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神经发生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VD组和治疗组;改良2-VO+硝普钠法建立VD大鼠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EPO;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测定脑内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造模后30d行为学测试,VD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AAR)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大鼠AAR比率显著高于VD组;免疫荧光结果:BrdU标记增殖细胞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VD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治疗组脑内腩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组.结论 腹腔注射EPO可促进脑内细胞因子BDNF、VEGF分泌及神经发生,并显著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2-VO)建立血管性痴呆(VaD)动物模型,观察EPO治疗对VaD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用14~15月龄Wistar大鼠,应用水迷宫进行空间定向学习训练,将达到学会标准者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VaD组、VaD+EPO腹部皮下注射治疗(EPO)组。2-VO制作VaD模型,应用水迷宫检测空间定向学习能力;行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VaD组、EPO组2-VO后8周学习记忆能力均明显下降;VaD组2-VO术后8周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细胞稀疏、肿胀,与VaD组相比,EPO组脑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结论2-VO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EPO治疗的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强;海马CA1区神经元的缺血损伤减轻可能是EPO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 4 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EPO组。全脑缺血前 3h ,EPO组大鼠脑室立体定向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ecombinantHumanErythropoietin ,rHuEPO) ,生理盐水组则给予生理盐水 ,假手术组只进行假手术处理。观察缺血后 2 4h海马CA1区细胞色素C(CytochromeC ,CytC)的变化 ,及缺血后 72h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EPO组海马CA1区呈现点状分布的CytC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增强 (P <0 .0 1) ,并且较生理盐水组呈现较少的凋亡细胞 (P <0 .0 1)。结论 EPO预处理可以抑制海马CA1区CytC从线粒体向胞浆释放及减少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脑保护作用和海马α-微管蛋白(tubulin)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两血管阻断 硝普钠降压"法建立大鼠VD模型,并给予Epo腹腔注射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Nissle染色、α-tubulin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α-tubulin表达水平.并与VD大鼠及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结果 与VD组比较,Epo组大鼠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除试验第1 d)(均P<0.05);海马神经元形态规则,尼氏小体数量多,α-tubulin阳性轴突数多,α-tubulin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Epo组与假手术组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及海马α-tubuli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po可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减轻缺血性脑损害,促进海马α-tubul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6.
背景:研究发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激活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刺激其增殖和分化,还能促进脑内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减小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缺血灶,促进慢性脑卒中模型缺失神经功能的长期恢复。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治疗)、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仅行颈前正中切开,不结扎颈总动脉)。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定向航行观察大鼠逃避潜伏期,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TUNEL染色和图像分析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脑缺血后7 d,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 < 0.01),海马组织TUNEL阳性凋亡细胞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 < 0.01),随着时间的延长,14,28 d时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逐渐加重,相应海马组织TUNEL阳性凋亡细胞逐渐增加。14,28 d时实验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海马组织TUNEL阳性凋亡细胞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说明脑缺血后早期给予外源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助于减少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戊四氮(Pentetrazol,PTZ)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探讨癫痫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2只体重为230~250 g的6~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PTZ组、PTZ+EPO组。运用基于质谱的TMT标记技术将r-HuEPO对PTZ致痫大鼠海马组织的差异蛋白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检测到PTZ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13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55个表达上调,84个表达下调。结论 r-HuEPO通过上调PTZ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NADP)、还原型辅酶Ⅱ(Reduced nicotinamide pur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 2 mitochondrial,TrxR),减轻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8.
不同疗程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EPO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每组分成短、中、长三个疗程,两组大鼠均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PO治疗组短、中、长疗程相应时间点分别腹腔注射EPO3000U/kg;生理盐水治疗组各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疗程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断头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aspase-3,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EPO各疗程组神经功能相应地改善,而凋亡细胞与caspase-3表达均相应地减少,其中长疗程组减少最为显著,较中、短疗程有统计学差异(氏0.05)。结论不同疗程的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不完全相同,长疗程接近最佳疗程。 相似文献
9.
10.
卢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4):30-32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细胞凋亡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加入6-OHDA建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6OHDA组和EPO+ 6-OHDA组,采用T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UNEL法观察体外培养7d时细胞凋亡情况,检测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6-OHDA组存在明显的细胞凋亡和Bax蛋白高表达(P<0.05);与6-OHDA组比较,EPO+ 6-OHDA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减少6-羟基多巴诱导的神经元细胞凋亡,降低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选择性凋亡在戊四氮所致慢性癫疒间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末端标记双标技术观察海马γ 氨基丁酸 (GABA)能神经元、谷氨酸 (Glu)能神经元各自凋亡情况。结果 :GABA能神经元凋亡数明显高于Glu能神经元凋亡数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癫形成期间脑内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引发了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 ,选择性地引起GABA能神经元凋亡占优势 ,打破了兴奋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 ,从而促发癫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NMDA受体mRNA表达特征及石杉碱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测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原位杂目的 观测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原位杂交变化的影响,以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及石杉碱甲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 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模型,药物组用石杉碱甲溶液灌胃,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测其行为学改变,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测小鼠海马神经元 N-甲基 D-天门冬氨酸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 石杉碱甲组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优于模型组(P < 0.01),其海马 N-甲基 D-天门冬氨酸受体 mRNA表达也明显增高(P <0.01)。结论 石杉碱甲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与其恢复海马低水平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mRNA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光化学反应法建立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以期为血管性痴呆病理研究和防治药物开发提供可靠实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利用光化学反应诱导血栓形成的原理,短时间内造成大鼠脑皮质完全性局灶性梗死,7d后测定其水迷宫学习记忆与空间探索能力;电镜观察神经细胞、突触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细胞Fas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与空间探索能力下降,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5.P〈0.01);电镜下,模型组大鼠出现神经细胞核内染色质固缩、边聚、断裂等凋亡征象,突触数量减少且结构破坏,神经髓鞘水肿;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Fas表达与其他两组比较显著增多(P〈0.01)。结论 光化学反应法建立的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在神经细胞超微结构、FAS免疫组化染色等方面具有血管性痴呆部分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ERK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小鼠海马神经元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小鼠VD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药物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灌胃治疗。术后第29、30天,采用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成绩测试,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ERK表达的变化。结果盐酸多奈哌齐可明显改善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ERK1、ERK2表达及海马CA3区p-ERK表达较假手术组及治疗组减少(均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通过增加乙酰胆碱含量,后者作用于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激活ERK,从而有助于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海马神经元内ERK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V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金纳多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生长抑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金纳多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生长抑素(S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将100只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金纳多组。应用水迷宫及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及SS表达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学习记忆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纳多治疗30 d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P<0.05),SS阳性神经元表达增加(P<0.05)。结论金纳多可增加SS阳性神经元表达,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宽叶缬草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神经元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腹腔注射硝普钠的方法复制小鼠拟血管性痴呆的模型。健康昆明小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宽叶缬草组。分别于术后7、15、30 d,跳台实验检测其痴呆程度;透射电镜、HE和Nissl染色对海马区神经元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宽叶缬草组跳台实验潜伏期明显短于模型组(P<0.01),受电击总时间少于模型组(P<0.01);宽叶缬草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可见神经元脱失、部分神经细胞核固缩并有胶质细胞增生等病理学改变。结论:宽叶缬草能明显减轻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改善脑缺血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17.
新疆石河子城区血管性痴呆和老年性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疆石河子城区老年人血管性痴呆及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情况。方法于1995年1~3月对石河子城区50岁以上老年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6个住宅小区计2687人,其中尼佳1380人,女性1307人。结果发现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为1.38%(37/2687),老年性痴呆患病率为0.41%(11/2687),老年性痴呆无性别及职业差异。血管性痴呆男性患病率(1.88%,26/1380)明显高于女性(0.84%,11/1307)(x2=4.6310,P<0.05),无职业差异。随年龄增长,两种痴呆患病率均有明显增加,且两者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调查结果还表明,无论哪种痴呆,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患病率高。结论降低痴呆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人群的教育、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前脑缺血及再灌流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缺血及再灌流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元凋亡变化规律及关系。方法 :前脑缺血及再灌流大鼠为模型 ,检测海马ET、CGRP含量和神经元凋亡。结果 :缺血后 1 5minET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再灌流后降低 ,1d时最低 ,2d时恢复正常。缺血后 1 5minCGRP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再灌流后升高 ,1d达高峰后下降。缺血后出现神经元凋亡 ,再灌流后仍增加 ,1d达高峰后下降。ET含量与凋亡细胞呈负相关。CGRP含量与凋亡细胞呈正相关。结论 :缺血和再灌流均可导致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0.
Hiroshi Ishino M.D Haruo Seno M.D Takuji Inagaki M.D Chikako Naora M.D Masaaki Iijima M.D Osamu Tanaka M.D Yukio Yamori M.D Ryohichi Horie M.D 《Psychiatr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s》1990,44(3):551-556
Abstract: We have studied neuropathologically 200 aged nursing home residents (101 men and 99 women) autopsied between 1976 and 1985. Seventy-three of the 200 showed dementia during life, that is, 27% and 55% of the residents in nursing homes and special nursing homes, respectively. The relative frequencies of SDAT and VD in nursing homes as a whole were the same (34%). The relative frequencies of SDAT and VD in special nursing homes, where usuall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VD have been noted, were 21% and 52%, respectively. 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our special nursing homes (SDAT-.VD = 1:2.5) and nursing homes as a whole (SDAT:VD = 1:1) with those of Barnes and Raskind (SDAT:VD = 2:1) and Rovner et al. (SDAT:VD = 3:1) showed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VD in Japanese nursing homes are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ir American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