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技术(TCI)维持肌松可否改变随机静注肌松药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为临床选出一种给药方法。方法将30例拟行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组(A组)和TCI组(B组),观察2组患者术毕至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手术开始及手术刺激最强时T1/Tc值及术毕前30min内出现体动需要追加镇静或镇痛药例数。结果B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手术开始及手术刺激最强时T1/Tc值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静脉TCI泵注维库溴铵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麻醉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靶控输注(TCI)维库溴铵的可行性,通过比较TCI与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的药效学,选择在全麻下行脊柱手术的男性患者32例,随机分为两组:TCI维库溴铵组(Ⅰ组)17例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组(Ⅱ组)15例.Ⅰ组TCI维库溴铵,采取效应部位靶浓度0.34μg*ml-1;2组快速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8mg*kg-1(ED95=0.05mg*kg-1),于TOF消失时行气管插管,随后当TOF恢复至2个颤搐时单次静脉注射维溴铵0.02mg*kg-1,两组直到手术即将结束不再给药,比较患者肌松指标.结果显示Ⅰ组、Ⅱ组平均插管剂量分别为(0.058±0.003)mg*kg-1及0.080mg*kg-1,Ⅰ组低于Ⅱ组(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肌松药起效时间缩短、单位时间用药量减少(P<0.01).表明TCI维库溴铵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维库溴铵与阿曲库铵在小儿腭裂手术全麻中的肌松效应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I级择期行腭裂修补术患儿8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A、V两组,A组为阿曲库铵组,v组为维库溴铵组,每组40例,A组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氯胺酮2mg/kg、舒芬太尼0.5ug/kg、阿曲库铵0.5mg/kg,90秒后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V组用药以静注维库溴铵0.08mg/kg替换阿曲库铵,余皆相同。比较两组患儿气管插管时声门的显露情况,并记录注药前、注药后5、10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术毕患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插管时,两组患儿声门显露程度均能达到Ⅱ级以上显露,无声带活动,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A组注药后5min与注药前相比MBP显著下降、心率升高(P〈0.05),但与v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儿术毕苏醒与拔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维库溴铵与阿曲库铵均能提供良好的肌松,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辅助臂丛阻滞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肌间沟或腋窝径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采用TCI技术按目标血药浓度2μg/L泵入异丙酚,对照组用咪唑安定静脉给药(0.08mg/kg),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术后不同时点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以及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泵入异丙酚后5min,Sp(O2)和HR有明显下降趋势(P均〈0.05),但对血压影响不大,苏醒明显延迟;观察组术中OAA/S镇静评分为2~3分,术后再入睡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臂丛阻滞麻醉,采用目标血药浓度2mg/L,镇静效果确切,可提高臂丛阻滞麻醉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辅助臂丛阻滞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肌间沟或腋窝径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采用TCI技术按目标血药浓度2μg/L泵入异丙酚,对照组用咪唑安定静脉给药(0.08 mg/kg),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术后不同时点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以及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泵入异丙酚后5 min,Sp(O2)和HR有明显下降趋势(P均<0.05),但对血压影响不大,苏醒明显延迟;观察组术中OAA/S镇静评分为2~3分,术后再入睡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臂丛阻滞麻醉,采用目标血药浓度2 mg/L,镇静效果确切,可提高臂丛阻滞麻醉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孢类抗生素对维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脊柱科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Ⅰ组全麻中使用头孢类抗生素,Ⅱ组全麻中不使用抗生素。用Biomter加速度仪监测肌松恢复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中追加维库溴铵的时间及术毕T1恢复至25%和75%及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恢复至0.7的时间,恢复指数(T1从25%至75%的时间)。结果术中追加维库溴铵的时间,术毕T1恢复至25%、75%及TOF比值恢复至0.7的时间、恢复指数2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剂量范围没有明显增强肌松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维库溴铵抑制插管时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颤的效果。方法 :选择 6 0例择期手术患者 ,以琥珀胆碱快速诱导 ,全麻气管插管。用维库溴铵预处理 ,以抑制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颤。根据预处理时维库溴铵用量不同随机分成三组。 组用 0 .0 1mg/kg维库溴铵预处理 , 组用 0 .0 2 m g/kg, 组用 0 .0 4m g/kg。观察患者的肌颤与肌松程度。结果 : 组效果最佳。结论 :用 0 .0 2 m g/kg维库溴铵抑制琥珀胆碱引起的肌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异丙酚、力月西对维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择期手术2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n=10),力月西组(B组n=10),观察在相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下两纽病人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插管前后电解质浓度,维库溴铵诱导量起效时间(T1=0),T1最大抑制程度,临床作用时间(T1恢复至25%)。结果:两组病人播管前后电解质浓度差异无显著性。A组HR及MAP明显降低(P〈0.05),维库溴铵诱导量起效时间及临床作用时间较B组延长(P〈0.05),结论:异丙酚相对力月西使维库溴铵起效时间及临床作用时间都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10.
<正>靶控输注(TCI)技术是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通过置入输液泵中的微电脑自动调节输注药物的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适当的深度,以满足临床要求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TCI技术在国外投入使用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小儿麻醉中的应用为数不多。1 TCI的发展历史1983年Schuttler等首先发明了微机辅助输液泵全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1.
采用精密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在生产、配制及输注过程中可能产生不溶性微粒,是引发部分药物不良反应如静脉炎、过敏反应等的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控制中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输入人体对于安全用药至关重要,笔者从对输液微粒的认识、中药注射剂与液体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加的现象及原因分析、普通输液器与精密输液器的优缺点比较等方面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控制中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输入血管,从而降低部分中药注射剂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常规采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注中药注射剂是最理想、最有效、最安全的输液方式。 相似文献
12.
视康冲剂对失血性血虚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视康冲剂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30只小鼠随机分为 3组 ,各 1 0只 ,分别为血虚模型组、视康冲剂小剂量组 ( 5 .0g kg)和视康冲剂大剂量组( 1 0 .0g kg) ,于失血前后和给药 7日后分别取血测血红蛋白 (Hb)及红细胞 (RBC)计数 ,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情况。结果 视康冲剂能升高失血性血虚小鼠Hb及RBC ,给药后视康冲剂组与血虚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视康冲剂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青光安颗粒剂对抗青光眼术后患者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观察青光安颗粒剂对抗青光眼术后患者的作用。方法:对青光眼术后患者服用青光安颗粒剂的51例(78只眼)和术后未用青光安的对照组37例(54只眼)的视力、视野、眼压、血液流变、血栓素和前列腺素改变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平均13个月的随访。结果:治疗组患者对数视力由治疗前的3.82±1.27增进到4.35±0.75(P<0.01);73.9%患眼的视野与对照组相比有了改善(P<0.005);两组的眼压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的测定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视力、视野和眼压均稳定。结论:青光安颗粒剂有提高抗青光眼术后患者视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TCI在全麻中镇痛效应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靶控输注(TCI)在全麻中镇痛效应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TCI组(简称复合组)和单纯TCI组(简称TCI组),每组30例。复合组患者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麻醉诱导30min,然后行TCI静脉全身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TCI组单纯行TCI静脉全身麻醉。通过对全麻药血浆靶控浓度的影响,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的镇痛效应。同时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复合组及TCI组患者术中平均所需的丙泊酚量分别为226.67mg及272.22mg,平均所需的芬太尼量分别为0.11mg及0.14mg,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复合组切皮前后心率、血压的波动均较TCI组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可相对减少17%丙泊酚用量及14%芬太尼用量;同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轻手术切皮对患者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并可加快患者的苏醒。 相似文献
16.
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897例门诊输液病人的观察,了解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常用药物,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缓解病人的不良反应,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10年10~12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病人897人进行观察并记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有155例发生不同的输液不良反应,其中疼痛80例,占51.6%,静脉炎5例,占3.2%,局部肿胀10例,占6.5%,药物反应60例,占38.7%。结果:经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各种症状改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血栓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通组和丹红组各56例,血栓通组采用175mg血栓通注射液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丹红组采用25ml丹红注射液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进行2周连续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评价药物疗效。结果:血栓通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及恶化患者例数分别为17、19、10、7、3,有效率为82.1%,与丹红组个疗效等级例数13、16、11、12、4及有效率71.4%%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均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疗效,但血栓通疗效更为优异,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情进行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和探讨。方法:取我科自2011年6月以来收治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34例患者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视为对照组;另外34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痰热清注射液,视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计数(WBC)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后对比分析;同时观察两纽患者脓毒症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和白细胞计数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脓毒症和死亡率更低;且上述比较项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能显著改善并稳定患者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华蟾素对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华蟾素治疗。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2~68岁。消化性溃疡8例,反流性食管炎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4例,胃癌6例,肝癌2例,食道癌4例,结肠癌3例,胰腺癌1例。每日2次,五天为一个疗程。结果:13例患者穴位注射治疗后三天呃逆症状消失,9例症状明显减轻,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注射五天后,29例患者呃逆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3例患者无效。总显效率达90.6%,其中2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未给予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或消失,其他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穴位注射华蟾素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