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型药疹的皮肤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收治的5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型药疹的皮肤综合护理情况。结果5例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15—30d。结论大疱性表皮坏死性松解型药疹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加强皮肤综合护理,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林雪峰  杜晶 《哈尔滨医药》2002,22(2):100-101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起病急皮损重且广泛。若抢救不及时易死于感染等并发症。我科自1998年以来,收治了3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病人。为此,我们体会到,除了及时正确的治疗外,严格精心的护理是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种,如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病人常有生命危险。自2005年-2007年我科收治本型药疹5例,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均痊愈出院。其护理要点包括: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加强床单位及房间的消毒工作;做好皮损的护理,注重眼、空腔等特殊部位的护理;严密监视病情变化及有无糖皮质激素并发症;做好饮食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4.
5.
朱星梅  王莺  李滨辉 《北方药学》2011,8(9):118-118
总结12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加强消毒隔离、做好皮肤黏膜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后,12例患者中除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徐延华 《云南医药》1994,15(4):300-302
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1例护理体会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650032)徐延华关键词药疹,护理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是药疹中最为严重的一型。发病急,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伴高热,疲乏,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皮疹初为红色或紫红色斑疹,很快...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接触的各类变态反应性药疹中,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最为严重的,它表现为严重而广泛的表皮坏死,甚至达到“体无完肤”的严重程度,死亡率也较高,给护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所以,及时、正确、有效的护理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一环。我们在护理10例病人的过程中,对其护理进行了探讨,现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大疱表皮松解药疹早期表面为严重的固定型药疹或重症多形红斑,进一步发展成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皮疹全身性,如全身性Ⅱ度烧伤,以水疱为主.可累及全身皮肤,粘膜常溃烂.全身症状更为明显,大多伴有发热,影响肝、肾功能及合伴心肌炎、肺炎的机会较多.此型药疹严重、死亡率高.[1]本例病人通过抗过敏、抗感染、大量激素冲击疗法,全身支持疗法,积极治疗皮肤黏膜破溃并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李汉珍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222-2223
我科于2002年6月-2005年6月成功救治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BENL)3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重症药疹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慎秋  曾招林 《医药导报》2008,27(12):1427-1430
[摘要]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回顾性分析近10 a国内外重症药疹有关文献。结果显示,重症药疹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多样。对于重症药疹及早诊断,早期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疗法,防止和控制并发症是稳定病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滴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治疗重症药疹,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是治疗重症药疹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人因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通过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以"卡马西平and药疹and临床分析"为关键词,对1996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表的中文文章进行检索,提取其中有关卡马西平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11项临床分析中的239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男130例,女109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9.13岁。男女比例接近。卡马西平药疹重症型的发生率达59.18%,皮损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SJS、ED、TEN。潜伏期平均为11.91d,平均住院时间为28.70d。卡马西平重症药疹患者出现发热的比例为100%,血白细胞数目异常者占51.46%,有肝功能损害的占66.02%,肾功能损害的占31.07%。其他常见的还有高血糖、尿血及尿蛋白等异常。卡马西平药疹的治愈率为94.57%,无明确死亡病例报道。结论我国卡马西平药疹的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临床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潜伏期长,发生重症的比例比普通药疹高,常伴多系统损害,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曹育春  陈岚  李慎秋  刘继红  陈兴平 《医药导报》2007,26(12):1512-1514
[摘要]目的研究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由马西平所致药疹住院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用药原因、潜伏期、皮肤和黏膜损害特点、系统损害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等。结果8例患者的平均潜伏期为(13.9±5.9) d;重症多形性红斑(SEM)、重症多形性红斑并发大疱性表皮松解症(SEM/ TEN)各3例,轻症多形性红斑(MEM)、大疱性表皮松解症(TEN)各1例;成人重症药疹易出现肝肾等内脏损害;对糖皮质激素反应较差的重症药疹患者并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疗效较理想; 在7例重症药疹患者中有5例糖皮质激素的有效剂量等效于泼尼松平均为1.5 mg·kg-1·d-1。 结论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潜伏期平均约为2周;多数患者在短期内可进展成重症药疹;及时停药和使用足量的糖皮质激素可能是阻止患者向TEN或SEM/ TEN发展的关键;等效的泼尼松1.2~2.0 mg·kg-1·d-1的激素用量或并用较大剂量IVIG疗效较好, 且在4周内未出现明显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吴庭  夏清 《医药导报》2001,20(3):197-198
目的:探讨引起药疹的药物分布情况。方法根据药疹类型、肝脏损害情况对94例药疹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致敏药物主要有四大类;抗菌药物(55.3%)、解热镇痛药(26.6%)、中成药(9.6%)、生物制品(8.5%),药疹多表现为荨麻疹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多形红斑型、固定型。结论引起药疹的主要致物仍为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但中成药及生物制品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药物使用与药疹之间的关系,探讨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近5年发生的药疹不良反应和住院药疹病例12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77例,占59.69%)、中药类(18例,占13.95%)、解热镇痛药(16例,占12.40%);主要药疹类型为发疹型(40例,占36.03%),其次为荨麻疹型(36例,占32.43%)、固定药疹型(15例,占13.51%);静脉给药是引起药疹的主要途径(91例,占70.54%)。结论:诱发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生率上升较快,加强用药管理和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是防治药疹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临床药师对1例药疹的分析与药学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平  熊鹏举  陈集志 《中国药师》2014,(7):1203-120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疹诊断中的方法与作用.方法:临床药师依据循证药学证据对1例23岁脑外伤术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疹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既往用药史及过敏史调查,依据药疹发生的一般规律,判断药疹与醒脑静注射液的相关性.结论:临床药师通过掌握药疹的鉴别与处理,弥补非专科医师对药疹诊断知识欠缺的不足,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可以有效地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别嘌呤醇用药情况并分析可能引起别嘌呤醇皮疹的HIA-B*5801基因型。方法:收集我院应用别嘌呤醇患者的人口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生皮疹患者的HIA-B*5801基因型。结果:监测服用别嘌呤醇患者421名,别嘌呤醇平均剂量145.8mg·d-1。4例患者分别出现单纯斑丘疹、结节性药疹、慢性荨麻疹和大疱型类天疱疮等药疹,其中仅1例患者检测出HLA-B*5801。结论:我院患者别嘌呤醇用药剂量小于成人最大量,严重药疹发生率低,HIA-B*5801与别嘌呤醇致严重皮疹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皮肤病专科医院住院药疹患者致敏药物、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以期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我院住院部收治确诊为药疹的患者166例,分析其临床及相关情况.结果明确致敏药物者108例,主要致敏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43例)、中药注射剂(15例)、非甾体类抗炎药(7例)和抗痛风类(7例).临床类型主要为荨麻疹型(74例)、麻疹型(28例)、多形红斑型(19例).重症药疹(30例)的主要致敏药物为卡马西平(5例)和别嘌呤醇(7例).136例非重症药疹中,有血象异常者113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8例).30例重症药疹中,血象异常者26例,肝肾功能异常者12例.结论抗菌药物是药疹主要致敏药物;抗痛风药与抗癫痫药是重症药疹主要致敏药物.住院重症药疹患者年龄较大、潜伏期长,易并发肝肾损害及感染.  相似文献   

19.
刘慧敏  吴平  王世君 《中国药师》2006,9(6):544-545
目的:对我院2003-2005的药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收治的292例药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18种,其中排在前4位分别是抗菌药类49.7%、解热镇痛类16.4%、磺胺药14.4%、中药12.3%。药疹的临床类型以猩红热型、荨麻疹型、多形性红斑、固定型药疹为多见。其中轻型270例,重型22例,2例死亡。结论:我院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以抗菌药中氨苄青霉素最多,中药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与致敏药物的关系以及重症药疹的防治。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53例因重症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药疹最常见的致敏药是抗菌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和别嘌醇等。抗菌素、解热镇痛药引起的重症药疹预后较好,卡马西平、别嘌醇引起的重症药疹潜伏期长、预后较差。结论对重症药疹患者应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加强支持疗法,这是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