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22例病理确诊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6岁。22例患者中,4例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18例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通过膀胱镜和活检确诊;1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术前诊断通过超声(18例)、静脉尿路造影(11例)、逆行造影(7例)、CT(14例)及MRI( 5例)检查。4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中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电切术。1例经尿道电切术患者术后12个月复发,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愈。1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中1例行粘连松解术,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13例行输尿管瘢痕狭窄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论: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输尿管病变的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附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们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报告4例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输尿管子宫内膜异症报道。结果:国内26例(包括本组4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就诊时24例出现患侧腰背部疼痛或不适,其中3例与病人月经周期有关;10例出现血尿;4例月经紊乱、痛经。结论:需要提高对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认识,以便对患此病病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5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资料。结果3例患者表现为腰骶部酸胀不适或下腹部隐痛不适(其中1例经期症状加重),1例表现为急性腰腹部绞痛,1例绝经患者无明显症状。首诊误诊4例,不能明确诊断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输尿管肿瘤1例,术中、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1.5~9年,4例肾积水消失,1例肾输尿管切除者对侧未见肾积水。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易误诊,妇科、泌尿科医师应加强对于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对于诊断不明者,建议手术探查,既可立即解除梗阻,又可明确诊断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4.
950230精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二例/胡陆林…//中华妇产科杂志一1994,29(3)一137 翰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罕见.本文作者报道两例.两例患者均有血尿、痛经及腰痛等症状.泌尿科各种检查提示箱尿管下段梗阻.妇科检查亦有阳性体征.一例术中发现左侧翰尿管下段有一3KZcm大小肿物.肿物以上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故行左肾及左愉尿管切除。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术中发现左侧输尿管下段狭窄,上段扩张.切除狭窄部,行输尿管膀胧吻合术.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张迅)950231子宫内膜异位患老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测定/李柏如…声中华妇产科杂…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在25~45岁的女性中发病率为15%。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占其中的15%[1]。发生率约为0.01%~1.00%[2],多发生于下1/3段,单侧多见,以左侧为多。原发性输尿管肿瘤较少见,良性肿瘤更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乳头状瘤样增生致输尿管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提高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其中左侧3例,右侧5例.B超检查均发现输尿管中上段扩张、肾积水.IVU检查,8例均提示输尿管下段狭窄、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结果8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切除盆腔包块、松解输尿管并内置双J管;5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膀胱再吻合;1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端端吻合;1例行输尿管境检、置双J管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8例,随访时间12月~7a,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B超及IVU,肾积水均缓解.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应尽早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45例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30例.术前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糖抗原125,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子宫内膜异位抗体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糖抗原125水平为(79±40)U/mL,高于对照组(22 U/mL±11 U/mL).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子宫内膜异位抗体阳性率为55%,对照组为10%.单项测定糖抗原125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3%;单项测定子宫内膜异位抗 体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为55%,特异性为90%;如以两者均阳性为诊断标准,则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100%;如以其中之一阳性为诊断标准,则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73%.[结论]测定血清中糖抗原125、子宫内膜异位抗体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联合测定更能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但侵及输尿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上较为少见。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易导致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近年来,我院共收治5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现对其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其中左侧3例,右侧5例。B超检查均发现输尿管中上段扩张、肾积水。IVU检查,6例均提示输尿管下段狭窄、输尿管上段扩张、肾积水。结果 6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切除盆腔包块、松解输尿管并内置双J管;3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膀胱再吻合;1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及输尿管端端吻合;1例行输尿管镜检、置双J管术,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随访6例,随访时间12月~7 a,症状均消失,定期复查B超及IVU,肾积水均缓解。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应尽早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贾西彪  王红静 《广东医学》2012,33(12):1853-185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同时对卵巢周期性分泌的激素起反应.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发于25~40 岁的妇女,绝大多数发生于盆腔内,尤以卵巢最常见,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较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是最常见的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国外学者报道发生率为0.03%~0.45%[1-2],最高达0.8%[3],国内报道发生率为0.03%~0.27%[4-5].主要表现为腹壁瘢痕处疼痛包块,经期包块长大,疼痛加重,严重影响妇女健康与生活质量;该病起病隐匿,临床上少见,容易误诊[2],国外报道误诊率高达67%[6],故就本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报告16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均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育龄期患者服用米非司酮1年。将异位内膜组织切除,所有患者随访6月~2年,效果良好。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经诊断后应及时彻底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择取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例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她们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经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无1例出现复发情况。结论在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常规检查结果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得出明确诊断后,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能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1年病理证实的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23例患者中3例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6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12例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输尿管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损电切术。术后病理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病例。随访的20例患者术后复查超声、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提示肾积水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治疗轻度输尿管梗阻患者与输尿管狭窄段切除术治疗中重度输尿管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案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体会并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水平。方法本组5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均先行输尿管镜下肿块活检,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肿块灼除术,1例行输尿管肿块切除端端吻合术。结果均一次手术治愈,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症状消失,肾盂积水缓解。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较难确诊,输尿管镜下肿块取活检是较好的诊断方法,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灼除术则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3例泌尿器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体会.方法 1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前者表现为腰胀痛和血尿,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中1例表现痛经和周期性尿频,B超和IVU 确立输尿管病变,B超和CT作出膀胱占位诊断.分别行保守性输尿管和膀胱病变切除,术后连续内分泌治疗3个月.结果 术前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未确诊,经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术后恢复顺利,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 泌尿系子宫内膜异位症大多无特异性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术前难以确诊,应仔细分析病史和组织深层的病理学检查以减少漏诊.保守性手术切除辅以内分泌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该病,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输尿管狭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输尿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0年间收治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患侧肾脏及上段输尿管积水。术前诊断明确者3例。4例行输尿管病灶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其中3例患侧肾积水消退,肾脏排泄功能恢复正常:1例肾积水无明显好转。另1例行患侧肾脏及输尿管切除术,术后临床症状消失。结论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多数发展为隐匿性肾功能受损,IVU、RPG、MRU可发现肾积水及病灶部位。对于腔内型和混和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建议输尿管镜取活检术前明确病理。治疗需切除病变输尿管,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或输尿管吻合术。若肯定患侧肾功能已完全消失者,行患侧肾脏和输尿管切除。以上治疗的同时需行卵巢切除,有生育要求者保留卵巢而行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免疫荧光法测定子宫内膜IgG抗体 ,并用以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 将血清 (n =91)和子宫内膜标本 (n =77)分 3组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DIF)测定各组内膜组织中沉积的IgG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子宫内膜IgG抗体。 结果 ①检测内膜中沉积的IgG敏感性 82 % ,特异性 36 .8% ;②检测血清中子宫内膜IgG抗体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敏感性 87.2 % ,特异性 98.1%。结论 ①检测子宫内膜沉积的IgG抗体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意义不大 ;②测定血清中的子宫内膜IgG抗体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敏感性强 ,特异性高 ,临床应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2月间报告有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共22例,13例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7例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2例为尿道子宫内膜异位。结果对这22例患有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输尿管病变者有2例行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2例尿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尿道肿物电灼术。结论早发现和早治疗以及密切随访对于治疗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是治疗泌尿系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手段,临床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是子宫内膜在肌层的良性侵入,表现为功能活跃的子宫内膜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岛侵入肌层,并伴有平滑肌组织的增生、肥大[1].既往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点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所不同,提出它是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子宫腺肌病约30%-35%无任何症状,约15%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50%合并子宫肌瘤,且症状无特异性等因素造成临床上漏、误诊率较高.所以,临床上寻找一种合理的无创性检查尤为重要.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影像学检查作为有效的辅助诊断工具日益受到关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常见而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不明,表现呈多样性,病灶一般位于盆腔生殖器官及其邻近结构的腹膜表面,但也能出现在身体其他任何部位[1].今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及其他因素影响,发生在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增多,国外报道剖宫产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为0.8%[2].现将我院1997年9月~2007年9月10年间治疗的16例分娩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