型)及相应对照组Fgβ148CC、CT/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35).余各组两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吸烟或饮酒的FgβCT/TT基因型携带者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Fgβ148CT/TT基因型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携带FgβCT/TT基因型同时吸烟或饮酒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