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旨在研究用MRI T2*WI检测自发性脑出血后含铁病灶的演变过程.方法:大鼠脑内注射不同体积的自体动脉血(A组10μL;B组50μL;C组100μL).各组术后第1、3,7,14和30天行脑部MRI T2WI和T2*WI扫描,记录图像特征.由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脑内注射自体血后,MRI T2*WI图像较T2WI明显清晰;A、B组大鼠术后7和14 d含铁病灶体积T2*WI较T2WI所测得的体积更大(P<0.05); C组大鼠术后第7、14和30天,T2*WI比较T2WI测得的体积也更大(P<0.05).结论:在自发性脑出血后含铁病灶的检测中,MRI T2*WI较MRI T2WI更为清晰和敏感.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梯度回波T*2 成像诊断急性脑出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磁共振梯度回波T2成像(GRET2WI)诊断急性脑出血的意义。方法发病1~24h的21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行CT检查后,行GRET2WI检查及常规MRI检查,比较其诊断价值。结果21例出血灶在GRET2WI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极低信号,或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信号环,内部为略高信号或低信号区内混杂小点、斑片状高信号,使脑出血病灶显示非常清楚。6例在基底节区,同侧或对侧丘脑发现有1~7个直径2~5mm的圆形、斑点状的极低信号,为GRET2WI检测出的脑微出血。结论应用GRET2WI技术可以早期准确地诊断脑出血,可以全面了解患者颅内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有颅脑出血的56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男32例,女24例.受检者年龄14~72岁,平均45.9岁.设备:飞利浦Achieva3.0T X-series 磁共振扫描仪.全部采用常规T1WI、T2WI、FLAIR、DWI及SWI扫描,有8例患者追加MRA检查.对各扫描序列显示的异常信号,尤其是出血灶的显示及出血灶大小、多少及病灶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对脑静脉分支显示进行后处理,以提高脑静脉的显示质量.结果 56例患者脑静脉分支均显示清楚.SWI显示22例有出血灶(22/56),T1WI显示8例有出血灶(8/56),T2WI显示11例有出血灶(11/56),FLAIR显示10例有出血灶(10/56),DWI显示7例有出血灶(7/56).13例脑梗死患者,4例提示治疗后梗死区有低信号出血灶.3例脑血管瘤合并出血者,SWI显示出血灶明显大于和多于常规T1WI及T2WI序列显示.1例CT扫描阴性,SWI显示大脑前动脉畸形并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3.0T磁共振扫描仪磁敏感序列(SWI)对脑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常规序列,是一种显示少量脑出血及提高出血灶检出率的有效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疑有脑出血性病变的患者检查中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健康老年人与脑出血、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病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名健康老年人、32例脑出血、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32例多发腔隙性梗死、6例脑栓塞和8例动脉硬化性脑病)行常规MRI和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检查,了解微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GRE—T2^*WI脑出血组、多发腔隙性梗死组和动脉硬化性脑病组的微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7.5%、28.1%和25.0%,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的6.6%(P〈0.05);微出血出血灶数目也明显高于健康组。38.0%的微出血位于基底节区,其次在丘脑区域(25.2%)、皮质下白质区域(14.5%)和脑干(13.8%),小脑部位(8.4%)微出血相对较少。结论GRE—T2^*WI检查可以发现常规MR/不能发现的脑微出血,并提示微小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在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症,发病率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0%~15%[1],引起出血的原因有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动脉炎、颅内肿瘤及抗凝治疗的并发症等[2]。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AN)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在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成像评估帕金森病脑铁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脑铁与PD病理学改变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黑质(substantia nigra,SN)脑铁增加可诱导自由基参与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本研究拟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的双回波(duel-echo,DE)的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SE)中的T2加权成像(T2WI)评估PD脑铁变化造成的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relaxation time,T2RT)的改变,探讨MRI对PD脑铁病理性改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中的铁水平的评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0例,将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设为对照组,均对其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水平、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左、右基底节,左、右丘脑,左、右额颞等部位的铁沉积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左基底节、右基底节、左丘脑、右丘脑、左额颞和右额颞的角弧度值与血肿体积、收缩压、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0<r<0.8,P<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中的铁水平随血压、血肿体积、NIHSS评分的升高而升高,可将出血区域的角弧度值作为评估铁过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对脑功能区及其邻近部位病变和一些脑组织解剖结构改变不明显的病灶 (癫痫等 )尽可能的切除 ,并最大限度的保留相应功能区功能 ,降低致残率 ,一直是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近年来脑磁图 (MEG)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ET) ,单光子计算机发射体层扫描(SPET) ,磁共振波谱分析 (MRS)的发展为术前影像检查提供了精确、无创、安全的功能性成像工具。本文就fMRI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方法、现状及将来作一阐述。一、基本原理MR快速扫描技术和不同类型的脉冲序列设计极大地扩展了MR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评价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皮质脊髓束(CST)受损程度的意义及其与肌力恢复的关系.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1月至2009年5月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单侧基底节区HICH患者35例,术后10 d应用3.0T磁共振DTI技术检测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CST,应用Functool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CST损伤程度,HICH患者康复治疗2月后采用Brunnstrom标准进行肢体肌力检查,分析CST损伤程度与肢体肌力的相关性.结果 10例健康志愿者CST显示清晰.35例HICH患者CST受损的模式有3种:纤维束显示达正常侧的2/3或相仿(11例),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最好;纤维束显示小于正常侧的2/3(18例),患者肢体肌力恢复较好;纤维柬显示小于正常侧的1/3(6例),患者肢体肌力恢复最差.CST受损患者患侧的FA值均较健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模式CST损伤患者患侧的FA值、肢体肌力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CST损伤程度与肌力恢复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r=0.931,P=0.000).结论 应用磁共振DTI技术可显示脑内白质纤维束的走形及分布,能够早期检测HICH患者CST的损伤程度,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损伤的评估、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时期脑出血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信号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对经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67例患者的磁共振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出血时间为参考依据进行分期,分析各期磁共振信号特点,并对血肿内部及健侧对应位置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测量,分析各期ADC值。结果慢性期、亚急性晚期、超急性期血肿的D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在超急性期血肿的边缘可见低信号环;亚急性期和超急性期血肿的DWI大部为低信号,再在其边缘可见高信号环;与健侧相比,各期患侧的ADC值均明显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亚急性晚期和急性期患者;除慢性期患者以外,各期患者的双侧ADC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的各期DWI信号有特征性,与健侧相比,血肿中心ADC值更低。DWI可用于临床早期治疗,对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序列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对43例临床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术前常规MRI及MRN序列扫描,对手术探查、术中肌电图及术前MRI/MRN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N对节前神经损伤诊断的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83.6%,准确率为80.0%。MRN对臂丛神经节后损伤诊断的敏感度为74.8%,特异度为88.1%,准确率为79.2%。结论 MRN可作为早期臂丛神经损伤定性及定位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Zhang H  Xiao B  Zou T 《神经科学通报》2006,22(6):361-367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进展已经使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从传统的临床和电生理检查向解剖学研究转化。磁共振神经成像能够获取周围神经纵切面和横切面的影像,来直接观察神经内外的病灶。磁共振神经成像作为一种敏感的非侵入性技术,可用于诊断周围神经的神经压迫症、炎症、创伤、康复和系统性神经疾病。这就要求神经科医生与放射科医生一样,也要熟识该领域各种新技术的影像表现。本文将对磁共振神经成像在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磁共振实验研究作一综述,包括相应的技术介绍。  相似文献   

13.
DWI在超急性期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卒中样起病,发病时间在6h以内,因怀疑缺血性脑血管病急诊行头部MRI检查,按文献Schellinger描述的超急性期脑出血MRI特征初步诊断脑出血,并随即行头部CT证实。10例患者均进行DWI、ADC图和常规MRI扫描,测算不同序列血肿体积,并与头部CT进行比较。结果:10例MRI初步诊断脑出血的患者均经CT确诊为脑出血,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超急性期脑出血血肿DWI的特征性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磁共振T2WI?DWI和ADC图显示血肿体积均大于CT,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T1WI与CT的血肿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WI对超急性期脑出血诊断准确,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成像在颅脑创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共振成像(MRI)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迅速发展,在颅内肿瘤、脑血管病、神经变性疾病诊断方面显示了强大优势,但在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方面,MRI由于显示骨折及超急性期血肿差、检查时间长、对危重病人难以安全成像等缺点而限制了其使用.得益于MRI显示脑实质全貌及细节方面的明显优势,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MRI在颅脑创伤中的应用前景愈加广阔.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具有时间和空间多发性.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在MS临床诊断、机制研究以及疗效监测方面发挥了其他影像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的科研与临床,该技术能较方便地观察到脑功能活动,从而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探索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本文就近年fMRI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为精神医学的科研和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是在磁共振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水分子的弥散来成像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定量观察活体组织的弥散特征,了解组织纤维的走行方向和完整性,为临床提供组织早期病变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动力学信息;是无创性检查深部组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脑白质病变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水肿无创动态监测仪在自发性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前瞻性收集自发性脑出血20例,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入院后均行脑室内颅内压(ICP)动态监测2周,采用BORNBE脑水肿无创动态监护仪监测扰动系数(DC)评估脑水肿。结果 发病1周内,DC、ICP、GCS评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发病2周,DC和ICP明显降低(P<0.05),GCS评分明显增高(P<0.05)。DC最低值与ICP呈明显负相关(r=-0.41,P<0.01),与GC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4,P<0.01),与发病6个月GO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2,P<0.01)。结论 对自发性脑出血,脑水肿无创动态监护仪可连续、动态监测脑水肿情况,具有评估病人ICP的作用;而且,与脑室内ICP监测相比,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动态观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一、植物状态及其研究历程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临床上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意识障碍患者.1972年由Jennett和Plum在Lancet上首次提出持续性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的概念,用以取代当时混杂应用的各类名词,如极深度昏迷,运动不能性缄默,永久性、不可逆性或稽延性昏迷、去大脑或去皮层状态等,这一见解以后逐渐为各国学者所采纳.1994年美国PVS多学科专责小组对VS下的定义为:“患者完全失去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的认知,有睡眠一觉醒周期,下丘脑及脑干的自主功能完全或部分保存”.此类患者死亡率高,致残严重且缺乏有效治疗,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引起了医学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 T2*-WI)诊断家族性多发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FCCM)的价值.方法 对FCCM患者的2个家系26名成员进行颅脑CT、常规MRI(T1WI、T2WI、T2FLAIR、DWI及SE)及GRE T2*-WI检查.结果 GRE T2*-WI检查发现FCCM患者12例,均为多发病灶,平均检出病灶23个,病灶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其次为皮质-皮质下、丘脑、小脑和脑干.病灶呈特异的高低混杂信号,周边围有一圈黑色低信号环,极具特征性.常规MRI检出脑内病灶数目(平均病灶数5~17个)、疑诊或确诊为FCCM患者的例数(平均例数3~9例),由多至少依次为SE、DWI、T2FLAIR、T1WI和T2WI,均较GRE T2*-WI少.而颅脑CT仅对病灶较大、合并有钙化或出血的3例患者疑诊为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结论与CT和常规MRI相比,GRE T2*-WI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病灶,为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